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三市(许昌、济源、平顶山)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河南省三市(许昌、济源、平顶山)2020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忠实地记录了时代发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精神 面貌。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路遥,其文学创作同样显示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民性特点,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学的人民性视野中,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更具 典型性。虽然他的作品曾经被淹没于当代文学繁杂思潮的更迭发展中,但其现实主义的创作 风格、书写苦难的情感基调、传统道德的审美理想等,从多个层面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人民 性书写的审美追求。正是路遥创作的人民性视野,使其作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中最终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路遥创作的人民性视野,首先表现在关注中国大变革时期的“三农”问题。路遥曾经说, “对于作家来说,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要接受当代眼光的评估,还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 基于这样的自我要求,路遥的小说创作重视书写“城乡交叉地带”人民的生存与生活。他的 作品不仅从整体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且相当规模地展现了当代 中国变革的时代情绪及民众的精神心理动向,充满强烈的时代感,具有前瞻意识。 路遥创作的人民性视野,也充分地体现在对于人民的生存状态的悲悯情怀。正是具有一 种大悲悯、大同情的精神境界,路遥才能把广大民众的苦难写得深切、厚实,写得撼人心魄。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普通人苦难的奋斗史。他们的 历史沉郁、悲壮而崇高。在这种苦难的奋斗史中,蕴含着他们对历史社会、生活坚定不移的 信念追求和牺牲精神,充满着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用《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的 话来讲,他通过“血火般的洗礼”,已经很“热爱”自己的苦难,并把自己从生活中得到的 人生启示提升为“关于苦难的学说”。这一思想基调构成了路遥“苦难意识”的主旋律,以 审美的形式回旋在平凡人的世界中。它让每一位读者从这苦难的奋斗史中,从达观进取、催 人奋进的人生态度中感受到厚重、刚健,得到永葆昂扬激情的精神动力。 路遥创作的人民性视野,还深刻地表现在他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伦理关系作为衡 量道德之根本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劳动人民家庭生活中的爱及人伦义务,是古老传统中 的人性人情因素在乡土中国社会中的优美体现。这种爱及人伦义务具有奇异的力量,维系着 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繁衍。对这种文化的确认,构成了路遥创作中普通民众生命意识的重要表 - 2 - 现形式,也蕴含着作家的人生信仰,是路遥为人民书写的重要表征。路遥所塑造的系列人物 形象,为作品建构起了强大的情感世界与道德境界,这种审美理想深度契合了本土文化血脉 中所灌注的道德观与人生观,也充盈着“人民性”的思想内涵。 可以说,路遥的写作姿态卓然践行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根本原则,他将作家的自身定位与 书写对象并置,强化自己的“人民”身份感。正是这样的身份感使他的创作不满足于社会问 题的再现,而是苦苦求索社会问题的深层发现。人民不再是作家代为发言的群体或深受同情 的阶层,而是作家个人及其作品的主体性存在。从这个层面讲路遥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了底层文学中存在的窄化“人民”的问题,打开了人民文艺的整体视域。 整体来看,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学中,路遥的作品从创作方法、精神指向,到 审美理想、情感基调,再到写作姿态与身份意识,均显示出强烈的人民性特征。作为新时期 现实主义文学的标高,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当代作家的使命意识与审美理想有着积极的 重塑意义。路遥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自觉实践及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追求,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难 得的“中国经验”。 (摘编自赵学勇《谈路遥创作的人民性视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代文学的人民性视野中,路遥的作品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标高更具有典型性。 B. 路遥的创作具有人民性,是因为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书写苦难的情感基调。 C. 受儒家思想影响,路遥塑造的人物形象为作品建构起强大的情感世界与道德境界。 D. 路遥热爱自己的苦难,他从中感受到厚重、刚健,得到永葆昂扬激情的精神动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从自我要求的角度,论证了路遥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前瞻意识的原因。 B. 第五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路遥小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底层文学中窄化“人民”的问题。 C. 文章末段在前文的论证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总结了路遥现实主义作品的意义及影响。 D. 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其中分说部分从多个层面论述路遥创作的人民性视野。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曾经被淹没过,但最终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学中还是具有不可或 缺的地位。 B. 路遥在创作中能把普通人的苦难写得真切、厚实、撼人心魄,是基于他对人民的生存状态 充满悲悯情怀。 C.路遥作品中的普通民众,往往注重家庭生活中的爱和人伦义务,体现出乡上中国社会优美的 - 3 - 人性人情。 D. 以人民为本位的写作姿态及身份感,使路遥不满足于社会问题的发现,而是苦苦求索社会 问题的再现。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扩大了范围,缺少“改革开放以来”的限制,原文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学 的人民性视野中,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更具典型性”“正是路遥创作的人 民性视野,使其作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中最终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B 项,以偏概全,从全文尤其是最后一自然段的总结句可知:路遥的创作具有人民性,不仅是 因为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书写苦难的情感基调,还有写作姿态与身份意识,均显示出强 烈的人民性特征。 D 项,张冠李戴,错在“他从中感受到厚重、刚健,得到永葆昂扬激情的精神动力”这个地方 ,原文是“它让每一位读者从这苦难的奋斗史中,从达观进取、催人奋进的人生态度中感受 到厚重、刚健,得到永葆昂扬激情的精神动力”,即“读者从中感受到”而不是作者从中感 受到。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 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 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 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运用对比论证”分析有误。