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批“人造明星”。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因此,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就像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燃”的内核,把镜头对准校园里着迷于机甲科技的青少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科技风景,也为社会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知识的科普。更重要的是,这类综艺节目塑造的都是“硬核”偶像——三位年龄不到11岁的小朋友共同设计出了非气动弹射类铁甲“海浪花”,而来自哈工大的李蕴洲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挑战国外的冠军铁甲,所有这些点燃了无数少年的科技梦想,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科技未来的力量。         偶像是粉丝的榜样,是粉丝想要成为的样子。粉丝喜欢自己的偶像,就会在偶像的身上寻找前行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没有站在聚光灯下,却依然勇敢拼搏的人。当他们成为社会的偶像,偶像和粉丝才能真正携手前行,共同成长。我们希望更多综艺节目能够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多讲述他们的故事,多彰显他们的激情,无数个他们,就会汇聚成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向前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贾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文化》)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偶像文化建设中就能推出时代需要的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 B.对正向示范的偶像的发掘和展示,是央视、浙江卫视等大众传媒的综艺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偶像是青少年的榜样,因此无论是人造明星,还是“硬核”偶像,都有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 D.现在很多综艺节目已把目光投向了青少年身边的偶像,让偶像和青少年得以携手前行,共同成长。‎ ‎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当下偶像文化的乱象引出话题,明确提出了打造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的主张。‎ B.文章论证兼顾正反两面,既有对偶像文化的辩证分析,也有对综艺节目的热切期望。‎ C.文章以央视和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为例,有力证明偶像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D.文章最后两段论证了对身边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的宣传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热衷“造星”的综艺节目而言,问题在于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B.对青少年而言,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他们发展,但身边偶像可以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 C.萧蔷说,偶像就是付出过辛苦努力而值得大家适度膜拜的对象。这与文中正向示范的理念想通。‎ D.我国当下偶像文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偶像的崇拜不只是他们的外在,而是他们的内在。‎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医务人员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吸烟,并劝导、帮助患者戒烟;教师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同时,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调整价格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讲可能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大,这对控制青少年吸烟很有效果。计划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摘编自《国务院发话:领导干部们,该戒烟了!》,《民生周刊》2019年7月18日)         材料二:         过去十年(2006~2015),种种控烟努力似乎都打了水漂,中国烟民数量和烟草消费不降反増。对此,《事实说报告》随机调查10万在线用户,用理性的数据描绘中国人的吸烟现状和控烟态度。         (一)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回答14岁以下开始抽烟的人员中,60后占8.7%,70后占3%,80后占9.0%,90后占12.4%;回答14到18岁开始抽烟的人员中,60后占20.3%,70后占28.3%,80后占34.6%,90后占45.0%;回答18到22岁开始抽烟的人员中,60后占41.5%,70后占22.2%,80后占17.5%,90后占7.0%         (二)控烟后,您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吸烟会怎么做?总体情况是:16.5%回答没有见到,72.5%默默离开,7.1%劝阻他人不要吸烟,3.9%告诉了工作人员。其中,戒了烟的人中,12.4%回答没有见到,71.0%默默离开,10.3%劝阻他人不要吸烟,6.3%告诉了工作人员;不吸烟的人中,7.7%回答没有见到,75.2%默默离开,10.0%劝阻他人不要吸烟,1%告诉了工作人员;吸烟的人中,19.5%回答没有见到,71.9%默默离开,5.9%劝阻他人不要吸烟,2.7%告诉了工作人员。         (摘编自腾讯新闻《事实说报告》,2016年11月8日)         材料三:         备受关注的列车无烟诉讼案日前宣判,哈尔滨铁路局在列车上设置吸烟区的行为被判为违法。据报道,K1301次车已经取消吸烟区,拆除烟具。此次判决的意乂在于,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明确人民的健康权利应高于吸烟者的吸烟权利。我国烟民3亿人,二手烟危害7.4亿人。烟民吞云吐雾,周边大多数人没有说“不”,原因在于我国无烟立法为吸烟者“留口子”,凸显了公共场所禁烟的困境。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吸烟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与吸烟密切相关的肺癌,每年新发病患者78.1万人,死亡病例62.6万,而且我国临床确诊肺癌时患者多半已为晩期肺癌,高额的医疗费用极易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要使规划落到实处,无烟法规必不可少。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利于烟民戒烟。只有吸烟越来越不自由,烟民才有戒烟的压力和动力。