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学案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学案7

第三节 打造开头和结尾 古人说“凤头豹尾”,“凤头”,即凤凰的头。凤凰是鸟中之王,它的头艳丽而光彩夺目。把这个词引申到作文中,是说文章的开头要美,要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白居易言“未成曲调先有情”。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看来开头非同寻常,马虎不得。古人又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这句话意思是“文章开头应像鞭炮突然发出响声那样引人注意”。对于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来说,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如是顺势则能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好的作文开头的要求有:‎ ‎1.要向主题靠拢(扣题)‎ 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三国演义》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历史的概括性就非常强。‎ ‎2.要短小精悍(简洁)‎ 茅盾《海南杂忆》开头:“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12个字便交代清楚了所游地点,为下文由所见所闻引起对历史的追忆开路。“清晨,大雾。”陈国凯《雾》开头仅四字白描,见解深刻,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又暗示故事结局,含义深刻隽永。‎ ‎3.要有文采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以佳句、诗歌开头,生动含蓄。“当你在烈日当空的夏季挥洒汗水时,当你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匆匆而过时,当你在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默默奋斗时,当你在遭遇挫折却露出灿烂的笑容时,我想说,这个世界需要你:农民工兄弟!”(高考优秀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开头运用排比,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使文章开头精彩的方法有以下8种:‎ ‎1.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如:‎ 我理解的坚硬是自己认定的理想、目标和某些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坚硬与坚强、坚定和坚持有相似之处;我理解的柔软是心灵深处那被情感浸泡的许多难以言说的东西,轻轻触碰,便可形成哽咽和泪水,在行为上表现出某种妥协、退让和理解。坚硬与柔软,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对立的,是很难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又是一致的、统一的和完整的。‎ ‎(上海卷优秀作文《坚硬与柔软》)‎ 文章开头呼应标题,开门见山,阐述自己对于坚硬和柔软的独特理解,同时指出二者关系,这样就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微点拨] 这种开头,有以下优点:‎ 第一,用最简洁的文字明确全文写作的重点,使主题凸显出来。‎ 第二,有利于作者行文中始终紧扣这一重点构思立意,使文章主题不至于出现游离。‎ 第三,有利于审阅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话题,并根据这一核心审视全文。‎ 此种开头方式,比较适宜于文风朴实、语言不事雕琢的同学,也适宜于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对于具有较强文字表现力的考生,或对于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特定写作情境的作文而言,这种开头因为文字过于简约,考生的语言才华往往无法得到较好的施展。‎ ‎2.创设情境法 用情境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如:‎ 五一那天,天气特别晴好,是北京一个月来最好的天气。前段时间的雾霾,已经被一场大雨洗得干干净净。晨曦微露,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鸟儿在小区的树林里歌唱,花儿开得特别灿烂,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有不少叔叔阿姨,一大早就出来遛狗啦。‎ ‎(北京卷优秀作文《妈妈教我懂规矩》)‎ 这篇文章一开头运用描写的手法,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微点拨] 描写的价值,在于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这样的现实感,有利于唤起读者自身的真实情感体验,有利于借助这样的“唤起”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描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描写情境时,尽可能客观,不要在描写性文字中穿插评论性的文字。‎ 第二,描写情境时,用语要书面化、理性化,避免过分口语化、感性化。‎ 第三,情境可以虚构,但必须符合生活本身规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此种开头法,很容易使文章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简单评价或简单批判层面。这是写作时必须时刻警惕的。‎ ‎3.设置悬念法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并以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 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江苏卷优秀作文《烟火蓝边碗》)‎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这蓝边碗平淡无奇又如此考究,究竟有什么样的奇妙故事?