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0级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语文 命题人:何江亚 审题人:高二语文组 语文测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颇为频繁。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通过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重保障,明清土地契约得以顺利履行。 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实质性分离,由此出现了买卖、典当、质押等多种类型的土地契约文书。这些土地契约虽然因为土地转移权属类型、乡间俗例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为了双方快速便捷交易,明清时期已形成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这种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例如,“明万历三十九年浙江会稽县叶汝兰与祁某某的绝卖契”,出卖人叶汝兰享有订立契约当日收到地价银180两的权利,同时应保证自己拥有出卖的两段山地的所有权;买受人祁某某则应向叶某交付地价银,按照“推头通例”交纳契税完成过户后,即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契约文书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范,对这一时期土地权属流转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契约的顺利履行首先有赖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重信守诺,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约束。 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双方进行监督,以协助契约的顺利履行。几乎所有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都有“中人”“中保人”等。中人扮演了中介、担保人、调解人、证人等多种角色。中人要保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没有争议,要参与土地定价、土地贫瘠与否、土地大小等交易过程中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和鉴别。有些中人在促成交易方面颇有经验,他们会将也许并不太熟悉的交易双方约在一起“三面言议”,凭借自身的威望或者智识,说服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契约。一旦契约出现纠纷或者争诉,中人有责任进行调解。中人凭借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以及对交易双方实际情况的熟悉,会督促双方履行相关义务,或者适时进行调停、斡旋、说合,尽力解决双方争端化解纠纷。如果调解无果,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 作为保障社会规范正常运行的最后措施,法律会适时介入各种契约纠纷。双方合意达成的契约文书称为白契,也称为私契。经政府登记入册认可的契约文书则为红契,也称官契。通常红契附有由承宣布政使司统一印制的官府收取契税的证明——契尾。契约经过交契税盖官印后,买受人即可持往过户,过户后,产权转入买受人名下,买受人同时承担相关赋税。《明律·户律·田律》规定:凡典买田宅,“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没有交过契税的白契和已经交过契税的红契长期并存。清代乾隆年间,土地交易频繁,脱逃赋税现象严重。因此,清政府开始严厉打击白契,大力推广红契。清《户部则例》规定:“凡民间置买田宅,于立契之后,限一年内呈明纳税,倘有逾限不报者,照例究追。”按照《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规定,卖方违背诚信原则,重复典卖土地,中人若知情,则与卖地者同罪。明清加大了打击契约履行中的违法行为的力度,确保了民间土地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赋税征收、人口变迁等重要问题。明清时期在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先尊重土地交易当事人的意愿,同时辅之以熟人社会网络关系制约,更有国家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尽可能保障土地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摘编自姬元贞《明清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时期,在履行一份土地契约时,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者缺一不可。 B. 明清的土地契约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因此,契约中应写明交易双方姓名、标的物价格等内容。 C. 明清时期的土地交易中一旦出现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的情形,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 D. 明清土地买卖中的私契由双方合意达成,未交契税;而官契则经政府登记认可并已向官府缴纳契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总观点,再分别从当事人自觉履约、中人监督协助履约、国家法律规范强制履约三个层面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 文章指出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已较完备,形成了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并举明代绝卖契佐证。 C. 文章分析了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常有“中人”的原因,阐述了“中人”的具体职责和作用,阐明了土地交易时“中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 文章列举了明清土地交易时不过割、脱逃赋税、不守诚信重复典卖土地等违法现象的处罚措施,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为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时期,契约出现纠纷,中人应从中进行调解,以尽力解决争端。中人也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B. 明清时期出现了买卖、典当、质押等多种土地契约,这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 C.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的“中人”与交易双方均为熟人,扮演中介、担保人、证人等角色,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 D. 