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训练(全国)2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汉京兆尹尊十世孙也。父蔚,世修儒史之学。接幼丧父,哀毁过礼,乡亲皆叹曰:“王氏有子哉!”渤海刘原为河东太守,好奇,以旌才为务。同郡冯收试经为郎,七十余,荐接于原曰:“夫骍骝不总辔,则非造父之肆;明月不流光,则非随侯之掌。伏惟明府苞黄中之德,耀重离之明,求贤与能,小无遗错,是以鄙老思献所知。窃见处士王接,岐嶷俊异,十三而孤,居丧尽礼,学过目而知,义触类而长,斯玉铉之妙味,经世之徽猷也。不患玄黎之不启,窃乐春英之及时。”原即礼命,接不受。原乃呼见曰:“君欲慕肥遁之高邪?”对曰:“接薄祜,少孤而无兄弟,母老疾笃,故无心为吏。”及母终,柴毁骨立,居墓次积年。备览众书,多出异义。性简率,不修俗操,乡里大族多不能善之,唯裴雅知焉。平阳太守柳澹、散骑侍郎裴遐、尚书仆射邓攸皆与接友善。出补都官从事。永宁初,举秀才。友人荥阳潘滔遗接书曰:“挚虞、卞玄仁并谓足下应和鼎味,可无以应秀才行。”接报书曰:“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是岁,三王义举,惠帝复阼,以国有大庆,天下秀孝一皆不试,接以为恨。荡阴之役,侍中嵇绍为乱兵所害,接议曰:“夫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谋人之国,国危则亡之,古之道也。荡阴之役,百官奔北,唯嵇绍守职以遇不道,可谓臣矣,又可称痛矣。今山东方欲大举,宜明高节,以号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义,加绍致命之赏,则遐迩向风,莫敢不肃矣。”朝廷从之。及东海王越率诸侯讨颙,尚书令王堪统行台,上请接补尚书殿中郎,未至而卒,年三十九。 (选自《晋书·王接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接自幼丧父,哀痛身毁表现得超过礼数,乡亲们都称赞王氏有个好儿子,河东太守刘原听说此事后也感到好奇。 B.冯收认为王接优秀异常,居丧期间竭尽礼数,学习过目不忘,义理能触类旁通,具备了治理世事的美德,所以特地向刘原推荐。 C.王接博览群书,常有与众不同的见解。生性简朴直率,不修习世俗推崇的操行,乡里大族很多人都不能好好对他,只有裴与他交好。 D.荡阴之战,百官奔逃,只有嵇绍忠于职守来抵御不道之寇,被乱兵杀害,王接提议对嵇绍加以褒赏,以示榜样,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解析:“河东太守刘原……感到好奇”于文无据。 【参考译文】 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是汉京兆尹王尊的十世孙。父亲王蔚,世代学习儒家史学。王接幼年丧父,哀伤悲痛毁坏身体超过礼数,乡亲们都感叹说:“王氏真有个好儿子啊!”渤海人刘原为河东太守,喜欢奇才,把表彰人才作为重要事务。同郡人冯收试经文做了郎官,七十多岁时,他向刘原推荐王接说:“骏马不被控制缰绳,就没有造父随心所欲的驾驭;明月不发光,就没有随侯掌上的明珠。您有黄帝包容万物的德行,闪耀着太阳般的光芒,求访贤才能士,没有一点遗漏和错误,所以老朽我想推荐我所知道的贤才。我看到处士王接,幼年就很聪慧,优秀异常,十三岁时死了父亲,居丧期间竭尽礼数,学习过目不忘,义理能触类旁通,这真是像玉铉一样的重臣之才,具备了治理世事的美德。我不忧虑悬黎(美玉)不被发现,却欢喜春花开得及时。”刘原就以礼招用,王接不接受。刘原就把他叫去说:“你想学习隐士的高洁吗?”王接回答说:“王接福分浅薄,幼年丧父而且没有兄弟,母亲年纪大又有重病,所以无心为官。”到母亲去世,哀痛得身如枯柴,多年居住在墓地。博览群书,多有与众不同的见解。生性简朴直率,不修习世俗推崇的操行,乡里大族很多人都不能好好对他,只有裴与他交好。平阳太守柳澹、散骑侍郎裴遐、尚书仆射邓攸都与王接相友善。外任补为都官从事。永宁初年,被举荐为秀才。友人荥阳人潘滔给王接写信说:“挚虞、卞玄仁都说足下应居高位,你可以不接受秀才的荐举。”王接回信说:“现在世道衰危,将要离乱,而明智的人都闭口搁笔,使祸乱败象日深一日,就像燎原之火,难道还可以解救吗?我不是以此行为荣,仅想极言陈述我的所闻所见,希望在上的人能有所觉悟而已。”这一年,三诸侯王举义起事,使惠帝恢复帝位,因国家有大的庆祝活动,天下的秀才孝廉一概都不试用,王接以此为憾。荡阴之战,侍中嵇绍被乱兵杀害,王接提议说:“为别人的军队谋划,军队失败就自身也死亡;为别人的国家谋划,国家危难就自身也死亡,古人的道义如此。荡阴之战,百官奔逃,只有嵇绍忠于职守来抵御不合道义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大臣,又实在让人哀痛不已。现在崤山以东正要大举进军,应旌表高尚的节义,来号令天下。依照《春秋》褒奖节烈之士的古义,给嵇绍加以英勇献身的褒赏,那么远近就会如风响应,没有敢不整肃的人了。”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等到东海王司马越率领诸侯讨伐司马颙,尚书令王堪统领行台之职,上表请王接补任尚书殿中郎,未到任而死,时年三十九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 C.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 D.