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姐是() A. 沾(diàn)辱 迤逦(yǐ) 天理昭(zhāo)然 安然无恙(yàng) B. 讥诮(qiào) 憎恶(wù) 一蹴(Cù)而就 酪酊(dīng)大醉 C. 蠕(rú)动 辗轧(yà) 窸窸窣窣(sū) 模棱(léng)两可 D. 睇眄(miǎo) 付梓(zǐ) 锱(zī)铢必较 逸兴湍(Chuán)飞 【答案】C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360公司贸然停止个人盘业务,有关部门也该自我反思,不能因为省了监管责任而弹冠相庆。 ②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面临困难和挑战,面对如此形势,政府不应胶柱鼓瑟,必须应时而变。 ③很多案例表明,公租房管理乱象背后往往存在着腐败问题,一些政策执行者上下其手、内外勾结,把公租房变成了“私家产”。 ④要房地产业由投资回归居住属性,光靠限购限贷的手段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具体的跟进措施,一番灭火政策过后房地产业又会安之若素了。 ⑤同样顶着“共享”之名的“共享汽车”,似乎给人一种不瘟不火的感觉,其火爆程度选选不度共享单车。 ⑥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 攻势, 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③⑤ 【答案】C - 17 - 【解析】试题分析: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属于用错场合。胶柱鼓瑟,现含贬义色彩,指拘泥成规,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不合语境。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用错对象。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 点睛: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主题展”,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记忆,吟唱着一首首可歌可泣 的英雄乐曲。 B.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社会各界庆祝活动不断。央视新闻也开展了以“我中意的香港,为主题的互动平台。 C.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与下午1时,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荣获该奖项。 D. 今年国庆超长假期,房地产销售“降温”的同时,全国其他消费却异常火爆,国内游、出境游分别实现10%和30%的增长,电影票房更是同比激增68%,国庆瑕期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消费狂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主语缺失。可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改为“正在这里展出的‘英雄史诗,不朽十碑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B.搭配不当,,“开展”应改为“开启”;C项杂糅,应删除“荣获该奖项”。 4.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使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子云间②悦亲威之情话③乐琴书以消忧④钙庭柯以怡颜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⑥园日涉以成趣⑦徐孺下陈蕃之榻⑧襟三江而带五湖 A. ①⑤/②③⑧/④⑦/⑥ B. ①③/②⑧/④⑦/⑤⑥ C. ①③⑤/②④⑦/⑥/⑧ D. ①③⑤/②⑧/④⑥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名词动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5.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乐夫天命复奚疑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而莫之夭阏者 D. - 17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是定语后置句,其他是宾语前置句。 6. 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春来堂前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 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 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 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 A. ①园林②桥梁③寺庙④宅第 B. ①园林②寺庙③桥梁④宅第 C. ①宅第②园林③寺庙④园林 D. ①宅第②寺庙③桥梁④园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各联内容一一相对应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由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 17 -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B.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C.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D.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 “勃六岁解属文”中,“属”,有“连缀”之意,在这应是“写”的意思。 B. “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中“坐”有“因为……被贬”的意思。 C. “勃往省”中“省”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D. “起更衣”中“更衣”指更换衣服,也常用来指宴会时离席,用更换衣服做借口。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面力、勮的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 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一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途中 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 见,并不心服口服。 