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11)

江西省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阶段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8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世者,实在制度法制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 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摘编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关于佛教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中国文化一样,佛教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 这些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 ‎ B.原始佛教文化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话究拿不带有伦理的色彩。‎ ‎ C.佛教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 等完全是对立的,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 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愿意以求生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 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 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 ‎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 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 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周一良先生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 ‎ B.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是这二者最主 要的差别。‎ ‎ C.文章引用陈寅恪先生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 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 D.深义的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二、小说阅读(2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灯笼 陈忠实 ‎ 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一堆人,他瞥了一眼,从人头攒动的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也凑上前去。‎ ‎ 大伙儿围观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燃着一支小蜡烛。‎ ‎ 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明他心里憋着气。‎ ‎ “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 ‎ 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份。“寻找真理!”他的干瘪的嘴唇动了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起来。‎ ‎ “你说具体点?”焦发祥提醒他。‎ ‎ 他的眼睛忽地一翻,露出一缕难受不堪的神光,盯住焦发祥,反问:“‎ 我给你说了,你给管?”‎ ‎ “问你就是想管。”焦发祥肯定说。‎ ‎ “啊呀!我可找到包青天了——”打灯笼的农民嘴里叨叨着。‎ ‎ 我跟村支书刘治泰家原住一个院子。这是土改时分的,两家挤一院。这二年,我申请庄基地,没批;刘支书却自己划了庄基地建了新房,搬走了,按规定老庄基地归我。没料到,他搬了家,不提老房子的事了。我找他,他先说忙,后来,干脆说要在老屋里拴牛。我急慌了!我的三个娃子连一个媳妇也没娶,净等房子喀!没办法,我就说买下来,支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大得怕怕!我的天,这老房子椽也朽了,瓦也朽了,雨天漏得像草筛。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我找乡政府,不下八回,总说忙,抽不出时间解决这号鸡毛蒜皮的事。我实在想不下好办法,就打上灯笼来了……‎ ‎ “杨书记吗?喂!你们乡的清水湾,有个叫田成山的农民,居然挑着灯笼闹到县上来了。”焦发祥平静地说。‎ ‎ “我一定处理好!”杨书记在电话里连连自责。‎ ‎ 第三天早晨,焦发祥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着。‎ ‎ 电话是市纪委打来的,说是本县清水湾一个名叫田成山的农民,挑着灯笼到市委大门口名为“寻找真理”,实际是喊冤。‎ ‎ 焦发祥真有点火了,直接拨通了乡上的电话。‎ ‎ “焦书记,我昨天已经处理了,”焦发祥耐着性子听着,“昨天,我严肃批评了田成山打着灯笼大闹县委,影响了县委机关的正常工作……经调查,田成山没参加派性组织,但他老婆是个厉害手,这件事背后有没有背景,尚待进一步了解……”‎ ‎ “好了好了,你真是动了脑筋了!”焦发祥真是哭笑不得。放下话机,对司机传话:“走一趟清水湾。”‎ ‎ 清水湾三面被坡丘包围,一面出水路,坡地上多柿树,杏树和桃树。村前有一弯簸箕似的平川,种麦又种稻。这个小小的村庄是本县山区一个独厚于天的角落。七八十户村民,村长从东到西吆喝了一遍,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村子中间的会场上来了。‎ ‎ 焦发样让村支书刘治泰把县政府关于给村民划拨庄基地的文件宣读一下。刘治泰大声宣读完文件,一只手挂在桌子上,一只手插在腰间,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 ‎ “听说你想把朽房子卖给田成山?”焦发祥问。刘治泰面不改色,满口应承。‎ ‎ 焦发祥站起来,说:“治泰同志,据说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你要是把这号都快倒塌的房子卖给成山,我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你的心就太黑了——”焦发祥停顿一下,侧过头瞅瞅,刘治泰的脸红了,红得像个猪肝。‎ ‎ 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县竟然有这样一块好风水的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湾……”他的嗓门被清水湾村民的呼喊和掌声淹没了。‎ ‎ 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尽了,冬小麦泛起一抹新绿。夕阳如金。‎ ‎ 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记。‎ ‎ 杨书记自责说,“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 ‎ “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你想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 ‎ 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 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 ‎(有删减)‎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到乡政府的妥 ‎ 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 B.