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太原市 2018-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上午 8:00——10:00)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何谓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它不变更执政者,平和有序地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与此相应的 ,还要变革阻碍社会前进的各项制度。改革既不同于改良,也不同于革命。“革命”常常是为了推翻政权。我们不是,我们是巩固政权,改善政权。当下在中国已不存在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两大对抗的阶级和阶级冲突。我国也曾有过“改革是革命”一说,这是比喩,是从强调改革的艰巨性和深刻性这一角度说的。我们也不是改良主义。改良主义是在尖説的阶级矛盾面前,不去触动统治阶级一根毫毛,麻痹被压迫、被统治阶级。正因为中国的改革既不同于改良,也不同于草命,才有必要建设一门全新的改革学。 改革学是以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改革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改革的目的意义、战略战术、经验教训、演化历程、评估标准以及中国特点的学科。 改革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结构、机制、规范、法律、道德、理念、政策、管理方式等内容。 改革学理论的学科化是改革和继续改革成功的先声 。 改革学理论的滞后和缺失,也会使得改革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短板 。 改革学应当研究中国改革的起点。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号角,提出:“适应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 '把改革开放提到“方针”的高度,这也是第一次。 会议要来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 就在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紧锣密鼓开会的时候,寒冷、饥饿、困苦的安微省凤阳县凤梨人民公社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着生命的危险按下手印,将土地分日到户,实行单干 。 小岗村的改革,让中国改革有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评价。 改革学应当研究改革的历程。 中国 40 年的改革是一以贯之的,先后经历了酝酿起步和局部试验、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和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治理整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五个阶段。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 。 究竟应当如何划分为好,是改革学题中应有之义。 也许后人会把五个阶段合而为一,甚至会把这 40 年当作百年、千年大阶段中的一瞬而一笔带过。 但是,生活在改革时期的人不可以浑浑然,应当理得一清二楚。 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于遵循了客观规律,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商品生产和流通市场化程度已达80%以上;中国已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达到了 80%以上,实现了从半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从闭关锁国到全面开放再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变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不发生战争,都要紧紧地国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摘建设。一句话:中国社会步入了向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摘编自邓伟志«“改革学'刍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改革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中国的各项制度阻碍社会前进。 B. 中国改革是为了巩固和改善政权,不变更执政者,变革平和有序,不同于革命。 C. 中国改革与改良主义的不同在于在尖锐的阶级矛后面前敢于触碰统治阶级利益。 D. 中国改革必须有改革学理论先行,理论的滞后和缺失会给改革事业带来不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中国改革的性质,为下面指出改革学建设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B. 文章从起点和历程两方面阐述了改革学应研究的内容及研究这些内容的必要性。 C. 文章第三段的两个事例分别指出了、 中国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个起点。 D. 文章最后以排比句式,采用四个“实现了” ,概括了中国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3.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中国改革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所以改革要充分考虑民众期待。 B. 改革学的建设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改革规律,使中国改革步伐更加稳健。 C.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 。 D. 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不变,中国就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谋发展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不是“中国的各项制度阻碍社会前进”,而是中国存在着“阻碍社会前进的各项制度”;C项,前面已说“中国已不存在势不两、你死我活的两大对抗的阶级和阶级冲突”;D项,原文意思是说研究改革学理论是“改革和继续改革成功的先声”,不是说先有改革学才能有改革。