10.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2)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答案】7. D 8. D 9. B - 17 - 10. (1)高宗看了这篇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 (2)(小吏看后)多次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接着请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 【解析】 7. 试题分析:“先器识而后文艺”是并列结构,不必断开;“令长”是一个词,指的是长官之首;“馀”通“余”,意思是其他几个人。 点睛: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8. 试题分析:D “更衣”古时是大、小便的婉辞,即上厕所。 9. 试题分析:B王勃写《檄英王鸡》一文是“戏为”,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王府。 10. 试题分析: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其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宝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一文。高宗看了这篇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 17 -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为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漏,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揭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的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的时候,他坠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岁。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主管测算,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的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 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会宾客,预计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上厕所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王勃的文章并让他对写作情况作随时的报告。(小吏看后)多次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接着请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面,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 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 - 17 -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12. 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案】11. CD 12. 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选项C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 1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答题关键词“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 - 17 - (三)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表达归隐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一切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5)曾子在《述而》中指出“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2)爽籁发而清风生, (4). 纤歌凝而白云遏 (5). (3)臣生当陨首, (6). 死当结草 (7). (4)朝菌不知晦朔 (8). (5)任重而道远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岫”“籁”“遏”“陨”不要误写错写。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 - 17 -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 17 -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1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 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 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 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15. 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6. 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谜 - 17 - ”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谜”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②“迷人”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漫游,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 16. ①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②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③鲍勃•迪伦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C项,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应该是传主的一些品格、成就、作品等,如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鲍勃•迪伦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等。 