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发现120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它们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安阳的商代人灼烧骨片并按照裂纹预测吉凶,为了这一工作,他们首先选择骨料,打磨光滑,然后在每一片上钻出洞,凿出槽。使用的骨料有两种,第一种是家牛、水牛或少数其他动物的骨骼,主要是肩胛骨,第二种是龟的腹甲和(少数)背甲。‎ 在准备阶段,这些肩胛骨要被攻治,去掉残存的肉渣,龟甲锯开,然后打磨光滑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液体中使它们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占卜时,出现裂纹,解释裂纹的形状作为向祖先提出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能是很普遍的;但因为实际上所有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我们就把我们的描述限制在商王宫廷里,显然,很多人介入了占卜的过程和结果;商王本人,有时他亲自问卜,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所有占卜都是以他的名义进行的;贞人,作为商王的代言人问卜;卜人,执行占卜过程;占人,专掌解释裂纹的含义;史,专掌记录整个占卜过程并将其刻在甲和骨上,在宫廷中,占卜是一项重要活动,无疑在王室成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有些占问是常规进行的;有的则是根据需要临时问卜。无论哪种问卜,贞人都要要求卜人进行占卜,卜人要执行占卜过程,占人则接收卜人所求示的祖先发未的回答。然后史就当场记录下来这些疑问、预兆的内容,少数还记载是否应验,记录多数是用刀刻出的。‎ 这些记录,提供了19世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很明显,商代宫廷有一个档案库,收藏这些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策成为殷墟的一部分湮没地下,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但是后来,它们被当作中药成分之一的“龙骨”收集并用于医疗,导致了甲骨卜辞的发现,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因为卜骨是用于宗教活动的,它们传递的主要是商代宗教的情况,然而商史学者们巧妙地利用它们去探索商代文化和社会的几乎一切领域。‎ 王国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挖掘出关于王亥的完整证据链条。他考证,卜辞中经常提及的“高祖亥”,不仅就是《山海经》中的王亥,而且在其他典籍中其实出现过多次,只不过其名已经讹传成了核、该、胲等,一向被认为意思古奥难解的《楚辞·天问》中有“该乘季德”一节,前人一直认为完全无法理解,但有了甲骨文的提示,王国维把这一节贯通了,那个“该”字就是“亥”,金文讲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报仇之事。‎ 更令人意外的是,三千年前商人自己刻下的“亥”字写法,是一个今天的“亥”加上一个“鸟”的画符。《山海经》中王亥“双手操鸟”的传说,以及《诗经》中“天命言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加上商人自己的记述,一下子产生了奇炒的联系,借由甲骨文的“点石成金”,各种典籍中看似不相干的碎片竟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揭示了商族国家起源的重大线索。通过与甲骨文的互相印证,王国维重新发掘了许多历史研究中曾被忽视的古书如《山海经》的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年代最久的文字系统,甲骨文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B. 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腐蚀性液体中使之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 C. 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是很普遍的,只不过现存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 D. 甲骨卜辞多数是用刀刻出,提供了19世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 ‎2.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第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概括。指出了发现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B. 二、三、四段介绍了甲骨的选择、准备和占卜工作的具体细节与流程,是文章的分述部分。‎ C. 第五段简略交代了甲骨文被湮没和重新发现的大致经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第六、七、八段本身构成一个总分结构,同时这三个段落的内容也是对第一段的呼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占卜过程中,商王有时本人亲自问卜,有时委托贞人以自己的名义问卜。‎ B. 在宫廷中,占卜是一项重要活动,可以影响在王室成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 C. 商代宫廷有档案库收藏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案湮没地下,成为殷墟的一部分。‎ D. 王国维借助甲骨文考证出《山海经》中“王亥”的来历,这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作为中国年代最久的文字系统”错误。结合“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它们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分析,“最久”的表述,以及缺少“成熟的”限定。‎ B项,“腐蚀性液体”错。结合“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液体中使它们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分析,原文说的是“某种液体”。‎ C项,“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是很普遍的”错误。结合“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能是很普遍的”分析,缺少“可能”的限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准备和占卜工作的具体细节与流程”错,原文准备阶段“具体细节还不清楚”。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这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无中生有。结合“王国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挖掘出关于王亥的完整证据链条。