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浙江)(5)
2018届二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训练(浙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高票房的电影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30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面对舆论批评,票房似乎一直是追求“娱乐至死”的挡箭牌:似乎观众的选择就体现了作品的价值,而票房则因为帮助国产电影争取了与好莱坞竞争的市场份额而获得某种批评豁免权。实际上,由于电影特殊的消费方式,一些电影借助商业元素的配置、营销推广的带动、粉丝心理的盲目,创造了不俗的电影票房,但是许多观众对这些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却并不满意。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目前,电影产业的“唯娱乐”“唯票房”现象,反映的可能就不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票房、争市场、争所谓份额,无疑是文化上的饮鸩止渴。我们的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且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因此,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 (选自尹鸿《“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中“娱乐至死”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消费方式的特殊性需要电影用“娱乐至死”的态度来实现内心压力的释放和欲望的宣泄。 B.“粉丝”电影和“恶搞”电影的出现使“娱乐至死”成为电影文化主流。 C.“娱乐至死”的追求使得如今的中国电影呈现勃勃生机,获得了较高票房和较高收视率。 D.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娱乐至死”化,虽然不断刺激放大着欲望,但不利于心灵的净化。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与好莱坞竞争电影市场的份额,国产电影要通过对娱乐的追求来提高票房。 B.有较高票房的国产电影,都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建设了新文化,塑造了新文明。 C.电影票房一路飙升,直接引发了许多观众对影片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的不满意。 D.电影产业“唯娱乐”“唯票房”的不成熟表现,可能会导致电影的市场危机。 (3)国产电影要实现“绿色票房”,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答案: 答案精析 .(1)D 解析 A项,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可知,“电影特殊的消费方式”与“需要电影用‘娱乐至死’的态度实现内心压力的释放和欲望的宣泄”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B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可知,“娱乐至死”成为电影文化的主流不是因为这些电影的出现,而是因为“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C项,中国电影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娱乐至死”的追求,还有第二段“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 (2)D 解析 A项,“通过对娱乐的追求来提高票房”表述不对,于文无据。B项,“都具有”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根据第三段“创造了不俗的电影票房,但是许多观众对这些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却并不满意”可知,“有较高票房的国产电影”不一定都具备“娱乐性”“建设了新文化”“塑造了新文明”的特点。C项,根据原文第四段“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且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可知,电影票房的飙升与对影片的质量不满意之间不是“直接引发”的关系。 (3)参考答案 ①国产电影要有文化追求,具体表现为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②国产电影要有技术的含量。 解析 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四段,根据其中句子“我们的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且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因此,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可以概括出两点:①国产电影要有文化追求,具体表现为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②国产电影要有技术的含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网络支付焦虑打了谁的脸 “熟人可以篡改你的支付宝密码”,这一消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刷爆朋友圈,声称只要识别近期购买物品或好友头像,就能找回登录密码,登录其他人的支付宝账号。随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其风控系统并不会对所有用户提供识别方式找回密码,同时只有登录密码并不能支付;上海交大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也表示对这一安全威胁的描述过于夸大。 看似并非重大的安全问题,依然让支付宝随后选择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目前只有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密码。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有关网络支付的“一场虚惊”已经不是第一次,公众的“闻漏洞色变”其实体现出了某种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从大的背景来看,网络支付与普通人的生活前所未有地紧密了起来,除了网络购物,还有线下支付、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多种场景的叠加,让网络支付已经成为普通人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公众缺乏技术基础,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信心并未建立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大多数人并不担忧银行存款的安全。这种安全感其实正建立在对运营平台“靠谱”的判断上。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支付平台还应继续加强用户教育,正视用户们的困惑,特别是在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此次的用识别方式找回密码,要在其产品页面或事前对安全性进行说明。 但这次把板子全打在公众身上也未免偏颇。用户的担忧主要来自购物清单和好友关系,这两项数据太容易遭到泄露。事实上,用各种方式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已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拿购物清单来说,不管是电商平台、快递公司,还是手机和电脑所遭遇到的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都有方法拿到这些数据。况且,包括机票改签、淘宝退货、冒充公检法等“指名道姓”的诈骗频频见诸报端,也让公众对基于隐私数据的安全服务方式难言信心。