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意味,一 ‎ 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 C.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补 ‎ 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 D.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与地域色彩,特别是田成山的人物语言,细腻传神 ‎ 地揭示田成山的农民身份与情绪心理。‎ E.小说的次要人物杨书记在情节发展中起着穿针引钱的作用,他既是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的见证 ‎ 者与处理者,也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5)小说中多次提到清水湾的好山好水与田野农作物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 (6分)‎ ‎(6)小说塑造了村支书刘治泰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7)你对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如何评价?请用一句话进行表述;再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种“习 ‎ 惯”的具体表现。(8分)‎ 三、传记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教育家吴汝纶 ‎ 昊汝纶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举为“古文、经学、时文皆卓然不群”的“异材”。‎ ‎ 1901年,议复办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兼管学大臣张百熙选来选去看上了栩城吴汝纶。开始,张百熙派一位知县级官员前去专请,吴汝纶断然不见,后身为“宰相”的张百熙备礼亲自登门又遭拒绝。接着,他“三顾”昊门,不惜揖拜以请,仍遭婉言谢绝。他求贤若渴,搬出圣旨并加封吴汝纶为五品京卿充大学堂总教习。然此举也没使吴汝纶感到“皇恩浩荡”,仍是“不干”二字。‎ ‎ 吴汝纶主持河北莲池书院十年之久,学生数千人,还有外国学生,极有声望。他早年即锐意改革,力倡西学。在莲池书院时即开设英、日文及格致课程。办学校、走新路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事。但为何真要他干时,又打“退堂鼓”呢?一非年迈体弱,二非不能胜任,而是他看透清廷腐败透顶,倾轧排斥太甚。教育尽管无名无利,卷进“政府窝”里也不安生,雄图大略难以施展。‎ ‎ 张百熙又提出只“暂留一年”的妥协条件,昊汝纶的心才软了下来,只得答允。但却首先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学制。吴先生是为“答知遇,故自请为出海之行”;但此举主要还是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他一贯力倡西学,认为只有西学才是强国富民之道。他给友人的信中说“日本近年专仿西国公学’,所以学习日本教育制度,即学习西方教育制度。‎ ‎ 1902年农历五月初三,吴汝纶以63岁高龄肩负历史重任,由京师出发东渡日本。此时日本正趾高气扬,藐视中国。而吴汝纶道德、文章,蜚声瀛海。他一到日本,立时产生了“轰动效应”。连维新变法的强国之君明治天皇,竞也礼贤异国下士、不嫌昊汝纶官卑职低,破例接见了这位才五品的京卿。‎ ‎ 4 吴汝纶每天黎明即起,在东京一天会客十人到一百多人。他参观每所学校时,对讲堂教室的建筑面积、结构、图书、仪器,都详细询问,亲做笔记,回来详作整理,因此天天“开夜车”。他在西京大学与该校总教习作深谈后,总教习私下谈道:“吴先生精思卓识,旷绝一世之才。日本维新之时,断无如此人才。有此人才,中国教育之兴隆指日可待。”‎ ‎ 吴汝纶在异常紧张繁忙的100天考察活动结束回国前,即将考察所得有关日本教育制度、规章、预算、专业设置等谈话记录、文件资料、信函及日记等编辑成《东游丛录》四卷。在考察结束后仅6天即在日本交付印刷,仅4天后,即首先在日本出版发行。‎ ‎ 就在吴先生日夜奔走于大街小巷考察访间之际,一支支暗箭却向他射来。原来清廷在委派吴汝纶去日本时,又派了两名大学堂提调为副偕行。他俩名义是“扈从”,实际的任务是暗中监视吴汝纶在日本的活动,并负有密报的责任。其中之一与当时清廷驻日公使勾结,狼狈为奸,频频给清延大臣满人荣实录扣庆亲王函电诬告吴汝纶在日率领留学生宣传革命。随行的吴汝纶之子吴闽生,每逢看到这些诬告消息时,都很震惊,但告知吴先生时,先生往往一笑置之。‎ ‎ 吴汝纶回国途经上海,原准备便道间乡祭先祖后即北上进京面呈考察成果。不料,随即病倒家乡。他归国后即在安庆城创办桐城学堂,自任校长。题校匾“勉成国器”,并撰校祖联曰:“后十 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这成为全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二终生献身文学和教育的吴先生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随他回国的日本弟子早川东明新次郎的手,断断续续地以刚创办的桐城学堂相托。‎ ‎ 先生于1903年正月十二日病故。‎ ‎ (摘编自吴昭谦《吴汝纶:为倡西学年途花甲远渡海》)【相关链接】‎ ‎ 吴汝纶也曾为官多年,曾担任两任知州一任代理知府。只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吴汝纶在光绪十五年毅然弃官,改业从教,出任莲池书院院长;在出任莲池书院院长前,他还屡次拒绝他人入都引见。而在当时,引见在官员中通常被视为荣幸之事和望进之阶,像吴汝纶这样坚决拒之者的确罕见。当年李鸿章曾问其故,吴答以“无仕宦才”,李鸿章笑日:“才别有余,性刚不能与俗谐耳。”‎ ‎(摘自筱成《仕者吴汝纶》)‎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吴汝纶想办学校走新路,但担心自己卷进“政府窝”里不安生难以施展抱负,就拒绝了五品京 ‎ 卿充大学堂总教习的职位。‎ ‎ B.日本当时正趾高气扬藐视中国,官卑职低的吴汝纶却在日本受到了明治天皇的礼遇,可见吴 ‎ 汝纶道德、文章的巨大影响。‎ ‎ C.吴汝纶在日本参观学习了100天,归国前夕,把自己的考察笔记详细整理,编辑成《东游丛录》‎ ‎ 一书,并在日本出版发行。‎ ‎ D.吴汝纶去日本时有暗中监视并负有密报责任的两名大学堂提调随从,这使吴汝纶在考察访问 ‎ 时频频遭到“率领留学生宣传革命”的诬告。‎ ‎ E.桐城学堂是中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它的创建者吴汝纶希望这个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 ‎ 能够教育出学贯中西的人物。‎ ‎9.为什么吴汝纶“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学制”?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答:‎ ‎10.吴汝纶“性刚不能与俗谐”具体表现在哪里?(6分)‎ ‎ 答:‎ ‎11.吴汝纶的个人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 答:‎ 四、古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6分)‎ ‎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日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竞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日/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日/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日/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C.