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没有阐述“研究这些内容的必要性”。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不变”曲解文意,原文的前提是“只要不发生战争”。故选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微不至 (日) 星新一 大厦群起伏连绵,像群山般伸向远方,远天的白去之间,现出了夏日初升的大阳,阳光照进了房间。这是一座八十层公寓的第七十二层的一个房间,床上躺着一个男人,他就是这屋子的主人,名叫特鲁,在宇宙旅行保险公司工作。 太阳升得更高了,窗边的玻璃雕刻品亮晶晶的,把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在镶着自动日历钟的 2050 年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圆圆的光点。 射入的阳光渐渐增强,由于窗上蓝色大玻璃的反射,使热气透不进屋子,只能让光线照射进来。因为室内有某种装置,使得气温全年都保持适当,而且,让含有微微花香的新鲜空气充满屋子的各个角落。花香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而变化,现在是夏季,按特鲁的爱好,混合着百合花香的新鲜空气,从角落里静静地飘散出来。 墙上日历钟的时钟指着八点了,一阵轻轻的响声过后,接着从圆花瓶形状的银色扩音器里放出了音乐,并且还响起了温柔的说话声。 “喂,到起床时间了,起床吧,……” 时钟与所有的装置都联系着,录音带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于是“话”停住了,墙壁之中响起了轻轻的齿轮转动的声音。 天花板上静静地降下了一双“手”,这种用软塑料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手”的装置,不论哪一家都有。 “还睡吗?上班要迟到了。” 与“话”音同时,“手”掀开了被子,抱起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象木偶一样被摆弄着,进入了自动打开的浴室门后,“手”把特鲁放到喷头下面,这时从墙壁上伸出的一只小“手”在他脸上涂上了脱毛膏,只用了五秒钟时间就把胡子完全溶化了,丝毫也不伤害皮肤。 那只大的“手”也在灵活地活动着,从特鲁身上脱下宽大的睡衣扔进旁边的电子洗衣机。 “来洗一下淋浴吧。” 随着“话”音,温度适当的水喷了出来,旋即就像是骤雨一般消失了。于是干燥的热风吹来,一瞬间,特鲁皮肤上的水全都被吹干了。 这一切刚完,喷雾器轻轻洒出香水,“手”又给他穿上了洁白的服装。 “早餐已备好,请来这边。” 与“话”音同时,“手”把特鲁送到餐室椅子上,这里的桌上已摆好从厨房运来的早餐、咖啡、牛奶等等,香气四溢。 “请吧。“ 与此同时,电视屏幕上映出了当天的新闻摘要三分钟,然后三面的墙壁又飘送出轻快的音乐,在阳光照射下,在清爽的空气中回荡。 音乐弱了下来,“话”音道: “如您不吃那就撤掉了。” 一切都合乎每天所要求做的在进行着,特鲁也不按旁边的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所以传送机便按程序开动了, 桌上的食器叮当地碰撞着移进了厨房。 音乐再次增强,烟卷装置来到面前停了下来,只要一拿起烟卷这个装置就会自动点火,但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乐曲变换着响了好一会。 时钟指着 8 时 50 分了。 音乐停止了,“话”音再次提示: “喂,该走了。” “手”扶起特鲁送向房间一角,一靠近那门就自动打开了。那里有用结实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像蚕茧形状的车子,“手”把特鲁放了进去。 “祝您今天顺利,您走之后,房间会像以往一样被整理好的。” 随着这声音,车门关上了,“手”按了旁边的电钮。 “咔”的一声,车子被空气压缩机送入一个很大的管道里。由这个管道可以到达城市所有的地方,也能到达大厦的房间里。因为空气压力很大,谁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特鲁的车子在管道中行进着,车前安有小型装置发出无线电波,管道接收了这信号,便在复杂的路线中毫无差错地指引道路。 五分钟后,特鲁的车子停在他公司的大门前。 正是上班时间,大门口有许多职员,其中一人隔着塑料车门向特鲁喊着: “早晨好,特鲁先生,怎么回事,脸色这么难看?” 特鲁没动,那同事伸手一拉特鲁的手,不由大声喊叫起来: “啊,冰凉!喂,医生!” 不一会医生由管道到来了,在一片嘈杂声中检查了特鲁的身休。 “情况怎么样?” “已经晚了,他的心脏衰弱,老毛病发作,已经死了。” “什么时候?” “大约已有十个小时了,可以说是在昨天夜里吧。”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人公特鲁独自一人居住在拥有各种先进服务设备的建筑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表现出人对高科技的过度依赖。 B. 这篇小说淡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重点放在情节铺陈和故事结构的精心安排上,使读者在思考中获得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C. C.小说写到八点钟的起床提醒、三分钟的新闻播报、 8: :5 的出发提醒、五分钟后的到达公司,用时间告诉了人们机器服务的刻板。 D. 无微不至的只是物质生活,而缺少的是人情的关怀,主人公半夜死去也无人伴护和发现,表现了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和否定。 5. 作者善于设置伏笔,使得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不令人感到唐突,请找出本文中的几处伏笔。 6. 这篇小说有另一个翻译版本,题目是“他昨晚就已去世”和本文相较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4. D 5. 录音带上的“店”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手”把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象木偶一样被摆弄着;“于”送来了早餐,但特鲁没吃;烟卷装置送来了烟,但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6. “他昨晚就已去世”好,“他昨晚就已去世”照应结尾,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题目交代故事结局,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主人公死去多时却未被发现,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人文关怀方面的局限。“无微不至”好。