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河津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津二中2016级高三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18.1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学派衰落成因 赵建成 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 24 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 ⑥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⑦ 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主要是因为两家均为显学。 B.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所写的传记都记述详细,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 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 D.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过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衰落带来的影响。 B.文章主要就墨子学说过于理想化和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C.文章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D.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说明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消除。 B.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 C.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 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5.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6分) 6.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剌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先潜《谈读书》) 材料二: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我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 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7. 下列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增长心智。 B.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分辨出哪些书有益。 C.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 D.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提升阅读能力。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 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D. 不光在科学与哲学领域,就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也都存在人类无法最终理解的问题。 9. 概括两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抗疏救曰:“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力谏。不报。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近幸皆衔之。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证经义,悉可施行。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命下诏狱,黜为民。时正德十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寻转左。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谏,坐停俸四月。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岳犹力争。武定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书曰大臣事君,当将顺其美。”议乃定。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称。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全无害也。”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下文华与诸法官狱。狱具,责文华阿附御史杀人,遣戍辽阳。遇赦,卒于道。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 自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去位,诸大臣前争“大礼”者,或依违顺旨,文华顾坚守前议不变。其被谴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明史•徐文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B. 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C. 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D. 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玺书,玺,亦玉玺,即皇帝的印章,玺书,是加盖皇帝印章的诏书。 B. 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 伏阙,阙,宫阙伏阙,拜伏于宫阙之下,多指向皇帝上书奏事。 D. 中官,朝廷中品级较高的重要官员,负责皇帝生活、诏书起草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徐文华平叛有功,得到嘉奖。乖西的苗民发起叛乱,文华和巡抚魏英进行讨伐,攻破敌人六百三十个营寨,皇帝为此发布诏书,奖励、慰劳了他。 B. 徐文华屡进忠言,不被采纳。宁王打击检举自己的官员,徐文华直言上书;宦官刘允到乌斯藏迎佛,徐文华又极力谏阻,世宗均未听取他的意见。 C. 徐文华遭人记恨,受到陷害。李福达一案再审时,主审的官员因为前事记恨他,就借机把徐文华关进监狱,文华被指责包庇御史杀人充军辽阳。 D. 徐文华刚正不阿,坚持正义。他因谏争兴献帝“大礼”一事被罚俸,自毛纪等人罢官后,有的大臣违心顺从世宗的意思,文华仍坚持反对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5分) (2) 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 ”,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 ”尽显其悲伤凄切。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大力弘扬。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21.