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诗类运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诗类运用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诗类运用 学案 古诗类运用是一种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和古诗鉴赏结合考查的创新题目,也是江苏卷近年来常设的一种题目。解答好这类题目重要的是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格律方面的常识)和明辨常考题型。‎ 一、知晓读诗“2方面”——做题无障碍 ‎(一)掌握格律诗3个常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指的是绝句和律诗,他们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一、二两句称为首联,三、四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一、二两句称为首联,三、四两句称为颔联,五、六两句称为颈联,七、八两句称为尾联。总结起来基本常识如下:‎ 声律常识 对仗常识 押韵常识 ‎1.句内平仄相间(指句内词单元);‎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对,乃格律诗之大忌;‎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粘,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且要工对。指的是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最好平仄也相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与“长江”是名词相对,“萧萧”对“滚滚”是叠字形容词相对,“下”与“来”是动词相对。从语法上看,“无边”与“不尽”是定语相对,“落木”与“长江”是主语相对,“萧萧”与“滚滚”是状语相对,“下”与“来”是谓语相对。‎ ‎1.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2.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为多,首联不对仗以首句入韵为多。首句不入韵五言为多,七言为少。‎ ‎3.一般押平声韵为多。‎ ‎4.一韵到底。‎ ‎5.不可用同一字重复作韵,也不要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6.不可撞韵,指的是不该押韵的白脚(不该押韵的诗句叫白脚)上押了韵,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二)了解格律诗的章法构思 格律诗在一首诗的结构上要做到“起、承、转、合”。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结合在里面的。所谓合,就是话题不能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一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捡到一块废铁,这是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戟,是一种武器。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第三句转折,作者在这里作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句合,总说二乔的命运。‎ 二、明辨常考“3题型”——答题更精准 这类题往往是将诗句与阐述性文字相结合,或叙事,或抒情议论,组成题目选项,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描摹一种语境。此类题型,既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也考查语言的生动鲜明,有时也考查语言的得体。‎ ‎[例1] (2016·江苏高考)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D项,①时间不符。此句中的“阑珊”意为“将尽”,借此表现在晚春时节无限的伤春、惜春之情,和语句中的“初春”矛盾。②意境不符。所引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哀思,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与语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不符。A项,“悠悠”“几度”与“往事”“记忆”相符。B项,“寒枝”“寂寞”“冷”有无尽的孤独感,和后面阐述性文字的“孤独”感吻合。C项,诗句显示的远大抱负恰与“少年”“渴望”“大显身手”一致。‎ ‎[解题技法]‎ 诗句理解题解题“3步骤”‎ ‎[针对训练]‎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解析:选C A项,诗句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诗句源自孟浩然《春晓》,诗中季节为春,语境由“桂花”可知季节为秋,季节不符。C项,韦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境。D项,文句出自《老子》,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家应以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批评,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 解析:选B A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意思是“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和后面的“他人的批评”不一致。C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与后面的“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形象不一致。D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与句子中的“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情境不合。‎ 对仗在古诗歌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格律诗,其中间两联一定要求对仗;而且对仗可看作是综合修辞手法运用、句子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它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诗句对仗题”是一种代表性很强的题型。‎ 相对其他题型而言,对仗题有多种呈现形式。‎ ‎[例2] (2014·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 选A 本题语料选自唐宋诗人的律诗,题干中的“墙头雨细垂纤草”和A项“水面风回聚落花”出自唐代诗人张《夏日题老将林亭》的第二联,对仗工整。B项“数峰无语立斜阳”,出自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村行》,其中“数峰无语”与题干句中的“墙头雨细”不对仗。C项“楼上春容带雨来”,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雨中再赋海山楼》,其中“春容带雨来”与题干句中的“雨细垂纤草”不对仗;并且此句中出现“雨”字,而对仗的两句之间一般要求避免出现重复的字眼,由此也可排除C项。