在当今的土地流转和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借鉴明清的经验,对保障土地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有现实意义。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三者缺一不可”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契约的顺利履行首先有赖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重信守诺,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约束”、第三段“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双方进行监督,以协助契约的顺利履行”,可知只有个人道德修为不足以化解土地交易中的纠纷时才需要后两者之一或全部来参与解决问题。 B项,“明清的土地契约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说,“这种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选项缺少限制性词语“几乎”。 C项,“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一旦契约出现纠纷或者争诉,中人有责任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果,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文中并没有提到“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于文无据,文章并未指出法律制度在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中最重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说法错误;“中人”和今天的房产中介不完全相同,见原文第三段“中人要保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没有争议,要参与土地定价、土地贫瘠与否、土地大小等交易过程中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和鉴别”,房产中介主要是买卖房屋。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分析市场的数据可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增长情况 [注]E,指预测。 (摘编自《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回顾、市场格局分析及2019年发展前景分析[图]》,产业信息网2019年03月11日)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幻产业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B. 材料一中,专家对我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对当前科幻产业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 《流浪地球》题材深沉,叙事宏大,矛盾突出、集中,这是其与都是工业化、高成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的不同之处。 D. 从2006年的不到一万块银幕到2018年底的近六万块银幕,中国电影银幕的增加显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6年以来我国电影银幕数量持续增长,2009年到2011年同比增速较快,之后除2014年到2015年外同比增速下降。 B. 由于中国电影界对科幻电影的表达方式不熟悉,加之科幻电影投资成本偏高等,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搬上大银幕。 C. 刘慈欣虽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觉得虽然中国科幻产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但对其发展充满信心。 D. 因当前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流浪地球》一路逆袭,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 6. 请根据材料概括,可以采取哪些举措加快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答案】4. C 5. D 6. ①加强科幻教育,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发展整个科幻产业,带动科幻电影的发展。 ②降低科幻影片投资风险,规范市场,以增强投资、制片信心。 ③国家战略支持,加快院线建设,增加银幕数量。 ④选择优秀的题材等,多拍摄像《流浪地球》一样的高质量的中国式科幻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说法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菜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由此可知,《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是“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另外,“都是工业化、高成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于文无据。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D项,“《流浪地球》一路逆袭”,说法错误;原文说,“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作答时本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找出我国科幻电影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的案例,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一“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可以得出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措施之一是加强科幻教育,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依据“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可以得出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又一举措是发展整个科幻产业,带动科幻电影的发展。 依据材料三刘慈欣所说“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可知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需要降低科幻影片投资风险,规范市场,以增强投资、制片信心。 