同时,有利于防止青少年沦为新烟民。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已达6.9%,1400多万名在校青少年正在遭受烟草的伤害。青少年尝试吸烟,多是模仿所致。身边吸烟的人越少,青少年吸烟的机会就越少。《北京市控烟条例》较有说服力,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控烟令实施3年来,平均吸烟率下降1.1个百分点,吸烟人群减少20万。         健康权利需要法律保障,盼望尽快出台相关法规,让百姓早日告别烟草污染,呼吸清新的空气。         (王君平《只有吸烟越来越不自由,烟民才有戒烟动力》《民日报》2018年8月17日) ‎ ‎(1)下列对“控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十多年里,我国种种控烟努力都未取得任何成效,中国烟民和烟草消费的数量反而有增无减。‎ B.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已达6.9%,控烟主要是防止青少年沦为新烟民,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C.控烟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推动脱贫致富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需要领导和老师起模范带头作用。‎ D.控烟后,七成人在公共场所见人吸烟会默默离开,只有一成人会劝阻他人吸烟,或告诉工作人员。‎ ‎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正在制定全面无烟法规,计划到2030年实现至少八成国民能告别烟草污染,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B.调查显示,在所有烟民之中,18岁左右开始模仿大人吸烟的人员占比最大,故控烟要从青少年抓起。‎ C.统计表明,肺癌与吸烟密切相关,且死亡率极高,可见吸烟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D.吸烟既烧钱又伤身体,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只有让吸烟失去自由,烟民才会有戒烟的压力和动力。‎ ‎ ‎ ‎(3)你对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 ‎3.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非攻(节选)‎ 鲁    迅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墨子便找着一个好像士人的老头子,打听公输般的寓所,可惜言语不通,缠不明白,正在手掌心上写字给他看,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不一会,连那老士人也在嘴里发出哼哼声,墨子知道他决不会再来看他手心上的字,便只写了半个“公”字,拔步再往远处跑。然而到处都在唱,无隙可乘,许多工夫,大约是那边已经唱完了,这才逐渐显得安静。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 ‎“那位山东老,造钩拒的公输先生么?”店主是一个黄脸黑须的胖子,果然很知道。“并不远。你回转去,走过十字街,从右手第二条小道上朝东向南,再往北转角,第三家就是他。”‎ 墨子在手心上写着字,请他看了有无听错之后,这才牢牢的记在心里,谢过主人,迈开大步,径奔他所指点的处所。果然也不错的:第三家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雕镂极工的楠木牌,上刻六个大篆道:“鲁国公输般寓”。‎ 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他一看见,便大声的喝道:‎ ‎“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①‎的太多了!”‎ 墨子刚看了他一眼,他已经关了门,再敲时,就什么声息也没有。然而这目光的一射,却使那门丁安静不下来,他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只得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先生,又有一个你的同乡来告帮了……这人可是有些古怪……”门丁轻轻的说。‎ ‎“他姓什么?”‎ ‎“那可还没有问……”门丁惶恐着。‎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门丁也吃了一惊,赶紧跑在他前面,开了门。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你一向好么?还是忙?”‎ ‎“是的。总是这样……”‎ ‎“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静的说。“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不高兴了。‎ ‎“我送你十块钱!”墨子又接着说。‎ 这一句话,主人可真是忍不住发怒了;他沉了脸,冷冷的回答道:‎ ‎“我是义不杀人的!”‎ ‎“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的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的说道:“可是我有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知道着,却不争,不能说是忠;争了,而不得,不能说是强;义不杀少,然而杀多,不能说是知类。先生以为样?......”‎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好的。不过时候不早了,还是吃了饭去罢。”‎ 然而墨子不肯听,欠着身子,总想站起来,他是向来坐不住的‎②‎。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一面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来,诚恳的说道:‎ ‎“不过这要请先生换一下。因为这里是和俺家乡不同,什么都讲阔绰的。还是换一换便当……”‎ ‎“可以可以,”墨子也诚恳的说。“我其实也并非爱穿破衣服的……只因为实在没有工夫换……”‎ ‎【注】①告帮:在旧社会,向有关系的人乞求钱物帮助。②关于墨翟坐不住的事,在《文子·自然》和《淮南子·修务训》中都有“墨子无暖席”的话,意思是说坐席还没有温暖,他又要上路了。‎ ‎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全是以限知视角展开叙述,通过墨子观察外在世界,揣摩他人心理,这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B.本文开头描写墨子与楚国民众穿着不同,言语不通,连老士人对他也没有兴趣,表现了墨子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的形象特征。‎ C.墨子去见公输般被门丁拒绝,吃了闭门羹,但是墨子眼神“一射”,门丁只得去禀报主人,可见墨子比横眉怒目的门丁更为凶悍。‎ D.公输般说“义不杀人”,实际上却为攻打宋国的楚王造云梯,帮助权势者屠杀无辜民众,其中的矛盾被墨子犀利地指出。‎ E.相比《铸剑》呈现个体之间复仇的简单关系,《非攻》呈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攻与守、价值层面上的正义与不义等复杂关系。‎ ‎ ‎ ‎(2)鲁迅说:“墨子之徒为侠。”请谈谈文本如何具体塑造“侠”的形象。‎ ‎ ‎ ‎(3)本文节选自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与初中课文《公输》相比,本文 作为“故事新编”,“新”体现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___。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同“嘱”,请托 B.