D项“蝉曳残声过别枝”,出自唐代诗人方干的《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其中“蝉曳残声”与题干句中的“墙头雨细”不对仗。‎ ‎[例3] (2014·山东高考)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 ‎ ‎ ‎ ‎ ‎ ‎ [解析]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既是解题的要求,也是答题的线索。首先,根据节日特点,尝试着将提供的短语分成两组(初步分组,因为有的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属于春节的还是属于端午节的):一组表现春节——门上桃符、江边柳线、迎春绿;一组表现端午节 ‎——碧波竞舟、青艾驱瘴。然后根据节日特点和对联要求,尝试着进行组合:“门上桃符”可以和“耀眼红”组合,因为桃符是红色的;“江边柳线”可以和“迎春绿”组合,因为柳树是绿色的;“碧波竞舟”和“十里欢”组合,因为龙舟竞赛有十里之遥;剩下的“青艾驱瘴”和“千家乐”组合,因为挂艾草是在家里,驱瘴是为了生活的安宁。这样两两组合完毕后,再根据对联的特点——出句末字一般是仄声(三四声),对句末字一般是平声(一二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题技法]‎ 对仗“5原则”‎ ‎1.字数相等 对句的字数一般要相等。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对)。”很明显,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11字。‎ ‎2.词性相同 相对的句子的词语的词性要一致。不仅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如此等等。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 ‎3.结构相称 要想对仗工整,除了字数、词性的要求外,还要求相对的句子的句型的结构对称一致。具体来说,就是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并列对并列。下面对联的结构就非常对称:“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显然,“三七岁月”和“一度春秋”是偏正对偏正,“花甲重逢”和“古稀双庆”是主谓对主谓,“增加三七岁月”和“更多一度春秋”是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应 这是指上下联不仅意义要相联,而且所涉及的事物也要相对或相关。常见的是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花木类对花木类,禽兽类对禽兽类,节令类对节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等。‎ ‎5.平仄相合 这是指上下两句的平仄总体上必须相反。不过从高考命题及高考评卷来看,对于对仗的平仄现在一般不作苛刻要求,考生只要注意两句的符合“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称”“内容相应”这4个原则即可顺利作答。‎ 此外,对仗的两句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否则,就犯了对仗的大忌。比如“科学能致富,诚信能纳财”就犯了对联的大忌,因为上下联都有“能”字。还有就是意思不能雷同,如下面对联的意思就有些重复:“春晖盈大地,朝霞满山川。”‎ 特别提示:防范使用对仗易犯5错误 ‎1.对仗与对偶不分。‎ ‎2.词性判断不准。‎ ‎3.结构层次错误。‎ ‎4.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5.平仄运用不合规范。‎ ‎[针对训练]‎ ‎3.下列诗句中,与“时雨点红桃千树”对仗最为工整的一句是(  )‎ A.秋草藏青风万里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有闲春色燕双飞 D.悲风吹乱绿杨丝 解析:选B A项中的“里”不符合诗歌“仄起平收”的原则,并且A项所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不符合情境,可排除。“点红”是动宾搭配,而C项中的“春色”是偏正结构,据此可排除C项。“桃千树”是宾语加补语结构,D项中的“绿杨丝”是定语加宾语结构,故排除D项。‎ ‎4.下列句子与“心静波平,冷月无声湘水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情深地广,红梅有色傲霜雪 B.花好风轻,碧荷有态潇江红 C.志远天高,修竹有形楚山青 D.气壮山雄,苍鹰有意伴云飞 解析:选C “湘水碧”为主谓结构,而A项的“傲霜雪”为动宾结构,D项的“伴云飞”为偏正结构,据此排除A、D两项。“心静波平”可理解为“心静如波平”,B项的“花好风轻”为一般的并列结构,据此可排除B项。C项的“志远天高”可以理解为“志远如天高”,且“心静”和“志远”都属于人的心理范畴,对仗工整。‎ ‎5.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  )‎ A.山色迎人秀可餐    B.松排山面千重翠 C.月照青山松柏香 D.地辟天开指顾中 解析:选C “风生碧涧”在词性上为“名动形名”,只有C项的“月照青山”与之相对应,且“鱼龙跃”与“松柏香”对应,均为主谓短语。‎ 诗句复位题实际上是考查的诗句填空。试题一般是选用绝句,且多选陌生作品,是为防止变成简单的默写题。做这类题一要紧密结合格律诗的常识,二要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例4] (2012·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解析] 选B 这首诗的前两联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A项,“林间”与“西斋”不合;C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D项,“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解题技法]‎ 诗句复位题解题“3步骤”‎ ‎[针对训练]‎ ‎6.(2014·湖南高考)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______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叙述主体“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横线处的内容应紧承上一句叙述《江山万里图》。A项,诗句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意思是诗人对吴越十分向往,梦到一夜便飞到月光映照下的镜湖。B项,诗句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色天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流向天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C项,诗句出自《行路难》,意思是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的彼岸。A项是作者的想象,C项是抒发的志向,均与“江山万里”无关。D项,诗句出自《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不符合江山万里的特点,也应排除。所以应该选B项。‎ ‎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立春偶成》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吹水绿参差。‎ A.满眼不堪三月喜 B.便觉眼前生意满 C.一春常是雨和风 D.春风自恨无情水 解析:选B 《立春偶成》一诗描写的是立春时的景象。A项写的是晚春之景,而此诗写的是初春;C项写的内容和下句的意境不协调;D项抒发的感情与全诗不吻合。