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丁母忧即“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升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 ‎ 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 ‎ 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 ‎ 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 ‎ 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2分)‎ 春 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堞,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biān):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 ‎1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诗中的“迢递”是指高远貌,强调了关河的遥远。“惨惨”指阴森寒冷的样子。‎ ‎ B.诗中首联便用“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等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塞北阴冷萧瑟的景 ‎ 象,渲染了塞北之地阴冷荒凉的氛围,极写其凄惨之意,也奠定了诗歌低沉的情感基调。C.颔联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句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 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 D.本首诗尾联处,作者借景抒情,以向塞北凛冽刺骨的冬风设问作结,自问自答,既表达了对冬风扼杀生机的不满,又表达了内心对生机盎然的春天早日来到的热切期盼。‎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题。(2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⑦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6.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 B.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 ‎ 的担忧。‎ ‎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 ‎ 不平。‎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7—18题。(11分)‎ 木兰花 晏殊 ‎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①歌韵响铮琮,入破②舞腰红乱旋。‎ ‎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①重头:一首词上下阕节拍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②人破:乐曲中的繁声。‎ ‎17.“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18.“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5分)答:‎ ‎(五)名篇名句默写(5分)‎ ‎19.名句填写。(5分)‎ ‎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 ‎ 酒祭月的语句是:“__ __,__ __。”‎ ‎ 7 (2)《琵琶行》中借助对昕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描写琵琶音乐动听的两句是:“ ‎ ‎ ,_ _______。”‎ ‎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 ‎ 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 __”。‎ 第Ⅱ卷(表达题共6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5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①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 ②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 ‎ ③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 ⑥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 A.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武昌南湖中学邀请了四个大学的热衷于饮茶文化的教师利用选修 ‎ 课时间为同学们传授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方面知识。‎ ‎ B.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团队进人大山,‎ ‎ 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 C.人们很快会忘记网上对猴年生肖吉祥物的恶搞,因为互联网时代,流行图像的价值往往取决 ‎ 于它是否“新奇”和“刺激”。‎ ‎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 ‎ 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2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1分)‎ ‎ 仅凭“老人”“摔倒”“女大学生”“寻找证人”等字眼,就拼接符合想象的“真相”,得出“扶 人被讹”的定论。这样的思维定式究竟从何而来?部分源于“蛇咬效应”,也源于并不可靠的 “经验”。________,却容易因其戏剧性而被刻意放大,造成“扶入被讹”已是常 态的舆论氛围。殊不知,有些喧嚣一时的“扶人被讹”事件,也有结局逆转的情况发生.‎ ‎ A.现实生活中,确有扶人被讹的案例,但相对而言仅是个例 ‎ B.由此看来,扶人被讹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仅是个例 ‎ C.我们也常看到扶人被讹的个别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 D.现实生活中,扶人被讹的案例虽然不是个例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的一期节目中,公关男陈抒泽就当年加州被枪杀中国留学生被网络暴民贴上各种“富二代…活该…宝马男”的标签事件进行正名,认为网络“键盘侠”很多都是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无理取闹,恶意揣测,甚至肆意诽谤。‎ ‎ 有人认为,自由必须要限定在一定的规矩之中才能体现其益处,我们应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 论影响,限制网民不加思考和调查的自由表达,禁止诽谤和传播谣言;有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是时代发展、民主进步的集中体现,不应外力干预;也有人认为….‎ ‎ 那么关于网络言论自由,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 ‎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 语文试卷答案 ‎ 2.C 解析: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2段最后一句可知,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琢等民族心态是其具体表现。‎ ‎3.B 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4段第1句可知,“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别之一,而不是“最主要的差别”。‎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