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要“孝顺” 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顺的概念,只有“友爱”的说法。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人:王建军 审题人:原娟娟 河津二中高三年级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A 项,强加因果。B 项,《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D 项,“没有提出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心的理论和学说”错,原文“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 2.A【解析】没有谈“影响”。 3.C【解析】 “都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多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4.【答案】D【解析】要表现老中医想不动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 5.【参考答案】文章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手法有: 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 ③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母亲真的痊愈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5分) 6.【参考答案】所起作用有: 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发现瓶子真相,看到老中医的高尚品质的情节。 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我的愤怒使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就起伏有致,使读者很想继续看下去。 ③使情节内容更为完整丰富。此情节的存在和使后文出现揭示青花瓷瓶的价值和老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内容,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样就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丰富。 ④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智慧的情节出现,使老中医形象更突出。 ⑤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品质高尚更为突出,这样就使文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答3点给满分) 7. 【答案】B【解析】“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分辨出哪些书有益”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可以看出。故选B。 8. 【答案】DA项,材料一第二段,“ 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说不定要”也不同于“就要”,把或然变成了必然;B项,材料二第二段,“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掌握”不能等同于“读懂”;C项,材料二第三段,“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同时还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主题难写好是针对荷马而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故选D。 9. 【参考答案】 材料一:读书能让人寻出某种人生趣味,提升抵抗引诱的能力。 材料二:读书能提升阅读技巧,增进人们对世界与自身的了解。(针对两段材料,意思对即可) 10.【答案】C 11.【答案】D【解析】题中D项,“中官,朝廷中品级较高的重要官员”说法错误,文中指宦官。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人员的总称。故选D。 12.【答案】B【解析】“世宗均未听取他的意见”说法错误,所举两件事均发生在武宗时期。故选B。 13.(1)堵天下人的嘴巴,改变忠直大臣的正气,削弱朝廷的威严,诱发宗室藩王造反作乱的心思。 (2)礼部长官不懂得经术,又迎合皇帝的意思,就奏称文华所说没有道理。 【解析】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杜”,堵,堵塞;“夺”,改变;“鲠”,正直;“弱”,削弱;“启”,诱发,开启。(2)中的“暗”,不懂,不通;“阿”,阿谀,迎合;“遂”,于是,就;“非是”,没有道理,不正确。 【参考译文】 徐文华,字用光,四川嘉定州人。正德三年中进士,授职大理评事,升任监察御史,外出巡按贵州。乖西地方的苗民阿杂等人发起叛乱,文华与巡抚魏英讨伐他们,攻下敌人六百三十个营寨。武宗为此发布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慰劳了他。 江西副使胡世宁因为检举了宁王宸濠被关押进诏狱,徐文华直言上书解救他,说:“世宁竭尽忠诚,发愤直言,话刚出口,祸患就跟上他来,也真够悲哀的了。宁王的气焰一天比一天嚣张,国家的隐患一天比一天可怕,现在不加制止,谁知道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料现在又用重法惩办世宁,堵天下人的嘴巴,改变忠直大臣的正气,削弱朝廷的威严,诱发宗室藩王造反作乱的心思,以后假如招来意外的事变,那就可以说是从现在开始的了。”武宗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武宗派宦官刘允到乌斯藏迎佛,文华极力谏阻,武宗没有理睬他。文华在几次直言上书后,武宗和身边的宦官们都憎恨他。后来碰到文华列举宗庙礼仪中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共五件事上书,经考证经义,都可以施行。武宗恼怒,指责他越职上书胡说八道,并把他的奏章发给有关部门评议。礼部长官不懂得经术,又迎合皇帝的意见,就奏称文华所说没有道理。武帝于是命令把文华逮入诏狱审讯,罢官为民。当时是正德十一年十月。 世宗即位后,文华得到起用,官复原任,任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被推举为政事、修身双优,然后应诏入朝做大理右少卿,不久转为左少卿。当时朝廷中正在讨论兴献帝的“大礼”,文华几番和其他大臣们一起极力谏争。第二年七月,又号召大臣们在宫阙之下跪地哭谏,因此被扣发了四个月官俸。后来,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召集大臣们讨论,文华与汪伟、郑岳还是极力反对。武定侯郭勤就说:“祖训是这样子,古礼也是这样子,张璁等人说得对。古书上讲了,大臣侍侯君上,应当顺成他的好事”就这样形成了决议。等后来改题宗庙神主时,文华进谏说:“按道理孝宗是祖辈,不能称为伯考。武宗是父辈,不能称为皇兄。不如干脆称为‘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还算是两全其美,不害正统。”奏疏递上后,世宗又一次扣发了他的官俸。 六年秋天,李福达一案再审。主持再审的是张璁、桂萼、方献夫,因为讨论“大礼”一事本就记恨文华这些人,于是把审讯记录全给颠倒过来,把文华和其他法官们关进了监狱。结案以后,文华被指责为徇私包庇御史杀人,充军辽阳。后来碰上大赦,(文华)死在回乡的道路上了。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左佥都御史。 自从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罢官后,以前争议“大礼”的大臣们,有的就违心地顺从了世宗的心意,文华却坚持以前的意见不变。他无罪被充军边疆,当时的官僚士绅对他深感惋惜。 