“我”的故弄玄虚,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微点拨]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这种写法往往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在叙述性作文中,考生可以大胆设置悬念,但一定要做到“巧”,即文章开篇无论是显性的设疑,还是隐性的设疑,都要引人关注,为后续结果巧埋伏笔,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4.引用名句法 巧妙引用歌词、古诗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如:‎ 塞缪尔·厄尔曼说:“每个人笔尖流淌出的墨汁香味色泽定是迥异的。”为何?在我看来,这是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人的作品定会受到其性情影响,也即作品显人品。‎ ‎(浙江卷优秀作文《作品显人品》)‎ 作者引用厄尔曼的名言开篇,使文章典雅而有内涵,具有说服力。而且所引名言又巧妙引出话题“文如其人”,切合作品和人品的关系,然后顺理成章地点出中心论点“作品显人品”。‎ ‎[微点拨] 引用式开头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内容,援引名家名言、史实资料、定理定义、科学数据;后一部分对前面的引用进行最概括的点评。‎ 引用式开头的优点在于:‎ 第一,提升观点的可信度;‎ 第二,展示作者阅读面的广博;‎ 第三,给读者以知识的积累与启迪。‎ 使用引用式开头,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第一,作为开头的引用,内容不宜过长,最好在30字以内。否则不够醒目。‎ 第二,后一部分的概括点评应该尽可能简短,且必须在概括中点明本次作文的核心话题,最好能说明自己的核心观点。‎ 第三,引用与概括点评之间,必须具备逻辑的合理性,要让读者一眼就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5.设问(疑问、反问)入题法 作文开头,提出问题,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理,以至于急切地读下去。如:‎ 你是否也曾在循环往复的语文课堂上迷失自我?是否也曾在生活实践中四顾无援?语文素养的提升于我而言,实非易事。而相较于课堂与实践,我认为,课外阅读无疑是“修炼”语文素养的更高境界。‎ ‎(全国卷Ⅱ优秀作文《阅读大义》)‎ 文章开篇发问,并结合自我认识和感受予以回答,亮明观点,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微点拨] 这种形式开头的关键是问。问的内容,决定着文章的立意,决定着文章写作素材的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语言风格。‎ 如何才能问得有价值呢?首先需要注意问题的价值指向,其次需要关注问题本身的思维意义,再次需要把握问题的宽度与深度。也就是说,用作开头的问,要能够明确指向作文的主题,要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能够有利于文章往纵深处挖掘。‎ ‎6.句式入题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善飞如鹰,需要有搏击长空的勇气,才能笑傲苍穹;耐寒如梅,需要有傲雪绽放的勇气,才能一枝独秀。‎ 老切割师说,有了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才能切割出完美的钻石。诚哉斯言,逐梦征程上,勇气为翼,才能振翅高飞,拥抱蓝天。‎ ‎(全国卷Ⅰ《勇气为翼,助我高飞》)‎ 本文开篇运用两种形象化事物为首的整句开篇,富有视觉冲击力。引入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微点拨] 排比的优势,在于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丰富的意义。语句排比式的开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气势的营造,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一致,要注意语言的典雅,要注意内容的代表性与概括性。这种开头法,比较适宜于阅读面宽泛、思想深刻的同学。‎ 语句排比式的开头,在一组排比句之后,同样需要有一个总结性的短句。这个短句,起到揭示全文写作重点的作用。‎ ‎7.运用对比法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者,能超越个人狭隘的“利”的诉求,实乃君子之风也,似有高山仰止之叹。亚圣孟子提倡“以义取利”“义利并举”,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席话,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全国卷Ⅲ优秀作文《义利兼得,有何不可?》)‎ 本文开篇引用孟子论义利的名言,将之与孔子的观点进行对比,揭示了本文的论点:“义”与“利”不是对立关系,完全可以相融。‎ ‎[微点拨] 对比式的开头,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 第一,通过对比或类比,凸现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文章开篇处,即阐明宗旨,彰显意义。‎ 第二,借助比较材料的列举来展示作者的阅读视野,用新颖独到的见解和高度概括的技能征服读者。‎ 运用对比式开头,需要在材料的可比性上下足功夫。首先,材料要新颖,有可读性;其次,语言一定要简练;再次,要能从某一角度展示作者的写作素养,比如阅读面,语言驾驭能力等。切忌为了比较而生硬地拼凑材料。‎ ‎8.比兴开篇法 ‎“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高考作文也可借他物比兴,作为开篇之法。当然,所用的他物,必须与“所咏之辞”有内在的联系。如:‎ 昙花总是盛开在无人知晓的夜晚,片片花瓣羽翼般舒展开去,每一片,仿佛都在诉说着低调的张扬与不朽的个性。没有花愿意孤芳自赏,它们嘈杂地说着,由于自己说得太多了,反而忘记了。‎ 于植物,于人生,道理如一。“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太多人立足的地方也就没有了落脚的意义,而另辟蹊径,寻找一座从未被人涉足的孤岛,或许能在岛上开出花来。