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 26 -‎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 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 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面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 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 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 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 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 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 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 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故选B。‎ ‎【2题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层层递进”不正确,文章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B项,“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不正确。“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 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故选C。‎ ‎【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尔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息,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 26 -‎ ‎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一家旅馆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④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正在这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⑤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得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过脸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 26 -‎ ‎⑥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便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⑦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支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⑧走回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 ‎(选自《郁达夫全集》,有删改)‎ ‎[注]本文创作于一九三二年。一九三O年,国民党进行文化“围剿”,鲁迅、郁达夫等人被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的命令追捕,为躲避追捕,郁达夫来到故乡富阳。本文记述郁达夫一九三一年暮春,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严子陵钓台等地的一次旅行。‎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作者善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把山水与历史化为一炉,景中含情,情融于景。‎ B. 第③④段中,作者记叙在游玩途中与友人共同饮酒吟诗的情景,即渲染了悠闲自在的意境,又巧妙表达了当时复杂的心情,诗文并茂,和谐一体。‎ C. 作者登临的钓台,有东西两垒,虽相去不远,却有深谷相隔,两台的景色也颇为不同,一处散漫,一处清幽。虽显芜杂,却恰能呈现出颓废荒凉的美。‎ D. 在严子陵祠前对夏先生的评论,实际上也是郁达夫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以自己崇尚清流来抨击时政的昏暗。‎ ‎5. 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这些原因有什么作用。‎ - 26 -‎ ‎6. 在第⑤⑥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钓台的山水,请说说钓台的山水景物有何特色,并请简要分析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呈现这一特色的。‎ ‎【答案】4. B 5. 原因:(1)作者回乡避难,寂寞倦怠,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2)严子陵钓台是作者故乡的名胜,二十多年来总是记着却没有游过。作用:交代了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产生的社会背景,引出下文,奠定了全文感伤的情感基调。 ‎ ‎6. 特色:清幽颓废荒凉,河水浅窄清幽,群山峻峭寂静,草木荒芜。‎ 手法:(1)以动衬静:“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2)比较(对比)手法:与瑞土风景比,与珂罗版面比着重描写了从西台西望所见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3)多角度写景:作者从视觉“山容峻削”、听觉“钩的一声过后, 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触觉“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等角度写景,表现钓台山水荒芜静谧的特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B项,“作者记叙在游玩途中与友人共同饮酒吟诗的情景”错误。根据第③段“人也觉得倦了”,第④段“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可知,与友人饮酒是梦中的情境。‎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题中,‎ 要找“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应该首先找到相关的段落,这主要集中在第①段。根据原文“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可知,严陵是作者故乡的名区胜景,二十多年来总是记着却没有游过。‎ - 26 -‎ 再根据“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一种乡居的倦息,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可知,郁达夫因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家居的寂寞倦怠使作者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 结合这两点回答即可。‎ 语段作用的答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本题中,这些原因的语段位于第一段,因此,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文做铺垫的作用;而在内容上,交代了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作者由此产生的感伤、悲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同时也交代了写作的社会背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的景物描写及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其次结合具体的语段进行具体赏析。本题中,‎ 要赏析的段落是⑤⑥段,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描写的具体景物有:河水、四围的山、草木、祠堂以及钓台周围的景色。其次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景物的特点:‎ ‎“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可知河水浅窄清幽寂静;‎ ‎“四围的山包得格外得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可知四围的山陡峭高耸,寂静荒凉;‎ ‎“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可知草木荒芜萧瑟;‎ 再结合重点的词语“芜杂”“废垣残瓦”“阴森”“阴飕飕”“断碑乱石”“芜杂不整齐”“颓废荒凉的美”等词语的描绘就可以概括出答案。