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新闻教案(全国)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新闻教案(全国)6

‎2018届一轮复习 新闻 教案(全国)‎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明常识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有三种题型:①评析式——命题人对文本提出某些问题,要求考生深入研讨;②辨析类——命题人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考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③质疑类——让考生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 ‎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7·郑州二模)在以上四则材料中,对于在现阶段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人持肯定态度,也有人认为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社会现实阐述你的理由。‎ ‎(1)题干中有“启示”“观点”“看法”“理由”等字样 ‎(2)题干中还有“如何看待”“如何解决”等字样 ‎(2017·太原一模)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提出了哪些期望?你怎样看待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 ‎ ‎(2017·开封冲刺模拟)阅读材料四,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对我国粮食问题有哪些主要看法?你又是怎样看待我国粮食问题的?‎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2) 针对××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熟技巧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类题目解题步骤 ‎1.明确观点 ‎ 明确无误地表明观点。一是明确选择性观点,即题干已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只要择其一种“赞同”或“不赞同”即可;二是明确亮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题干并没有给出观点以供选择,只是给出“启示”等一些关键词语,这时必须明确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 ‎2.引据论述 ‎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 ‎3.联系现实 ‎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生活现实。(“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 ‎4.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 ‎(2017·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昨天上午,由国家汉办组织成立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国家的30多位知名学者,将在3天会议期间具体商讨翻译的进程安排。‎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指出,《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却不存在。“我们必须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接受。”她说。‎ ‎(摘自《京华时报》)‎ 材料二 施舟人领衔译《五经》‎ ‎ 计划3年半推出英译本 朱静远 因为缺乏现代译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国家汉办近日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3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是此次《五经》翻译项目的主持人。记者日前采访了施舟人。‎ 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记:为什么会选择翻译《五经》?它似乎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 施:所谓《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们的起源大多早于后来被称作“儒家”的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 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很多外国人读过中国文学的译本,但他们却不了解《五经》,甚至根本买不到《五经》的译本。‎ 从年代、文化背景来看,《五经》和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的经典有相似之处,但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关于神的作品,而《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多次呼吁翻译《五经》‎ 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五经》的?‎ 施:20世纪70年代,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在我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设立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当饶宗颐先生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他流泪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五经》。”‎ 饶宗颐先生的眼泪使我深受震动,看到这种情况,每一个相关的人,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会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译《五经》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在后来的30多年中,我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翻译《五经》的重要性。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早就接受了我的建议,经过多国学者参加的评审会,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 记:《五经》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施:我对重新翻译《五经》的评价是:责任很重,难度不小。每一个学者的翻译都有其个人的色彩在内,因此要成立《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在国内学术界、国际汉学界相关领域聘请杰出学者担任委员会成员。关于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国内外的学者都会参与进来。‎ 记:《五经》翻译对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帮助?‎ 施:《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五经》的翻译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 ‎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施舟人 (K.M.Schipper),生于1934年,曾师从康德谟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以研究中国道教而驰名于国际汉学界,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中国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等。‎ 你认为由中国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5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观点。题干问“做法合适吗”,作答时要明确无误地表明 “合适”或“不合适”。‎ 第二步: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 如果答“合适”,就可以从原文中寻找依据。如材料一中的“我们必须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接受”,材料二中的“《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等句子都可以作为“做法合适”的依据。‎ 如果答“不合适”,则可以从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广是否妥当,“输入国”是否认可和接受,别的国家的译者是否推广的角度来思考。‎ 第三步:根据“观点+理由”的形式组织答案,理由要分条作答。‎ ‎【答案】 不合适。(1分)因为:①依靠政府的力量“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 《五经》”来推广《五经》,是“权势推广”。(1分)②一部经典在世界上的传播,关键不在于这部作品“产出国”的态度,(1分)而在于别的国家的文化界、读者是否认可、接受这部作品,(1分)③一部经典能否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关键在于别的国家译者是否推广介绍。(1分)‎ 合适。(1分)因为:①《五经》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分)②翻译《五经》,让世界从中国文化的源头上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1分)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以便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1分)有助于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1分)(无论哪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