‎ ‎(江苏卷优秀作文《你选择在何时盛开》)‎ 文章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以昙花起兴,引出人生,道理如一;同时又是比喻,形象生动,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话题。‎ ‎[微点拨] 运用比兴时,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意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果他物与所咏之辞之间具有类比或比喻关系,这又是一种“比”的手法。《关雎》一诗,由水边沙洲上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比兴色彩更为突出。这样的开篇往往由远入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舒畅。‎ ‎ 请以“中国范儿”为题,创设情景,写一则作文开头。‎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悠扬的牧笛声吹出了玉门关外,雄浑的绛州鼓敲醒了关东塞北,委婉的丝竹弹起了江南春色……这中国范儿到处都是。‎ 运河古道,一条条船儿装满我五千载的历史画卷从公元前驶向未来。坐在船头,饮一杯碧螺春,弹一曲高山流水,赏一道道山川,读几首唐诗……别是一番美滋美味。我要用我的范儿去迎接这盛世中国。‎ ‎ 请以“宽容”为题,引用名言名句,写一则作文开头。‎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汪洋。让我们拥有这片汪洋,拥有宽容吧!‎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文章写作的过程是前后统一的,开头写得好,固然吸引人的眼球;中间写得好,也会使内容饱满;而结尾写得好,则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古人认为好的结尾犹如豹尾,应简洁有力,这就要求作文者要用心雕琢好这根“豹尾”。用最漂亮的结尾带给读者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是我们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考场作文的结尾应牢记两点,一是要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即不忘为表现中心服务。作文的主体部分如果“偏题”了,结尾处应该补救。二是应当精练,当止则止,不能喧宾夺主。它要有利于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读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意思,引人思考,发人深省,令人赞叹,使人难忘。‎ 好的作文结尾具备以下三大功能:‎ ‎1.内容:卒章显志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作品的开头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一定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然而,许多考生不会结尾,要么草草作结,虎头蛇尾;要么繁冗拖沓,狗尾续貂;更有甚者,不知所云,画蛇添足。‎ ‎2.结构:结构圆合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响亮、有力。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说法,意即作品的结尾,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无论是“豹尾”还是“撞钟”,都强调结尾要点明题意,呼应开头,这样才能首尾一体,结构圆合。作文结尾切忌当结不结,不当结硬结。‎ ‎3.语言:摄人魂魄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恋,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的意蕴深刻的语言,这实际上是对考场作文的结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要富有文采。要仔细推敲词句,或排比造势,或对偶整齐,或设问反问,或设喻比兴,使文句更有表现力。这样才能摄人魂魄,使阅卷老师爱不释手。无论时间如何紧张,考场作文的结尾总是要打草稿或腹稿的,让结尾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并使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考场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写得好,会使文章结构缜密,大添异彩,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辉映全篇,摄人魂魄。愿我们从平时的随笔、作文入手,精心打造响亮而有余味的“豹尾”!‎ 精彩结尾有六大技巧:‎ ‎1.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如果在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那么结尾再次反复,就可以呼应开头,首尾勾连,加强了论证的力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开头,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结尾,结尾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都应该考虑与开头和谐一致。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开头)诗人海顿曾言:“人的最大痛苦就在于苦求而不得。”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拘囿者死,超脱者生。你可见那破篱下的蔷薇静株,超越围篱,香气馥郁,别样鲜红?‎ ‎(结尾)人之生恰似“红炉一点雪”,可以谓长,可以谓短。如果局限于自己的缺陷,或许人生真是庄子“忽然而矣”,突破拘囿,却可以短为长,恰似那篱下蔷薇,出篱更有别样红,给世界留下一抹倩影。(湖南卷优秀作文《蔷薇出篱别样红》)‎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议论与抒情结合,并巧妙点题。结尾再引诗词名句,增加文采,再次点题,升华主旨。这样首尾呼应,结局圆合。