他考证&前人一直认为完全无法理解,但有了甲骨文的提示,王国维把这一节贯通了,那个‘该’字就是‘亥’,金文讲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报仇之事”分析,不能“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果。导弹、卫星、嫦娥、北平。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在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舞台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勛科学家孙家栋收获如此评价。‎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鰾。‎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 成发韧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紫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 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该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路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地“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惟,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种”徐颖如是说。‎ ‎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表心的祝贺!”‎ ‎(摘编自宋雅娟《孙家栋:航天赤子心》)‎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底,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飞行20秒钟后就爆炸了,冲天的大火让孙家栋痛哭失声。孙家栋表示,这次发射失败对自己教训最大,造成这么大的失败,是火的原因。但是最后把这原因查出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小事,就是火箭里的一根导线,这根导线里头的铜丝质量不太好,断了。‎ ‎(摘编自《新京报》2010年1月12日)‎ ‎②“两弹一星”功勤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国家勋章”……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70年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9月23日)‎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年时勤奋学习,青年即担当重任,老年仍坚持工作。首段的颁奖词虽察寥数语,却精练地概括了孙家栋的生平与业绩。‎ B. 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几次人生转折,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C. 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D. 在“嫦娥”绕月工程中,欧阳自远总是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孙家栋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去完成“绕”的目标。‎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颁奖词开篇,以贺信结尾。选材典型,简要介绍了孙家栋的求学经历,重点介绍了孙家栋的几项科研活动。‎ B. 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全部取消了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 C. 文末钱学森给孙家栋的贺信里尊称他为“您”,这样称呼表明了钱学森对孙家栋所取得科研成就的高度赞赏。‎ D. 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失败原因,竟然是一根导线里头的铜丝质量不太好,这让孙家栋痛哭失声。‎ ‎6. 戚发轫总结孙家栋成功的原因时,说他能够“抓大放小”。而孙家栋却认为科研“不能求全求大”这两句话分别如何理解?在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 ‎6. (1)“抓大放小”是指孙家栋善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①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为确保核心任务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最终取得成功。②“嫦娥”绕月工程中,孙家栋为实现绕的目标,只考虑安全因素。(2)科研“不能求全求大”是说孙家栋认为科研是一个探索的工程,不能好高骛远,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体现: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孙家栋提出 “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中国特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曲解文意,文章只提到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模式,“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并没有谈到“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对“痛哭失声”的原因分析错误,相关链接①中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飞行20秒钟后就爆炸了,冲天的大火让孙家栋痛哭失声”,即孙家栋是因为发射失败而痛哭失声,在其痛哭失声时,尚不知失败原因是一根铜丝质量不好这样的小事。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抓大放小”,结合“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分析,指孙家栋善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体现,结合“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紫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等分析概括即可。“不能求全求大”,结合“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惟,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分析,是说孙家栋认为科研是一个探索的工程,不能好高骛远,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具体表现,结合“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该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等分析概括。