揭其剑   揭:高举 C.愦于忧   愦:竭尽、缺乏 D.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假托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左右以君贱之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C.驱而之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衣冠而见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通过他对收债于薛这一具体事件的见解和处理,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和对复杂政治关系的洞察力。‎ B.收债于薛这一事件,由冯谖签署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所显示的政治效果几个环节组接贯穿起来,环环相扣,曲折缜密。‎ C.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正由于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 D.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单刀直入,而是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曲折的手段,不到事件临头,不显其真本领。‎ ‎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5)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 ‎(6)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 ‎ ‎ ‎(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三、诗歌鉴赏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 ‎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开辟蜀道的艰难,反映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献身保家卫国的壮伟事业。 ‎ 五、选择题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尽管古代东方写意画的意境潇洒、品格高雅,但这恐怕还不是中国画主要的成就,西方绘画在表现个性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经典作品应该也是不胜枚举,况且西方画家生性淳朴,待艺术真诚,且开放包容,尤其越到近代画面意味也越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画作品令西方美慕的恐怕还是水墨写意画,因为书法线条的介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精深幽微,包含广大,这个语言系统又极具现代价值。         中国画赖以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以毛笔线条表现为主导的“写意画”,( )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就会少很多矫揉造作的“假大空”的、脱离人们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精深幽微,包含广大,极具现代价值。‎ B.所以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极具现代价值,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 C.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 D.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 ‎ ‎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 B.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 C.它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 D.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也将其统摄在内。‎ ‎ ‎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特征”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B.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光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C.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 D.……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六、语言表达 ‎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 ①________?剧烈运动后,因大量排汗,体内盐分消耗较多,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出现肌肉抽筋等现象。另外,运动后身体还处于兴奋状态,心跳速度也没有及时恢复平缓,若此刻大量饮水,血液的循环流量会增加,②________,还会导致心肺功能异常。而且,胃肠此时吸收能力较弱,过多的水分还会聚积在胃肠内,会妨碍膈肌活动从而影响呼吸,也会使得胃部膨胀充盈,容易引起慢性肠胃炎。若运动后短时间内饮水过多,虽然能立即缓解口渴的感觉,但同时也增加了机体的排尿量和排汗量,使得肾脏负担加重,造成体内盐分进一步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机体运动能力。③________。 ‎ ‎ ‎ ‎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二十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7次飞行。‎ 七、材料作文 ‎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传统的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成功之母,奢侈浪费是衰败之源。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勤俭之风,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勤俭,不屑于勤俭。有的说:“现在提勤俭节约太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做守财奴!”有的说:“不多消费怎么拉动经济,怎么为国家做贡献啊?”也有的说:“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不消费也对不住这个伟大的时代啊!”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B C D ‎【考点】‎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社会科学类 分析论证结构 文学常识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 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 ”媒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偶像文化建设中就能推出时代需要的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的说法太绝对。