‎ ‎[微点拨] 从高考实战角度来看,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往往在文章开头就开始考虑与结尾如何呼应的问题,故而响应式作文最容易被广大阅卷老师接受。呼应主要有两种:一是呼应开头,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二是呼应作文题目,前后相对,构思精巧。运用时我们要有一种“大局意识”,整体谋划,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对事件进行评述,或彻悟揭示其意义,点出文章主题;或总结归纳,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突出主题,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如:‎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一切为了祖国的崇高信仰让这些爱岗敬业者的形象无比高大!爱岗敬业,身体力行,在我们生活中从一个词语变成一种行为、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信仰。若要我们为爱岗敬业者写一个投票的理由,那便是:敬业者,人恒敬之。‎ ‎(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敬业者,人恒敬之》)‎ 文章开头引化材料,表明自己的立场,钦佩科研者,也赞赏拍摄者,但更加敬仰爱岗敬业者;然后论述爱岗敬业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水到渠成地表明观点:“敬业者,人恒敬之。”这样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微点拨] 画龙点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抒发胸臆,画龙点“情”‎ 文章的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发情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例如《老师,只有您站着》,题旨:歌颂赞美老师。结尾:“在我们坐着的时候站着,在我们站着的时候也站着,只有您,老师。您一生都是这么站着,站在我们面前,站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 其字里行间饱含赞美之情,歌颂老师是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它以“情”显旨,撼人心扉。‎ ‎(2)揭示主题,画龙点“理”‎ 不少文章在事情叙述完结之后,结尾处来一番就事论理,它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之作用。例如考场作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细腻地描写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涩,再芳醇,最后由茶及人生写了这么一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苦与甜的轮回,人们不辞辛劳,只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将来的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种不幸,因为吃更多的苦,便会有更多的甜,有更丰厚的收成。这就像品茶,越是浓的,越觉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风马牛不相及,细一品嚼,它们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涩,再甘醇,而且体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华,其语言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表白心曲,画龙点“志”‎ 写作时在结尾处用直率、雄逸的笔触表露心志,它能使文章气势磅礴,主旨鲜明。例如高考作文《文学点亮心灯》的结尾这样写道:“于是,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选择了用笔泅渡文学这条深邃的河流。我坚信,我用笔尖画出的条条道道终究会变成美丽的彩虹,我的心灯会永远闪亮,因为文学的火焰永远和我相伴。”作者用极富质感与分量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我”用笔尖画出的条条道道终究会变成美丽的彩虹。这正切合文章的主旨——文学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它能使结尾雄丽而有气势,真正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 ‎3.修辞佳句,尽显文采 修辞佳句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如果想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引用名言警句则可提升你的表达分量;如果你的文章语言华美,生动的比喻会使文章读起来如诗如画;如果文章风格气势磅礴,不妨使用排比、反问和反复,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果抒情味道较浓,感慨颇深,则不妨试试呼告的修辞。相信它们会给你的文章带来别种风情。如:‎ 我认为,如果说坚硬是理性、是思考的话,柔软就是感性、是情感。席勒说过这样的名言:“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语言是我自如的道具。”套用他的名言,我想说:“坚硬是我内心的理性,柔软则是我自如的道具。”我愿在这坚硬与柔软之间飞翔,再飞翔,体验美好的人生,实现伟大的理想。‎ ‎(上海卷优秀作文《坚硬与柔软》)‎ 文章结尾化用席勒名言,表达了美好期许,升华了文章主旨,并使文章韵味无穷。‎ ‎[微点拨] 修辞结尾意在增强作文的可读性与感染力,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运用修辞,首先要注意“修辞立其诚”的问题,也就是修辞的适应性,比喻的生动鲜活、对比的优劣分明、拟人的形象亲切、排比对偶的整饬匀称……不要强加逻辑,做作虚假;其次要注意修辞手法往往需要优美的语言,干枯的语言、苍白的表达往往与修辞方法不协调。‎ 用在结尾的名句,或从结构上呼应前文,或从内容上深化主题,或从情节上交代结局,引用不可过长,要达到收束干脆、言简意丰的效果。‎ ‎4.