‎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长 残 雪 在朦胧的天地里,有一种景象最能引发我热烈的遐想,那就是生长的景象——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那一天,我们走了很远,爬了山,来到一个庙里。我们从和尚们那里买了一篮子水淋淋的、细小的白莱秧子。将白菜秧子带回家之后,外婆和哥哥他们就开始栽种了。太阳当空照,白莱终于栽完了。多么令人沮丧啊,先前水淋淋的秧子被栽进土中,浇了水之后,好像死掉了一样,一律倒伏在泥土上,“死了吗?死了吗?”我不断地问自己。睡觉时我还在惦记着那些可爱的小秧子。‎ 清晨,我在雾气中来到地边。啊,大部分的秧子都有一两片叶子竖起来了!虽然犹犹豫豫的,虽然有的叶子己经变黄,但我看到了复活者内部奔腾的汁液。“活了,活了!”我在心里欢快地说。下午我又去看了一轮,又有更多的叶片竖起来了,几乎每一棵都活了。‎ 不知道是第三天还是第几天,我发现了新叶。新叶是那么的细小、柔嫩、洁净、精致!新叶一点都不羞怯,吸取着地气、阳光、露水,发出“滋滋”地生长的声音。六岁的我为这魔术所倾倒,常常往菜地里跑。当然,缺少肥料,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我不关心它们长得好不好,我看过奇迹了。奇迹啊。原来没有,后来长出来了。‎ 外婆在叫我,可我不想挥动,我在守着那株野牵牛花,我要亲眼看到它如何攀到旁边那林小树上面去,那果软的藤如动物的触角,它缓慢地为自己探路,先让开一点,形成一个松一点的弧,然后试探着贴上了树干,缠绕就开始了。植物体内被发动起来的生长力是很疯狂的,只要几天不来看,你就认不出原来的藤了—一它早爬到了树梢。‎ 疯狂的生长力导致植物不停地否定自己,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图案,一个图案完成,立刻转入下一个阶段。我最喜欢看到的,就是那种转化了。白菜由细小的秧子变为绿油油的大白菜,最后还要抽出菜苔长出花,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期待、展开和实现,直到达到饱满、完成。牵牛花的展示最为壮观。有露的早晨,我看到十来朵紫红的喇叭沿着小树的树干排列上去,花瓣的质地如丝绢,底气那么充足,色彩和形态那么抒情,我便在小树旁发起呆来。牵牛花只开一天就谢了,可是秋子内部又在酝酿新的爆发。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了更头的景象。它要开好几茬花儿才会穷尽自己的创造力。‎ 我喜欢用食指去勾植物的藤须,让它绕着我的小小的指头生长。我抬起头看太阳,在阳光里面,生命是可以触摸到的。你瞧,它将我绕住了,一图,两图……指头上可以感到细微的扯,对于它未来说,那是何等巨大的爆发力啊。我屏住气,等啊,等啊,它终于向我的手背延伸过来了。我不忍心骗它,于是小心地松开它,将它放国它附的竹篱笆。‎ 我也见过暴烈的生长——一株藤将幼小的树活活缠死。自然界并非都是莺歌燕舞。真实的暴力总是让我万分害怕,我连观看都害怕。但暴力是普遍的,无论你看与不看。我最后将生命中的暴力转化成了我内部的戏,这个戏就是我的文学。无害的暴力如同体育竞技场上的搏斗,将生命的精彩完整裸露地呈现于世人眼前,刺激读者体内沉睡的生长机制,使之发动内力,进行创造。‎ ‎(选自《残雪文学回忆录》‎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不仅把植物的生长过程表现得淋满尽致,也和文中的儿童视角相契合,趣味盎然。‎ B. 缺少肥料的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和疯狂生长的野牵牛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爆发力的赞叹和对自由的渴望。‎ C. 作者“用食指去勾植物的藤须”又“小心地松开它”的细节,表现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因热爱而触摸,因尊重而放手。‎ D. 结尾“暴烈的生长”看似和文章的整体风格不符。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对生命真实状态转化这个话题,引发人们更深刻的思考。‎ ‎8.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9. 生长的景象引发了作者哪些热烈的遐想?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运用拟人、想象的手法,描写出白菜逐渐复苏生长的过程,表达出对生命力的赞美。 ‎ ‎9. ①细小的白菜秧子变为大白菜让作者看到生命从无到有的奇迹;②牵牛花谢了又开,让作者看到穷尽自己的创造力;③一株藤将幼小的树活活缠死让作者看到生命中普遍的暴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缺少肥料的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和疯狂生长的野牵牛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自由的渴望”错误。结合“当然,缺少肥料,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我不关心它们长得好不好,我看过奇迹了。奇迹啊。原来没有,后来长出来了”“我在守着那株野牵牛花,我要亲眼看到它如何攀到旁边那林小树上面去,那果软的藤如动物的触角,它缓慢地为自己探路,先让开一点,形成一个松一点的弧,然后试探着贴上了树干,缠绕就开始了”等分析,白菜和野牵牛花不是对比关系,“对自由的渴望”也于文无据。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抓住“犹犹豫豫”“复活者”“内部奔腾的汁液”等分析,运用拟人、想象的手法;结合前后语境内容“清晨,我在雾气中来到地边。啊,大部分的秧子都有一两片叶子竖起来了”“下午我又去看了一轮,又有更多的叶片竖起来了,几乎每一棵都活了”分析,描写出白菜逐渐复苏生长的过程,表达出对生命力的赞美。‎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生长的景象引发了作者哪些热烈的遐想?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需要立足文本内容,找到写关于白菜、牵牛花、藤等的内容,然后分析概括感悟。结合“疯狂的生长力导致植物不停地否定自己,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图案,一个图案完成,立刻转入下一个阶段。我最喜欢看到的,就是那种转化了。白菜由细小的秧子变为绿油油的大白菜,最后还要抽出菜苔长出花,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期待、展开和实现,直到达到饱满、完成”分析,思考了细小的白菜秧子变为大白菜让作者看到生命从无到有的奇迹;结合“牵牛花的展示最为壮观。有露的早晨,我看到十来朵紫红的喇叭沿着小树的树干排列上去,花瓣的质地如丝绢,底气那么充足,色彩和形态那么抒情,我便在小树旁发起呆来。牵牛花只开一天就谢了,可是秋子内部又在酝酿新的爆发。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了更头的景象。它要开好几茬花儿才会穷尽自己的创造力”分析,思考了牵牛花谢了又开,让作者看到穷尽自己的创造力;结合“我也见过暴烈的生长——一株藤将幼小的树活活缠死。自然界并非都是莺歌燕舞。真实的暴力总是让我万分害怕,我连观看都害怕”“但暴力是普遍的,无论你看与不看”分析,思考了一株藤将幼小的树活活缠死让作者看到生命中普遍的暴力。‎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以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B.