第五自然段:路遥将作家的自身定位与书写对象并置,强 化自己的“人民”身份感。正是这样的……从这个层面讲路遥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底 层文学中存在的窄化“人民”的问题,打开了人民文艺的整体视域。该段语句层层深入地剖 析了路遥作品之所以体现人民性的另外一点原因:那就是作家的身份姿态。该段并没有两两 - 4 - 对比的事物,也就谈不上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 故选 B。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 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 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 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 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 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曲解文意,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表述是:正是这样的身份感使他的创作不满足于社会问题 的再现,而是苦苦求索社会问题的深层发现。从“再现”到“发现”是一个逻辑过程,先是 浅层次地再现,然后才是深层次地发现。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 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 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 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 章的过渡处。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 12 月 16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 52、53 颗 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在中圆地球轨道上规划的 24 颗卫星已全部到位。此次发射标 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 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 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自 2017 年 11 月 5 日首次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以来,北斗系统在两年时间里实现 18 次 30 颗卫星发射连战连捷,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 5 - 本次发射的双星,即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 卫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MEO 卫星的轨 道高度在 2 万公里左右,轨道周期是 12 个小时左右,和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从地面上看, MEO 卫星由西向东不断地运动覆盖全球。北斗要想提供全球导航服务,主要是依靠 MEO 卫星。 从跟随到并肩到领跑,中国用 20 多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运行、自主可控的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北斗正面向国际走出去,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摘编自章文《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27 日) 材料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北斗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北斗三号计划于 2020 年向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短报文通信等服务。相较于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空间信号具备 用户使用性能更优异、与其他系统互操作性更强以及覆盖全球等特点。 高精度一直是导航产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截至 2019 年底,北斗三号系统的核心星座部署 完成,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 10 米,亚太区域定位 精度优于 5 米。 功能上的优势意味着“更好用”,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到 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 产业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军品方面,北斗三代军品大规模换装将是北斗导航行业的主要驱 动力,民品方面,卫星导航系统与电信、电力、金融等领域的授时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中的 导航定位息息相关。近期,受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所有相关领域的国产化要求都被提上日 程,国内相关领域的厂商也将在关键基础设施中全面推进国产化,这对于我国卫星事业来说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 (摘编自覃秘《北斗三号将全面而建成,产业链爆发式增长期可期》,《新华网》2020 年 1 月 21 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2009 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经过 8 年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后,于 2017 平 11 月 5 日成功发射首颗卫星。2019 年 12 月 16 日,全面实现全球服务,“北斗+”“+北斗”的产业 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 随着 5G 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 ,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的融合也不断深化。 此外,国际标准进程也在快速推进。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计划明年进 - 6 - 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 5G 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首个北斗 船载终端检测标准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审议。 (摘编自吴月辉《信号在天边应用在身边》《人民日报》2019 年 12 月 28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力,北斗系统要想提供全球导航服务,主要依 靠 MEO 卫星。 B. 北斗三号空间信号具备显著的特点,它与其他系统互操作性最强,用户使用性能更优异, 并且覆盖全球。 C. 5C 商用时代的到来,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速与一些新技术融合,并深化与相关传统应 用领域业务融合。 D.北斗系统在两年时间里通过多次发射把 30 颗卫星成功送到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 历史上的新纪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系统的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后,系统运行平稳,相关测试评估证明,北斗系统在全 球某些区域的定位精度优于 5 米。 B.