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0)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微导语 在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里,怀才不遇是共有的。之所以产生这种情感,一方面是官府用人不当,录取制度不合理;另一方面则与自己有关。当个人有了这种情感,是选择消沉下去还是不甘沉沦,更加积极有为,这是其人生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下面这组诗可以帮助你全面体会古代文人的这种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范舍人①书怀 陆 游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天魔②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③尚在家。‎ 注 ①范舍人:范成大,曾任中书舍人。②天魔:天子魔的简称,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道。③维摩:维摩诘,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岁月如奔马不可阻挡,而今杨柳已枝叶繁茂来写时光易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急切心理。‎ B.颔联的“客中”“马上”生动描绘了诗人为了实现抗金理想而到处奔波忙碌鞍马劳顿的形象。‎ C.颈联以巴蜀和京华对举,初入仕途与贬谪远荒,意气风发与失意彷徨,通过地名抒发强烈情感。‎ D.当年是少年豪举名动京华,现如今末路凄凉终老巴蜀,今昔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得世事难料。‎ 答案 D 解析 “世事难料”错,并非抒发世事难料的感慨,而是抒发早岁不知世事艰难,豪气干云,自许塞上长城,如今鬓已先斑的伤感与愤懑。‎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时光飞逝、英雄老去的伤感。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③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 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晋书·张华传》载:“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有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更是惆怅倍增。‎ B.“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丰富:有惜别的含义,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也表达出了伤怀之感,为友人被贬而引发的感伤更加浓厚。‎ C.一个“嗟”字表达了慨叹之情,由友人的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D.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诗人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体现了此诗舒展自由的特色。‎ 答案 C 解析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评价不当。‎ ‎4.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高超,仕途坎坷,以及世道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②借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伤。③‎ 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脱颖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 河 罗隐①‎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 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 B.“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 C.“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 D.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诗人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 答案 A 解析 首句是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全部倒进去,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混浊,暗示官场亦如此。‎ ‎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剑篇 郭 震 ‎ 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 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的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B.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C.结尾四句既写古剑中途遭抛弃、沉沦古狱旁的不幸遭遇,又用反问句表达了乐观、坚定和自信:虽然被埋没无所用,但非凡的光焰仍能照亮夜空。‎ 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答案 C 解析 “乐观、坚定和自信”不全面,其中也有愤懑不平。‎ ‎8.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②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③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被人用的不幸遭遇。④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