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C.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D.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 则思所以大庇我民 B. 得古松蔚然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 C. 临大节而不可夺 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D.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 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有举用征聘之意,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文中即此意。古代表示征召举荐的词语还有征、辟、察、荐、举等。‎ B.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本义指亲和,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即使遵从礼制,也是做表面文章,毫无意义。‎ C.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D. 鸾鹄,凤凰与天鹅。成语鸾停鹄峙,出自明代袁宏道《洪寿太母七十序》,比喻子孙贤俊。本文中比喻贤臣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 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土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 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 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 ‎(2)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答案】10. B 11. A 12. A 13. B ‎ ‎14. (1)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 ‎(2)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以时”,是按照时令,适合时令的意思,修饰限制“雨肠”,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物物”“威令”“惠泽”等分别作主语,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最后达到雨水和阳光都适合时令,万物各司其职,政令能够神速地推行,恩泽得以迅速流布,仁义周遍蟠曲的桑树,德义高出倒偃的柏树。‎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连词,就。‎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D项,介词,从;介词,像,和……一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文中即此意”错误。结合“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分析,皇上需要侧身以待的超脱世俗、见识高明的人,从赋闲隐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弥逊先生。文中不是“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错。结合“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等分析,在进取和隐逸之间没有矛盾。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牧养”,治理和养育;“小民”,百姓;“惠”,施恩惠;“于”,介词,引出对象;“必”,表判断,一定;“刚毅不回”,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盖”,大概;“夺”,改变,迷惑;“于”,介词,表被动。(2)“曾”,竟然;“不旬岁”,不到一年;“是”,这;“岂”,难道是……;“若”,介词,像;“能”,能够做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反问句)。‎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皇上需要侧身以待的超脱世俗、见识高明的人,从赋闲隐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弥逊先生。将要重用他,恰好遇上饥荒,而庐陵又特别严重,于是皇上下诏书让李弥逊去担任这个地方的治官,来让困苦穷乏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弥逊到了以后,清除弊政,理顺人心,老百姓的生机获得复苏,整个州郡治理得很好。李弥逊先生于是想寻求一处可以宽慰纾解困顿烦闷的地方,于是观察住处的旁边,发现一棵枝叶茂密的古松,就在古松的对面种上竹子,(然后)在古松的下面开辟一块土地建起一座书房,在匾额上题写“二友”两字,并且自视为松竹二友的主人,嘱令同郡人我胡铨写篇记来记载这件事。‎ 我说:“李弥逊先生隐居山林十三年,在偏僻奇险的崖谷中,与猿猴鱼龙比邻为家,作为(早就)适宜偏僻山林(生活,对林木)熟悉得都看够了的人,难道还缺少(松竹)这两样东西吗?这大概是(因为)有说法的啊。孔子说:‘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所以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够刚毅不屈!”而《尚书》还说:“刚毅而不粗暴。”只有不粗暴的人才不会被欲望迷惑,只有不被欲望迷惑的人才可以谈得上刚毅,只有刚毅的人才能施行仁德。李先生唯独从(体现着刚毅高洁的)松竹上有所选取,难道不是从刚毅中成全了仁德吗?‎ ‎“每当李公在处理文书之外腾出空闲时间,每天在松竹之间吟哦,看到那秀美的松竹缠绕错杂,和风袭人,清爽阴凉,洗涤思虑,就会去冥思苦想用来庇佑百姓的方法,就像洗去衣服污垢那样除去(为政弊端)。看到(松竹)那高耸不凡的风姿,压倒霜雪,有凛然不可侵犯神色,就会激励自己向朝廷列举直陈时政利弊,去跟朝廷执掌大权的人物争辩是非而不屈服;看到(松竹)那闲雅沉静的姿态,坚强有力的品质,就与凤凰天鹅那样的贤士同列而不与燕雀一般的小人为伍,就会想尽办法去抨击奸佞而褒扬贤臣,让君子有所依靠,使小人有所畏惧。最后达到雨水和阳光都适合时令,万物各司其职,政令能够神速地推行,恩泽得以迅速流布,仁义周遍蟠曲的桑树,德义高出倒偃的柏树,(李先生来此治理)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至于李公心远地偏,所设环境与自己的心意相合,什么事都不会老挂在心里,倾听如钟一般号鸣的松风,舀起清凉的池塘竹间的雨露,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就有了(像庄周那样不受约束的)高人雅趣。(带着这样的心态)再回过头来看看(所谓的)官位爵禄,(内心)就有一种仿佛让风吹上九万里高空的逍遥感,因此也就做到与松竹为友而不会屈从世俗。‎ ‎“即便是这样,李公将要成为朝廷的为官表率,本来就不能他让屈服低头。(李公人格)卓异,特立独行,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会动摇屈服,把天下安置得如同泰山一样安稳。