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后来居上,仅用 20 多年时间就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独立运行、自 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民品方面,考虑到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基于国际关系的变化。相关领域的国内厂商将 在关键基础设施中全面推进国产化, D.随着第 52、53 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在地球轨道上规划的卫星全部到位,至此完 成了其全球系统核心星座的部署。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实现全球服务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4. B 5. D 6. ①提升了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 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并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②扩大了市场空间。将为中 国军用和民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扩大北斗系统在全球的市场空间。③推动“北 斗+”“+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 7 - 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 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 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 B 项,表述不准确,对比不明,少了“相较于北斗二号”,且“最强”表述不当。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 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 项,曲解文意,“在地球轨道上”概括有误,少了限定词“中圆”,原文的正确表述是:至 此,北斗三号在中圆地球轨道上规划的 24 颗卫星已全部到位。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 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 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 结合材料,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实现全球服务有哪些重大意义。 材料一第一自然段有:“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 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可概括出:提升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从材料二最后一自 然段:功能上的优势意味着“更好用”,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到 2020 年,我国卫星导 航产业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军品方面,北斗三代军品大规模换装将是北斗导航行业的主要 驱动力,民品方面,卫星导航系统与电信、电力、金融等领域的授时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中 的导航定位息息相关,这些语句可从市场的空间拓展角度归纳。从材料三:2019 年 12 月 16 日,全面实现全球服务,“北斗+” “+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规模化、产 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随着 5G 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的融 的 - 8 - 合也不断深化”等语句可概括出:进一步纵深发展以及与多个领域的合作与融合等要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 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 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 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 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 池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肝炎的临床治 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 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 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被值班人员敷衍。我很生气,回来抱怨。科室主任 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医疗系读几年?最多 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 也懂。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我们防患于未然。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我 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 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 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 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 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 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传说他戴的是金丝眼镜,穿的是乳白色的优 质牛皮鞋。传说他家里有相册证明他过去的翩翩风度和辉煌历史。现在,闻达主任已经追踪 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了,同时还不断地增加着追踪研究的项目,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等。总之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 - 9 - 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 霍乱来了,在这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 正在值班的我和秦静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我接连 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 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我提醒他们说闻达主任不够安装电话的级别,没 有办法通知他。 张书记大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我赶到闻达主任家时,他正在拖地板。听着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报告,他的愁眉苦脸渐渐 云开日出。闻达扔开拖把,用命令的口气让妻子给他收拾两件换洗衣服。他妻子说:“住单 位不回来了,有这么严重?”闻达说:“霍乱为什么又叫二号病?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 号烈性传染病,问题还在于,他们没有谁了解霍乱,只有我,我一直在研究它。”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 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八大科室的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相互打听情况,雨水 在地上被踩得“吧吧”响。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 的了。” 在防疫站的大厅里,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说:“ 霍乱疫情,如洪水猛兽。我要赶快讲讲具体方案。” 