依据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可知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又一举措是加快院线建设,增加银幕数量;依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可知国家战略支持也是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一个举措。 依据材料四中对《流浪地球》的分析,“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以后中国加快科幻电影发展可以从选择题材入手,多拍摄像《流浪地球》一样的高质量的中国式科幻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你的脚捆起来 苏童 一鸣几乎走遍了中国。他的青春时光就像无数箭头标向这里、那里,他要到这里去,他又要到那里去。 一鸣的父亲是这么批评儿子的:中国那么大,你每个地方都要去吗?在家里呆着你就会死吗?就会死吗? 我没说呆在家里就会死,我不过是想去看看洞庭湖。一鸣说,你发那么大火干什么?我已经在家呆了二十多天了,我没去过洞庭湖,我一定要去一次洞庭湖。 一鸣很少去正视父亲的脸和眼睛,他认为这是一种减少冲突和口角的好办法。一鸣也很少想起父亲,但是在开往邵阳的火车上一鸣做了一个梦,他在梦中感到了某种危险,他看见父亲在身后摸索着什么,摸出了一条绳子,他听见了父亲的声音: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把你的脚捆起来,捆起来。一鸣的双脚乱踢乱蹬了一番。 后来一鸣和美丽的修兰恋爱了。一鸣记得他第一次向父亲出示修兰的照片时,父亲的眼光近乎审视一个危险的罪犯。 我们就要结婚了,一鸣说。结婚?刚刚认识就要结婚?父亲怔了一会儿,突然有点忸怩起来,结婚当然好,不过我还没有准备,什么准备都没有呢。 不用你准备,我们当然是旅行结婚。一鸣说,是我结婚,要你准备干什么? 我猜到你们会旅行结婚。父亲皱起了眉头,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而他的目光也沉下去,凝视儿子的腿,儿子的脚,父亲的手轻轻拍着膝头,我是说你们旅行回来,结婚,总得办一办,总不能弄得偷偷摸摸的吧? 我和修兰都不喜欢这一套。一鸣挥了挥手说,修兰家在厦门,就在海滨,我喜欢那地方,也许结了婚就住那儿了。 一鸣记得父亲就是这时候开始沉默的,父亲盯着他的脚,一鸣觉得他的双脚脚背似乎被乱针刺着,他就来回挪移着他的脚。他听见父亲的呼吸声很急促,父亲的手伸到桌上摸索着什么,一鸣冲过去抓过小药瓶,把高血压药片塞进父亲的嘴里,但父亲把药片又吐出来了,与此同时他的手继续在桌上摸索着,一鸣听清了父亲的嘟囔声,他在说,绳子,绳子,绳子呢? 绳子?一鸣突然想起了他在去洞庭湖的旅途上做的那个梦,他说,你真的想找绳子?你真的想把我的脚捆起来? 父亲的神情恍然若梦,他慢慢地开始安静下来,不,谁说我要绳子?父亲终于摇了摇头,我的血压太高了,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 新婚旅行的目的地是一鸣以前想去而未去的西双版纳森林。就在他们离开厦门登上火车的时候,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修兰的家中,内容恰恰是所有人最害怕的那种:父病危,速归。修兰的母亲拿着电报冲进站台时,火车已经远去,她只好返身来到邮局给一鸣家里回了份电报,言简意赅:一鸣已在途中。 一鸣不知道父亲的事情,也不知道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一个月后一鸣回到家中,看见家里的每扇门窗都贴着双喜剪纸,所有的墙壁都粉刷过了,所有的旧家具都油漆过了,而新家具都在一鸣的房间里摆放得有条不紊。一鸣的两个妹妹都在家里忙碌着,她们用谴责的眼神扫视着一鸣和他的行囊,一鸣觉得家里的气氛有点异样,他推开父亲的房门,看见父亲坐在床上,父亲枯瘦的脸上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一掠而过。 你还是回来了,父亲说,你还知道有个家。你又病了吗?一鸣走近父亲的床边。什么叫又病了?好像我老在给你添麻烦?父亲表情又归于漠然,他说,天有不测风云,可我这里什么都安排好的,不会给你添麻烦。 一鸣后来从妹妹手里接过了那封电报。一鸣已在途中。他念出了声音。一鸣念那封电报时觉得那六个字像六颗钉子钉在心上。一鸣的妹妹说,你把电报撕了吧,别让父亲看见它,他一看见它就伤心。我把它收起来。一鸣说着小心地折叠好那份电报,把它塞进了衬衣口袋,然后他站在父亲的房门口沉默了很久。后来,一鸣成了他父亲的好儿子。 一天,一鸣看见父亲的脚后跟在地上磨蹭着,他听见父亲说,鞋底下沾着什么东西? 一鸣蹲下来看父亲的鞋底,果然沾着东西,是一张皱巴巴的纸。是什么纸?上面写着什么字?父亲说着把膝盖慢慢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父亲戴上了老花眼镜凑近了那张纸,是份电报,父亲说,我想起来了,是那份电报,说你已经走了,走了。 一鸣已在途中。 一鸣也已经看清了那份电报,他觉得奇怪的是它早被藏起来了,什么时候掉到了地上?但一鸣来不及细想了,他看见父亲的手指突然松开了那份电报纸,父亲的身体突然歪倒在他的臂弯里。 一鸣的父亲最后死在一鸣的怀抱里。 一鸣梦见父亲的亡灵,父亲的亡灵年轻而健壮,他抓着一根绳子朝一鸣走过来,他说,别害怕,儿子,现在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 (节选自苏童《蝴蝶与棋》,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着力刻画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一鸣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从抵触到愧疚到理解的变化,看到那封六个字的电报是其情感变化的契机。 B. “父亲枯瘦的脸上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一掠而过”,表明父亲对一鸣的归来感到由衷的高兴,但随后的语言和表情变化则说明他恢复了对儿子的一贯态度。 C. “一鸣成了他父亲的好儿子”这一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水到渠成。这里父子之间的矛盾看似已经完全消解,但实际上横亘于父子各自的心中。 D.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如“我的血压太高了”、“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他一看见它就伤心”等能引起读者急切地期待故事情节的发展。 8. 文章画线句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 。 (2)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 9. 文章以“把你的脚捆起来”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及,请探究其丰富意蕴。 【答案】7. D 8. (1) ①对儿子决定旅行结婚的无奈;②对儿子喜欢远行的忧虑;③为儿子操持婚礼的期盼;④害怕被拒绝的忐忑。 (2) ①年老多病的伤感;②无法控制儿子的失落;③对未来父子关系的担忧;④对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无奈。 9. ①“把你的脚捆起来”意指父亲因爱而想束缚儿子,也表现了一鸣对父亲这种束缚的抵触和反抗;②揭示了父辈渴望掌控与年轻一代渴望自由之间的矛盾;③启示人们:两代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不是作者设置的悬念。