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审题:合肥一六八中学命题中心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 25 -‎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 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能采择精华、尽得其长。‎ C. 无论社会生活还是人情物态,杜甫诗歌内容无所不包,足以证明杜甫禀有的健全才性。‎ D. 因为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唯独他反映最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 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 文章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比较,说明杜甫与其他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截然不同。‎ D. 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 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更欣赏最后一种。‎ D. 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完全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D项,“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唯独他反映最多”,扩大了范围。依据原文“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可知对天宝年间的乱离,只是在当时的诗人中,只有杜甫反映的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项,“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依据原文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杜甫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的原因是他拥有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无中生有。依据原文“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可知原文中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选项中的说法于文无据。该项错误。‎ - 25 -‎ 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依据原文“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知杜甫在七律上并不谨守传统。该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完全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说法绝对。依据原文“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可见选项中的“完全来自”使得说法过于绝对。该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给美君的第一封信 龙应台 - 25 -‎ ‎①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 ‎②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和你有关。‎ ‎③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 ‎④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鸟鸣交错。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猪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 ‎⑤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 ‎⑥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 ‎⑦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⑧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⑨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我曾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岗去看日出怎样点亮满山芒草。我曾经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台东海边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我曾经和四个不同世代的女友在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从天边华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莱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得孙河畔看大河结冰。‎ ‎⑩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⑪你啊,只是我的母亲而已。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 25 -‎ ‎⑫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生跑道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单独旅行,我亲密注视着他们从少年蜕变为成人,他们亲密注视着我从中年踏进了初老。‎ ‎⑬有一天走在维也纳街头,绿灯亮时,一抬头看见灯里的小绿人竟然是两个女人手牵手走路,两人中间一颗心。停下脚步,人们不断地从我身边流过,我心里想的是你: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 ‎⑭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为什么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⑮我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头看我——是看我吗?你的眼睛里好深的虚无,像一间屋子,门半开,香烟缭绕,茶水犹温,但是人已杳然。我低头吻你的额头,说:“你知道吗?我爱你……”‎ ‎⑯那是多么迟到的、空洞的、无意义的誓言啊。‎ ‎⑰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人,未读,不回。‎ ‎(选自《天长地久》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先说“不言悔”,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选择负责任的态度使然;接着又说“有后悔的事”是因为作者对亲情有了新的领悟。‎ B. 文章除了第④段,其他段落都用“你”来称呼母亲美君,第二人称不仅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性。‎ C. 