‎ 景物描写运用的表现手法也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进行分析概括,比如:‎ ‎“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写双桨轻摇,听得见回响,可知四周是寂静的,运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 ‎“……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 ,可知将钓台的风景与瑞士风景比、与珂罗版画比,从西台西望所见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 26 -‎ ‎“山容峻峭”“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等从多种感官角度进行描写景物。‎ ‎【点睛】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7.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正襟危坐:端正 B.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 C. 举匏樽以相属:嘱托 D. 下江陵:攻占 ‎8. 下列选项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方其破荆州 A. 其至又加少 B. 其孰能讥之乎 C. 既其出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26 -‎ A. 而今安在哉 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何为其然也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 ‎10.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既望,指农历十六,古代文献中,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望指农历十五。‎ B. “岁在癸丑”,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壬戌之秋”使用的也是干支纪年法,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C.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成年以后取字,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庐陵萧君圭君玉,“君圭”是他的字,可供他人称呼。‎ D. 《游褒禅山记》里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答案】7. C 8. D 9. B 10.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本题中,‎ C项,“属”应为“劝人饮酒”,‎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测其意思。本题中,‎ 例句中,“其”是代词,他。‎ D项,是代词,他,整句意思是: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A项,指示代词,那些,整句意思是:那些到达的人又就更少了。‎ B项,反问语气,难道,整句意思是: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C项,指示代词,那、那些,整句意思是:那些人出洞以后。‎ 故选D。‎ - 26 -‎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 A项,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安”作宾语。意思是:然而现在在哪里呢?‎ B项,被动句。介词“于”引导的被动句。意思是: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吗?‎ C项,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意思是:(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D项,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然后又问他的妾氏。‎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C项,“庐陵萧君圭君玉,“君圭”是他的字”错误。“君圭”是他的名,“君玉”是他的字。‎ 故选C。‎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当初他攻陷荆州,攻下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确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突然间得到,只好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仁傑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傑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傑坚坐读书。吏责之,仁傑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傑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傑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傑,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傑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傑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嘱仁傑令出,仁傑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供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居数日,授仁傑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傑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傑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是朝廷肃然。‎ - 26 -‎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傑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傑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黄卷:书籍;记录官吏功过,考核能否称职的专门文书;道书或佛经。本文中的“黄卷”指的就是道书。‎ B. 明经:通晓经术,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科举的科目之一,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C. 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本文中的“高宗”指的是唐高宗李治。‎ D. 象魏:古代宫廷外的一对高建筑,用以悬示法令,又称“阙”“观”或“魏阙”。‎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仁傑友爱同仁。并州同府法曹郑崇质将出使远地,但其母亲年迈且身有疾病,狄仁傑便请求代他出使。‎ B. 狄仁傑直言劝谏。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柏树,高宗要诛杀他,狄仁傑认为他罪不至死,直言劝谏,终使权善才免去死罪。‎ C. 狄仁傑刚正不阿。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权,朝廷慑惧,狄仁傑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 狄仁傑体恤百姓。皇帝要去汾阳宫,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发百姓另辟道路,狄仁傑听说后立即下令停止这件事。‎ ‎1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6 -‎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答案】11. C 12. A 13. C ‎ ‎14. (1)“这就是我不敢接受命令诛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境地)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意稍稍缓解,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 ‎(2)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令(的威严)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特殊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流放到无人之地,(以此)作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告诫。