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了解小说内容,把握小说主旨,然后把所给句子放到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揣摩句子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是父亲得知儿子要结婚,并且要旅行结婚,他才皱起了眉头,并用“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这表明父亲对儿子决定旅行结婚的无奈,以及对儿子喜欢远行的忧虑;通过接下来的“父亲的手轻轻拍着膝头,我是说你们旅行回来,结婚,总得办一办,总不能弄得偷偷摸摸的吧”表明一名父亲为儿子操持婚礼的期盼,以及害怕被拒绝的忐忑。 “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父亲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不,谁说我要绳子”,表达父亲对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无奈;另一句话是“我的血压太高了”,表达父亲对自己年老多病的伤感;听到儿子要结婚,并且要定居到厦门,父亲说“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其实是在表达自己无法控制儿子的失落,同时也隐隐对未来父子关系的担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文章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的故事,儿子喜欢远行,而父亲年龄渐长,身体有病,他希望儿子留下来,留在自己身边,文章以“把你的脚捆起来”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及,以此表达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这种爱对于儿子来说,也许是一种束缚,所以在儿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理解、生硬、抵触、反抗。小说的内容看似简单,却通过“把你的脚捆起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父辈渴望掌控与年轻一代渴望自由之间的矛盾。同时,“把你的脚捆起来”也在引起人们的深思,年轻人和父辈应该怎样和谐相处?是逃跑与束缚,还是理解与尊重?这句话也在启示人们:两代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索綝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举秀才,除郎中,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刘曜将刘聪侵掠关东,以綝为奋威将军以御之,斩聪将吕逸,又破聪党刘丰。聪将苏铁、刘五斗等劫掠三辅,除綝冯翊太守。綝有威恩,华夷向服,贼不敢犯。及怀帝蒙尘,綝乃赴安定,与安夷护军曲允频破贼党,迁定宗庙。永嘉六年,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进救新平,小大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七年及即尊位,是为愍帝。綝以首迎大驾之功,封弋居伯。又迁前将军、右仆射。寻又诏曰:“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授卫将军,领太尉,军国之事悉以委之。”及刘曜侵逼王城,议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讨之。寻以破曜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拜夫人荀氏为新丰君,子石元为世子。后綝自长安伐刘聪,聪将赵染仗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以功转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刘曜复率众人攻冯翊,帝累征兵于南阳王保,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保以胡崧行前锋都督乃发。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自长安以西,亦不复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自存。城中饥窘,人相食不可制。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邪?”綝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后刘曜又率众围京城,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及帝出降,綝随帝至平阳,刘聪戮之于东市。 (节选自《晋书·索綝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B. 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C. 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D. 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秀才,是汉代以后通过院试获得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文中“举秀才”即此意。 B. 食邑,即采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古代卿、大夫收取封地上的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 公,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公的地位比伯略低。 D. 字,是男子18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索綝挺身而出,匡扶晋室。索綝与曲允带领队伍,连续征战,频频击败敌人,并迎立愍帝登基继位,为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B. 索綝作战勇猛,恩威并重。索綝先后多次成功抵御刘曜及其手下的进攻,又因索綝向来恩威并施,意图劫掠三辅的贼人不敢行动。 C. 索綝深受信任,荣宠优渥。索綝前有迎驾之功,愍帝下旨将军国大事委托于他以示信任;后又曾解刘曜之围,他及家人得到了封赏。 D. 索綝鉴察往事,直言进谏。长安城内出现了饥荒,而同时有人盗发汉代陵墓,时任左仆射的索綝借此劝谏愍帝应以汉武帝为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聪将赵染仗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 (2)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刘聪手下大将赵染依仗自己屡次打胜仗,只率领数百精锐骑兵与索綝交战,索綝大败赵染,赵染仅一个人骑马逃跑。 (2)曲允打算挟持愍帝去投奔司马保,索綝认为司马保必会借机实现自己的私人欲望,于是阻止了曲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解其腕”为动宾结构,“腕”做“解”的宾语,与“腕”之后断开,排除AB。“蛇已螫头”句子完整,为主谓宾结构;“螫”,毒虫或毒蛇咬刺的意思;“蛇已螫头”,意思是“蛇已经咬伤了人的头了”,故从其后断开,排除D; 译为:“蝮蛇咬伤手,壮士就把手腕砍去以求保命。