“无微不至”和文中机器对人无微不至的服务情节相照应,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无微不至”更加含蓄,为后面结局的逆转蓄势铺垫,“无微不至”却不能挽救人的死亡,反差强烈,发人深思,有助于表现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D项,作者并未否定人工智能。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安排的能力。解答此题,离不开对情节的分析。小说结局是特鲁昨天夜里就已经死了,找出全文与“死亡”相关的情节,即为后文埋下伏笔的地方。比如“特鲁没有什么表示”“特鲁象木偶一样被摆弄着”“特鲁也不按旁边的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伸手拿烟”“手扶起特鲁送向房间一角······把特鲁放了进去”,这些句子都传递出反常的信息,能看出特鲁完全没有自我意识。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情节、主旨、故事发生的环境、线索、描写对象、读者感受等几个方面考虑。“无微不至”和“他昨晚就已去世”这两个题目各有千秋,都与情节、主题等有密切的联系。从情节角度分析,“无微不至”概括了小说中人工智能无微不至的服务,“他昨晚就已去世”与结尾相照应;从主题来说,两个题目都具有讽刺意味, 主人公昨晚就已经去世,但人工智能却仍然提供着“无微不至”的服务,这种关怀只是物质层面上的,主角半夜死去也无人伴护和发现,在讽刺中突出了现代科技的局限性;从读者感受角度思考,这两个题目都能在开始设置悬念,从而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只要言之成理,选择哪个题目进行分析都是合理的。 【点睛】探讨标题的作用时,首先要明确解题的具体指向,即明确鉴赏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其次要弄清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和延伸义,因为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联。分析标题作用要结合“3+2”模式,“3”即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即主题和读者感受。同时,联系标题自身的表达特点进行鉴赏,常见手法为双关、比喻、象征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也。祖亮,吴尚书令。父陟,光禄大夫。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后举秀才。 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其年, 除鄢陵公国相,不之官。召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至徐州,闻乱日甚,将不行。 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乃与荣及陆玩等各解船弃车牛,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得还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引为军咨祭酒,转镇东长史。帝亲幸瞻宅,与之同乘而归。以讨周馥、华轶功,封都乡侯。石勒入寇,加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距勒。勒退,除会稽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咨祭酒。及长安不守,与王导俱入劝进。及帝践位,拜侍中,转尚书,上疏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慨然忧天下,曰: “社稷之臣,欲无复十人,如何?” 因屈指曰: “君便其一。 ” 瞻辞让。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俄转领军将军,当时服其严毅。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复加散骑常侍。及王敦之逆,帝使谓赡曰: “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 ” 乃赐布千匹。贍不以归家,分赏将士。 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 诏曰: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旧典。 ” 遣使就拜,止家为府。寻卒,时年七十二。册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穆,遣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节选自《晋书·纪瞻传》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票骑将军/常侍如故/ B.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漂骑将军/常侍如故/ C.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D.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才,指科举时代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的俗称,获得此资格方可参加乡试。 B. 永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C. 疏,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 这里指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官员或其它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褒贬或表同情的称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瞻端方正直。他从小就凭正直而闻名,因乱臣当道而不愿就任尚书郎;敢于上奏谏诤,对朝政多有纠正和补益,皇帝十分欣赏他的忠烈。 B. 纪瞻深受倚重。晋元帝曾亲临他家,与他同车而归;晋明帝单独召见他,称为“社稷之臣”;在他要求辞官后,还派使者前往他府第拜职。 C. 纪瞻文武双全。在假造大将军府印案中明察秋毫;曾击退石勒,还曾在皇帝请求下,率领六军作战,协助皇帝平定了王敦之乱。 D. 纪瞻不慕名利。他一生多次不接受封官和多次辞官,且在得到皇帝赏赐布匹之后,没有带回家里,而是把它分给手下的将士。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2)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 【答案】7. C 8. A 9. C 10. (1)正值刺史裴盾接到东海王(司马)越的书信,称如果顾荣等人观望不前,就按照军法押送他们。 (2)叛贼平定后,他又上表要求退休,明帝仍不应允,他坚决推辞不任职。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年耆病久”意思是“年老多病”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明”的宾语是“操守”,在“操”后断开,排除B。这句话意思是:纪瞻忠诚坚贞,典雅方正,识见器量足以经世济民,多次因为年老久病,而有所顾虑告老辞官以表忠心。我深深明了这种美好的操行,难以违逆高尚的志向,现在接受他坚持的选择,他作为骠骑将军,依旧做散骑常侍。衣服器物的规格,全部按照过去的标准。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A项,此时科举制度尚未建立,“秀才”在这里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率领六军作战,协助皇帝平定了王敦之乱”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及王敦之逆,帝使谓赡曰: ‘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可知,在王敦之乱时,纪瞻因有病,只能以自己的威望卧护宿卫六军。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 (1)要点:会,恰逢;书,信;军礼,军法。(2)要点:固,坚决;起,就职。 参考译文: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也。祖父纪亮,任吴尚书令。父亲纪陟,光禄大夫。纪瞻年轻时以正直而知名。吴灭后,举家迁徙到历阳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去。后来举为秀才。水康初年,州里又推举他为寒素(汉晋时选拔士人的一种科目) ,大司马征召他为东阁祭酒。这一年,又任命他为鄢陵公国相,他没有到地方去任职。朝廷召纪瞻为尚书郎,他与顾荣同赴洛阳,到达徐州后,听说战乱日益严重,不准备再往前走。正值刺史裴盾接到东海王司马越的书信,称如果顾荣等人观望不前,就按照军法押送他们。纪瞻便与顾荣、陆玩等人都解开船缆丢弃车牛,一日一夜走三百里,得以回到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时,吸纳纪瞻为军咨祭酒,转任镇东将军长史。元帝亲自到纪瞻家里,与他一起乘车回府。凭借征讨周馥、华轶的功勋,封为都乡侯。石勒来侵犯,朝廷加封纪瞻为扬威将军,总管京口以南至芜湖地区的所有军政事务,来抵御石勒。石勒撤退后,纪瞻被任命为会稽内史。当时有人假造了大将军府的印信逮捕诸暨县令,县令已经被拘捕,纪瞻发现了其中的骗局,就打破囚笼放出了县令,审讯使者,果然承认自己是假冒的。不久升迁丞相军咨祭酒。等到长安失守,纪瞻与王导都到将军府劝元帝即帝位。元帝登上帝位时,任纪瞻为侍中,转任尚书,纪瞻上疏诤谏,对朝政常有纠正和补益,元帝十分赞美他的忠诚与坚贞。明帝曾经在宽广的宫室单独接见纪瞻,十分感慨,对国家忧心忡忡,说: “国家之臣,我想不会再有十人,你认为如何?接着屈指计算说: “您便是其中一个。 ”纪瞻辞让。纪瞻文武双全,朝中官员称赞他忠诚坦白、高尚正直。不久转任领军将军,当时将士都为他的严厉刚毅所折服。虽然长年患病,六军都敬畏他。纪瞻因为长期惠病,请求离任,朝廷没有允许,又被加封散骑常侍。到王敦反叛时,明帝派人对纪瞻说: “你虽然有病,即便躺着为朕监护六军,好处也多多呀。 ”于是赏赐他千匹布。纪瞻不拿回家中,分赏给将士。 叛贼平定后,他又上表要求退休,明帝仍不应允,他坚决辞让不到职。元帝下令说: “纪瞻忠诚坚贞,典雅方正,识见器量足以经世济民,多次因为年老久病,而有所顾虑告老辞官以表忠心。我深深明了这种美好的操行,难以违逆高尚的志向,现在接受他坚持的选择,他作为骠骑将军,依旧做散骑常侍。衣服器物的规格,全部按照过去的标准。 ”派遣使者前往授官,就以他的家为官府。不久纪瞻死去,时年七十二岁。明帝下诏追赠其票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穆”,并派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 2 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唐) 目落征途远, 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注:李百药,隋唐之际定州安平人,历经隋唐两朝,一生仕途波折,此诗为其被外放途中所作。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了苍茫落日下旅程遥、古城荒凉之景,表达出怅然不快之情。 B. 三、四两句中以颓墉、寒雀,荒堞、晚乌等意象,营造出古城凄凉的氛围。 C. 五、六两句写灌木丛上空升起炊烟的温馨场景,与前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 经过前面的景物烘托,抑郁的情感逐渐增浓,自然引出结尾强烈的情感抒发。 12. 在情感表达方面,七、八句与前后内容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C 12. 前几句渲染了凄凉景象,此句写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是想缓解一下内心的郁闷,下一句写缓解郁闷的目的并未达到,有反衬下句的作用。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C项,由“萧森”“孤烟”可知,这两句诗并非写温馨场景,也并未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通读诗歌可知,开篇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 三四句“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意思是,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五六句“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意思是,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孤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七八句“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意思是,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由此,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有一点点明媚,变得稍显开朗;结尾处承接上联,“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使万物凋敝,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沉,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抒写孤愤之意。