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2(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2(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 ‎                                   ‎ 通假字,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如在“韩信将兵”这个故事中,“何为为我禽”,就有人因为不知道“禽”是“擒”的通假字,就错误翻译成了“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岂不贻笑大方。‎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完全同音 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译文:太过分了,你的不聪明!)‎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们宴》)(“蚤”通“早”。译文:明天清早,你不可不早早地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二.声母相同。‎ 如:‎ ‎①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亡”通“无”。译文: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够休息。)‎ ‎②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胡”通“何”。译文:怎么不引见我去见楚王?)‎ 三.韵母相同 如:‎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译文:我没有估计道自己的德行与能力,只想在天下伸张正义。)‎ ‎②置之河之干兮。(《诗经·魏风·伐檀》)(“干”通“岸”。译文:把它放在河岸边啊。)‎ 四.同音代替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时候的许多同音字,现在已经不同音了。‎ 如:‎ ‎①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趣”通“促”;因为“趣”与“促”,古时候是同音字,但现在已经不同音了。)‎ ‎②填国家,吾不如萧何。(《汉书·高帝记》)(“填”通“镇”;因为在古代“填”与“镇”也是同音字。)‎ ‎                        常见通假字100例 ‎(1)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县通悬: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魏风·伐檀》)‎ ‎(3)女通汝:逝将去女。(《诗经·魏风·硕鼠》)‎ ‎(4)孰通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蔺列传》)‎ ‎(5)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6)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7)雷通擂:雷鼓大振。(《赤壁之战》)‎ ‎(8)知通智: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9)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10)具通俱: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1)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2)坐通座:置之坐上。(《鸿们宴》)‎ ‎(13)齐通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14)内通纳:踞关,毋内诸侯。(《鸿们宴》)‎ ‎(15)直通值:昂其直。(《促织》)‎ ‎(16)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17)戒通诫:三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18)疑通拟:远方之能疑者。(《论积贮疏》)‎ ‎(19)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0)从通纵: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21)取通娶: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棲会稽》)‎ ‎(22)莫通暮: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23)员通圆: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24)厌通餍: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25)庭通廷:相如庭叱之。(《廉蔺列传》)‎ ‎(26)贾通价:有者半贾而卖。(晁错《论贵粟疏》)‎ ‎(27)责通债: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28)奉通俸: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大后》)‎ ‎(29)厉通砺:金就厉则利。(《荀子·劝学》)‎ ‎(30)辟通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殽之战》)‎ ‎(31)契通锲: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32)畜通蓄:故其畜积足矣。(《论积贮疏》)‎ ‎(33)火通伙: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34)与通欤: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孟子·庄暴见孟子》)‎ ‎(35)指通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36)匪通非: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柏舟》)‎ ‎(37)被通披: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38)说通悦:公输盘不说。(《公输》)‎ ‎(39)距通拒: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40)绌通黜:屈评既绌。(《屈原列传》)‎ ‎(41)离通罹: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42)适(適)通谪:发闾左适戍鱼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43)唱通倡: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4)厝通措: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45)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6)政通征:急政暴虐。(晁错《论贵粟疏》)‎ ‎(47)廪通懔: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48)藏通脏:催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49)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50)振通震:公子威振天下。(《信陵君窃符救赵》)‎ ‎(51)以通已: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52)熙通嬉: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53)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们宴》)‎ ‎(54)要通邀:要项伯。(《鸿们宴》)‎ ‎(55)乡通向:乡师而哭。(《殽之战》)‎ ‎(56)陈通阵:既陈而后击之。(《子鱼论战》)‎ ‎(57)裁通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58)止通只:止增笑耳。(《狼》)‎ ‎(59)衡通横: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60)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61)炎通焰: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62)矢通屎:矢尿皆闭其中。(《狱中杂记》)‎ ‎(63)罢通疲: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64)盖通盍: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65)邪通耶: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风赋》)‎ ‎(66)奉通捧:臣愿奉璧往。(《廉蔺列传》)‎ ‎(67)颁通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68)宾通傧:设九宾于庭。(《廉蔺列传》)‎ ‎(69)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70)得通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71)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72)父通甫: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73)俛通俯:俛首系颈。(《过秦论》)‎ ‎(74)画通划:曲终收拨当心画。