文章第⑨⑫两段都未写美君,看似闲笔,实是反衬作者与母亲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为下文写自己后悔的内心活动做铺垫。‎ D. 文章结尾“我”决定给母亲美君写信,而美君“未读,不回”,这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因“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产生的深沉的悔意与痛苦。‎ ‎5. 文章第④段连用 8 个“我看见”,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 25 -‎ ‎6. “美君就是母亲”,作者为何不以“给母亲的第一封信”为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D 5. ①8个“我看见”连用,有利于较为清晰地表现美君的身份变化和人生经历,让读者感受其人生的曲折:②8个“我看见”连用,铺陈不同阶段的生活细节,有利于表现美君的性格, 让读者真切感知其个性的丰富;③8个“我看见”连用,构成排比,增强情感的力度和文章的感染力. ‎ ‎6. ①称母亲为美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近半揭晓,增强情感的冲击力,用母亲则过于直白平淡。②称母亲为美君,表明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是平等的,女儿把母亲当做朋友。③表明两代人之间更需要相互的平等与尊重,反映了作者的反思以及追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D项,“作者因‘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产生的深沉的悔意与痛苦”,理解有误。从全文看,美君不读也不回信并非逝世,而是因为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我”后悔也并不是因为无法奉养母亲,而是未能与母亲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关系。‎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散文句段作用的能力。所考查的句段往往在表达上有特色,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故解答此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结构上的作用,对内容主题的作用,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做好这道题需要掌握排比修辞及常见效果: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文中“扎着两条粗辫子女孩”“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身若飘絮、发如白芒”这些语句,展现了美君由小女孩、姑娘、到妻子、母亲再到老妇人的身份的转变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 - 25 -‎ ‎“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这些语句,表现了美君爱孩子、爱丈夫、坚强的特点;‎ 从手法上,8个“我看见”连用,构成了排比,节奏分明,强化了感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探究能力。概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经常会融合在文章的结构中考核,有时也会单独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浅层深层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干,题干为“‘美君就是母亲’,作者为何不以‘给母亲的第一封信’为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实际上考查的就是以“给美君的第一封信”为标题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以“给美君的第一封信”为题,会促使读者思考美君的身份,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当读至文章近半处,即谜底揭晓的那一刻,读者便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内容上看,称母亲为美君,将母亲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看待,体现了自己视母亲为朋友;从主旨上看,强调母女二人应处于朋友一样平等的地位上,表现了自己对之前未能与母亲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关系、对母亲有太多忽略而感到后悔。‎ ‎【点睛】“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旨。高考中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 ‎(1)梳理行文思路题。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第二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2)定向概括题。要求考生按照指定角度或对象对全文进行归纳,考生要切分全文层次,确定好角度概括要点。‎ - 25 -‎ ‎(3)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及作用题。能考到必定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词、句、段。故答题时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第一结构上关注其位置,第二它对内容主题的作用,第三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4)散文形象分析题。散文中的形象出题人喜欢考查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会有三个题型即形象特征归纳、分析形象塑造的手法、形象的作用。‎ 形象特征归纳题,要在文中找到有关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精神面貌和特征。‎ 分析形象塑造的手法。一般塑造形象的手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简单不说了,侧面衬托手法主要有次要物象衬托主要物象、环境描写衬托主要物象、主要物象的不同阶段形成对比。‎ 而形象作用分析题受到出题人的青睐。答题从三个角度组织答案,结构上的线索过渡伏笔悬念等作用、对内容主旨的深化、次要形象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徒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 25 -‎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贵人走广 走:走回 B. 三人亡马步行 亡:通“无”,没有 C. 时会暮 会:适逢 D. 单于素闻广贤 素:向来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虏多且近,即有急 年且九十 B.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以其无礼于晋 C. 大军不知广所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广为陇西都尉 臣为韩王送沛公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典属国: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B.