‎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陛下作法”意为“陛下制定法令”意思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法既无常”意为“法令既然没有准则”,意思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文中的‘黄卷’指的就是道书”说法错误,本文中“黄卷”指的是书籍。‎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因此得罪了王本立”说法错误,文中“得罪”的意思是“获罪”。‎ 故选C ‎【14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所以”,……的原因;“奉制”,接受命令;“不道”,不讲道义。(2)“亏”,使……受到损害;“弃”,弃置,这里指流放;“为”,作为;“诫”,警告、告诫。‎ ‎【参考译文】秋仁傑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祖父狄孝绪,贞观年间任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傑年少时,家里有门客被杀害,县吏到他家中询问这件事(的情况),众人都接应回答,只有狄仁傑稳坐读书。县吏责备他,狄仁傑回答说:“书籍之中,圣贤都在,(我)尚且不能接应回答,哪里有闲暇迎合世俗的官吏,而(因此)受到责备呢!”后来因为考中明经科,被授予汴州判位。又被推荐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狄仁傑的父母住在河阳别墅,狄仁傑前往并州(就任)时,登上太行山,向南望去只见一片白云在孤单地飘动,对身边的人说:“我父母居住的地方,就在这片白云的下面。”伫立远望了很长时间,白云飘走了,他才离去。狄仁傑孝顺友爱超过常人,在并州时,有个同府法曹叫郑崇质,(郑崇质的)母亲年老且身有疾病,本应该他出使极远的地方。狄仁傑对他说:“太夫人身患重病,您却要出使远行,怎么能给母亲留下思念您的忧虑呢?”于是狄仁傑就到了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代替郑崇质出使。‎ 仪凤年间,狄仁傑任大理丞,一年判决了滞留的案件,涉及的人多达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喊冤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昭陵的柏树而获罪,狄仁傑上奏认为按罪(权善才)应当被免职。高宗下令立即诛杀他,狄仁傑又上奏说权善才罪不当死。高宗脸上出现怒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这是陷我于不孝,一定要杀了他。“身边的人都示意狄仁傑出去,狄仁傑说:“我听说违抗皇上,违逆君主,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非如此。处在夏桀、商纣时就很困难,处在尧、舜时就容易。我现今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担心会像比干那样被诛杀。从前汉文帝时,有人盗窃高庙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谏诤,(最终)只按律判了弃市之刑。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说服,忠诚的大臣却不能用威势来恐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在地下羞见张释之、辛毗。陛下制定法令,悬挂在宫廷外的阙门上,徒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按照罪行的大小来区分等级。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命令处死的呢?法令既然没有准则,那么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令,那么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假如盗取了长陵的一捧土,陛下要处以什么刑法呢?’如今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诛杀一名将军,多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这就是我不敢接受命令诛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意稍稍缓解,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几天后,(朝廷)授任狄仁傑为侍御史。‎ - 26 -‎ 当时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执掌大权,朝廷里很多人都惧怕他,狄仁傑上奏弹劾他的罪行,请求将他交给大理寺(审查),高宗特意宽宥了王本立。狄仁傑上奏说:“国家虽然缺乏杰出的人才,难道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令(的威严)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特别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流放到无人之地,(以此)作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告诫。”王本立终究获罪,从此朝廷肃然。‎ 高宗将要到汾阳宫,让狄仁傑担任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因为高宗出行的道路经过妒女祠,而传说衣着华美经过此处的人一定会招来风雷之灾,于是征发了数万民夫另外开辟(帝王所用的)道路。狄仁傑说:“天子出行,千万辆车马,风神清扫灰尘,雨神浇洒道路,妒女会有什么妨害呢?”于是立即下令停止这件事。‎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 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 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D. 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可见将领贪功好战。‎ ‎16. 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5. D 16. “代”即代替,诗中作者替边关将士表达心声。边将少年赴边,白首难回,思乡情切;边地环境恶劣艰辛,战事频繁。诗人代边将抒发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深切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边境不宁(国事衰微)的担忧。‎ ‎【解析】‎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这类题目,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做题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中,‎ D项,“与强敌力战百场” “可见将领贪功好战”均错误。根据诗句“于今百战强”中“强”,超出,指一百多场,写战事频繁,不是强敌;而“可见将领贪功好战”错,无中生有。‎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题干要求从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代”有代替的意思,从标题“代边将有怀”可看出这首诗是作者替边关将士表达心声;‎ 然后结合诗句看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想要归乡安居,“征人思故乡”则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颈联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则写出了边地环境恶劣艰辛;‎ 尾联“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百战强”说明战事频繁。‎ 结合以上可概括出答案。‎ ‎【点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一个人被委以重任来挽救即将失败危亡的局面时,可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他。‎ - 26 -‎ ‎(2)《兰亭集序》中直接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受任于败军之际 (2). 奉命于危难之间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齐彭殇为妄作 (5). 诵明月之诗 (6). 歌窈窕之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虚诞”“殇”“妄”“窈窕”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历,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 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 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使用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C项,正确。