(《琵琶行》)‎ ‎(75)还通环: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76)怳通恍:怳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 ‎(77)菁通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78)倔通崛: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79)决通诀: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 ‎(80)扣通叩:扣而聆之。(《石钟山记》)‎ ‎(81)列通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82)没通殁:秦孝公既没。(《过秦论》)‎ ‎(83)缪通穆: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蔺列传》)‎ ‎(84)陵通凌: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5)暴通曝: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荀子·劝学》)‎ ‎(86)輮通揉: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87)善通缮: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88)罔通网: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89)卻通隙:今者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鸿们宴》)‎ ‎(90)向通响:砉然向然。(《庄子·庖丁解牛》)‎ ‎(91)翼通翌:翼日进宰,宰见其小,劣之。(《促织》)‎ ‎(92)景通影: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93)枝通肢:至舍,四枝僵劲不能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4)识通志:女识之乎?(《石钟山记》)‎ ‎(95)质通鑕:君比如伏斧质请罪。(《廉蔺列传》)‎ ‎(96)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97)坐通座: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98)闵通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李密《陈情表》)‎ ‎(99)零丁通伶仃:零丁孤苦,九岁不行。(《陈情表》)‎ ‎(100)蓐通褥: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一、通假字 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那些被本字借来的字就叫假借字,又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字、借字、假音、借音。《列子•黄帝》:“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童”是“同”的假借字。《诗•召南•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谓”是“畏”的假借字。‎ 通假字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 ‎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七年级(上册) ‎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 ‎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 ‎16、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 ‎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 ‎22、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 ‎23、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 ‎24、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 ‎25、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八年级(下册) ‎ ‎26、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 ‎27、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 ‎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 ‎29、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 ‎31、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 ‎34、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 ‎39、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 ‎42、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 ‎43、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 ‎4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对》 ‎ ‎45、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 ‎47、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 九年级(下册) ‎ ‎4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输》 ‎ ‎51、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 ‎52、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54、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 ‎60、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 ‎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 ‎62、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 ‎64、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 ‎ ‎  陵: 通“凌”; 凌侮。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  陵: 通“凌”; 凌侮。动词。 “几为 巡骄傲 所陵迫死。‎ ‎  流离: 同“淋漓”; 霑湿的样子。形容词。 “两股间脓血流离。”‎ ‎  陇: 同“垄”; 高地。名词。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录: 同“碌”; 平凡,乎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戮: 通“勠” 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臝: 同“裸”; 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  茆: 同“茅”; 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  没: 同“殁”; 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  每: 同“们”; 词尾,表人的复数。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  甿: 同“氓 “耕田的人。名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  俛: ;同“俯”; ,低头,表示服从。动词。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  缪: 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陌: 通“百”; 量词。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  莫: 同“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莫: 同“暮”; 日落时,引申为“末”。 “莫春者,春服既成,”‎ ‎  畮: 同“亩” 土地面积单位。量词。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 ‎  内: 同“纳” 接纳,接受。动词。 “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  内: 同“纳” 接纳。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  内: 同“纳”, 放人。动词。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  那: 同“挪”; 抽。动词。 “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  枏: 同“楠” 楠木。名词。 “江南出枏、梓 、姜、桂、‎ ‎  呐: 同“讷”; 说话迟钝或口吃,的句中的 “只听得差拨口里 ‎  孽: 同“孽”; 灾害,罪恶。名词。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 ‎  女: 同“汝”; 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殴: 通“驱” 驱逐。动词。 “今殴民而归之农。”‎ ‎  畔: 通“叛”; 背叛,离开。动词。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畔: 同“叛”; 背叛。动词。