我们现在应该切断陇道,以观察时局变化。”可是从事中郎裴诜反驳道:“现在是蛇已经咬伤了人的头了,难道把头砍去吗?”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本文选自《晋书》,本文中的“秀才”为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C项,“公的地位比伯略低”,说法错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分为公、侯、伯、子、男,公的地位在伯之上。 D项,“男子18岁(成人)举行加冠礼”,说法错误,应在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中心,然后再仔细阅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等。 A项,“并迎立愍帝登基继位”说法有误,原文为“永嘉六年,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永嘉六年索綝与阎鼎迎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杖,依仗;捷,打胜仗;走,逃跑。 译文为:刘聪手下大将赵染依仗自己屡次打胜仗,只率数百精锐骑兵与索綝交战,索綝大败赵染,赵染仅一个人骑马逃跑。 第二句得分点:趣,通“趋”,引申为投奔;逞,借机实现。 译文为:曲允打算挟持愍帝去投奔司马保,索綝认为司马保必会借机实现自己的私人欲望,于是阻止了曲允。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索綝字巨秀,年轻时才能就超越常人。后来他被举荐为秀才,授予郎中,调任为南阳王司马模的从事中郎。刘曜(前赵昭文帝,匈奴族)手下将领刘聪派兵劫掠关东地区,南阳王任命索綝为奋威将军前去抵御,索綝斩杀刘聪的大将吕逸,又攻破刘聪党羽刘丰的军队。而刘聪的大将苏铁、刘五斗等人劫掠三辅地区,南阳王任命索綝为冯翊太守。索綝向来恩威并施,汉族和外族向来都佩服他,敌人不敢进犯三辅。等到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刘聪的军队攻入都城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后被毒杀)逃亡,索綝于是奔赴安定,与安夷护军曲允频频攻破贼人,迁移并安定宗庙。永嘉六年,索綝与阎鼎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又进兵解救新平,经过大小数百次战争,索綝亲手活捉了敌军统帅李羌。永嘉七年秦王司马邺正式即位,便是晋愍帝。索綝凭借首迎愍帝之功,被封为弋居伯。又升为前将军、右仆射。不久愍帝又下诏给索綝道:“国家没有灭亡,实在有赖于你。授予你卫将军,兼任太尉,军国大事全都委托给你了。”等到刘曜进攻逼近长安,愍帝任命索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讨伐刘曜。不久索綝凭借击破刘曜的战功封为上洛郡公,食邑万户,封索綝的妻子荀氏为新丰君,儿子索石元为世子。后来索綝从长安出兵讨伐刘聪,刘聪手下大将赵染依仗自己屡次打胜仗,只率数百精锐骑兵与索綝交战,索綝大败赵染,赵染一个人骑马逃跑。索綝因有功转任骠骑大将军、左仆射。随后,刘曜又率众进军冯翊。愍帝只得接连向南阳王司马保(司马模之子,袭父位)征兵支援。司马保身边的人商议说:“蝮蛇咬伤手,壮士就把手腕砍去以求保命。我们现在应该切断陇道,以观察时局变化。”可是从事中郎裴诜反驳道:“现在是蛇已经咬伤了人的头了,难道把头砍去吗?”司马保于是派胡崧为行军前锋都督才出发。曲允打算挟持愍帝去投奔司马保,索綝认为司马保必会借机实现自己的私人欲望,于是阻止了曲允。从长安以西各地,也不再对朝廷供应物资。百官饥饿无粮,只能采野生的黍麦充饥。城中极度缺粮,朝廷甚至无法制止人吃人的惨剧。当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人,盗发汉代霸、杜两座陵墓,从中获得许多珍宝。愍帝问索綝:“为什么汉陵中有这么多财物昵?”索綝回答道:“过去汉代天子即位的第一年就为自己修陵墓,而全国的贡赋,分为三份,一份供宗庙,一份来供养宾客,另外那一份就放进陵墓。汉武帝在位时间长,到了他去世的时候,他的陵墓茂陵已经满得不能再放东西了,陵墓周围的树木也都有两手合围粗。西汉末年赤眉军盗发了茂陵,可取走的东西连其中的一半都没有达到,至今其中仍有许多腐烂堆积的丝织品和没有盗完的珠宝。而现在所盗发的霸、杜二陵,只是财物很少的汉陵墓,但这也是历代为君者应该记取的教训啊!”之后刘曜又率兵围攻长安,愍帝派侍中宋敞带降书前去与刘曜商谈投降之事。等到愍帝出长安城向刘曜投降,索綝随愍帝被押送去了平阳,刘聪就在东市把索綝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贼退示官吏①(节选) 元结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注:①代宗广德元年,蛮族盗贼攻入道州,把城内的财物几乎抢劫一空才离开。第二年,盗贼又攻破永州和邵州,不再进犯道州的边境而退。此时元结任道州刺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租赋税有固定期限,日上三竿还能安稳酣眠,写出了诗人一身轻松、尽享隐逸之乐的状态。 B. 第七、八两句写道州城池太小,老百姓贫苦不堪,连贼人都对他们怀有同情之心,无意洗劫。 C. “迫之如火煎”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眼见百姓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而心急如焚的心理状态。 D. 诗人想辞官归隐,与一般隐逸者向往田园山水志趣不同,更多的是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抗议。 15. 这首诗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三例加以赏析。 【答案】14. C 15. ①昔日“井税有常期”和如今“迫之如火煎”对比,突出了官吏的横征暴敛;②“城小贼不屠”与官吏“迫之如火煎”对比,突出官不如贼,暴虐无度;③官府横征暴敛和诗人宁愿辞官归隐对比,突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④昔日的太平与现在的纷然对比,突出时局的动乱;⑤过去的诗人尽享山林之乐,而现在的诗人备受为官之苦,突出对官府横征暴敛的不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选项“直抒胸臆”错,该句指陈实事,描写了官府横征暴敛、陷民于水火的情景。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结合诗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昔日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如今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对比中突出了官吏的横征暴敛;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与如今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的对比突出官不如贼,暴虐无度;表达了诗人对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官府横征暴敛的不满。 【点睛】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作了形象化的表现。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问君能有几多愁 (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背绳墨以追曲兮 (4). 