由此可见,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从这一点来看。公众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感,依赖于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进一步加强,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依然有赖于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几方面形成合力。 不过,尽管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在教育用户之外,互联网支付平台仍可有所作为,特别是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比如,信用卡如遇盗刷,24小时内可申请追回。互联网支付平台能否实现这一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让支付平台相比传统场景有了更多在技术上提升风控水平的空间,但这些创新与尝试是否能真正形成一个为用户所知的,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服务用户的安全机制和赔偿措施,目前并不明确。 说到底,互联网的安全与便利是一对矛盾,过于强调安全,将让产品的实用性难以保障。考虑到多种支付场景的复杂性,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真正提升用户安全感的关键。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支付与公众生活联系紧密,已成为公众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 B.公众不太了解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信任感。 C.网络支付平台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时,对用户进行产品安全性教育不够。 D.整个互联网环境存在着信息不安全的问题,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薄弱。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支付平台要消除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需要不断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 B.公众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原因是网络支付平台不够“靠谱”。 C.互联网支付平台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以提升风控的水平。 D.要公众提增对网络支付平台的信心,就需要创新制度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3)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消除“网络支付焦虑”的主要方法。 答案: 2.(1)D 解析 A、B、C三项是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的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因为“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 (2)B 解析 主要是公众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 (3)①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方面要形成合力,改善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和加强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打造安全的网络支付环境);②在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③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增强公众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信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语言把握生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形象的和逻辑的,文学属于前者,理论归入后者。格言因为其凝练、深邃并且经常具有形象性,经常会被置放于两者之间,譬如《论语》,譬如《沉思录》,文学史和哲学史都会提及。事物的本质属性常常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更能够看出。对格言来说,一种似乎匪夷所思的比较,是与长篇小说。 不管小说是如何洋洋洒洒、浩瀚斑斓,经过一层层过滤提炼,浓缩抽象,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可以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表达它的内核的,而这样的话总是具有格言般的特质。这正是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纽结。曹雪芹写《红楼梦》,尽管自称“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但所揭示的盛衰无常、色空相依、“好即是了,了即是好”,却是明晰确切,仿佛具有坚实质感的。莫泊桑的《一生》,女主人公在回顾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时感叹道:“人生既不像想象的那样好,也不像想象的那样坏。”这是全书的最后一句话,彰显了“卒章显其志”的效果。这样的一些话,显然已经可以归入格言,或者具备格言的功能了。不妨说,所有的长篇小说,实际上都可以理解成是从某一句格言生发铺展开来,是一颗情感或者理念的种子孕育生长的过程——发芽破土,由柔弱的树苗长成粗壮的大树。 青少年时代都喜欢搜集格言,但要真正读懂它们,却需要漫长时光的铺垫,需要凭借丰富的生命体验来给予注释。因此,格言是一种更适合老年人、至少也是生命体验较为深入的人阅读的文体。所以,乡间不识字的白发翁媪说出的质朴无华的话,倒是常常具有格言的意味。就在于它们被风霜侵蚀过,被时光浸泡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格言更被赋予了一种在时间维度上产生和展开的特质,它最深沉的东西是属于时间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就不妨说,格言,就是那一类行走到人生路途的某一处时,不由自主地从心底生发出来的东西。它是抽象过的人生体验,是浓缩了的生命感慨;是概括之上的概括,是蒸馏之后的蒸馏。在这个阶段,生活的外在的鲜活形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核,而格言正是对于内核的揭示和表达。 诗人里尔克在《布里格日记》中写道,“应该耐心等待,终其一生尽可能长久地搜集意蕴和精华,最后或许能写出十行好诗。”那一定是最为精华的诗句,具有遗言一般的品质。言简意赅的格言,何尝不可以理解成是一代代人关于生活的遗训?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生命智慧的凝结。时光的流逝,不会磨蚀而只会增益它们所蕴含的真理的品性。物质世界中,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公斤铀235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几千吨优质煤炭完全燃烧的热量。而格言,就仿佛是语言中的铀。 (选自彭程《语言中的铀》,有删改) (1)下列对于“格言,就仿佛是语言中的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句格言就是一颗情感或者理念的种子,在作家笔下可以生发铺展成长篇小说。 B.青少年不能真正读懂格言,因为他们缺少漫长的阅读时间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C.格言的生发,是基于对人生体验的抽象,是对于生命意义内核的揭示和表达。 D.格言言简意赅,蕴含真理般的品性,是千百年来无数生命智慧的结晶。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红楼梦》中“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揭示了盛衰无常、色空相依的内核,是具有坚实质感的格言。 