根据文意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可见表述绝对,偶像文化建设中涉及很多环节部门,媒体只是部分因素。 C项, 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相关信息在结尾段,首句和结尾部分并无因果关系;“都有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的表述错误。从文中 可知,“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 ”,这些做法很“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D项, 于文无据,将“未然”误作“已然”。”现在很多综艺节目已把目光投向了青少年身边的偶像,让偶像和青少年得以携手前行,共同成 长”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作者的建议和希望:“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我们希望更 多综艺节目能够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 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 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 曲解文意,以偏概全。以央视和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为例,主要是论证“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另外,“偶 像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的表述错,原文是说“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选项扩大了范围,表述绝对。 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 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 ,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 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 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 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项,曲解文意,混消是非。错在“对偶像的崇拜不只是他们的外在“这个地方,文中没有提倡崇拜偶像的外在,原文说的是“偶 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 故选D.‎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D D ‎①制定和完善无烟法律法规,加强控烟执法力度,惩戒违规违法的企业、商家和个人,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利;②研究 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③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 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考点】‎ 理解重要概念、句子 筛选并整合信息(实用类)‎ 理解概念、句子含意 传记阅读 科普阅读 新闻阅读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文学常识 小说阅读 信息筛选与概括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 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 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 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控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 说法绝对,错在“过去十多年里,我国种种控烟努力都未取得任何成效”这个地方,原文说的是“过去十年(2006~2015),种种 控烟努力似乎都打了水漂”,选项遗漏了“似乎”,看似如此,并非这样。 B项, 缩小范围,错在“控烟主要是防止青少年沦为新烟民,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个地方。根据”此次判决的意义在于,这是我 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明确人民的健康权利应高于吸烟者的吸烟权利”可以推测得知,控烟是为了全民健康。 C项, 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说控烟是“致富”的举措,也没有说“老师”应该带头,故排除。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 ,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 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 不合逻辑,“吸烟既烧钱又伤身体,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即便提高烟价,“调整价格对于高收入 人群来讲可能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大,这对控制青少年吸烟很有效果”,而且“我国临床确诊肺癌时患者多半 已为晚期肺癌,高额的医疗费用极易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可见因果推断不成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 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 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你对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哪些建议? 结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 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 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调整价格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讲可能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低收入人 群的影响大,这对控制青少年吸烟很有效果”“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医务人员 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吸烟,并劝导、帮助患者戒烟;教师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出答题要点。