竞周容以为度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绳墨,曲,竞,度,箫鼓,简朴。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 ,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认识。( ),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与客观现实 ,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犹如诗歌中 般的神韵。使用的宣纸、水墨、毛笔等绘画工具非常敏感,能将宇宙万物和内心波澜的精微处表现得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树一帜 不即不离 羚羊挂角 恰到好处 B 独树一帜 形影不离 萧然物外 恰到好处 C. 别具一格 不即不离 萧然物外 恰如其分 D. 别具一格 形影不离 羚羊挂角 恰如其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不断演进中,传统中国画既保持了传统基因,又吸取了异质文化的因素,写意美学体系完整 B.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 C. 写意美学体系是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吸取异质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D.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保持了传统基因,吸取了异质文化因素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B. 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 C. 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D.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在说“传统中国画”: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的意思,所以相较而言,“独树一帜”更恰当。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不即不离:对人或事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根据后文“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判断,此处的语境为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所以应该用“不即不离”。萧然物外: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对象是人。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此处修饰的对象为“神韵”,所以应该用成语“羚羊挂角”。恰到好处: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说话或办事正合分寸。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传统中国画”承前,“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与后文“这一体系”关联更紧密。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选项语序不当,“精神失衡、物欲高涨”错误,先“物欲高涨”后“精神失衡”;B选项主客颠倒,“人类对艺木的人文关怀”错误,应该是“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D项“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不合逻辑。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框架图中的五处空缺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智能+”的提出比“互联网+”更进一步,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出“智能+”的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意义。“智能+”强调的是技术基础,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但是,要想推进它的产学研用结合,在数字技术领域还有一些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答案】①提出的背景;②战略意义;③推动制造业转型;④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⑤突破核心技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与以往题型不同之处在于通过给定的材料填写流程图。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注意叙述的顺序,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是智能+,接着结合材料可知接下来从提出背景、战略意义,需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所以①处填“提出的背景”,②填战略意义;③④处是战略意义的具体化,从“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可知③处应为“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又由于字数限制,所以概括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即可;④处填“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即可。⑤处是需解决的问题的具体化,结合最后依据可知是“突破核心技术”。 21.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樱桃桑椹与葛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金按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 【答案】 (1). 七夕(乞巧节) (2). 重阳节(重九) (3). 中秋节 (4). 清明节(寒食节) (5). 端午节(端阳节、重午、重五) (6). 