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散文阅读 作业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散文阅读 作业 (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0 分)‎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钤声开始,那高调,那频率,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古典诗人常爱夸张杜鹃鸣声与猿啼之类,说得能催人老。于今猿鸟去人日远,倒是凛凛不绝于耳的电话铃声,把现代人给催老了。‎ ‎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至于“断无消息石榴红”,那种天长地久的等待,当然更有诗意。我国早有一位殷洪乔,把人家托带的百多封信全投在江中,还祝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这位逍遥殷公,自己不甘随俗浮沉,却任可怜的函书随波浮沉,结果非但逍遥法外,还上《世说新语》,成了怪诞趣谭。如果他生在现代,就不能这么任他逍遥,因为现代的大城市里,电话机之多,分布之广,就像工业文明派到家家户户去卧底的奸细,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完没了,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我不相信魏晋名士乍闻电话铃声能不心跳。‎ ‎③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其实现代人写的书信,甚至出于名家笔下的,也没有多少够得上“温柔”两字。‎ ‎④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至少即发即至,随问随答,比通信快得多啊!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何必劳动邮差摇其鹅步,延误时机呢?”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⑤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 年,也 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 都被机器呑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四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郊。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⑥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但人类太空之旅的速限是光速,一位太空人从廿五岁便出发去织女星,长征归来,至少是七十七岁了,即使在途中他能因“冻眠”而不老,世上的亲友只怕也半为鬼了。“空间的代价是时间”,一点也不错。我是一个太空片迷,但我的心情颇为矛盾。从《二〇〇一年》到《第三类接触》,一切太空片都那么美丽、恐怖而又寂寞,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尤其是寂寞,唉,太寂寞了。人类即使能征服星空,也不过是君临沙漠而已。‎ ‎⑦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和迷信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逼神太甚”呢?宁愿我渺小而宇宙伟大,一切的江河不朽,也不愿进步到无远弗届,把宇宙缩小得不成气象。‎ ‎⑧对无远弗届的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的选择也是如此。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钤”。催魂钤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钤,给我一封信吧。‎ ‎(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温柔的艺术: ‎ ‎(2)君临沙漠: ‎ ‎2.简析第②段“逍遥殷公”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4分)‎ ‎3.有人评价余光中是“文字的魔术师”。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 ‎4.“催魂铃”作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1)源自内心、有情有韵、动人心目的书信,可以“辉照文坛”“怡悦知己”的绝伟作品。(2)人类征服星空后所面对的恐怖与寂寞。‎ ‎(评分标准:共4分。(1)2分。答出“有情韵或动人的书信”得1分,答出“绝佳的作品”得1分。(2)2分。答出“征服星空”得1分,答出“寂寞”得1分。)‎ ‎2.表达了作者对殷公无意间成就了“天长地久的等待”的诗意(美学价值)的肯定。与电话给人带来的逼仄和紧张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书信传情达意的肯定。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故事性与阅读趣味。‎ ‎(评分标准:共4分。各1分,2分,意思对即可。)‎ ‎3.巧用文言语体,善引诗词典故,使语言显得典雅。如“电话之来”“短则句月,长则经年”“心声之献酬”等多处文言语体,读来有种典雅的古韵。句式整散结合,(或多用排比、对仗)叠词具有韵律美。如“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尽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己”用对仗的句式既丰富了内容又读来朗朗上口;如“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善用短句,语言简洁,节奏明快:“‎ 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整散结合,节奏舒缓自如;叠词“耿耿”“区区”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心理。善用多种修辞,形象生动,鲜明有力。如“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用通感(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电话铃声的紧促,给人带来的强烈不安感。风趣幽默,如“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和迷信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逼神太甚’呢?”幽默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用书信传情达意的期待。 ‎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得满分。)‎ ‎4.①电话铃常突然而至,催人接听,千扰了生活的宁静,令人惊恐不安。“催魂”一词含有厌恶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喧嚣浮躁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抗拒。③表达了作者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冲击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担忧,蕴含着作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情结。‎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解读】‎ 文章作者从电话铃声写起,通过与传统的书信对比,突出书信的真实可贵,反衬出电话铃声在现代社 ‎3.余光中散文突出的特点是家国意识、幽默感和感官性,不同的文章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0分)‎ 安宁的权利 张承志 进入9O年代以后再做草原之行,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在社会和自己、蒙古牧民和我之间,仿佛硬拱进了一个第三者。它使人别扭不快,使人心思烦乱,而且使长久的安宁被一丝丝抽去。‎ 在都市里我已经习惯了它。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换回存活,再拼命干才能捎回一点意义。‎ 而漠北草原不同。