14. D【解析】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15.①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17【答案】B【解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所以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18. 【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 19.【答案】A【解析】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第二,“综合”修饰“利用”。 20.【参考答案】①“产生”改为“遭遇”;②“经受”改为“蒙受”或“遭受”;③“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改为“灾区人民生活极为不便”(或在“人民生命财产”前加“使”);④“度过”改为“渡过”;⑤“请到”改为“请与”。 21.【参考答案】考生查分后,查询分数线。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的考生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则准备入学。如考生仅未上学校线,通过调剂可参加复试。所有考研不成功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出路。 22.【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作文这个题目牵涉的概念和关系比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对所给材料进行分层归纳概括,我们就可以把握住材料的整体意义和核心。材料共分二大层次。第一层谈中国的家庭的亲子关系。第一句谈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关键词是孝顺,第二句中前两个单句谈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关键词是规划,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亲近。第二个层次谈西方家庭的亲子关系。第一句讲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即友爱、独立,第二句的第二个单句讲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过多干涉,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松散而平等。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分析,结合写作要求“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可知,本文写作的对象是中西方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与优劣,以及新时代下要建立一种怎么样的亲子关系。一切扣题的立意必须紧扣这个核心话题展开,反之,就是偏题或跑题。上述核心话题其实又包含着三个层次和三个层面,厘清这些层次是写好这篇文章,建立逻辑思维的关键。第一,材料首先谈的是一种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的亲子关系是孝顺与规划,西方的亲子关系是友爱与不干涉(平等)。所以,凡是只谈“孝顺”的属于偏题,当为三、四类卷。第二,材料其次是从空间上——中西方谈亲子关系的差异即亲近与松散,并要求考生通过根源、特点等的比较,来判断其优劣。第三,通过“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的任务驱动,要求考生从时间维度即古今对比的角度上,同时又站在当下中国时代(信息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对中西方亲子关系的优劣作出评判,并提出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亲子关系。第四,要从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剖析,体现思维的推进和论述的深度。第一个层面要谈现象层面,也就是要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论证;第二个层面要从文化的家庭伦理的层面论述;第三个层面还可以从经济(小农经济和商业文明)等层面,来分析中西文化现象的根源所在。理清了上述关系和层次,写作的整体逻辑思路就大致形成。 【参考例文】 在亲密中学会独立 中西方的文化历来有很多差异,就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来说,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两代之间往往比较亲密,而西方家庭一般则是比较平等疏远。而在我看来,若能将两种模式巧妙结合起来,方能成为一种相对完美的相处模式。 古代中国提倡“愚忠”“愚孝”,子女在指出父母错误时要“怡吾色,柔吾声”,在承受父母责骂时要“号泣随,鞑无怨”。近代以来。这种毫无原则的尊敬和服从已经少了很多,然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许多父母倚仗着自己阅历丰富,有一种“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的自信,对子女的人生指手画脚,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诚然,这种行为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了避免子女走自己的错路,但有时,这样也未必能使孩子有一个好的结局。同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巨婴”“妈宝”的出现也说明了这种模式的弊端。 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却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使其心灵有一个依靠,让他们知道无论如何总有一个会永远接纳他们的地方。并且“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孝”也有助于构建一个人情温暖的社会。 相比之下,西方的家庭关系则显得冷漠许多,子女的过早独立,使代际之间缺乏亲情的维系。或许这会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但父母及时的“放手”也有利于孩子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创造力,孩子的一举一动皆有自己做主,后果也有自己承担,这也有利于他们及时独立,早日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对父母也是一种解脱,所以,西方的老人往往不像中国的老人一样劳心劳力。 我们正处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碰撞时代,作为即将成年的高中生,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模式亲密温馨,但子女缺乏自立能力;西方的家庭模式子女独立自主,却较为冷淡疏离。当今时代,我们正处于两种文化的交汇点中,应当博采众长,并将其融合为一种新的、更好的东西。 因此,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模式中,我们应当加入一些新的东西。鲁迅先生曾说:“任何思想不禁锢的父亲,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所以,我们的确没有必要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思来,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和人生才会臻于完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