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指 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孤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 市领导来了,卫生局领导来了,与我们挂钩的这所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也来了。 我们很快在郊区找到了感染霍乱的人。并把他所在的村子封锁。 …… 封锁区隔离了总共十四天。在最后一例带菌者连续三次粪检阴性之后,我们才鸣锣收兵。 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闻 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 - 10 - 说真的,我这个人实在是没有勇气为了消灭什么而遭遇什么,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 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但是,在十几年之后,我懂了有一些事情是值得你去这 么做的。闲暇的时候,发生霍乱的那一天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我在回忆中为自己寻找生 活的道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既交代了疫情发生前恶劣的天气,也渲染出压抑、紧张 的气氛,令人印象深刻。 B. “我”领设备被“敷行”以及秦静听闻达讲述后“冷笑,走掉”,由此隐约可见当时防疫 工作不受重视的社会背景。 C. 张书记和祈站长与闻达“紧紧地握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二人对专家急切期盼又 不免推诿责任 心理。 D.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叙事自然,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读者的 距离,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8. 文中闻达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霍乱之“乱”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了我们什么瞥示?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爱岗敬业,坚守初心。科室的人下班后他还在研究工作,多年坚守岗 位。②精通业务,临危不乱。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疫情发作后,他 胸有成竹,举措得力。③生活朴素,不重仪容。头发凌乱,穿着破皮鞋。④为人耿直,直言 不讳。霍乱来临,他直言问题严重,直截了当,当仁不让。 9. 表现:①生活方面。霍乱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扰乱了日常生活的安定。②抗疫工作方面。 防疫站各科室对疫情认知不足,恐惧混乱。③职业选择方面。一些防疫工作者在坚持与放弃 之间徘徊。 警示:①应该重视防疫工作,防患于未然;②坚守初心,不改职业操守。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 的 - 11 -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推诿责任”分析有误。从原文“我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 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 可看出他们工作还是非常积极的,而不是“推诿责任”。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 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 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 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闻达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 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等语句可看出他 的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始终如一;从“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 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等可以看出他能力出众、业务精湛;从“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 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 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 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等语句看出他醉心学术,生活简朴,不注重仪表。 总之,结合文本中有关闻达的语句分析,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 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 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 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 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 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 对性。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霍乱之“乱”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了我们什么瞥示?从闻达的话, “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烈性传染病”,说明霍乱的危害性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 来严重影响。从“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 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等语句看出, 疫情爆发后由于研究不够,认知不足,充满恐惧和慌乱。从“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 - 12 - 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闻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 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等看出一场疫情是一次检验:有人本着职业初心,继续坚 守,有人彷徨,有人决然放弃,这是“霍乱”来后的又一“乱象”。回答警示,可以联系当 前的抗疫来写:要重视科研与预防。对流行病学的研究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同时,要提高民 众对流行病的防范意识:严防死守。从职业的角度看,白衣天使值得人们尊敬,这是一个神 圣的职业,要坚守初心,牢记“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承元,士真第二子。兄承宗既领节钺,奏承元为观察支使、朝议郎,兼监察御史,年 始十六。元和十五年冬,承宗卒,秘不发丧,大将谋取帅于旁郡。时参谋崔燧密与握兵者谋, 乃以祖母凉国夫人之命,告亲兵及诸将,使拜承元。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 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承元谓诸将曰:“诸公未忘先德,不以 承元齿幼,欲使领事。承元欲效忠于国,以奉先志,诸公能从之乎?”诸将许诺。遂于衙门 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密疏请帅,天子嘉之,授检校工部 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以两河近事讽之,承元不听,诸将亦 悔。及起居舍人柏耆赍诏宣谕滑州之命,兵士或拜或泣。承元与柏耆于馆驿召诸将谕之,诸 将号哭喧哗。承元诘之日:“诸公以先世之故,不欲承元失此,意甚隆厚;然奉诏迟留,其 罪大矣!”遂拜诸将,泣涕不自胜。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 之。