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解析: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说魏了翁考中进士是因为他“敢于谈论当时国家忌讳谈论的道学”。 【参考译文】 魏了翁字华父,是邛州蒲江人。几岁时就跟从各位兄长入学,俨然是个大人。年纪稍微大一点,聪明颖悟特别突出,每日读千余字,过目不忘,乡里人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时,写成《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有韩愈的遗风。 庆元五年,魏了翁考中进士。当时国家正忌讳谈论道学,魏了翁在策论中却谈到它。(中进士后,)他被授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一职,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嘉泰二年,他被皇帝征召为国子正。第二年,改任武学博士。开禧元年,皇帝召命他在学士院面试。当时韩侂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全国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魏了翁却说: “我们国家现在纲纪还没有建立,国家的重大政策还没有订立,风俗苟且偷安,边防废弛,财用耗竭凋敝,人才疲弱,而民间百姓喧哗纷乱,都说将有大举北伐的行动,人情骚动不安,忧惧和疑虑交织在人们心里。金国土地广阔,势力强盛,不可能猝然把它消灭,我们看看自己,也没有看到能够战胜敌人的实力。我们何不赶紧在内部整顿自己,暂时避免对外战争。不这样的话,拿全国所有的人力财力都试之于孤注一掷,宗庙社稷的存亡都取决于这一次行动,不可轻视啊。”他的策论一出来,大家都非常惊骇。 第二年,魏了翁调任校书郎,他因为双亲年迈请求补任外官,于是做嘉定府知府。后魏了翁被朝廷派遣做汉州知州。恰逢汉州境内有座桥坏了,有老百姓被压死,部使者把这种情况上报朝廷,皇帝就下诏把魏了翁的官职降低一级,让他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没过几个月,又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令他做眉州知州。虽然眉州是文化悠久的地方,但当地百姓熟习法令,喜欢用法令挟制官吏的短处,所以号称难治。当地百姓听说魏了翁来做官,就争着用各种事情考验他。魏了翁到眉州后就尊敬厚待老人,选拔才智杰出的人,每月初一、十五都探视学宫,亲自为学生讲课,对他们加以引导、鼓励、指点、教授,并且举行乡饮酒礼来敦促教化,增加向朝廷荐举的人才的数量来振兴文风。修复蟆颐堰,建造江乡馆,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了没有不去做的。眉州士大夫评论时都表示大为叹服,风俗为之改变,治理的政绩远近闻名。 魏了翁改任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潭州知州,他再一次坚决推辞,朝廷下诏让他管理临安府洞霄宫。没过多久,他改任绍兴府知府、浙东安抚使。他屡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令不允许。病重之后,再一次上书。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衣冠整齐地和他们相互问答。当他谈到蜀兵作乱之事,眉头皱了许久,他口授了遗表,过了一会儿,两手合于胸前行礼后去世。十天后,诏令他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的身份退休。 他的遗表上呈皇帝,皇帝非常震惊和悲伤,停止临朝,感叹有用才不尽的遗憾。朝廷下诏追赠魏了翁为太师,谥号文靖,并在苏州赏赐宅第,又多次封赏,追赠他为秦国公。 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朵儿只,脱脱子也。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事定,文宗杀朵罗台。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杭之耆老请建生祠。朵儿只辞之曰:“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 七年冬,升右丞相,而太平为左丞相。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 将馈二相。朵儿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朵儿只曰:“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即命受之。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十五年,薨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B.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C.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D.