点睛:实际就是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这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二)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武生 张国平 剧团虽属三流,演员们待遇也不高,但有它在毕竟是个寄托,现在突然散了,便仿佛一座靠山蓦然坍塌了。出门时拿走了一把刀,侯三演的是武生,那把道具刀已陪伴他多年。 侯三的老婆是一家超市的财务主管,自从她从收银员升为财务主管后,她的脸顿然肿得不行,对侯三指桑骂槐,剧团解散的事让她知道了,准又一阵狗血喷头。得尽快找份工作,这样才能堵住她的嘴。理清了思路,侯三提刀回家。 哟,长出息了?想杀人呀?老婆看到侯三手里那把明闪闪的刀,口气里满是不屑。 我的祖奶奶,借八个胆我也不敢动你一指头啊。侯三说,刚接了一个新角色,拿回家练练。 练个屁!你看看你,有蹬三轮的挣钱多不? - 17 - 侯三被老婆一下噎住了。每提到钱,侯三便像撒气的皮球,再没舞台上那份豪情了。 去招聘市场,侯三看到一块牌子,顿时兴奋了,牌子上写:招聘保安。可人家不要侯三,说是专解决下岗职工的。侯三的剧团虽不算草班儿,但也未正式纳编,侯三没有下岗证。侯三灵机一动说,我是唱武生的,会翻跟头。侯三便一阵前空翻又一阵后空翻,将跟头翻得如旋风。人家还是摇头,上面有政策,我们说了不算呀。侯三没辙了,一脸惆怅。 这时被人拍了一掌,侯三回头看到一个很阔的人正对他微笑。那人问,找工作?侯三点头。那人说,除了跟头你还会什么?侯三说,会武功。那人说,耍一套看看。侯三便打了一套拳,虎虎生风。 那人便说,就跟我干吧。不过是试用,试用期内这个数。那人伸两个指头。 二百元?太少了。侯三说。那人说,不是二百,是两千。那人见侯三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就说,过了试用期,就是这个数。那人伸出一个巴掌。侯三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朵上。于是那人便成了侯三的老板。 有天老板让侯三坐他的车办事,还没到地方便被人截住,侯三迷迷糊糊被几个彪形大汉绑架了。侯三虽有些功夫,但恶虎难抵群狼,侯三被推进黑乎乎的地窖。 说,你们老板住哪里?怎么联系?侯三被打得遍体鳞伤,遭人盘问。侯三的嘴上像沾了封条,一个字也不说。反复多次,侯三死去活来,愣是没吐一个字。那帮人恼羞成怒,将侯三关在地窖里,一连三天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地窖里阴冷潮湿,侯三昏死过去。 侯三看到地窖口闪进一道亮光,朦胧中下来一个人。侯三吃惊,下来的是老板。侯三胆怯地说,你也被抓了?不是我说出去的。老板笑了,说,你小子够意思,安心养伤吧。侯三问,你怎么知道我被藏在这儿?老板说,以后你就明白了。那天侯三突然看到一个绑架他的人,才明白,原来是老板考验他。妈的!侯三咽了口吐沫。 一天老板问,你表现很好,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侯三便说,家有老母一人独居。老板说,请来嘛。侯三苦笑,老婆不孝顺,不让老人来。老板脸一沉说,休了她。侯三说,我哪敢啊。 看你那点出息。老板说,这好办,等你试用期满,安排套房子,把老人接来住。侯三没想到老板这么仁慈,感激得差点跪下。 这天侯三陪老板出门,老板一脚踏坏了一卖艺瞎子的二胡。瞎子死抱老板的腿不放,非让老板赔。老板很没面子,对侯三吼,踢翻他!侯三见瞎子可怜,便掏钱,却被老板打在地上。老板说,我是随便赔钱的人?踢翻他!一分钱也不给。侯三犹豫着不肯动手。 - 17 - 老板失望地过来拍侯三的肩膀,又掏出一沓钱说,你可以走了。为什么?侯三吃惊。老板说,你考试不合格。这就让我走?侯三不肯。老板把钱一塞说,拿钱走人。 妈的。侯三接过钱朝瞎子走去。侯三把钱塞在瞎子衣兜里,拍他肩膀说,伙计,拿着。 侯三转身离去,头仰的老高。 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侯三所在的剧团只是三流,在剧团的收入也不高,但剧团的突然解散了,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寄托,如果不尽快找到新职业,肯定会被老婆骂骂个狗血喷头。 B. 侯三因为惧怕老婆,自己下岗的事瞒着老婆;去招聘市场找工作也只能背着老婆。老婆不让他把母亲接来他也只得屈服。 C. 侯三生性懦弱,老婆骂他,他只能笑脸相迎;瞎子找老板赔钱,老板让他踢翻瞎子,他也犹豫着不动手。 D. 老伴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考验侯三对他的忠诚,把侯三打得遍体鳞伤;还让侯三殴打一个向自己索赔二胡的卖艺瞎子。 18. 侯三从剧团出来时拿走了一把刀,这把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9. 侯三在老板对他的两次考验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并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不同表现”的看法。 【答案】17. C 18. ①突出侯三在剧团的武生身份,拿刀表现出他对自己曾经从事的职业的眷恋,表现他的敬业精神;②这把刀引出侯三与老婆对话的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在老婆面前唯唯诺诺的侯三,舞台上用刀充满豪情,能熬过“绑匪”毒打,不服从老板踢翻瞎子的命令,最后把钱塞在瞎子衣兜里转身离去:刀象征着侯三身上柔中有刚的霸气、坚守善良本心的骨气。 19. ①在第一次考验中,侯三被打得遍体鳞伤,以至昏死过去,也不出卖老板,在他身上有一种忠于职守、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②在第二次考验中,他并不因为自己得到老板优厚的待遇而违背自己善良的本性去殴打一个卖艺瞎子,在他身上透射出富贵不能淫的人性光辉; ③侯三虽然迫切地希望能多挣钱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但他却能为了职业操守而不惜牺牲性命,不为得到钱而改变自己善良的本心。这个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的高贵的人性品质,正是社会宝贵的正能量。 【解析】小说以小见大,借侯三这个小人物,赞美他身上透射出富贵不能淫的人性光辉。三道小题考查侧重点不同,小题1侧重考查对小说主体内容的理解,小题2借助“刀”这一物象,考查对小说人物、情节设置、小说主题的初步把握,小题3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究。考查全面,整体难度适中。 - 17 - 17. C项“侯三生性懦弱”错,侯三怕老婆是宽仁,不打瞎子是仁厚。 D项“老板是个黑社会的头目”说法绝对,“卖艺瞎子”是老板派人化装的,不是“无辜的”。 18.