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人记事散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写人记事散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一八”惨案及刘和珍等烈士的事迹,牢记革命先烈对社会的贡献。 2、理解关键句子,深入领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深沉情感。 3、掌握反语、比喻等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透过语言挖掘深沉含义。 2、分析揣摩,理解疑难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革命烈士身上的崇高品格,理解鲁迅先生的“斗士精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提升人生境界。 2、理解作者对文中三类人的态度及评价,感受作者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对革命青年的爱戴和赞颂,对反动派的控诉和揭露。 教学难点 时代背景的把握,疑难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前面两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诗歌和古代记叙散文。今天我们开始转入对写人记 叙散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大家齐读: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对了 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作品: 明确:《呐喊》和《彷徨》。 我们在小学和初中还学过鲁迅的那些文章呢? 明确:有《少年润土》《三味书屋》《一件小事》《社戏》《故乡》等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她 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革命先烈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谱写出了一曲曲英勇 的壮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为纪念 1925 年 3 月 18 日在北京为抗击军阀黑暗 统治而英勇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声讨反动统治者的一篇战斗檄文《记念刘和珍君》,看 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整体感知 (一)背景介绍 192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 的段府摇摇欲坠。3 月 12 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 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 日,日帝借口 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 48 小时内既 18 日午前作出答复。 18 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 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 制造了死 47 人,伤 123 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 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 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 下了该文的 4-9 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 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 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 月 1 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 和珍君》。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二)自由朗读全文,疏通字词障碍,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洗涤(dí) 惮(dàn) 攒射(cuán) 尸骸(hái) 长歌当哭(dàng) 喋血(dié) 杀戮(lù) 殒身不恤(yǔn)(xù) 1、第一、二小节 本文的写作缘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第三、四、五节 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3、第六、七小节 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分析、理解第一、二部分 ①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一是悼念、祭奠遇害者;二是唤醒庸人 ②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明确:一是青年的血:艰于呼吸视听。 二是文人学者:悲哀,出离愤怒 ③怎么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 者和幸福者?” 明确:真的猛士: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哀痛者和幸福者:为国为民哀痛;为国为民而牺牲,为改变旧世界而牺牲,并以此为幸 福。 以上问题可给学生以充分讨论的时间,教师总结如下。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第二节第二段的开头。第 二段开头的一句话是:“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 见这里是针对“这样的世界”而言的,即写文章要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早日到尽头,这 是对烈士最好的记念,也是作者为生者而写的最大心愿。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我正有写一 点东西的必要了,”是针对“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而言的,即针对“庸人”而言的,作者写 文章是为了唤起庸人投入战斗。 2、作者为什么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结合第一节的第三段回答这个问题。作者 “无话可说”是因为“所住的并非人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四十多个爱国青年无辜被杀, 而且只能写一点东西来表示哀思,使鲁迅感到愤懑之极,而“艰于呼吸视听”,在痛未定时, 怎能长歌当哭?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作者愤怒。其结果是“我已经 出离愤怒了”,这是对“无话可说”的原因的小结。“出离愤怒”绝不是离开愤怒,而是“超 过了愤怒的感情阶段”,“升华为理智的思考”。正因为这样,才能在艰于呼吸视听后“深味这 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说“菲薄的祭品”,那是自谦之词, 也是面对烈士崇高的精神,自己这样的记念远远不足以表达哀思的心态的说明。 可见“实在无话可说”,是愤懑之极的言词。鲁迅说:我们对这件事不能保持沉默。事实 上,在“三•一八”惨案后的八天中,鲁迅写了四篇文章抨击反动当局、哀悼烈士,本文是惨 案发生两星期写的。 3、文章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来描述“真的猛士”,并以此 作为“猛士”和“庸人”的一个分野。为什么这样?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指出:“必 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就是说,真的猛士必须面对黑暗的现实, 必须为推翻这黑暗的现实而不怕流血牺牲;如果连正视现实的勇气都没有,面对白色恐怖, 面对敌人的屠刀,轻则消极遁世,重则变节投降。由于面对黑暗的现实,会为人民的苦难而 感到哀痛,并由哀痛激发起变革现实的斗志,以参加这样的斗争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所以,“真 的猛士”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庸人”之“庸”,在于他们对“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虽有过哀痛和不满,却不 能“直面”和“正视”,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流驶而忘却,客观上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从对待现实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作者高度赞扬“真的猛士”,激励人们敢于正视残酷的 现实,为变革现实而战斗,不能象“庸人”那样易于忘却,“暂得偷生”。 4、全文的开头点出开追悼会的日子,并在“那一天”前用 3 个长长的定语,是有深意的。 文章写追悼会的日子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这就把抨击的锋芒指向“中华民国”。 因为对爱国青年的大屠杀是在“中华民国十五年”发生的,这样的“中华民国”早已变成杀 人机器了。而指明段祺瑞执政府就是掌握这杀人的机器来屠杀刘和珍、杨德群这样的爱国青 年的罪魁祸首这一点的,正是“那一天”前的长定语。作者在文章开头点明追悼会的日子, 蕴含着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人们对中华民国不能抱幻想,必须正视现实,起来斗争的 意思。 理清这些要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第一、二节的意思:交代写作本文的目的:哀悼烈 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 三、作业设计 1、熟读第一、二节,背诵第二部分第一段 2、重点预习第三、四、五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