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拜”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D. 平旦: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平旦即即每天清晨的 3~5 时。‎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 - 25 -‎ ‎ 李广骁勇善战,深受青睐。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李广立下战功,朝廷对他大加赞赏,并赏赐将军印。‎ C. 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 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答案】7. A 8. C 9. D 10. C 11. B ‎ ‎12. (1)那些敌人原以为(或“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或“来”)使他们心中的想法(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更坚定。‎ ‎(2)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人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泛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 A项,走,走回。错。正确释义为“跑”,为古今异义词。译句:中贵人跑回李广那里。‎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项,第一个“且”,连词,译为“而且”;第二个“且”,副词,译为“将近”。‎ B项,第一个“以”,介词,译为“凭借”;第二个“以”,连词,译为“因为”。‎ C项,两个“之”,都为动词,译为“到、往”。‎ D项,第一个“为”,动词,译为“担任”;第二个“为”,介词,译为“替”。‎ - 25 -‎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广”做“见”的宾语,“见广”为动宾结构,故在“广”的后面断开,据此可排除AB;“有数千骑”用来修饰“匈奴”,跟前文联系密切,所以在其后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译文: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与‘迁’‘调’‘徙’‘拜’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错误。“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朝廷对他大加赞赏,并赏赐将军印”,错误。依据原文“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可知因被梁王授予将军印,回来后,朝廷并没有赏赐他。‎ 故选B。‎ ‎【12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彼虏”:那些敌人;“走”:古今异义词,逃跑;“坚”:使动用法,使……坚信;“意”:心中想法。‎ ‎(2)“当”:裁决;“所失亡”:所字结构,损失伤亡的人;“为……所”:被动句式;“赎”: 用财物脱罪或抵免过失。‎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因被梁王授予将军印,回来后,朝廷并没有赏赐他。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hún,魂)邪(yé,爷)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担任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 25 -‎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即位,在这个时候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 25 -‎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晶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肩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此乃实笔;再虚写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 B. 诗人寻友不遇,本有无限懊恼,却借典故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及寻逸之心的真挚。‎ C. 第三联描写吕逸人居所,远离尘世、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与开篇“绝风尘”相呼应。‎ D. 本诗写景轻描淡写,却淡中有奇;多处用典,却贴切自然。全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 ‎14.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耍分析。‎ ‎【答案】13. A 14. 这句话的意思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A项,虚实颠倒。作者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含义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 25 -‎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二句,写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此联既流露出诗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 ‎【点睛】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指出具备了“_________”的能力便可以成为教师。‎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经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临行前激昂悲壮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 (1). 温故而知新 (2). 呼尔而与之 (3). 蹴尔而与之 (4). 肉食者谋之 (5). 又何间焉 (6). 所以动心忍性 (7). 曾益其所不能 (8). 复为慷慨羽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便可以成为教师”是提示,同时注意“故”的书写;(2)“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是提示,同时注意“呼”“蹴”“尔”的书写;(3)“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是提示,同时注意“间”的书写;(4)“经历艰苦磨炼的益处”是提示,同时注意“曾”的书写;(5)“通过音乐渲染临行前激昂悲壮氛围”是提示,同时注意“慷慨”的书写。‎ - 25 -‎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_______ 。