那么,李公岂止无愧于松竹二友呢,实则是丘壑夔龙一样的人物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朝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15.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6.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5. D 16. ①驿道梨花处处盛开,②渲染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列举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说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译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整理归纳以上条目就可以得出答案。‎ ‎【点睛】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8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表明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述说自己长年谪居荒僻之地的经历。‎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要实现邀游于无穷无尽的境遇,达到真正的逍遥,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____________”与“今之众人”的“____________”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之别的关键所在。‎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侧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 ‎(7)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君子生非异也 (3). 巴山楚水凄凉地 (4). 二十三年弃置身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 (7). (犹且)从师而问焉 (8). (而)耻学于师 (9). 俄顷风定云墨色 (10). 秋天漠漠向昏黑 (11). 山河破碎风飘絮 (12). 身世浮沉雨打萍 (13). 峰峦如聚 (14). 波涛如怒 (15). 黑云压城城欲摧 (16).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生”“辩”“俄”“漠”“萍”“摧”“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 ,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表演式”展开生活记景,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 ,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半富必不可少。“文”要提升“野”,“野”要半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瑕瑜互见 不容置疑 乐此不疲 B. 良莠不齐 不容置疑 乐此不疲 C. 良莠不齐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D. 瑕瑜互见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 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 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修饰“这些短小的表演”,选用“瑕瑜互见”。‎ 不容小觑:指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结合“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展现出来的活力”等分析,主要讲展现的活力不能小看,选用“不容小觑”。‎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结合“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等分析,选用“喜闻乐见”。‎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画线句有两处搭配不当,一是动宾搭配不当,“表达”跟“追求”不搭配,应为“体现追求”,故排除A项、B项;‎ 二是“片段式”“瞬间性”都是对“生活记录”特点的描述,应是“生活记录”的定语,放在“生活记录”的前面,排除B项、D项。‎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因为,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①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②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③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④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⑤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⑥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A. ①⑤④③②⑥ B. ③①②④⑥⑤ C. ④①⑤②③⑥ D. ⑤④②⑥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后面说“因为,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这是解释原因,故前面应是说结果。第⑤句中说“路连接着家与前方”,第④句中“路”“向前”与第⑤句中中的“路”“前方”相关,故二者应放在一起,排除BC两项;第②句中“人类就喜欢流浪”与第④句中的“流浪”相关,故应连在一处;第⑥句“不得不流浪”紧承“喜欢流浪”而言,第③句解释原因,第①句紧承第③句也是分析人类喜欢或不得不流浪的原因,这就排除A项,由此选出答案。‎ ‎21.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两全齐美 没精打采 甘之如饴 面授机意 B. 苦思冥想 融会贯通 稗官野史 如鲠在喉 C. 事必恭亲 渡过难关 斩露头角 以儆效犹 D. 百尺杆头 一愁莫展 人参鹿葺 励行节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两全齐美——两全其美,面授机意——面授机宜;‎ C项,事必恭亲——事必躬亲,斩露头角——崭露头角,以儆效犹——以儆效尤;‎ D项,百尺杆头——百尺竿头,一愁莫展——一筹莫展,人参鹿葺——人参鹿茸,励行节约——厉行节约。‎ 故选A。‎ ‎22.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A. 袁崇焕/诸葛亮/沈括/伍子胥 B. 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 岳飞/于谦/诸葛亮/廉颇 D. 