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旁: 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吾灵尚依旁汝也。“‎ ‎  矉: 同“颦”; 皱眉头。动词。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  齐: 同“剂”; 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蕲: 同“祈”; 求。动词。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  契 同“锲” 刻,动词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  繈: 同“襁"; 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名词。 “则人物归亡,繈至而辐凑。”‎ ‎  躈: 同“噭” 一说是肛门。名词。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  禽: 通“擒” 捕捉。动词。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  禽: 通“擒”; 捕捉。动词。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诎: 同“屈”; 弯曲。动词。 “诎右臂支船。”‎ ‎  取: 通“娶”; 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去: 同“弆”; 藏。动词。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卻: 同“却”, 退。 “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  郤: 同“隙”; 空隙。名词。 “依乎天理,批大卻 ‎  阙: 通“缺”; 缺点。名词。 “必能 裨补阙漏”‎ ‎  輮: 通“揉”; 使……弯曲。动词。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蒻: 同“箬”, 箬竹。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善: 通“缮”; 修治,拭擦。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沈: 同“沉”: 程度深。副词。 “沈醉不知归路。”‎ ‎  沈: 同“沉”; 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  生: 同“性” 资质,禀赋。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声: 通“伸”; 陈述,说明。动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识: 通“志”, 标志,记号。名词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  识: 通“志”; 记住。动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  识: 通“志”; 记住。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食: 同“饲”; 喂。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矢: 同“屎”; 粪便。名词。 “然与 ‎  式: 通“拭”; 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名词 兵车不式。‎ ‎  逝: 通“誓”; 发誓。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受: 同“授” 给,与。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  孰: 同“熟”; 煮熟了的。形容词。 “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 ‎  孰: 同“熟”; 仔细。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说: 同“说 高兴,愉快。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说: 同“悦; 高兴。形容词。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说: 同“悦”; 愉快。高兴。形容词。 “而民说之,”‎ ‎  说: 同“悦”; 愉快。形容词。 “秦王不说。”‎ ‎  竦: 同“耸”; 高。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太: 通“大” 大部分。形容词。 “死者太半。”‎ ‎  汤: 同“烫”: 用热水焐。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  田: 同“畋” 打猎。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  帖: 同“贴”; 用标签标出。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  帖: 同“贴”; 粘附。动词。 “对镜帖花黄。”‎ ‎  庭: 同“廷”; 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涂: 同“途”, 道路。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  涂: 同“途”; 道路。名词。 道路。名词。‎ ‎  土: 同“仕” 作官。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  橐: 通“托”; 托付,委托。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  顽: 同“玩”; 开玩笑。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  亡: 同“无” 不,副词 “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  亡: 同“无” 不。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  亡: 同“无” 没有。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  亡: 同“无”, 没有。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  亡: 同“无”; 不。副词。 “回望女 ‎  亡: 同“无”; 不。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 同“无”; 没有。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  罔: 同“网”; 罗网。名词。。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  惟: 通“唯” 应答声。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先生乐游。”‎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有门前镜湖水。”‎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惟: 通“唯”; 只,只有。助词。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 ‎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  文: 同“纹” 纹理。名词。 “其中多斑文小鱼。”‎ ‎  文: 同“纹”; 纹路,纹理。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无: 通“毋”; 不要。副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无: 通“毋”; 不要。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希 同“稀” 稀疏,少,罕见。形容词。 有志乎古者希矣。”‎ ‎  希: 同“稀”; 稀少。形容词。 “鼓瑟希,铿尔。”‎ ‎  熙:“ “嬉”, 欢乐,快乐。形容词。 其余则熙熙而乐。”‎ ‎  郤: 同“隙”; 隔阂,嫌怨。名词。 “令将军与臣有郤。”‎ ‎  孅: 通“纤” 精细。形容词。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  县: 同“悬” 挂着。动词。 “胡瞻尔庭有县廛兮?”‎ ‎  县: 同“悬”; 挂,动词。 县明太 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  乡: 同“向” 对着、朝着。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  乡: 同“向”; 对着,朝着。介词。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  飨: 同“享”; 受。动词。 “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  向: 通“响”; 响声。名词。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  邪: 同“耶” 吗。疑问语气词。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径验邪?”‎ ‎  邪: 同“耶” 呢,吗,疑问语气助词。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邪: 同“耶” 呢,吗。疑问语气饲。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  邪: 同“耶”; 吗,呢;疑问语气词。 “何忧令名不彰邪?”‎ ‎  邪: 同“耶”; 吗。疑问语气词。 “其真无马邪?”‎ ‎  邪: 同“耶”; 呢。疑问语气助词。 何预我邪?”‎ ‎  羞: 同“馐”; 食物名词。 “玉盘珍羞直万钱。”‎ ‎  虚: 同“墟”, 市。名词。 “之虚所卖之。”‎ ‎  畜: 通“蓄”; 积聚,储藏。动词。 “故其畜积足恃。”‎ ‎  炎: 通“焰; 火焰。名词。 “顷之,烟炎张天。”‎ ‎  奄: 同“晻”; 日无光。形容词。