呼告劝诫,彰显力量 呼告劝诫是把写作的意图,对读者的劝诫、要求、希望等,在文章最后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以感染,并产生共鸣,起到教育和鼓舞读者的作用。如:‎ 愿吾辈定性明心,以包容之心,对待世间万物;愿孩童持卷回家时,迎来的并非纯功利的计较,而是家长包容失误给其带来勇气的温暖;愿容误之雅量存于万众心中……如此,大美之世可计日而待也。‎ ‎(全国卷Ⅰ满分作文《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 文章标题化用诗句,亮出文章观点“怀容误之心”,结尾处作者又运用文言语段,回扣主旨,自然贴切,彰显考生的文字功底。‎ ‎[微点拨] 呼告劝诫式结尾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语言不要太直白,将号召变为了口号,枯燥乏味,要关注文字本身的可读性与感染力;二是号召要亲切,不要太突然,自然过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5.逆转陡转,出人意料 逆转陡转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突然使作品情节变化,出人意料,如奇峰突起。它是原有的思维定势之门陡然关闭,又是新的智慧之门的豁然敞开。如:‎ 一天,大胡子用布把我蒙上,一连几天都不见了他的影子。趁他不在,我捡起脚边的工具,拒绝平庸,自我雕刻。当大胡子再次出现的时候,引来了许多人。‎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我的作品。”说着拉下我身上的布。‎ ‎“啊……石——猴!”大胡子张大了嘴巴。‎ ‎“祖宗!”人群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江苏卷优秀作文《拒绝平庸》)‎ 作者巧妙构思,写一块平庸的石头踏上寻访不平庸之路。文章一开始叙述石头极其平庸,随着采石人和雕刻家大胡子的出现,石头开始了不平庸的经历。大胡子想把它刻成自己的样子,而石头不甘平庸,自我雕刻成石猴。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深意。‎ ‎[微点拨] 这种方法要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出其不意,情节的发展要符合事理逻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二是要对比鲜明,情节的前因后果要对比明显,落差要大。三是要详略得当,在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部分要注意详写,在结局部分要注意略写,点到为止,给人思索的余地。‎ ‎6.言尽意永,回味无穷 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或散文,指在文章的结尾运用描写,达到景中显情,情中有景,意韵悠长的效果,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如:‎ 河流在发源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经过九曲百折在下游归于平静,缓缓流淌。人生,亦是如此,心存至善,随圆就方,让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自己的清渠。‎ ‎(湖北卷优秀作文《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文章作者把“上善若水”和“方圆人生”相结合,水有善性,人亦有如水清澈般的至善胸怀。结尾以河流为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人生哲学——心存至善,随圆就方。这样以景作结,余韵悠长。‎ ‎[微点拨]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也可以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借助比喻、象征、省略号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富,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留下无穷回味的境地。‎ ‎ 请根据已给的文章的开头,写一则结尾。‎ ‎(开头)春风又吹绿了江南。蚕豆挺直了身体开出了蓝色的小花,大蒜长出纤细笔直的蒜薹,小草从湿润的泥土里钻出来慢慢变绿,油菜一簇一簇地从土中盛放出来。‎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泥土中散发出芬芳的气味儿。岁月流逝,家乡的面貌已经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乡亲们醇厚的乡音,不变的是爷爷奶奶的音容笑貌,不变的是舌尖上淡淡的酒酿香。‎ ‎《又是酒酿飘香时》‎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又是一年酒酿飘香时,时间会变了容颜,改了记忆,但不变的是家人之间最美的感情。‎ ‎ 阅读下面北岛的《陌生人》,根据已给的文章的开头,写一则结尾。‎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 对于自己/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畏惧黑暗/却用身体挡住了/那唯一的灯/我的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敌 ‎(开头)世界是属于你的,也是属于我的,每个人都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北岛的一首《陌生人》,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与虚幻的自己。我们应该做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而不能总在陌生的环境里轻视甚至否定自己。要知道,我们可以被别人看不起,却无论如何不能为人自轻。‎ ‎——《强大,源于内心的丰盈》‎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心的强大。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真正无所畏惧。也只有保持内心强大,在生活中不论外界有多少诱惑,我们都心无旁骛,依然固守内心那份坚定。这样,我们才能独自欣赏生活的潮起潮落,静听世界的花开花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