‎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A,C ‎(2)本文中墨子的形象代表了古代“侠”的形象,他们急公好义,以天下为己任,对弱者给予支持和保护,对不义的战争深恶痛绝,对百姓的安危极度关心,同时他们虽身怀绝技,如墨子对守城知识的精通,但他们却不用这些技艺为自己谋求私利。这就是鲁迅笔下“侠”的形象。‎ ‎(3)小说以现代的语言和现代的生活场景来再现古代的生活,给古典故事注入了现代的思想,反映的是现实问题,所以小说的“新”体现在“老故事,新思想”。‎ ‎【考点】‎ 鉴赏文学形象 个性化创意解读(小说)‎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文学类)‎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本文全是以限知视角展开叙述”错,限知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觉”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从文中可知,文中有对公输班和门丁的对话,如果按限知视角展开叙述的话这一内容就不应出现在文章中,因为这从墨子的视角是看不到的场景。 C项,“可见墨子比横眉怒目的门丁更为凶悍”错,这个情节体现的是墨子的浩然正气所体现的威严。‎ ‎(2)“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鲁迅笔下的墨子就是这样一位“侠”。从小说中可知,他们对自己的私事并不关心,这从文章墨子的穿着中可以知道,文末说他为了宋国的事甚至没有时间换衣服,但他们却对宋国百姓的安危关心备至,这体现了他们急公好义,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他们也是身怀绝技的一批人,从墨子对守城知识的精通中可以看出。所以,鲁迅笔下的“侠”就是身怀绝技,急公好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3)鲁迅的《故事新编》是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神话或古代历史故事作为基础,运用现代语言写出的反映现实问题的一部小说集。小说虽是古代故事,但作者给小说设置的场景则是现代的,犹如让古人穿上了现代的衣装,同时,小说中所反映的思想也现代的。所以,这些故事虽老,但思想却是新的。这就是这部小说集“新”的体现。‎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A C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4)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 ‎(5)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6)用对待秦的方式去利于天下的奇才,一起向西进攻,那么恐怕秦人吃饭都咽不下去吧.‎ ‎【考点】‎ 散文阅读 内容概括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愦于忧”意思是“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所以“愦”意思是“昏乱,心烦意乱”。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乃:竟然,却/乃:竟然,却;B项,以:因为/以:凭……身份;C项,之:动词,到,去/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递进。故选A。‎ ‎(3)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说法不对。文章段数第二段,孟尝君听了冯谖“矫命焚券”做法是“不悦,曰:‘诺,先生休矣!’”,说明孟尝君并不是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人,冯谖不可能看不出来。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5)句中:“区区”,小小的;“拊爱子其民”,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贾”,用商贾之道;“利”,向……图利。‎ ‎(6)句中:“会”,正当,恰逢;“使”,使者;“辙交驰”,车辆来往频繁;“北”,专代指元军;“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谓”,认为;“一行”,去一趟;“纾”,“解除”。‎ ‎(7)句中:“以”,用;“事”,侍奉,对待;“礼”,动词,礼遇;“并力西向”,一起向西进攻;“食之不得下咽”,吃饭都咽不下去。“”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三、诗歌鉴赏 ‎【答案】‎ C 相同点:①都流露了诗人留滞他乡、思念亲人的羁旅之愁。②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③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不同点:①诗歌体裁不同:周诗是七言律诗,李诗是七言绝句。②思念对象不同:周诗思念的是弟弟,李诗思念的是妻子;③表达技巧不同:周诗用典抒情(“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或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李诗虚实相生,想象与家人团聚,秉烛夜话的温馨场景(或“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想象”)。 译文: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 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也仿佛冻结,挂在天边。空阔的江面上,无风,浪也翻卷。 故乡的青山,常在眼前;一声雁唳,更使我神情黯然。 船工捉得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的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眷念。 赏析: 首联记事。“一挂吴帆”是说自水路前去吴地,“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自乡至吴水路的遥远;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再写行舟之久。两个“几回”,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又与上句“不计程”相照应。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 颔联写景,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上句写天空,下句写江面。江南秋色本是迷人,更何况此次又是江行。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不是“楚天千里”的一片“清秋”,而是“天寒”“云冻”“江阔”“浪生”。“天寒”二字固然有诗人自己的感觉在内,“云”之能“冻”更是经过诗人感情滤化了的景物,表现了天色的阴霾、沉重。然而诗人还叙述,此刻天空是“有日”的,“有日”则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日色的晦暝,更增加了惨淡的气氛。再看江面,“江阔”本给人以显豁之感,再加“无风”,则更应是坦途,但“浪自生”显出了水势的汹涌。这一联描绘景色确切;“有日”“无风”,一有一无,都能宕开一步。虽是景语,但也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颈联也是以工整的对偶写景。