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月球背面陨石坑星罗棋布,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_______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_______,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科研团队_______,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_______。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拍手称快 承担 而且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B. 欢呼雀跃 承担 因此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 C. 拍手称快 面临 而且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 D. 欢呼雀跃 面临 因此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 B.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 C.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 D.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确保着陆腿能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并同时着地,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B. 确保着陆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同时着地 C. 确保着陆腿能同时着地,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D. 确保探测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同时着地,从而吸收巨大的冲击力 - 25 -‎ ‎【答案】16. D 17. B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拍手称快: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痛快的样子。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结合“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分析,指形容科研人员的高兴,选用“欢呼雀跃”。‎ 承担:担当,担负,敢于担当的责任与义务。面临:是指面对(风险、形势、问题等)。结合“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分析,选用“面临”。‎ 而且:第一种意思表示递进,也是最常用的表示递进含义的词语。第二种意思表示强调,多与其他的连接词共同使用,加强要强调的内容。因此:解释为因为这个。结合“风险”“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分析,选用“因此”。‎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结合“科研团队”分析,选用“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用以比喻评比、考试等名位在前。出类拔萃:品行、才干高出同类而拔尖。结合“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分析,主要讲技术水平在国际前列,选用“名列前茅”。‎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动宾搭配不当,“实现”“关键技术”搭配不当。‎ C项,主宾搭配不当,“缓冲拉杆”是“关键技术”搭配不当。‎ D项,偷换主语,前句主语为“他们”,后句主语为“缓冲拉杆”;“实现”“关键技术”搭配不当。‎ 故选B。‎ - 25 -‎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分析,“同时着地”“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应该是顺承关系;第三分句“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与第一、二分句是目的关系。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 ‎19.下列诗句可以与“穿花蛱蝶深深见”构成对偶句的一项 A. 雨裛红蕖冉冉香 B. 嫩蕊商量细细开 C. 点水蜻蜓款款飞 D. 青草池塘处处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题目要求所选诗句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即两句在词语和句式方面都要分别整齐相对。‎ 例句中“穿花”一词为动宾结构,意思是穿飞花丛。与其结构一致的是C选项中的“点水”,意思为轻点水面。其他选项中的“雨裛”、“嫩蕊”、“青草”这些词语均为偏正式,与“穿花”不相对。据此可排除ABD。‎ 故选C。‎ ‎【点睛】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20.下面是某校学生会给各班下发的通知的片段,其中有四处口语不得体,一处敬辞使用不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进孟子”读书交流会,到时在孟子研究领城享有很大声誉的杨玉清教授将莅临指导,并向各班敬赠其最新研究著作。请各班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诉他们千万按时到会。‎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 ‎⑤将 改为 ‎ - 25 -‎ ‎【答案】①“到时”改为“届时”;②“很大”改为“极高”;③“敬赠”改为“赠送”;④“告诉”改为“告知”;⑤“千万”改为“务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出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本题题干指出语段为“某校学生会给各班下发的通知的片段”,且指出“有四处口语不得体,一处敬辞使用不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所以做本题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通读语段,语段中“到时”“很大” “告诉”“千万”为口语,不符合启事的语言要求,改成规范雅正的书面语即可,“敬赠”,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是自己送给别人礼物,而语境中是“杨玉清教授送给学生最新著作”,应改为“赠送”。‎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得体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将下面一则消息改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30 个字)。‎ 为进一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党员教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升政治站位,2019 年 10 月 29 日下午,中共合肥一六八中学委员会全体党员赴渡江战役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重问入党初心。