上元节(元宵节、元夕/夜、灯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1)根据“鹊桥”“乞巧”可知诗句涉及的节日是七夕节(乞巧节),因为七夕节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另外,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2)根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诗句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3)根据“玉蟾清冷桂花孤”可知诗句涉及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玉蟾”是月亮众多别称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4)根据“乞祭余”可知诗句涉及的节日是清明节(寒食节),因为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过去要求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5)根据“雄黄酒”可知诗句涉及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6)根据“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可知诗句涉及的节日是元宵节(上元节、元夕/夜、灯节),因为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2018年,“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中国农民丰收节”“全面小康”“农村电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品牌推进年”“农业文化遗产”“乡风文明”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 ②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在故乡的沃土上施展才华、挥洒汗水;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服务乡亲、无怨无悔。2018年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 ③习近平总书记不到16岁插队到梁家河,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情谊。他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自选角度,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习主席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 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求学生看清每则材料所说的重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所给材料中,第一则重点讲述了中央对农村的政策;第二则材料讲述了习近平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且指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服务乡亲,报效国家;第三则材料则讲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的事情。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很明显是在呼吁广大青年到农村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时事热点,加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侧重于考查青年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了解以及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非常契合了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立意: 1.用青春热血建设美好农村 2.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3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4.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 素材: 1.李保国同志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在青年时就立志于农村,毅然决然的来到太行山上,投身到山区开发这项工作中。当地水旱灾频繁,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为了帮助人民更好的生活,李保国同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施行了山地节水灌溉法,改善了当地民生。李保国同志说“见不得老百姓穷”,在太行山上艰苦奋斗,村民评价他“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啃干粮”。 2.鹦歌岭团队27 名大学生,五年坚守,坚守理想信念,奉献青春,在海南中部山区,建立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负责林区管理,搞科研调查。经常带几十斤的帐篷设备及粮食进山进行几天到十几天的科研工作,他们不仅保护了多种濒危物种还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记录的新物种。从最初的六个人到二十多人的团队,用勤劳和智慧,换来了鹦哥岭上人与自然的没干和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高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3.宋玺,北京大学高材生,在父母朋友极力反对的情况下,递交了申请,实现了从军梦。原本自由散漫的宋玺为了如愿分配到自己向往的海军陆战队,给自己制定了更加严苛的训练计划,双手双脚磨出血泡,也坚持训练,最终成为亚丁湾护航唯一的女路战队员。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她的青春奋斗故事:你如同红海行动中的那位女兵。 4.清华支教团的学生,有的带着改变家乡的梦想重新回到故里,有的沿着老师的方向走上支教道路。对于支教的清华研究生来说,教育是他们的梦想,所以,他们可以不畏繁困,不辞辛劳。支教的经历,也让这群年轻人真实的感受到他们的奋斗结出了成果,他们的奉献帮助了他人,他们种下的教育之树如今已然亭亭如盖,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人遮风挡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放飞了他人的梦想,真正的诠释了青春的意义,绽出了奋斗的价值。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人认为,“奋斗”就是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 结构层次: 《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在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面对乡村振兴战略,青年人应勇挑重担。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第三四段则围绕习主席的寄语举秦玥飞和严克美的例子论证青年人应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第五段则进一步指出乡村大有可为,是青年人建功立业的舞台。文章中心突出,首尾呼应,扣题意识较强,并且切合材料要求,积极呼吁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