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作为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文,近几年高考正在稳中求变地不断更新题型。2017年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正式被《考试大纲》规定下来。由高考尝试到《考试大纲》明文规定,体现出高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无论高考题型怎样变化,只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文言功底,什么样的变化都无须大惊小怪。 考纲呈现 考情分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选材特点 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人物传记;来源比较广泛,多从正史选材,反腐倡廉,首选忠臣廉吏;爱岗敬业,最重贤官良将;多为德才兼备之人,堪当历代楷模。 2.试题形式 (1)题量分值没有变化,共4题,19分。 (2)题型稳中有变,2014年用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自2015年用文化常识题代替了文言实词题以来,连续三年题型保持稳定。2017年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正式纳入《考试大纲》,体现了高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3.命题规律 轻知识,淡化实词虚词;重能力,侧重断句翻译。分析综合重细节,文化常识重修养,阅读理解重方法。 第一节 明确文体特征 探知阅读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P78) 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 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2)人物的主要事迹;(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②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③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 (1)结构与线索 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类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某个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用语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号、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去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的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部错误,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来解文。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阅读步骤 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看看注释,读懂文意概括题。 第二读:细读——明人知事辨理。 (1)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重要信息”主要指传记中传主的姓名、官职、事迹等情况,议论性散文中还包括表明观点的词语。“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别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2)跨“难”。对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3)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真题文本 文脉梳理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①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②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③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④精神时然后言⑤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⑥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⑦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⑧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⑨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⑩,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⑪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⑫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⑬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也。⑭性,举止,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⑮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⑯母忧去职。⑰居丧,服阕逾年,菜蔬不改。⑱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⑲弘微蔬食积时,,服虽除,犹不啖鱼肉。⑳弘微少孤,,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 用圈出显示传主任职时间、地点及所做事情的词语,标明显示传主性格作风的词语。 2.明事知人: [开头]第①~③句,简介谢弘微的籍贯、家庭和身份。第④~⑤句,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深受谢混喜爱。 [事件一]第⑥句,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事件二]第⑦~⑨句,________ [事件三]第⑩~⑬句,_________ [事件四]第⑭句,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过于常礼。 [事件五]第⑮~⑰句,为母守丧,因孝著称。 [事件六]第⑱~⑳句,兄长去世,哀戚过礼。 [事件七]第句,不说别人是非。 [事件八]第~句,临财清正廉洁。 [结尾]第~句,死后被追赠太常。 读文归纳 [选文类型]人物传记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谢弘微喜爱读书、简言服众、治业有方、事兄如父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文才口才,赞扬了他为人严正审慎、重视亲情、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 [重点实词]异、约言、委、循、事、母忧、服阕、臧否、乱 [重点虚词]①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介词,用)/混以刘毅党见诛(介词,因为)/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介词,把)/居丧以孝称(凭借)②少所交纳(所字结构)/园宅十余所(名词,地方) [特殊句式]①判断句: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②被动句:混以刘毅党见诛。③状语后置句或省略句:门徒业使,不异(于)平日。 【答案】 简言服众,号称“微子” 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缩小断句的范围。 题中四个选项,主要差异在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和“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两处的断句。这样,断句即缩小了范围,只要确定这两处的断句,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第二步:通读语句,了解大意;借助方法,巧妙断句,确定答案。 从语意的角度看,本段先写谢弘微童幼时的性格,再写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最后写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抓住句中的人物关系,即可准确断句。 从语法的角度看,抓住句子成分尤其是主语前面和宾语后面的停顿。“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一句中,“混”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即“所继叔父混”是主语,前面应断开。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错误,据此可排除B、C两项。“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一句中,“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宏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D项。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 第二步:联系语境,调动积淀,确定答案。 B项,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粗读选项内容,确定它在文中对应的信息区域。 A项对应的信息区域在“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一不关豫”。B项对应的信息区域在“混风格高峻……号曰微子”。C项对应的信息区域在“弘微经纪生业……感弘微之义也”。D项对应的信息区域在“兄曜历御史中丞……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第二步:细读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判断正误。 A项 选项表述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原文表述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以弘微为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比对分析 选项是对原文的正确概括。 B项 选项表述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原文表述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比对分析 “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C项 选项表述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原文表述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比对分析 选项是对原文的正确概括。 D项 选项表述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原文表述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比对分析 选项是对原文的正确概括。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结合语境,把握大意 第(1)句交代谢弘微的品性恭敬谨慎的态度。第(2)句写谢弘微常常岔开谢曜的话头。 第二步:字字落实 (1)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臧否:褒贬。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 第三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答案】 (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后,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继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