承元出镇州,所从将吏有具器用货币而行者,承元悉命留之。承元昆弟及从父昆弟,授 郡守者四人,登朝者四人,从事将校有劳者,亦皆擢用。俄而移镇鄘坊丹延节度使,便道请 觐,穆宗器之,数召顾问。未几,改凤翔节度使。凤翔西北界接泾原,无山谷之险,吐蕃由 是径往入寇。承元于要冲筑垒,分兵千人守之,赐名曰临汧城。凤翔城东,商旅所集,居人 多以烽火相警,承元奏益城以环之。承元宽惠有制,所理称治。太和七年十二月,卒于平卢, - 13 - 册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王承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 将意赞之/ B. 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 诸将意赞之/ C. 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 将意赞之/ D. 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 将意赞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钺指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大臣作为权力的标志,被授予节钺的大臣称为持节。 B. 元和指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始创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和、天宝、庄宗、穆宗等。 C. 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长官为工部尚书。 D.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烧的烟火,遇有敌情时通过点燃烟火迅速传达报瞥信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承元少年得志,屡获举荐。他年仅十六岁,就被兄长奏请朝廷,担任过观察支使、朝议 郎、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 B. 王承元不重名位,效忠国家。诸将因他年幼想让他接任亡兄之职时,他拒绝接受,后因诸 将答应一起效忠国家,才同意就任。 C. 王承元忠君奉诏,劝谕部下。他不恋先祖旧地,密奏朝廷请求另派节帅,在柏耆宣诏时积 极劝谕号哭喧哗的将领们接受诏令。 D. 王承元守职尽责,治政有方。他任凤翔节度使时,在要道修筑堡垒防止吐蕃人侵,在凤翔 城东增加城垒护卫居民安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 (2)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于是(他)在衙门都将的地方处理政务,告诫左右不能称自己为留后,事情无论大 - 14 - 小,都与参谋僚佐决断。(2)王承元激励各位将领,就全部拿出家中财产,按照登记人数来 散发它,选择其中做事勤勉的将领来提拔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 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 采用排除法。译文:王承元拜拜哭泣不肯接受。众将坚持请求,王承元说:“天子派中贵人作 监军,有事何不先与(他)商议?”等监军到后,(监军)也顺着众将的意思赞同他。 该句前面的语境是:乃以祖母凉国夫人之命,告亲兵及诸将,使拜承元。所以,本句应断在“ 不受”之后,从而排除 BD。“诸将”是“请之不已”的主语,说明其前应断开,“不已”即“ 不停”的意思,其后要断开。“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是王承元说话的内容。 此处“监军”是中贵人的职责;如果有事应先和中贵人商量,这表现王承元的谦卑有礼,所 以在“监军”之后要断开,从而排除 A。“及监军至”这里的“监军”用职位代指中贵人。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庄宗、穆宗不是年号,而是庙号。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 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以偏概全,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在于选项漏掉了“中贵人监军赞同”这一条件;“因 - 15 - 他年幼想让他接任亡兄之职时”的说法不当。关于“年幼”是王承元自己的说法,原文是“ 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齿幼”。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 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 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 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 完善。 第(1)句采分点:“视事”,主持、掌管,处理政务;“约”,动词,约定、规定,引申为 “告诫”;“左右”,指左右的人,即亲随。 第(2)句采分点:“厉”,通“励”,勉励、激励;“籍”,登记;“酌”,斟酌、选择; “擢”,选拔。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 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 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 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 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 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 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王承元,是王士真的第二个儿子。兄长王承宗接受朝廷任命以后,奏请朝廷让王承元作 观察支使、朝议郎,兼任监察御史,(承元)年龄才十六岁。元和十五年冬,王承宗去世, - 16 - 军中隐瞒不公布死讯,大将策划从其他州郡挑选节帅。当时参谋崔燧暗中和掌握兵权的人商 议,就用王承元祖母凉国夫人的名义,通告亲兵与众将,让他们推举王承元继承。王承元拜 拜哭泣不肯接受。众将坚持请求,王承元说:“天子派中贵人作监军,有事何不先与(他)商 议?”等监军到后,(监军)也顺着众将的意思赞同他任留后。王承元对众将说:“诸公不忘 先人恩德,不因我王承元年幼,想让我管理事务。我打算效忠国家,来尊奉先人遗志,诸公 能听从我吗?”众位将领都答应。于是他在衙门都将的地方处理政务,告诫左右不能称自己为 留后,事情无论大小,都与参谋僚佐决断。秘密上疏奏请朝廷派节帅,天子很赞赏他,授任 检校工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用两河近年的旧例委婉规劝 他,王承元不听,众将也后悔了。等到起居舍人柏耆带诏书前来宣布圣谕将他调任滑州的任 命时,兵士有的下跪,有的哭泣,王承元与柏耆在馆驿中召集将领劝谕,众将哭喊喧闹。王 承元责备他们说:“诸公因先祖的缘故,不想让我王承元失去此地,情谊非常深厚,但接奉 诏命之后拖延不动身,那罪过就大了!”就揖拜众将,哭泣流泪不能自抑。王承元激励众将, 就全部拿出家中财产,按登记人数来散发它,选择做事勤勉的将领来提拔他。王承元离开镇 守的州郡时,有携带器用和财物随从的将吏,王承元都命令他们留下。王承元的兄弟及堂兄 弟,授任郡守官职的有四人,入朝为官的四人,担任将校有功劳的,也都被提拔任用。很快, 王承元改任鄜坊丹延节度使,顺路请求觐见,穆宗很器重他,多次召见他咨询。不久,改任 凤翔节度使。凤翔西北毗邻泾原,没有险要的山谷,吐蕃由此可径直入侵。王承元在重要道 路会合的地方修筑堡垒,分派一千士兵守卫,赐名叫临汧城。凤翔城东,是商旅聚集的地方, 居民经常用烽火相警戒,王承元上奏要求增加城垒来环绕它。王承元宽厚惠民有制度约束, 管理的地方以安定著称。太和七年十二月,在平卢去世,册书追赠司徒。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崔珏往西川① 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②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①大中元年李商隐途经荆州时,送崔珏前往西川任节度使幕府 ②浣花:西川浣花溪。。 - 17 -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发问,紧扣题目,直言“旅愁”,点明了友人西行宦游的情状。 B. 颔联用词精当,“吼”“烧”两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 C. 颈联运用典故,以卜肆卖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境况劝慰友人,寓意丰富。 D. 尾联通过联想“浣花笺”“玉钩”,劝友人到西川任职后赏美景,尽雅兴。 