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段第一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⑦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夕阳老头儿在她身边!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⑾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⑿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⒀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B.小说中,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写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正说明了这一点。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子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5.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6分) 6.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 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亿件增长至312.8亿件,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B.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 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染。 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 9.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 。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慜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 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 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崔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与进士、明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的科目。 B.连署,在文中的意思是“连名”“联合署名”。古代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其他人连同签字。“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 C.青宫,太子居于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之宫为青宫。“青宫”与“东宫”一样可以借指太子。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进行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如文中的“司空”即为赠官。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崔群正直敢言,却难违圣意。宪宗要求学士进奏要有崔群的署名才能呈上,崔群认为这容易成为定例,会阻碍学士的言路,坚决不奉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 B.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的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基后,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晋升。 C.崔群坚持原则,能“守职尽责”。田季安献绢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代贫民的租税。 D.崔群宽厚仁慈,法外也容情。权长孺获死罪,其母向宰相乞求怜悯,宪宗同情权母老迈,欲赦免权长孺。崔群怕等不及正式赦令,建议宪宗及时派宦官先颁布赦免旨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5分) (2)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4.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迹。 c.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D.全诗塑造了一位远离俗世、生活悠闲、内心落寞的僧人形象。 15.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沧海》中,表现诗人登山所见秋风中大海波澜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甲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乙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 丙 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丁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18、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9、填入文中横线上甲至丁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20、下面是光明小区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请找出来;有三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通 告 各位业主: 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保障“创建和谐小区、争当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要求: ①严禁在小区内拉绳搭竿晾晒衣被,一旦发现,物业将叫有关人员没收衣被并对物主处以50元罚款。 ②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不要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 ③小区温泉泡池不是公共澡堂子,泡池内严禁洗头、洗脚和搓澡等不文明行为。 2018年7月1日 光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 (1) 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体: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 21、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流行词本身并不具备褒贬倾向,比如使用“小鲜肉”“颜值”等词语,_____①________,使用这类词语说明使用者格调不高,而在喜欢的人看来,______②________,无需遮遮掩掩。词语无罪,______③________,因此,喜不喜欢某个流行词,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之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有一代之风度,一代有一代之生活。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度与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但是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B (A因果关系表述欠周密。王国维写《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不仅有对德国古典美学各家思想的借鉴,也有对中国古典关学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反思。C表述不当。“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这表述与原文不吻合,原文说“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趣味主义’的美学主张”。而“趣味教育”,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D“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表述绝对化,也于文无据。) 2.A(“超越”表述不当,文中无此意。) 3.D(推论不当。“‘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这推论缺乏实据,而“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其包容性”这推论,也与原文所述不吻合。) 4、B 5、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每点1分,答出4点可得满分) 6、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每点2分) 7.C(“浪费极其严重”的说法偷换概念,原文为消耗严重。) 8.A(“从2013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种的统计数图可知,15年到16年,增长速度较之前有所提升。) 9.①消费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②使用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规范。④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0、D“授陛下淮西节度使”为双宾结构,意为“授任陛下为淮西节度使”,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节度使”是一个专有名词,如果和“臣”连在一起,不好理解, 11D“赠”还包括对已死官员的父祖(亲属)加封官爵。对已死官员追封爵位官职,在古代叫赠官,只是“赠”的形式之一。 12、A“难违圣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错,原文“三疏论奏方允”的意思是“再三上疏议论方才获准”,崔群最终也没有遵从圣意,是皇上做出了妥协。 13、(1)宪宗认为澧王年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太子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表。(关键词:以、储贰、与) (2)崔群前后奏议大多切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崔群)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有才能有品行的人,(大家)都认为公允恰当。(关键词:惬、听纳、咸) 14、D“内心落寞”理解错误,诗歌中僧人形象是淡泊的。 15“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来飞鸟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情。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7、A 18、.D 19、A “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 20、(1)格式:①各位业主(或“称呼”)未顶格写;②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 (2)书面语:③“叫”改为“责成”或“安排”;④“开”改为“行驶”;⑤“澡堂子”改为“浴池”。 21、①在不喜欢的人看来 ②则是对美的一种坦荡追求 ③该思考的是词语背后的价值观 参考译文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岁考中进士,又考中制策科。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崔群在内廷任职,因经常有直言正论而闻名于当时。宪宗赞赏他,降下诏书说:“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都要有崔群的署名,然后才能进呈上来。”崔群认为官禁中的一些事情,动辄形成规章制度,如果翰林学士中有嫉恨正直直言之人,那么以后的学士就无法进呈直言了。崔群坚持不遵奉诏令,经他再三上疏议论方才获准。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去世,穆宗当时为遂王,宪宗认为澧王年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太子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表。崔群上奏说:“大凡自己应当得到的,才有表示辞让的礼仪,自己本来不应当得到,为什么突然要有辞让的表章呢?如今遂王为嫡长子,正适合做太子。”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论奏。当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献五千匹绢布,说是资助修建开业寺。崔群认为事出无名,这种做法尤其不可行,奏请制止田季安的进献。崔群前后奏议大多切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崔群)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有才能有品行的人,(大家)都认为公允恰当。 (元和)十二年七月,崔群被授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犯贪污罪,皇上下诏令交付京兆府处决。权长孺的母亲刘氏向宰相乞求怜悯,崔群因而在奏对时议论此事。宪宗怜悯权母年老,便说道:“朕将枉法赦免权长孺怎么样?”崔群道:“陛下如果怜悯他,那便赦免他吧,不过得尽快派宦官宣旨说明。如等待正式赦令,那就来不及了。”权长孺最终被免除死刑而永远流放。崔群的奏疏平和宽恕,大多如此。 当时宪宗急于扫荡盗寇,对能为朝廷聚资敛财之臣大加奖掖。于是藩镇州府的官员因此迎合朝廷意旨,处处搜求聚敛,称作进奉。处州刺史苗稷以赋税盈余的名义进奉七千贯钱,崔群上奏认为这是违反诏令,若朝廷接受了就会失信于天下,请退还处州,以替代贫民租税。当时舆论赞美他。 穆宗即位,征召崔群担任吏部侍郎,(穆宗)在别殿召见崔群时说:“我能升为太子,知道是你辅助的结果。”崔群道:“先帝的意思,本来就是陛下您。当初授任陛下为淮西节度使时,臣奉命起草诏书,若不知先帝的旨意,臣岂敢轻率出言?”数日后,拜任御史中丞。大和六年八月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册赠司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