戚继光/海瑞/祖冲之/苏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根据对联内容分析判断出所歌咏的人物,抓住对联里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 ‎(甲)“一军难撼”指金人称颂岳家军时所说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三字”指“莫须有”,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岳飞。‎ ‎(乙)“正气”指《正气歌》,“丹心照古今”,即《过零丁洋》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文天祥。‎ ‎(丙)“经天纬地”指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等在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整纪维纲”,指张衡出京担任河间相时,整顿法纪、打击豪强之事,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张衡。‎ ‎(丁)“生死一知己”,暗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存亡两妇人”分别指施食救韩信一命的漂母和杀害韩信的吕雉,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韩信。‎ 故选B。‎ ‎23.下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唯一指定标识。请说明该标志的组成元素和设计寓意。‎ ‎【答案】组成元素: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设计寓意: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7”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或“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徽标类,解答徽标类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构图要素,答题时按一定的顺序表述出来即可,不能遗漏要点信息,本题要求“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意蕴”。作答时要看全内容,题干、图及所有的文字都要看全。题干要求要一一对照。首先,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关注中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本题中的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9”,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为设计元素。其次,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然后,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比如本题的标识可作如下的联想:“‘70’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接着,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最后,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点睛】徽标:即徽章、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是具有指代意义、具有标识性质的图形。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方法:①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色彩、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涉及的时间、事物等。②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③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联想(行业特点)→图标的创意(含义)→象征义、寓意(要有关联性)‎ ‎。④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得体:准确、简明、平实、清(说明性语言)。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内容要囊括所有画面,不要丢三落四。‎ ‎24.国庆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七个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 这七个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我校将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国庆观影活动,请为这次活动的海报拟一则文案。‎ 要求:①文案至少包含七个故事中的两个故事的标题,用双引号标注;②内容符合活动主题即可,不必符合电影情节;③不超过40字。‎ ‎【示例】如火青春和祖国华诞“相遇”,敦品励学为民族未来“护航”。‎ ‎【答案】①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夺冠”,海外赤子魂牵梦萦盼“回归”。②勇敢地穿过漫漫“前夜”,就会迎来生命中的“白昼流星”。③“北京你好!”祖国你好!我们和伟大的时代“相遇”,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护航”!‎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为这次活动的海报拟一则文案,海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其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七个故事都是从普通人入手,讲述着一件件大事背后普通人的小故事,抒发强烈的爱国精神。根据题干要求“七个故事中的两个故事的标题”,可以从爱国精神、故事内容等方面宣传,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注意体现爱国精神以及对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宣传。‎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十九大唯一土生土长的台湾籍党代表卢丽安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礼记·中庸》‎ ‎③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⑤过去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鲁迅 ‎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 每个时代都有智者,他们的话语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一声春雷,将沉睡的大地唤醒;一阵霪雨,带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温家套惨案纪念碑前扫墓,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时间铸就了一段段往事,一段段往事叙述了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人物创建了一次次繁华;一次次繁华写成了一本历史。