‎ 题组一 诗句理解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 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解析:选D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诗句表达了绝不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与句中老一辈离开岗位情境不合。此处可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古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那样。‎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一弯新月爬上树梢,夜色渐起,独立小桥,凉风灌满衣袖,一丝忧伤和落寞弥漫心头。‎ 解析:选B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意思是“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因此不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乘舟远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和寥廓的天空,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这远归的游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每当夜晚来临,夫子庙热闹非凡,天空中明月高照,酒楼里灯红酒绿,高朋满座,觥筹交错。‎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海外读书追梦的孩子,又怎能体会到远隔万里的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思念呢?‎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具有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不畏坎坷的旷达超逸情怀。‎ 解析:选D A项,诗句写离别中看到长江两岸的景象,“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这远归的游子”与诗句语境不符。B项,诗句表达的是孤独寂寞之情,而非“热闹非凡”。C项,诗句写诗人思念朋友,不能形容母亲对在外的孩子的思念。‎ ‎4.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9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选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用在此处,明显有将“老同志”说成是“旧事物”的意味,故B项不当。‎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将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解析:选B 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意思是,千呼万唤琵琶女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与“南迦巴瓦峰神秘冷艳,不轻易示人以真容”的语意相合。B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语出王勃《滕王阁序》,原文是:“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古代的读书人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与奋发向上的基调不合。 C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语出杜甫《戏为六绝句》,意思是,待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都丝毫不会影响万古流传的历史长河。比喻那些持无知见解的人的异议评论对主流价值观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与“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终将被历史唾弃”的语意一致。D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语出刘禹锡《浪淘沙》,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诗人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这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解析:选C A项,词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项,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7.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而我们现代人则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解析:选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将向东流去。诗句表达的哲理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历史趋势不可阻挡,与语境中山川壮美的意思不符。‎ 题组二 诗句对仗 ‎8.下列诗句与“天香月色同僧室”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魏国山河半夕阳     B.花间觅路鸟先知 C.叶落猿啼傍客舟 D.寒林空见日斜时 解析:选C 解答此题,考生可根据对仗的原则采用排除法。所给诗句中“天香月色”是一个并列短语,A项中“魏国山河”是一个偏正短语,对仗不工整。B项中“鸟先知”和“同僧室”对仗不工整。D项中“空见”是动词短语,“月色”是名词,对仗不工整。C项中“叶落猿啼”也是并列短语,对“天香月色”,“傍客舟”对“同僧室”,因此选C项。‎ ‎9.下列诗句与“山当日午回峰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腻山春节气柔    B.海浸城根老树秋 C.乌啄风筝碎珠玉 D.草带泥痕过鹿群 解析:选D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的要求: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当日午”对“带泥痕”。‎ ‎10.下列诗句与“落木云连秋水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青山聊因美酒横 B.晚花幽艳敌春阳 C.乱山烟入夕阳桥 D.闲花落地听无声 解析:选C 解答此题,要重点分析对应位置上词语的词性或短语的结构是否相同。A、B、D三项中的“聊因”“幽艳”“落地”与“云连”这一主谓结构皆不构成对仗。‎ ‎11.下列每组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解析:选D D项,“花须柳眼”对“紫蝶黄蜂”,“各无赖”对“俱有情”。‎ ‎12.下列诗句与“身心放下于当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名利超然即泰然 B.真入法门圣默然 C.迷津总在利当前 D.看穿世事意清闲 解析:选A 既然是对联,就要从对仗的角度看问题,“身心”是名词,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放下”“超然”都是一种人生态度,据此可以排除C项。‎ ‎13.下列诗句与“倚槛苍茫千古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 C.