那里静谧得简直能听见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或者,在草海潮动时,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汽车和拖拉机常常闯到鼻子下才被人听见。‎ 我的养生之道,是两年里去草原休憩一回。然而人多难如愿,实际上只做到十年一两度。即便如此,在沉稳的静谧和安宁中,我摄取了清风露水,也摄取了安宁和平和。身心调整一月,然后人就能重返城市前线。‎ 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逐渐凝结了自己的民族和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无人的前庭,依靠绵延茂密的后山。视野里遥遥出现一星人影,他们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去寻马找牛。夜深时仿佛传来一声响动,他们会意那是北边的某某趁月色运送青贮草。酷热的夏天午后他们放心地在山腰熟睡,因为毗邻的羊群今天向东面出牧了,而自家羊群应该在西山游荡。冰封雪断的冬月平原出现了两骑马,他们警惕地注视着,外人闯入的消息在傍晚前就能传遍方圆百里的所有人家。‎ 全套的语言依这种环境和生活建立起来,教科书和外语学院是无法归纳它的。全套的传统习惯和民族心理也在这里丰满。他们剽悍,因为必须降服野性的大畜;他们勤劳,因为生计贫富成败都只在自家一户每日的安排;他们寡言,因为自幼至老不出草海,针对外界的语言从来只是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过;他们满足,因为祖辈相传直至上溯成吉思汗,生活就是如此,而且平民的富裕也就是如此;他们热情,因为他们精熟四野,他们自己在风雪中独自找马或买粮的时候,也必须投宿求人。美好的文化形象被传诵了,蒙古草原,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拥有勇猛、古老、善良的名声。‎ 但是,今天这一切正在遭受着粗暴的破坏。前年回草原时,以前毡房羊群布散草海的风景,被挖上了疮疤似的窟窿——原来想发财的人刨开了青草,挖出一个个土法采铜的矿井。采矿坑或是长槽,深数米;或是坑道,深不可测。草地上游荡着三五成群的闲汉,用肉引开牧民家的狗,闯进毡包抄起壶自斟自饮。夜间不时蹿过摩托,载重卡车隔几天就运走一车矿石。‎ 以前,牧民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说到奥由特,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我听着也觉得高兴。可是如今奥由特成了破坏植被和自然的情报源,亘古以来游牧民族享有的安宁被打破了。‎ 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弟的神经已经失衡。丑陋的黑洞愈挖愈多,家门口南边山坡上,视野中已是一片疮痍。采矿队搭的地窝子挡住路口,他们每天开着拖拉机汲水,使得水井总是几近干涸。牧民们的眼神不再自信和悠闲,他们老是紧张地盯着山梁上溜达的人影。家家的狗都晕头转向,不知该叫该咬;黑糊糊的地窝子附近,草原上甚至奔跑着两三头猪。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争吵纠纷时一片混乱,你蒙他汉,各自吵嚷着对方听不懂的语言。‎ 安宁被破坏了。古老的生活,被推上了一个边缘,摇摇欲坠。粗暴的深沟,不仅挖在奥由特的山坡上,它挖得文化、自然还有人心都伤痕累累。‎ 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蒙古牧民的一项奢侈。虽然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怕的是才刚刚开头,我想着打了一个寒噤。‎ 自然保护的话题正在外面大肆流行,而自然于一户户牧人是“努特格”,这个词一层层有营盘、草场、家乡、祖国的含义。或许他们该去听听天山天池的哈萨克,以及北京三里河的“和屯”人,听听更地道的绝望和不安。我沉吟了许久,空空凝视着旱季的绿草原。‎ 正在这时门前喧闹起来。出去看,牧羊犬咆哮着,对着远处两个怪物般的黑点狂吠。孩子们抄起套马杆,兴奋地跑去追赶。原来是挖矿人养的猪窜来了。惹得孩子们想套翻它。大人又吆狗又骂孩子,后来静了下来。像是话匣子里刚响过一个难听的插曲。当夜异常的静,包外又不时有摩托的响声。‎ 我睁眼望着半圆形的、蒙古包的天窗。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 ‎(有删改)‎ ‎1.在文章第一句中,作者“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实际上在后文他讲述了这种“变”,请结合全文概述这种“变”的表现。(4分)‎ ‎2.请分别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6分)‎ ‎(1)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3分)‎ ‎(2)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3分)‎ ‎3.请分析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4.结合全文,阐述标题“安宁的权利”的内涵。(6分)‎ ‎【答案】‎ ‎1.(4分)草原长久的安宁被破坏了。(1分)这种安宁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草原自然环境被粗暴的破坏。(1分)草原牧民的内心受到了摧残,神经失衡,不再淡定。(1分)草原上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草原文化受到了破坏。(1分)‎ ‎2.(每题3分,6分)‎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三个“让”字排比句极强地表现出我们被喧嚣裹挟的肉体、心灵上的紧张和疲惫(1分),然后用“线”被不断抽取这样的意象,化抽象为具象,把人内心的那种焦虑不安形象地表达出来。(1分)‎ ‎(2)这两句话是一种环境描写,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环境描写”“拟人”答出其一即可)渲染草原苍穹的纯净安宁的特征,来反衬上文那些杂乱之音的不自然。(1分)引入草原之夜这个恒久不变的旁观者,生动地写出草原上人类这些当局者所带来的改变的虚妄。(1分)‎ ‎3.(4分)在结构上引入作者的感受和态度,前后照应,回应了文章开头几段作者别扭的感受。(2分)开头以“我”来表明态度,这里重又以“我”介入,强调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判断,表现出对中间描写叙述出来的“变”的否定和不安。(或答“表现出对安宁将继续被破坏的担忧及面对现状的无力无奈”也可)(2分)这两句话以神态、动作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更能触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2分。)‎ ‎(评分标准:三点写出任意两点得满分。)‎ ‎4.(6分)安宁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对其适宜生存环境的一种要求,也是人对其心灵安定的一种诉求,更是人对一种延续、稳定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的追求。(2分)人有权对破坏这些安宁的行为表达自己批判情感的权利,有权去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自身家园。(2分)对作者而言,安宁是自然乃至宇宙苍穹的永恒体现,人对安宁的追求也是与自然和宇宙的契合,是真正作为自然中和宇宙中的人的一种基本权利。(2分)‎ ‎【试题解读】‎ 文章作者从漠北草原写起,草原前后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人的贪念,人心的不足,导致原先充满生 ‎(2)“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这两句话是既运用到了环境描写,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一方面渲染草原苍穹的纯净安宁的特征,来反衬上文那些杂乱之音的不自然;同时引入草原之夜这个恒久不变的旁观者,生动地写出草原上人类这些当局者所带来的改变的虚妄。 ‎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句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沉吟了许久”“凝视”,神态、动作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我想着打了一个寒噤”“我沉吟了许久”,引入作者的感受和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