一本历史也同样叙说了无限的往事,人物与繁华,也同样倾诉了它的心声。‎ 历史像是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深沉与流逝,树上的年轮肆意增长,而历史中的成与败,如同年轮上的黑点,无法抹去,如今的我们,只能够回忆历史,缅怀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走到碑前,我们立刻有了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不由地挺直了腰杆。碑前鲜花朵朵,松柏棵棵,灰白色的碑身上赫然是几个鎏金大字“温家套惨案纪念碑”。我们站在那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听老师讲述多年前的故事。‎ ‎1938年9月24日,温家套的一名青年将企图对一位妇女施暴的日军打死,10月7日,温家套遭到了惨烈的报复——100多名日军在温家套中烧杀抢虐,无恶不做,316人成为他们的刀杀冤魂。事情一出,震惊华东,这就是著名的“温家套惨案”。‎ 听着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一路上的欢声笑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那些生命的哀悼,是对日本军队的恨意,更是对民族被欺辱的愤怒!‎ 逝者已去,来者可追!‎ 在这和平年代里,我们已经无法感受到硝烟滚滚,战火纷飞,那英勇的14年抗战,似乎也只存在于银幕上,渐渐离我们远去。其实不然,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历经枪林弹雨的中华儿女更应时刻保持警醒,居安思危,秣马厉兵,砥砺前进。历史不会等待懈怠者,犹豫者。直面那段惨痛的历史,吸取教训,这是我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回顾历史,满眼鲜红;转望今朝,一片光明。碑前松涛阵阵,乌鸣声声,可我分明听到平民的哭泣,革命先烈的呐喊,敌人残酷的狞笑……‎ ‎“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温家套惨案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滴水,但却也不可缺,但它让今天的我们明白了残酷和平,它让我们在血的洗礼中成长,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让我们为祖国的明天栉风沐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本题有多则材料,需要分别理解材料内容,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然后综合分析立意。“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号召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所有人的历史就组成了真正的历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说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过去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就算身处困境也要勇敢面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做好现在的自己才能把握住未知的将来,不要苦恼于无法改变的过去,用现在和未来弥补过去的遗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 参考立意:综合①③⑥分析,可以从历史的价值、作用角度立意,如勿忘历史,砥砺前行;结合②④分析,可以从共处、包容、合作等角度立意,如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随处可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等。结合③⑤分析,可以从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角度立意,如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历史;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历史的更迭,重铸中国辉煌》。开头可以用一些关于历史的精彩语句,引出话题“睁开双眼,正确认识历史”。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曾经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然而,历史跟中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它在更迭中,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宣告中国站起来了,伟大的前辈们开始用他们的激情开始重新建设中国,蒙蔽了中国人百年的历史沙尘渐渐消散;重铸中国辉煌不是无意义的空想,需要行动,需要“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的精神,需要坚定不移、热爱祖国的意志等,最后可以写怎么做或感悟,如“当时间的脚步迈向未来,我们建设的一定是最强中国,筑起真正的中国辉煌”“爱国,是一种信念,在重铸辉煌中指引方向的信念;爱国,是一种坚持,在面临绝境时为国而坚持;爱国,是一种人生观,辉煌人生必定具有的观念”等。‎ ‎【素材】我们没有办法抗拒时间的冲击,一切终会烟消云散,但我们可以让国家抗拒时间的冲击,让国家永存。当历史更迭的钟声响起,中国一定会禁受住历史的考验,永远筑起中国辉煌,屹立在世界巅峰。‎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这样的话,培养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天下大同”。这是我们儒家的理想,“天下大同”。“天下大同”是各个民族互相融合的.‎ 中国古人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加以概括。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中曾引用过《礼记·中庸》中的这句经典,被评论者认为“这是国与国共处之道,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当下,中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世界不少国家也有自己的梦,如美国梦、法国梦、非洲梦等。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也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引用此句古语指出,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中国道路要依靠党、依靠中国人民,依靠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新时代已然来临,中国梦不在远方,不在彼岸,它就在我们初心使命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前程;初心莫忘,使命担当,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句子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