上句从“家山”之变为“数点”,可见诗人自登舟离家的那一刻起,就凝望着越来越远去的故乡;从“常在眼”三字,可以想见当这“数点”“家山”从视线中消失之际,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上句浸透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下句的“寒雁”与颔联的“天寒”相照应,点明时值深秋。凄冷萧瑟的秋天本来容易使人产生思乡之情,更何况此时大雁又正飞向诗人离别了的家乡,长空一声雁叫自然会牵动诗人满怀的愁情。这一联中的“数点家山”与空中“寒雁”本是一幅淡远迷蒙的水墨画,一声雁叫又为这画幅增添了凄冷的气氛。颔联、颈联同属写景,但前一联写的是自然界之大景,情隐含于景中;后一联写的却是与诗人关系更为密切的远景,情与景结合更为紧密,抒情性也更为明显。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尾联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从表面看,这首七律以“行舟”为线索,全诗四联围绕行舟分写行程之远、江行之险、家山寒雁、烹鱼取书;而究其内在的含义,忆兄弟、思故乡的情愫才是贯串全诗的一条主线,无论记事、写景、用典,其中包含的抒情成分是一层深似一层的。因此,除诗题而外,全诗无一字写及手足情,而手足之情甚浓;无一句明叙家乡恋,而家乡之恋自深。‎ ‎【考点】‎ 羁旅思乡诗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人感情与诗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先答出感情与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解答】‎ C.曲解文意。“回望家山渐行渐远”错误,“数点家山”是作者想象之景,因为想念才觉得“时时浮现在眼前”。‎ 相同点:周诗“行舟”“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等都流露出漂泊在外,思念亲人的愁苦;李商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也可看出,流露的感情相似。都通过写景来抒情,使得情感的流露更加含蓄,比如“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周诗“恐有音书作急烹”是细节描写,表现了想要急切知道家人消息因而急忙把鲤鱼杀掉的细节描写。“何当共剪西窗烛”是细节描写,想象回到家与妻子一起秉烛夜话的温馨场景。 不同点:诗歌体裁是不同的,本诗是八句,每句七言,所以是七言律诗。李诗是四句,每句七言,所以是七言绝句。思念的对象有所不同,周诗思念的对象是弟弟,而李诗的对象是自己的妻子。表达的技巧有所不同,周诗用了典,据说鱼雁可以传书,也可认为“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是化用了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李诗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最后“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想象,是虚写,想象与亲人团聚的温馨动人的场景。‎ 四、情景默写 ‎【答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 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 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 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拂士”“敌国外患”“庭”“地崩”“山摧”“石栈”“钩连”“金戈”“虎”等字 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五、选择题 ‎【答案】‎ D B C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根据病句类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 (2)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到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 (3)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考试大纲中规定需要掌握的九大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切实在日常运用中经常正确运用。‎ ‎【解答】‎ 原句存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等语病。具体情况是前面有“因为”,后面应该用“才”,这样符逻辑;语言系统应该用“建立”,不能用“成立”;“包含广大”“精深幽微”一横一纵。修改后,A项存在不合逻辑语序不当的语病;B项存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语病;C项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只有D项修改最为恰当。‎ 所填句子分前后两个分句,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一分句总结上文,指出中国写意画可以兼收并蓄,“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后一分句应为被动句,且与下文“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相呼应。比较而言,只有B项衔接最恰当。‎ A.表示意思的转折;B.表示声音的停顿:C.对前文的说明或注释;D.表示声音的延长。‎ 六、语言表达 ‎【答案】‎ 在运动后是否可以立即喝水呢,(使得)心脏负担突然加重,所以,在运动后不能立即大量喝水 ‎【考点】‎ 综合读写 语境填句 表达准确 见解阐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 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 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 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文字,介绍了“剧烈运动后如何正确饮水”的道理。第一空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后面是个问号,再根据后面的文字“剧烈运动后,因大量排汗,体内盐分消耗较多,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破坏体内 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出现肌肉抽筋等现象”可知:第一句其实是话题中心——剧烈运动后到底该不该立 即大量喝水。第二句是讲运动后如果大量饮水的危害性,即让心脏负担过重。第三句是总结句,通过前面的分析,说明剧烈运 动后不能大立即量饮水。总之,做题的关键是瞻前顾后,揣摩推敲,抓住句子间的内在逻辑。‎ ‎【答案】‎ ‎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主体、地点、事件等,还要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则材料时间是“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主体是“我国”,地点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把这些主要信息综合起来即可,注意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限制。‎ 七、材料作文 ‎【答案】‎ 略。‎ ‎【考点】‎ 其他文体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