所以,七八句寓情于景,在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中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止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 诗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 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范仲淹《渔家傲》中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的三句是“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提出秦国如果爱惜六国人民就能世代为君、无人能灭这一观点的三句是“__,__, ___”。 【答案】 (1). 四面边声连角起 (2). 千嶂里 (3). 长烟落日孤城闭 (4).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5).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6). 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嶂。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 它们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 阿拉伯数字融入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好,( ),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另一方面,其扩展也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引导,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其推广起到了 的作用。 总体来说,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中文书写系统,跟汉字数字形式大体上形成了分工互补、 的格局。 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B. 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可以看出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C. 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可以看出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D. 其逐步稳定和扩展过程的反复说明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可以用它简便地表示计量、编号等 B. 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C. 阿拉伯数字便于表示计量、编号等 D.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编号等特别简便 16.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传 兼容并包 举足轻重 各司其职 B. 一脉相通 兼容并包 举重若轻 按部就班 C. 一脉相传 兼收并蓄 举足轻重 按部就班 D. 一脉相通 兼收并蓄 举重若轻 各司其职 【答案】14. B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A项,“说明”的主语不能是“中”;C项,“看出”的主语不能是“反复”和“稳定”;D项,前句语序不当,后句“及其”使用不当。故选 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括号前的陈述对象是“阿拉伯数字”,从前后主语一致的角度看,可以排除A、D;C项,主语是“阿拉伯数字”,从简洁的角度看,可以排除C。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一脉相传: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根据文意应选择“一脉相传”。兼容并包:把有关的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有包容、不排斥异类之意。兼收并蓄:把各种内容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留下来。根据文意应选择“兼容并包”。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对整个局势有极大影响。举重若轻: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根据文意应选择“举足轻重”。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按部就班: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根据文意应选择“各司其职”。故选A。 17.下面是某报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尽管中美已就经贸问题开展多轮商量, 打算解决分歧、 实现双赢,但当地时间6月15日,白宫依然置双方已经达成的共鸣于不顾,执意拋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挑起了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既损害双边利益,也违背世界贸易规矩,中方马上表示了坚决反对。 【答案】“商量”改为“磋商”;“打算”改为“力求”;“共鸣”改为“共识”;“规矩”改为“规则”;“马上”改为“即刻”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找出“不合书面语体”的错误,就降低了答题难度,只要找出报道中出现的口语化词语即可。比如“商量” “打算” “共鸣” “规矩” “马上”五处,然后改成书面语体的词语 “磋商” “力求” “共识” “规则” “即刻”。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8.下面是某医院门诊挂号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个字。 【答案】门诊挂号可选择现场挂号或预约挂号,现场挂号请到1至8号窗口缴费挂号;预约挂号可选择电话、网络、手机或者门诊自助机四种方式挂号,并在9至10号窗口缴费取号或在自助机打印取号,之后去相应的科室就诊。