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B [解答此题,首先要联系上下文疏通句子大意,然后看四个选项的不同之处,逐一排除。表说话的“曰”字后面一般要断开,所以排除A项。“遣朵儿只”的主语应是“脱脱”,而“哉”字一般用在句尾,所以排除D项。B项与C项的区别是“臣”字的归属,结合前后语境与语法结构,“臣天下有事”明显说不通。所以排除C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耆老”指年老德高的人,也可泛指老年人。在古代六十曰“耆”或“古稀”,七十曰“老”或“花甲”。 B.“生祠”指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以表示人们内心的爱戴和钦敬之意。 C.“右丞相”“左丞相”都属于元朝中央官名,而“行省左丞相”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而帝王或王后的死则叫“崩”。 A [在古代六十曰“花甲”,七十曰“古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朵儿只为政爱民,深受爱戴。他做河南行省左丞相和江浙行省左丞相时,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 B.朵儿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他做江浙行省左丞相两年后,面对百姓要为他建生祠的好意,他拿自己出生地和父亲等事委婉拒绝。 C.朵儿只为人宽厚,很有肚量。他升右丞相后,并不因为朝廷赠送给自己的贺礼少于左丞相太平的而生气,更没有拒收这些贺礼。 D.朵儿只为人正直,忠贞爱国。他拒绝伯颜的妻子向他索要大玉环的要求,也鄙视那种通过贿赂手段使自己免于随军出征的做法。 A [A项中“朵儿只”“做河南行省左丞相”时“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说朵儿只任河南行省左丞相时,为政就像在辽阳时一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倚仗太师伯颜的势力,说藩国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告到朝廷。 (2)在此之前,河南范孟造反,因过失而被牵连逮捕的有成百上千人。朵儿只到了之后,很清楚他们的冤情,极力想要为他们申冤。 【参考译文】 朵儿只,是脱脱的儿子。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喜欢读书,不特意做分析文字的事,对于古代君臣的处事、忠君爱民的道理,他多有留心。至治二年,任中奉大夫,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从上都领兵到古北口,朵儿只与大都的部队迎击敌军。事情平定之后,文宗杀了朵罗台。天历二年,朵儿只继承了藩国王位。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倚仗太师伯颜的势力,说藩国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告到朝廷。伯颜的妻子想得到朵儿只的镶有珍珠的大玉环,这只玉环价值一万六千锭。朵儿只无法答复这个要求,便慨叹道:“王位是我祖宗所传下来的,不应当向别人购买。我纵然不能继承,假如(有人)继承,也是我宗族中的人罢了。”于是乃蛮台因贿赂而成为藩国国王,而任命朵儿只为辽阳行省左丞相。他把安定作为治理的要务,百姓的财物不受侵扰。 天历六年,改任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就像在辽阳时一样。在此之前,河南范孟造反,因过失而被牵连逮捕的有成百上千人。朵儿只到了之后,很清楚他们的冤情,极力想要为他们申冤。至正四年,改任江浙行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之前任丞相,各项政务都很宽松,朵儿只继任,全部采用前任的做法,百姓心中一致拥护他。汀州盗贼悄悄起事,朵儿只调遣将士前往招安、追捕他们,威信所到的地方,盗贼数月之间就被平定了。皇帝嘉奖他的功绩。 过了两年,所辖地区平静无事。杭城的老人请求为他建造生祠。朵儿只推辞说:“ 过去我父亲在江浙行省任平章政事,我其实是出生于这里,父老们喜欢我是可以理解的,我对你们杭城人难道就没有感情吗?我在这里忝列相位,只知道谨守法度不辱没祖先就足够了,哪里用得着虚名呢?” 七年冬天,朵儿只升任右丞相,而太平任左丞相。留守司行致贺礼,那些礼物先留在鸿禧观,将赠送给二位丞相。朵儿只的家臣寓居在观内,察知两份礼物有多寡之分,给左丞相的那份特别丰厚。家臣详细报告了这件事,请求拒绝接受礼物。朵儿只说:“他们即使不送给我,又有什么可责怪的。”便命令接受礼物。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 十四年,皇帝下诏令脱脱率军讨伐南方。中书参议龚伯遂向朝廷建议说:“应该分别派遣各宗王及异姓王都出兵。”吴王朵尔赤用厚礼贿赂龚伯遂,得以免于随军出征。只有朵儿只说:“我家世世代代是国家的大臣,国家有事,正是效力之时,我哪有时间贿赂这些小人。”脱脱派朵儿只攻打六合,朵儿只攻下了该城。十五年,他在军中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