15. 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①送别时的释然。诗歌开篇问“旅愁”,虽有离情别绪,但全诗语气 轻松,不显悲苦。②畅想中的豁达。诗中畅想友人将要遇见的一路景观和蜀地风情,达观开 朗。③劝慰友人的乐观。劝慰友人赴任后赏景题诗,恬然自得。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错在“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这个地方。颔联“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 是写诗人想象友人途中所见之景,是虚写,并非眼前所见。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 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 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 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按照律诗的首颔颈尾四联的顺序,逐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善于抓住关键字眼 进行。首联,“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虽然有“旅愁”的字眼,但是前面是“ 因何”二字在修饰,言下之意少年仕宦,羁旅天涯,朋友间离别也是常情,不必太伤感,有 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趣,表现出一种超然释怀之感。颈联“一条雪浪吼巫 峡,千里火云烧益州”,一个“吼”,一个“烧”用想象地笔触写出了西川景象的壮阔、雄 奇,诗人这样写表现出一种豁达、豪迈的襟怀。离别时短暂的愁绪被豁达的气度涤荡开了。“ - 18 -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这一联诗人运用典故,以卜肆卖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 境况劝慰友人,可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聊以慰藉离别的伤感。尾联诗人想象友人到西川 后用灼灼似桃花的浣花笺,尽情书写如玉钩般的月色美景。整首诗,豁达乐观、超脱释怀, 满是慰藉和劝勉,一反离别诗多愁善感的老调,令人耳目一新。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 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 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 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 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 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 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 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 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亦疾《破阵子》中“____,____”两句,描写往昔“沙场秋点兵”热烈壮阔的场景。 (2)韩愈《师说》开头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答案】 (1). 八百里分麾下炙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3). 师者 (4). 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 (5). 东船西舫悄无言 (6).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 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 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 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 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麾”“炙”“传道受业”“东船西舫”“唯”等字在 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 19 -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 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 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一种跨文化、_____的媒介形态。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 载体,是___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途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推出 后,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这一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于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让观众领 略到中国艺术开放包容的境界和______的气度,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立体中国。 同时,作为一部国际合拍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由英国知名节目主持人讲述,他的 全球化视角更有利于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传播。节目也在______中回望了两国的历史和现在, 分享发展经验。( ),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它的基本精神在于在合作中实现了平 等的沟通和对话。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跨时空 促使 集思广益 不知不觉 B. 跨地域 促使 集思广益 浑然不觉 C. 跨地域 推动 博采众长 浑然不觉 D. 跨时空 推动 博采众长 不知不觉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B. 因为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所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 信。 C. 既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 D. 因为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所以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 达。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该片 缺点是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 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作为该片的缺点,被很多人批评 C. 该片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的 - 20 - D. 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是该片的缺点,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答案】17. D 18. C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 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第一处,“跨时空”,意思是跨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跨地域”,指横向跨越地理区域 的,是指空间这个维度。语境第二段:这一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于古往今 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的境界,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 立体中国。