‎ ‎【答案】合肥一六八中学全体党员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一句话新闻拟写原则: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 - 25 -‎ 文段的主体对象是“合肥一六八中学委员会全体党员”;核心事件是“赴渡江战役纪念馆”;主要目的是“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由此可以概括为:合肥一六八中学全体党员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且行,且叹,且向前 ‎ 耀眼的火光,迸溅的熔岩,最后的呼喊……‎ ‎ 千年一劫,古城一去不复返。‎ ‎ 徘徊在略显苍凉的大厅,叹息庞贝的消逝。思想游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回首着,沉思着。心在灵魂深处彳亍着,搜索着……‎ ‎ 青鸟消逝在苍穹,蓝天会记得她的容颜;浪花消逝在沙滩,大海亦会铭记她的笑靥;一如他们消逝在远古,我们也会看到,并且永生难忘。‎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庄周已去,鲲鹏难再。然而,在他渐行渐远的路上,我看见了所谓“逍遥”的最高境界,看见了他的智慧,他的潇洒。一迈步,一拂袖,都让我们为之感慨良久。‎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在我们怀念诗仙文采之时,他早已先我们一步,叹息起了时光的步覆匆匆,易消易逝。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太白的一生都在远行。青莲且行且消逝,而我,且行,且叹,且忆君!‎ - 25 -‎ ‎ 昭君出塞,黄沙漫天却遮掩不了琵琶声声,嫁衣如霞;张骞西使,长路漫漫却阻挡不了信念如山,毅志如铁。如今,徜徉在茫茫大漠,看沙漠玫瑰绚烂盛开,相信那是你的化身;漫步在丝绸之路,聆听驼铃阵阵,相信那是在为你歌唱!‎ ‎ 三足鼎立,分分合合,终成滚滚长江东逝水;行者西去,踏平坎坷,斗罢艰险又出发;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百余好汉一路看天不低头;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兴衰聚散空留红楼一梦……‎ ‎ 消逝的你们总是留给步履蹒跚的我们许多的叹息与启示,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 所以,消逝不等于永久的毁灭。记忆中的美好都是已消逝的,但它们却在心中大放光彩,永远那么鲜活,一如天然雕琢的壁画,永不褪色。‎ ‎ 行走在历史,世界在消逝,玛雅、庞贝成了永恒的回忆。‎ ‎ 行走在人生,我的生命亦在消逝,童年的欢乐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 一只竹蜻蜓,可以勾起儿时的欢笑声声,一汪清池,可以忆起童年嬉闹的丝丝甜蜜。‎ ‎ 在人生漫漫旅途上,我愿多背一只行囊,让消逝的幻影随我而行,也让世间的美丽不再凋零。‎ 有人说,遗忘是最大的背叛。‎ 既然我们在不停前行,万物在不断消逝,那么,就让我们采撷好每一个或喜或悲的瞬间,且忆,且念,且回首;且行,且叹,且向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作文,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 25 -‎ ‎ ,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本题干提供了三个切入点,一个是感受消逝的童年、童真、无邪和美好。一个是思考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消逝的文明,以及这种文明的消逝对人类整体的意义。最后一个是感悟人生在世短短的几十年光阴,虽然短暂,但我们依然要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立意时要把握住“消逝……但仍然美好,依然能带给人思考和感动,我们就在这思考和感动中成长,发展,进步”这一主题思想,写真事,抒真情,忌无病呻吟。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立意:‎ ‎1、在告别中进步 ‎2、在失去中拥有 ‎3、在远离中前进 ‎4、消失童年,流动的美梦 ‎5、消逝中繁华似锦 素材:‎ ‎1、行走在消逝中。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许你的确无法抓住时间。可是你却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你可以抓住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在你低头翻阅记忆的书签时。你会发现之于生命之于自己,始终是无怨无悔的。‎ ‎2、行走在消逝中。因为心中有最美的栖居之处,所以不再为昨日的浮华而烦躁,不再为昨日拥有而今宵不在而心伤。于是懂得,昨天,无论多沉重的脚步,今天也要轻轻地踏下。为昨日的拥有与失去而扰乱本已平静的心,不值。于是懂得,无论昨日如何繁华,今天也要轻轻的拂去,以留作记忆。‎ ‎3、时光不会驻足,我们不会停止老去,但我们的心灵可以依然年轻。生命的容量只有那么多,我们想要前进,想要有所收获。我们注定要承受失去。如购物一般,我们付账,得到我们所需,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失去了过往,但我们可以拥有未来。‎ ‎4、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带着哺育生命的耀眼光辉。照亮每一日的世界,让我们看看行走在消逝中的余秋雨先生吧。竹杖芒鞋,一路从温婉的江南走到残缺的敦煌。破败的阳光在他的笔下重新鲜活。物已逝了,人却依旧。‎ ‎5、每一天都有无数叶子消逝,这消逝却唤醒了整个春天。每一刻都有无数星球消逝,这消逝却推动了整个宇宙的裂变。行走在消逝中,我们摒弃了一些东西,却赢得了另一些东西。有了消逝,才会有创生,就如同凤凰撼人的涅盘。‎ ‎6、繁华消逝了,曾经的美丽荒芜了,却拦不住人类前进的脚步。一个新的朝代诞生,一种新的文化诞生。那些消逝,让人类学会了前行,而不是沉迷在过去的美丽。轮回尽头,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生命就是以这样一种消逝的方式举行着永久的盛宴。‎ - 25 -‎ ‎7、思绪飘飞浮沉,生命丝丝缕缕,如指间滑过的沙粒般,匆匆消逝地穿过遥远的时光。生命在延续,而希望在茁壮地萌芽。生命的消逝,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是生命行走的另一种方式。‎ ‎8、行走在昨天的人生路上,我们只能做一声轻轻的叹息。只能期待今天的日出该早一些,日落会迟一点。也许你曾经看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娇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许你曾迷失在月光的朦胧之美。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丽的,是令人惊叹,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却也终将逝去。徒留下一派繁华,一声惊叹,一句感慨。‎ 行文结构:‎ 首先,文章以“且行,且叹,且向前”为题,委婉含蓄,既点扣了“行走在消逝中”这一话题,也彰显了作者所秉持的人生态度“向前”;然后以古城的消逝入笔,描写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和传说留给人们的启示,并得出结论“消逝不等于永久的毁灭”;最后联系材料,呼应标题,强调在消逝中“且忆,且念,且回首;且行,且叹,且向前!”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行文严谨。‎ ‎【点睛】写作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