爽气西来两袖青 D.座揽清辉万川月 解析:选B 对仗讲究字数、词性的相对应,文中的“倚槛”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的“过江”符合。‎ ‎14.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3分)(  )‎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解析:选C 从对联中词性和结构角度看,“风雨”与“江山”是名词相对,“一杯”与“万里”是数量词相对,“酒”与“心”是名词相对,故选C。‎ ‎15.为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解析:选B 根据对联词性相同的特点,“月”可排除A项;“花香”只与“竹影”相对,所以选B。‎ ‎16.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求上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后,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你认为苏东坡父亲修改后的对联是(3分)(  )‎ A.轻松识遍天下字,等闲读尽人间书 B.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C.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 D.耳濡目染识遍天下字,温故知新读尽人间书 解析:选B 不仅要注意对联要求的词性相对、句式结构的对仗,还要结合苏洵劝诫儿子不要骄狂自大的语境去考虑,由此可知B项最符合这两方面的要求。‎ 题组三 诗句复位 ‎1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绝句《渔村夕照》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晒网柴门返照景,桃花流水认前津。‎ ‎______________,远吊怀沙作赋人。‎ A.蓑笠无踪失钓船 B.买鱼沽酒湘江去 C.湘妃独对君山老 D.洞庭秋夜浪无踪 解析:选B A、D两项平仄不对,C项意境不符。‎ ‎18.将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若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__________。‎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疏柳映新塘 B.潮平路带沙 C.花开水上槎 D.胡霜拂剑花 解析:选C 古诗中的对仗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春入河边草”一句,其结构是名词(春)+动词(入)+名词性定语(河边)+名词(草)。A项,形容词(疏)+名词(柳)+动词(映)+名词(新塘);B项,名词(潮)+形容词(平)+名词(路)+定语(带沙);C项,名词(花)+动词(开)+名词性定语(水上)+名词(槎);D项,形容词(胡)+名词(霜)+动词(拂)+名词(剑花)。据此,得答案为C。‎ ‎1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诮燕》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 ‎______________,辛苦营巢傍屋梁。‎ A.君怜我处频迎语 B.一生巧计输黄雀 C.世间多少宽闲境 D.燕子不知人意思 解析:选C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用排除法,就本题而言,对选项中诗句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标题看,本诗对燕子是嘲讽的,可先排除无嘲讽之意的选项。A项,写燕子的善解人意,不合诗境;B项,有嘲讽之意,但“一生”一词与上句重复,不符合作诗的规律;D项,“燕子不知人意思”,意为燕子不了解“我”的内心,抒写的是闺怨,不合诗境。‎ ‎2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留客》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______________,入云深处亦沾衣。‎ A.桃花尽日随流水      B.请君细看风流意 C.纵使晴明无雨色 D.春草青青万里馀 解析:选C 诗歌的后两句是写春天的山中潮润,虽是晴明天气,也会沾湿行人衣服。A项,写桃花溪水,不切题。B项,不合逻辑,“风流意”不能“沾衣”。D项,不是山中之境,音韵也不合。(注:《山行留客》作者是唐代张旭。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孟宾于《公子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______________,骄骢踏烂麦青青。‎ A.绣岭宫前鹤发翁 B.半夜火来知有敌 C.美人首饰侯王印 D.不识农夫辛苦力 解析:选D 本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读所给诗歌的三句诗可知,这首诗说的是纨绔子弟的浮华生活,揭露了他们在春游中纵马踏坏了麦苗的恶劣行为。考生了解了这些,再通读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2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画菊》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______________,何曾吹落北风中。‎ A.空余残蕊抱枝干 B.宁可抱香枝上老 C.簇簇新妆阵阵香 D.宁可枝头抱香死 解析:选D 根据诗歌的意境,前两句是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现了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而“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礡,更符合诗境。故排除B,选D。‎ ‎2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______________,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气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解析:选B 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 ‎,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 ‎2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________________,人不见,水空流。‎ ‎________________。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________________,流不尽,许多愁。‎ ‎①韶华不为少年留 ②西城杨柳弄春柔 ③便做春江都是泪 ④碧野朱桥当日事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解析:选C 可以从押韵、韵脚位置和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来判定。‎ ‎25.在下面这首七律的横线处填一句最贴切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____________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解析:选B 律诗的颔联对仗。第四句“一船”是数量词,而“二月”是名词,“三千”是数词,不对仗,可排除C、D两项。A项中“香易散”与“欲腾空”不对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