这显然是时间的维度来讲,所以用“跨地域”一词不符合这段偏向历史角度的评 述,即本处选“跨时空”,从而排除 BC。 第二处,“促使”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推动对方使之行动;“推动”指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 开。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因此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从习惯搭配等角度进行推敲。从语 境看“促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搭配, 习惯上“促使”的宾语应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 性;而“推动”的主体往往是人,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构成动宾的配,故选“推动” ,从而排除 A。 第三处,“博采众长”指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重在想办法、出主意。而语境是说 纪录片《中国的宝藏》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开放包容的境界和博采众家之长的气度,所以 选“博采众长”。 第四处,“浑然不觉”,意思是完全未察觉,其主体多是人。“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 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语境的主体指“节目”,用“不知不觉”更符合语境。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 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21 - A 项,语序不当,应先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才能彰显中 国的文化自信。 B 项,强加因果,不合逻辑,根据语境应该是并列关系;其次,语序不当,应先提供“让世界 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再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 D 项,搭配不当,“丰富”和“文化自信”不搭配,应将“丰富”改为“彰显”;同时,该句 不合逻辑,应将“因为……所以”,替换为“既……又”。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 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 括号前的语境是讲《中国的宝藏》这个纪录片回望了两国的历史和现在,分享发展经验,这 是它的优点,括号后的语境是“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可以推知括号里的内容是有人 认为该片存在不足之处。BD 两项陈述的主体不是“该片”,使得上文不衔接,故排除。而 A 项的表述“该片的缺点是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这是很多人的看法”与后文不够衔 接,只侧重于“很多人的观点”这个角度了,其实作者对这种观点的评价是“这不是缺点”, 恰巧是该片的“特点”。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 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 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 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______,可谓沧海桑田。无数种生命形式起源、灭绝、复苏, 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上演着适应、选择、淘汰与进化……这一切地质历史事件就像情节跌宕 - 22 - 起伏的戏剧,只是缺少了人类的参与。地球上的万物始终变化着,也将一直进行下去。这场 伟大的戏剧从不需要观众的参与。根据化石记录,如果从南方古猿算起,人类的出现只有大 约 400 万年的历史,相对于地球上地大多数生物来说,_____。但是,人类作为地球生命家族 中的匆匆过客,极力寻找着这些沧海桑田的痕迹,运用自身的智慧,_____,成为地球上沧海 桑田的旁观者、记录者和解读者。 【答案】 (1). 地球发生了无数次剧变 (2). 实在过于短暂 (3). 参与到其中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 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 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 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 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 文字,介绍了“地质演变的历史”和人类的主动参与,成为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旁观者、记 录者和解读者。第一处后面有个词语“沧海桑田”,说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地球发 生的变化多而且大,所以填“无数次剧变”。第二处前面的语境是“从南方古猿算起,人类 的出现只有大约 400 万年的历史,相对于地球上地大多数生物来说”。从“只有大约 400 万 年”,可看出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是短暂的。第三处后面的语句是人类“成为地球上沧海桑 田的旁观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这说明作为地球这个生命家族的一员,人类是其中的积极 参与者,故最后一空可填“参与到其中来”。 2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相关信息给“智库公共外交”下定义,不超过 90 个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库日益成为公共外交行动的主体。智库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与国外 智库精英和公众进行对话与沟通。智库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积极的公共外交行动,其核心是思 想的双向对称交流和舆论的传播。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使命和意义。 【答案】“智库公共外交”是指作为公共外交主体的智库以思想的双向对称交流和舆论的传 播为核心,通过融合传播的方式与国外智库精英和公众进行对话与沟通的一种积极的公共外 交行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所给材料,找出 被定义概念、属概念、事物的特性,然后按照“被定义的概念 =(是/是指)对其本质特征进 行描述+属概念”的形式组织答案即可。下定义的一般格式:小概念+“是”+修饰语+大概念。 - 23 - 或者: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变换时这些方法要灵活运用。题干要求根据相关信息给“ 智库公共外交”下定义,不超过 90 个字。先抓“智库公共外交”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原文第 二句话“作为一种积极的公共外交行动”,然后把握这种“外交行动”的内容,即:思想的 双向对称交流和舆论的传播;这种“外交行动”的途径是:各种传播媒介;目的是:与国外 智库精英和公众进行对话与沟通。梳理清楚之后,就把核心内容、途径、目的放在其“本质 属性”——一种积极的外交行动之前,作修饰成分即可。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关于“生命”,人们总是有很多的思索。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题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绵延黄河水,华夏五千年,遥望这五千年的传奇岁月,华夏大地注定成为人类社会星光 璀璨的一笔。恢宏磅礴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硕果;惟妙 惟肖的脸谱艺术、扣人心弦的民间神话,是中国人民富有才情的结晶。在前人为我们积淀下 来的悠久文化底蕴下,华夏儿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辽阔的神州大地,涌现出一批批心系华夏、不负韶华的“吾辈英才”。