B.格言是概括之上的概括,蒸馏之后的蒸馏,当人生走到从心底自然生发出格言的时候,生活的外在鲜活形态就不再需要了。 C.小说与格言虽有着本质属性的差别,但一般情况下,小说的内核仍然可以用几句具有格言般特质的话语加以概括。 D.之所以说格言是在时间维度上产生和展开的,是因为只有到了白发翁媪的年纪才能说出质朴无华、常具格言意味的话。 (3)根据格言的特性,你将如何用好格言?请简要回答。 答案: 3.(1)B 解析 表述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未对青少年真正读懂格言做出判断,而是说读懂格言需要借助漫长时光和丰富的生命体验。 (2)C 解析 A项,是《红楼梦》揭示了盛衰无常、色空相依的内核,而非“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B项,“不再需要”的说法错误。D项,“时间维度”既指它的产生需要长期的生活体验,也指对它的理解需要漫长的生命积累;“只有……才”,条件判断不当。 (3)①借助格言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因为“格言”是前人抽象过的人生体验,是浓缩了的生命感慨。②借助它来指导生活和学习,因为它具有真理的品性,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③利用格言来表达我们对生命的体悟和感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大流派都对道德修养有大量精致的论述。儒家伦理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流与正统,在教人如何进德达善、修身自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孔子极为重视道德修养方法的探究,提出了学、思、行三种主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提出了“存心”“养气”“寡欲”和“反躬内求”等修养方法。荀子提出了“以心知道”“善假于物”和“锲而不舍”的修养方法。《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养路径。宋明理学家则创立了“居敬穷理”“自存本心”和“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总之,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甚多,计有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志、力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省、自讼、格心、自治、反身求诚、见贤思齐、闻过即改、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等。这些方法大致有两方面内涵:涵养善端与修正错误。前者指自己在有向善的内在禀质的前提下培养善的品质,后者指要同经常困扰自己的邪恶念头做斗争并努力修正不良品性。修正错误与涵养善端是道德修养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相对而言,道德修养应先从纠邪改过上下手,筑造一道坚固的道德堤坝,防范贪欲之水的泛滥,而后才好涵养善端。 道家的修养方法强调的是对外忘物,对内忘己,对世忘人,消解心灵的枷锁、情感的执着与人世的系缚,根除伤生伤性的“四六”之害。“四六”之害为庄子所提,“四”是指“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这四大害。“六”是指四大害中的每个又包含六小害。庄子说:“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即要从贪欲、意欲、情欲、知欲中解脱出来,养精修性,虚静淡泊。因此,“修道”的方法,一为“心斋”,二为“坐忘”。心斋是净心法,坐忘是禅定法。使心不动不染,如虚空之无,离形去知,内外双忘,最后达到天人统一的“同天”境界。 佛家的修身方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定慧双修、止观双运。前者是指通过修炼能够进入静定状态,再通过静定有所觉悟,发生智慧。后者是指心持续专注一境而寂然不动和用如实的智慧观析真实。 在中国传统修养方法中,儒家走的是入世的道路,道家、佛教是超世、出世的套路。尽管有此分殊,但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都将道德论与认识论融为一体,突出了主体内心的理性自觉,特别是躬行践履、习成而性成的思想,闪烁着实践哲学的光辉。 (作者韩东屏,摘自《中州学刊》2015年第10期)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大流派对道德修养的大量精致论述,是教人进德达善、修身自律伦理文化的主流与正统,是传统文化中的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B.宋明理学家创立的“居敬穷理”“自存本心”和“省察克治”的进德达善、修身自律的修养方法,也是儒家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C.道家强调的对外忘物,对内忘己,对世忘人,消解心灵的枷锁、情感的执着与人世的系缚,以致达到天人统一的“同天”境界的修养方法,是不切实际的虚幻主张。 D.尽管儒家、道家、佛教在入世与超世、出世的主张上是不同的,但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还是共同一致的,它们都强调主体内心的理性自觉和躬行践履、习成而性成,闪烁着实践哲学的光辉。 (2)从内容角度考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道德修养方法 B.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修养方法的共同特征 C.儒、道、释的道德修养方法 D.道德修养的实践哲学方法论 (3)根据选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人类道德修养中的两点作用。 答案: 4.(1)B 解析 A项,表述与原文不一致,原文说的是“儒家伦理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流与正统,在教人如何进德达善、修身自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C项,“是不切实际的虚幻主张”不是原文的意思。原文只是客观陈述,认为这是道家“养精修性,虚静淡泊”的方法。D项,“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还是共同一致的”的说法与原文不一致,原文说“在中国传统修养方法中,儒家走的是入世的道路,道家、佛教是超世、出世的套路”,明确指出“尽管有此分殊”,而后文只是说“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并不能说是它们的修养方法一致。 (2)C 解析 A项,过于宽泛,选文只是讲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道德修养方法。B项,概括不全。选文重点介绍儒、释、道三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在“异”中找了一点“同”。D项,选文主要不是“论”,而是介绍儒、释、道的道德修养论述中的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表述。 (3)参考答案 ①强调个人的进德达善、修身自律,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人的主体性,对片面强调社会法制监督具有纠偏补失作用。②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人们修养道德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路径。③强调从纠邪改过上下手,筑造一道坚固的道德堤坝,有防范贪欲之水泛滥、端正社会风气之效。④要人们从贪欲、意欲、情欲、知欲中解脱出来,养精修性,虚静淡泊,对人走上幸福快乐之路有积极作用。 解析 根据原文相关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甚至可以结合西方伦理文化不讲个人修养等情况思考,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总结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种种作用。意思基本正确,写出两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