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 26 -‎ A项,错误。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是描写人的笑容状。不能用来形容对方被打得“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的情况”。‎ B项,错误。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或文章有力或深刻。不能用于“画艺”,属于对象用错。‎ D项,错误。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贬义词,语境不正确。‎ 故选C。‎ ‎【点睛】熟语(主要是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第三,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B. 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C.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D. 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中,‎ A项,中途易辙,把“自从”放到“线教师”前。‎ - 26 -‎ B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应该为“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名学生”。‎ C项,语序不当,“不仅”应该放在“过程中”的后面。‎ 故选D。‎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②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③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极多 ‎④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⑤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⑥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A. ⑤③①②⑥④ B. ⑤③②①⑥④ C. ⑥④②①③⑤ D. ⑥④②①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根据“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以及“芭蕉叶形状虽大”“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知,⑤③应排在一起,且⑤在③前,据此可排除C项。①②都写梧桐叶,②与③内容相连,故②在①前,据此可排除A项,根据“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便落在眼底”可知,⑥④应排在一起;且⑥④引用古诗,强调观察视角的变化,是对前面描写的补充,故应排在最后,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26 -‎ 国内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食盐中的碘浓度符合人体对碘的生理需要量,不会造成人群碘摄入过量。碘浓度即使再增加5倍,依然不会对健康有什么不利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提倡①__________,因为如果碘浓度增加10倍,就开始影响人体健康;增加50倍、100倍,则肯定有损人体健康。目前我国生活在高碘地区的总人口在3000—5000万人,尚未发现有下一代的脑发育障碍。但②_______要比碘过量大得多,不同程度的缺碘肯定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因此人群的补碘要世世代代进行下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碘地区的人群及医生认为不宜服用碘盐的某些病人,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应当③_________。‎ ‎【答案】 (1). ①摄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碘 (2). ②碘缺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3). ③服用不加碘的食盐(或:控制碘的摄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第一处,“碘浓度即使再增加5倍,依然不会对健康有什么不利影响”这句话的后文用了一个“并不提倡……”,再根据后一句的内容“因为如果碘浓度增加10倍,就开始影响人体健康”可知是“并不提倡摄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碘”;第二处根据后文的“不同程度的缺碘肯定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因此人群的补碘要世世代代进行下去”,所以可知前面说的拿“碘缺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与“碘过量造成的危害”相比较的,所以可知第二处可填入“碘缺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比碘过量大得多”;第三处在文章结尾是总结句,根据“不宜服用碘盐的某些病人”,可知建议是“控制碘的摄入量”。‎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 26 -‎ ‎22.《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涉及“命运共同体、锦鲤、佛系、杠精、官宣、巨婴”等热词。请从上述流行语中任选一个,简评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命运共同体:意为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当下用来指全人类都处在同一地球上,彼此利益相关,密不可分。它反映了人类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等方面的共识。‎ ‎“佛系”意为“可以、都行、随便、随缘”等,“佛系”的人,表现在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尽人事听天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它既可形容不愿锱铢必较,只想尊崇内心的平和淡然,也可只求而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消极无奈。‎ 官宣:官方宣布,广而告之。其“官方”指某种权利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也可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成为“官方”。它反映出了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的追求。‎ 杠精:即抬杠成精的人。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论。这一词语的流行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刻意标榜自己行为不够理智等做法的反思与批判。‎ 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一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用婴儿般的方式来使他人退让。它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等行为的否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首先要认真“读”,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写”即表达出来。根据题干可知有三个重点要求:“分析它的含义”和“并简评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及“不超过120字”。‎ 根据示例所给“杠精”可知,即“抬杠成精的人”即何为“杠精”,“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论。这一词语的流行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刻意标榜自己、行为不够理智等做法的反思与批判,即简评了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 以“巨婴”为例,首先解释何为“巨婴”,即“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然后就简评,本身“婴”是襁褓中的孩子,前面加了“巨就是“婴”具有了讽刺意思,要解释到位。