孔繁森、焦裕禄、 沈浩同志为民造福的官员形象永远是每个时代的楷模,钱学森、屠呦呦、林鸣等人的“大国 工匠”风貌更为华夏涂抹希望。我们不会忘却阿里巴巴创始人着眼信息革命的浪潮,促进电 商发展的智慧与勇气,我们不会忘却任正非领航的华为公司在“5G”商用上的领跑之实力。 百年屈辱已被改写,而改写者们勇于开拓、勇于奉献的精神正浸染着当下的每一寸土地。 歌曲中唱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 - 24 -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有战国时期的孟轲大声疾呼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更应拿出“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态度,用知识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内涵, 用社会实践充盈自身的道德品质,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祖国 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该是每个华夏儿女掷地有声的壮志豪言,青春因装点祖国大好 河山而绚烂,人生因谱写时代华章而精彩!我们为共和国 70 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 的硬核力量震撼。 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话语感召着我们:“青年一代,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纵使 当下仍有不足,人民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但努力的方向却始终向上的。开垦更为广袤的 良田,兴修更高品质的工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产品,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每一个富 有才华的华夏儿女以踏踏实实地勤勉工作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青年朋友们:人生短暂,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才能不负韶华。我们应全力以 赴,追随前人的足迹,留下自已的前进开拓进取的足印。至迟暮,便也可以呐喊出那句响亮 的话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 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 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孔子、陶渊明、秋瑾、诺贝尔、泰戈尔等中外 名人的名言警句构成。这几则名言反映的共性话题就是“生命”。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这句话的意思:对生的内涵都不清楚,哪里需要去了解死后的事情的,也就是要注重活在当 下,让生命有意义;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光 阴,奋发有为。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这句话表现了对生命的 挚爱和对群体的热爱,要有奉献的精神。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生命的可贵。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这句 话提倡的是奉献精神。 - 25 - 立意角度: 1. ①⑤组合,生命宝贵,仅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2. ④⑥组合,要有奉献精神,要创造利于社会的最大的价值。 3. ②③组合,人生短暂,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要有忧患意识,奋发有为。 结构层次: 这篇范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选取的名句是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 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句组合的立意就是:人生 短暂,光阴宝贵;青少年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奋发有为,同时要有正确的忧患意识, 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无悔青春,不负韶华。文章以陶渊明的名句作为题记,很好地 诠释了标题的内蕴:珍惜光阴,奋发有为。主体部分,用简洁洗练的语言,概述了“珍惜光 阴,不负韶华”的典型人物及事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人物分为两大类:以孔繁森、 焦裕禄、沈浩同志为代表的为民造福的官员;以钱学森、屠呦呦、林鸣等人为代表的“大国 工匠”,更写了国内创业者的领军人物:马云和任正非。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青年身上:在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有战国时期的孟轲大声疾呼的“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更应拿出“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态度,用知 识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内涵,用社会实践充盈自身的道德品质,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积极 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行文中还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话语来点染,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最后发出号召:人生短暂,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才能不负韶华。再次点题, 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素材积累: 1.“五车经史须勤究,休使光阴暗地过。”(绩溪《胡氏家训》) 2.责任并不是一个甜美的、轻盈的词汇,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负重前行正是一代又一代 中流砥柱最美的英姿。——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 我希望你们能够摒弃短期的功利性目标,选择与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紧密结合的事业,担 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3.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 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新青年》 4.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 中那些 90 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 。 - 26 - ,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 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点睛】名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 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 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 合”。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 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 与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 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 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 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