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厌: 通“履”; 满足。形容词。 “暴秦之欲无厌。。‎ ‎  厌: 通“餍”; 满足。形容词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  厌: 通“餍”; 满足。形容词。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  厌: 通“餍”; 满足。形容词。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  燕: 通“宴”; 安逸,安闲。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 ‎  阳 同“佯”; 假装,表面。 “皆阳应曰:‘诺,。”‎ ‎  卬 同"仰"; 抬头脸向上,与“俯”相 “引弓卬射,颇伤城上人。”‎ ‎  邀: 同“要” 要挟。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  飖: 同“攒” 飘摇。动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  要 同“邀”; 约。动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  要: 同“邀”; ;邀请。动词。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要: 同“邀”; 拦住。动词。 “鸠宗 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  要: 同“邀”; 拦住。动词。 “鸠宗 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  要: 同“邀”; 邀请。动词。 “张良出,要项伯。”‎ ‎  耶 通‘爷”; 父亲。名词。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夷: 通“怡; 平和,和悦。形容词。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  已: 同“以” 同“以”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  已: 同“矣”, 了。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  已: 同“矣”; 了。语气助词。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  已: 同“矣”; 了。语气助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以: 通“已” 太甚。副词。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  以: 同“已” 止。动词。 “无以,则王乎?”‎ ‎  亿: 同“繶”; 束。量词。 “胡取禾三百亿兮?”‎ ‎  佚: "逸"; 安逸,安闲。形容词。 “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  益 同“溢”; 涨水。动词。 “澭水暴益。”‎ ‎  逸: 通“佚”; 散佚。动词。 左忠毅 公逸事。”‎ ‎  翼: 通“翌”; 明(天)。名词。 “翼日 进宰。”‎ ‎  阴: 通“萌”, 树荫。名词。 “绿杨阴里白沙堤。”‎ ‎  阴: 通“荫”, 树荫,名词。 “也傍桑阴学种瓜。”‎ ‎  阴: 通“荫”; 绿荫。名词。 “佳木秀而繁阴。”‎ ‎  有: 同“又”; 更。副词。 “殆有甚焉。”‎ ‎  有: 同“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有: 同“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有: 同“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 其级七千有余。”‎ ‎  有: 同“又”; 再。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与: 同“欤”; 吗。语气助词。 “唯赤则非邦也与?”‎ ‎  与: 同“欤”; 吗。语气助词。 可得闻与?”‎ ‎  与: 同“欤”; 吗。语气助词。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与: 同“欤”; 呢。疑问语气词 “是谁之过与?”‎ ‎  豫: 通“预”; 预先,事先。副词。 “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  员: 通“圆”; 圆形。名词。 “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  原: 同“源” 源泉。名词。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  圆: 同“圆”; 圆形。名词。 “多平方,少圆。”‎ ‎  芸: 同“耘”; 锄草。动词。 “植其杖而芸。”‎ ‎  暂: 通“渐”, 欺诈。动词。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  蚤: 通“早”; 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 “使遂蚤得处囊中。‎ ‎  蚤: 通“早”; 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  责: 同“债”; 欠别人的钱财。名词。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  曾: 同“增”; 增加。动词。 “曾益其所不能。”‎ ‎  旃: 同“毡“ 毛织的毡毯。名词。 “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  旃: 同“毡” 毛织的毡毯。名词。 “与旃毛并咽之。”‎ ‎  霑: 同“沾”; 浸湿,浸润。动词。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  鄣: 同“鄣”; 遮蔽。动词。 “一一以叶自鄣。”‎ ‎  振: 通;震; 震动。动词。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振: 通“震”,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形容词。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 通“震”; 震动。动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  振: 通“震”; 震动。动词。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  振: 同“赈”; 救济。动词。 “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  征: 同“徴”; 证据。名词。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支: 通“肢” 肢体。名词。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 ‎  支: 通“肢”; 人或动物的四肢。名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枝: 同“肢”; 肢体。名词。 “为长者折枝,”‎ ‎  知: 通"智" ,聪明,智慧。形容词。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  知: 通“智” 聪明,智慧。形容词。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知: 通“智”, 智慧。名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祗 同“祗”, 同“只”;只是。副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直: 通“值”; 价钱,代价。名词。 “系向牛头充炭直。”‎ ‎  直: 通“值”; 价钱。名词。 “昂其直,居为奇货。”‎ ‎  直: 通“值”; 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  直: 通“值”; 值得。动词。 史进道:“直什么?‎ ‎  直: 通”值; 价值,动词。 玉盘珍羞直万钱。”‎ ‎  指: 同“旨” 旨趣。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质: 通“贽”; 见面礼。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  质: 同“锧”, 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陼: 同"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朝发枉陼兮,夕辰阳。”‎ ‎  属: 同“嘱”; 嘱托、托付。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住: 通“驻”; 动词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  著: 同“着”, 穿。动词。 “著我旧时裳。”‎ ‎  转: 通“啭”; 鸟宛转地叫。动词。 “蝉则千转不穷。”‎ ‎  椎: 通“锤”, 兵器。名词。 “右夹大铁椎。”‎ ‎  椎: 通“锤”; 兵器。例句中前一个“椎”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  濯: 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兹: 通“滋” 副词。兹,更加。 “赋敛兹重”。‎ ‎  咨: 同“谘”; 询问。动词。 “其以义理相谘访。”‎ ‎  咨: 同“谘”; 询问。动词。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卒: 通“猝”, 仓猝。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  卒: 通“猝”; 仓猝。形容词。 “群 ‎  尊: 通“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坐: 同“座”; 座位。名词。 “直上载公于上坐,”‎ 坐: 同“座”; 座位。名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