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物象的理解。解答本题要从人物、情节、主题三个方面来解答。解答时要嵌入文本的主要内容,不能机械的套用术语。 19. 本题为探究题,探究时要注意分开答,即第一次考验有什么表现,第二次考验有什么表现,然后再结合文本探究小说主题。解答时要围绕“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的高贵的人性品质”这一中心展开。 四、语言运用题 20. 阅读丰子恺的漫画《跌一跤且坐坐》,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1)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包裹(行李)和雨伞放在旁边,漫画右上角题写着“跌一交且坐坐”等字。 (2)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应该从容淡定。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画面内容是,画面中央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包裹(行李)和雨伞放在旁边。漫画右上角写着“跌一跤且坐坐”等字。画面的含义是,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应该从容淡定。 五、作文 - 17 -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北京工作的张明过年回山东老家时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今年2月末,又为他们亲手绘制了一份7页的漫画形式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该说明书被网络曝光后,带着亲情的温度,走遍天南海北,引起广泛共鸣。有人说:“父母渐渐老了,时下很多流行的新词他们听不懂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也不会使用,他们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年轻人的世界也似乎对他们关上了门。张明的做法令我十分感动!”有人说:“张明的行为告诉我们,孝老敬老绝不是古代‘割股疗亲’的自虐式行为,也不是为父母洗—次脚那样的形式主义;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满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对父母多点爱心 重庆邮电大学的毕业生张明手绘9页说明书教父母使用微信,获赞“中国好儿子。26岁的张明买了两个智能手机送给父母,方便父母和他联系,但是春节的9天,他却始终没有教会父母使用微信软件,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他手绘了9页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让父母按照说明书和他聊天。 听到这些,我忽然就哽咽了,我想起爸爸让我教他发短信,我教了两遍他没学会,我嫌他笨,不再教给他;我想起爸爸让我下载歌曲给他听,我没耐心,还说他竟赶时髦;我想起爸爸让我教他上QQ,我说没时间…… 我的耐心都去哪了,我问自己。想到这些,我就想起小时候,妈妈手把手教我写字,为我做新衣服,一次次的辅导我写作文;我想起爸爸一遍遍的教我骑自行车,一次次的在冰天雪地里接送我上学。我又想起我的宝宝小时候,我手拉手教他走路,一点点教他说话,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给他讲道理……原来我一直都很有耐心,只是这些耐心没有用在父母的身上,而是转移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忘记了父母也需要我们耐心的照顾,也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 家中姐妹三人,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都到了出嫁的年纪,都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家里也不再是以往热热闹闹的气氛,他们开始孤独和寂寞。有了新家庭的我们,忽略了父母已到了花甲之年,忽略了他们的白发,忽略了他们额头上多出的皱纹。 把父母当孩子,多分给他们一些耐心,多用心关爱他们的身体,也让曾经对我们心无巨细的父母享受到我们心无巨细的疼爱,他们会很幸福。 - 17 -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含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否定张明的行为,批评他不看对象,故意赶时髦,标新立异等等,从而引出要实事求是、踏实为人之类的立意,但是这则材料前面是叙述张明的行为,后面是肯定张明行为的评价,体现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只能在肯定张明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立意。比如,针对张明的孝行,围绕“孝”字做文章,如阐述孝老敬老对于传承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当代社会孝行如何与时俱进等等。也可以从张明的孝行里归纳出有意义的观点,比如给父母买智能手机,教会他们使用方法,让父母利用高科技主动寻找生活乐趣,由此得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孝”。首先应仔细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体味深意。抓住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探究行为背后的意义。本则材料讲的是张明孝敬父母的行为。百善孝为先,“孝”也是从古至今的不变课题,立意时可从“孝”入手,谈如何孝敬父母,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继承来展开分析。而本则材料张明孝敬父母的做法又是不同于传统的孝敬父母的行为,他是一种新颖的行为,给父母买智能手机,教他们如何使用。这种做法的现实意义有了不同。帮父母利用高科技去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这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侍奉父母,除了照顾衣食住行,更让他们享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这是孝的最高境界。而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与时代接轨的,如今处在互联网+的时代,行孝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无论是哪种时代,行孝都不能是空口号,必须务实,不能讲形式主义。写作时应在内容上深刻剖析,写出新意。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