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流程图,首先要找出说明顺序,明确流程方向,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明连贯准确。这个流程图要从上往下看。最上面是条件“挂号”,根据箭头显示,最终的结果都是“就诊”,关键是中间的过程,首先分“现场”和“预约”挂号;如果“现场挂号”,程序很简单,直接到1至8号窗口缴费挂号然后去就诊;如果“预约挂号”,可通过四种方式预约,然后到9至10号窗口缴费取号或在自助机打印取号,最后去就诊。看清楚了这些,在具体叙述的时候,可先易后难,比如先介绍现场挂号,再介绍预约挂号。总之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解答流程图的图文转换时,关键要分清流程图内部的层次。框架图往往按层次列举相关内容,所以分析框架图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分析层次着重分析层次的内容和层次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分清层次之后,注重理解图中各个层次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结构图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同时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和顺序等。拟写答案时要注意说明顺序,既要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空间顺序来拟写,又要注意语言简洁以及连接词的恰当使用。 四、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医学家发现,某些人体器官因疾病受损后,机体调动未受损部分和有关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来替代或补偿其代谢和功能,使体内建立新的平衡。比如一个肾脏由于疾病而被切除,另一个肾脏则会肥大,以代替或补偿切去的肾脏的功能。科学家还发现,愈原始简单的物类其依靠自然生存的能力愈高,愈后生复杂的物类其依靠自然生存的能力愈低。比如石头似乎可以万古常存,陆生植物仅有4亿多年的历史。而植物的这种能力强于小鼠,小鼠又强于老虎,而人类这种能力似乎更弱。这些复杂的生物就只能发展出智慧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医学界和生物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代偿” 。 代偿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唱一曲琮琤的歌 平庸的幸福,远不如伟大的痛苦。成功不会诞生在安逸的环境中,恰恰是在命运把你逼上一条逼仄的羊肠小路,一步一个血色的脚印走出来的。 当我折服于生物体的神奇与伟大,更感受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百折不回的勇气,一种生而为赢的信念。这便是“代偿现象”——受困者的潜能在越大的困难面前被挖掘得越彻底,生命的飞跃也就越辉煌。 朋友,如果你正自怨自艾,如果你正饱受煎熬,如果你正举步维艰,如果你正黯然神伤,哽咽得心头痉挛,请你振作!苦难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势利鬼,世界是一列过时不候的特快列车,他残酷到从不能给自馁者一点同情。想一想器官的代偿功能,请你抚膺自问,我为什么不能放手一搏,用一反常规的热度、硬度和深度,凿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逢山开路,这种勇力能缔造山一样的事业。 博尔赫斯因反对庇隆独裁被贬为家禽管理员,50岁时双目失明更使让他痛苦万分,但他笔耕不辍,将人生的苦难化作绵绵的艺术情思,将数项文学奖尽收囊中,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时时想象“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当局没有批下申请时,《读者》的创始人糊了一千个信封把杂志一一寄出,迅速占领市场,这份机智果敢成就了销售史上的奇迹。 遇水叠桥,这种心态将使你的生命灵动,在人生的低谷唱起琮琤的歌。 梅逊在失明的情况下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他自诉的一番话扣人心弦“一个人只要不自限,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限制得了他。”看吧。《蝴蝶与潜水衣》这部作品是那位全身瘫痪的记者,用他唯一能动的器官——眼睛眨动次数表示各个字母,用眼睛一下一下眨出来的。那座巍峨的布鲁克林大桥,是建筑师在丧父并瘫痪的人生风暴后,用唯一一根能动的手指指挥完成的。孤身一人从东北的山野里跑出来的奇女子张雅文,倔强地走上文坛,写出《生命的呐喊》,教你如何向命运说“不”,让你懂得生命的真理——上帝给了你阴暗的际遇,并没有剥夺你追求阳光的权利! 多少年前,顾拜旦那句掷地有声的话犹然在耳,“对人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斫木为杖,我们登山;伐木为舟,我们渡河。坚定信念,粉碎苦难,扫除脆弱,穿越生命极夜的死海,笑对命运无情的刀锋! 做个自强者,做个追梦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先读懂材料。这是一个“由此及彼型”的命题,我们必须要由材料中的“器官的代偿性”为联想的出发点,联系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之有着相同属性、相类属性的人、事、理,然后展开议论。《现代汉语词典》给“代偿”的解释为:“某器官发生病变时,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来代替它的功能。” 同样,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遇上一些不完美、挫折并非完全是坏事,比如,对于一些有明显生理缺陷的人,缺陷恰恰是上苍给他们的成功的信息,因为缺陷不但没有阻止他们,相反促进他们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这就是人生中的“代偿现象”。只要具备健全的思想和不屈的意志,从缺陷中可以获得无可比拟的力量。所以,可以立意为:正是厄运在创造着精彩;学会在抗争中自我强大;受困者的潜能在越大的困难面前被挖掘得越彻底,生命的飞跃也就越辉煌;当你的头上满是阴霾,脚下坠满落蕊,也请松开你紧锁的眉,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有失去,也会有报偿。 【点睛】本题是一则材料型作文,对于此类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比如看到一个事件中两个对立的方面进行辩证分析,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