‎ 以“锦鲤”为例,首先解释何为“锦鲤”,即“一切跟好运相关的事物,如有好运的人,或可带来好运的事情”。然后就简评,“锦鲤”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它的走红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命运共同体”为例,首先解释何为“命运共同体”,即“无论兴衰荣辱,都休戚与共,将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所构成的组织或团体”。然后就简评,“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 26 -‎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步入高中,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们,想必已经经历了不少人生故事,积累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对眼前这个五彩斑斓而又纷繁复杂的世界有自己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比如“生命”“美丽”“远方”“热爱”“自由”“病痛”“暴力”“危险”“孤独”“死亡”……‎ 请从以上词语中选择触动你心灵的2—3个词语,找到其中的联系,结合你的独特生活感悟和体验,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800字以上。要求独立创作,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美丽的生命 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一个让所有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甚至各种肤色的人们都为之震惊的时刻——大地发怒了,一扭身,就是8.0级的大地震。以前,我对其他国家所发生的灾难都无动于衷;这次,我的心却莫名其妙地有着刀绞般的痛。不但因为对灾难的无奈,还因为那一条条美丽的生命——‎ 五月十五日我看到了一条新闻:映秀小学的主教学楼已经坍塌了大半。当时正是上课时间,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消防队员和解放军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们,战士们突然觉得自己连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 几个战士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把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来大哭,他对拖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还是被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年轻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医疗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 ‎ - 26 -‎ 我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个场面,我每天都坐在安全而舒适的教室里上课,了解一条条关于四川地震的消息,虽然我的心是如此的痛,但我却没有流下过眼泪,这次我的眼泪却象缺了堤的洪水一样涌了出来,_____那战士们救人简直是以命换命,一边余震正震个不停,另一边是 孩子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可是为了救人,战士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废墟,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抢救一个个有生还迹象的生命。‎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每个诗句的含义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从以上词语中选择触动你心灵的2—3个词语,找到其中的联系,合理构思,确定主题,组织文章,写出自己独特生活感悟和体验。‎ 其次,明确材料关键词:“生命”“美丽”“远方”“热爱”“自由”“病痛”“暴力”“危险”“孤独”“死亡”。并对关键词进行含义分析、进行分组,需注意的关键词有:‎ ‎①“远方”就是“期盼”或“羡慕”,可以泛指每个人内心不同的远大理想;‎ ‎② “暴力”就是对人造成身体、心理伤害的行为,以冷暴力、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为主;‎ ‎③“孤独”可以指独自一人,孤单;也可以指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 ‎④“死亡”指丧失生命或消亡 第三,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根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形成内在联系,写出自己独特生活感悟和体验。关键词可以组合出多个角度和立意点,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任选两三个关键词即可。‎ ‎①“热爱”和“生命”组合。可以写热爱生命的记叙文,通过观察小草的破土而出以及人类面对生命危险时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敬畏的角度去写作;‎ ‎②“远方”和“生命”组合。拥有生命,走向远方。“远方”可以理解为理想,可以反弹琵琶,写“身边”与“自身”,因为“远方”或“他人”不代表一切,只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坐标。由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创造美丽的将来;‎ ‎③“热爱”“生命”“暴力”组合。可以写校园内的学生生活,珍爱生命,可以反弹琵琶,记叙一件校园生活中具有正能量的时间,由事及理,告诫学生远离校园暴力。‎ ‎④“生命”“美丽”组合。可以写一生中最美丽的那一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作文的体裁要写成记叙文。‎ 立意:‎ - 26 -‎ ‎1.美丽的生命,‎ ‎2.热爱生命, ‎ ‎3.拥有生命走向远方 ‎4.孤独中绽放美丽 素材:‎ ‎1. 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砖缝中不屈向上的香瓜子;生命是破壳而出的小鸡;生命是沙漠中顽强不屈的仙人掌;生命是面临危险时充满求生欲望的飞蛾;它们虽然渺小但是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2. 生命很美,它用它自己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不是给别人看的,生命的美丽只属于强者,只属于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属于善良的人,同时也只属于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其实,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有爱,它就释放着光芒,散发着清香,使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变的五彩芬芳,充满乐趣。‎ ‎3. 有一次,我在撒向日葵种子。可是,有一颗种子掉在别处,我没有在意,我给其它浇水、施肥。过了几天,我去看向日葵,掉的那一颗种子发芽了,它在没有水、没有泥土的时候,竟然发芽了。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力量是那么强大。‎ ‎4. 当我背起行襄准备离开故十时,会想到远方的丰富多彩,会对远方产生无限的憧憬。然而,吸引着我奔向远方的,在远方等待着我的究竟是什么呢?在原野上,我遥望远方,总会觉得那里的草比眼前的草要绿的多,密的多,而走近看时却没什么区别。难道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了吗?不,是我心中对远方多了一份期待和幻想。‎ ‎5. 其实孤独也是一种很纯粹的幸福。真想永远都是那园中无人问津的墙角的薄荷,没有引人瞩目的奇貌,没有惊人的特色,不需要步入世事纷争,孤独而无忧无虑的生存,只需要一寸生存之地,那边是我的一生了!‎ 结构:‎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发生在我国汶川的一次大地震,通过对抢救场面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无情的地震夺走了那一条条美丽的生命,但是,灾难面前,我们的战士不顾危险奋不顾身的营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尤其是其中被拖到了安全地带的战士的语言描写,以及现场中的人们的哭声,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使得消防战士的形象无不感人,但最感动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文章结尾处点明主题,赞颂消防战士的生命美丽精彩!‎ ‎ ‎ - 26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