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 ‎ 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 ‎          (摘编自《学理论》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就是国学。‎ B. 先秦诸子至宋明理学等思想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C. 从研究态度与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 D. 国学研究为国学普及提供了内容,而国学普及又是国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两者相辅相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阐释国学概念,接着阐述对国学的正确认识,指明对待国学的态度,最后阐述国学使命。‎ B. 中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立场、观点关涉着国学弘扬、复兴与发展,这体现了立论的宏观视野。‎ C. 国学研究应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但作者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D. 文章从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阐述国学使命,并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弘扬国学并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等普及方式得到修复。‎ B. 推行《论语》《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教育受众了解所学国学知识,就能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 C. 社会国学研究机构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并加以推广,这是一种有益的做法。‎ D. 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只有在普及的过程中不断修复,才能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就是国学。”表述错误,原文是“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B项“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原文表述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C项“C.项“从研究态度与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其信息范围在第三段的头四句中。从这几句来看,所谓“求是”,即探寻“是什么”,所谓“致用”即思考“怎样做”。原文认为“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这里的关键在“更好地”。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而A项的表述将其绝对化了,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才能正确理解“致用”,故有误。‎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推行《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受众对所学国学知识用于实践,就能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事情是这样的 佚 名 怎么说呢?12月26日,事件经过一天发酵,《惊爆!某超市一黑衣男子对老人大打出手》牢牢霸占微博热搜榜头条。几张图片看起来是连拍,一男子挥舞手臂,老妇人抱着男人大腿,直到最后一张男子的手打到老人身上,看上去触目惊心。文字解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当详实。 ‎ 小明日记 今天玩得可开心啦。妈妈带我去欧美新生活广场玩,小朋友真多。大人坐在游乐场外玩手机,我们玩打枪游戏。我们玩了很长时间。中午吃面条,很好吃,妈妈说下周还带我吃。下午和妈妈一起买了很多好吃的,超市的人很乱。有一个奶奶躺在地上,大声喊,还哭得很伤心。妈妈不让我看,但我早就看见了,那个奶奶抓住了那个叔叔的脚,叔叔不想让她抓。叔叔一蹦一蹦的,像跳皮筋,可好玩了。 ‎ 超市收银员只言片语 周年庆嘛,人多,忙不过来。我看到的时候,大妈已经倒地,那个黑风衣在掰大妈抱他大腿的手。他们吵得很激烈,那男的一直喊“松手”,而且还说脏话。大妈被他拖着走。听不出来两人为什么起的争执。 ‎ 我为什么不去拉开他们?公司规定:收银员不能离开岗位。而且我们经理和保安很快就赶到,把两人带走了。期间,很多顾客都在旁边看着,各种拍照。 ‎ 不说了,不说了,今天顾客至少比昨天多一倍。‎ 值班经理答记者问 记者:两人为什么争执? 经理:周年庆,特价区豆油只剩下一桶。那男的要拎走,大妈说是她因为没找到推车,暂时放那儿的,才引发争执。 ‎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件事发生20分钟左右,你们才派人解决,具体原因是什么? ‎ 经理:因为这次促销力度很大,顾客太多了,到处都是人。我接到电话从值班室下楼去叫保安,然后再上来,我是一直跑着的。我们要从最里面那个非买出口进入,这又是一大圈。到现场的时候,周围好几圈人,分开人进去,差不多十分钟,绝对没有15 分钟。 ‎ 记者:事后,你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 经理:我们无权调查,这事儿得问公安人员。 ‎ 记者:那最后问题解决了吗? ‎ 经理:解决了,我们超市各送了他们一桶豆油。今天我们吸取教训,不仅在特价区安排工作人员,而且,将特价商品量提高了2到3倍。‎ 我是监控录像管理员 ‎12月24日早7点,经理打来电话,让我在营业前调整13号至17号摄像头监控的位置和范围,并要求我们在25日3:20前,务必把13号至17号摄像头于下午2:00--3:00的录像整理出来,保存备份,发给宣传部。 ‎ ‎25日下午2:00的时候,我就盯着监控。看到一个女的疯狂冲到小王身后,双手抱住他手里的豆油,小王抢过,女子摔倒,之后立即抱住小王的大腿,大喊大叫,看不出来喊什么。小王使劲儿挣脱,一只手拎着豆油,一只手一会儿掰她的手,一会儿挥舞着保持平衡。他们从15号监控拉拽到17号监控下面。 ‎ ‎2019年元旦,关于欧美超市的微博《反转—一黑衣男“动手”的真相》,再次成为微博热搜的头条。文章链接了一个12分钟的视频。某媒体的官方微博着实火了一把,据统计,两个小时点击超过500万,转发超过20万,评论过万。 ‎ 周年庆加圣诞节“双惠”期间,欧美超市营业额远超沃尔玛、恒客隆等,为答谢新老顾客厚爱,元旦期间超市的“双惠”活动将持续到本月7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发时有不少顾客在场,但作者只选取了一则小孩子的日记作为顾客对事件的描述,构思颇有深意。‎ B. 超市周年庆顾客多,收银员“忙不过来”“听不出来”,公司又规定“不能离开,她可能真不知情。‎ C. 从值班经理答记者问可知,面对突发事件,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充分考虑了顾客的需求。‎ D. 作者从占据热搜榜头条的一条微博写起,以官方微博和超市的“双赢”收尾,增强了故事的反讽意味。‎ ‎5. 小说从多个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事件,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情节方面:丰富了情节(“还原出完整事件”亦可)。通过不同人的讲述,抽丝剥茧,逐步揭示真相。(答成“通过不同人的叙述拼凑出了完整的事件,不同人的叙述彼此互相补充,使小说对事件的描述更完整、细致”亦可。)‎ 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亦可)。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讲述存在差异,前后映照,真伪自现,颇具讽刺意味。‎ 人物方面:展现出了每个人鲜明的特点。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勾画人物,巧妙而生动。 ‎ 形式方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多角度聚焦核心事件,形式新颖,耐人寻味,吸引读者探寻真相。(答成“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小说采用纯客观叙事视角,记录多人的讲述,能调动读者的思考”亦可。)‎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 项,错在“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值班经理说“我接到电话从值班室下一楼去叫保安”,“我们要从最里面那个非买出口进入,这又是一大圈”,这都属于拖延时间,与保安可用对讲机联络,经理遇到突发事件也不必非要走非买口,故选项中“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一说与文章内容不符。‎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从多个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事件,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叙事视角设题。题干明确说明“多个人的视角”,故考生应先找出这些视角,如小明、超市收银员、值班经理以及监控录像管理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叙述,而这些叙述合到一起就拼凑出了完整的事件,这些叙述互相补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还原出完整的事件,如小明看到“有一个奶奶躺在地上,大声喊,还哭得很伤心,妈妈不让我看,但我早就看见了,那个奶奶抓住了那个叔叔的脚,叔叔不想让她抓。叔叔一蹦一蹦的,像跳皮筋,可好玩了”,超市收银员“大妈已经倒地,那个黑风衣在掰大妈抱他大腿的手。他们吵得很激烈,那男的一直喊‘松手’,而且还说脏话。大妈被他拖着走”,值班经理“周年庆,特价区豆油只剩下一桶。那男的要拎走,大妈说是她因为没找到推车,暂时放那儿的,才引发争执”“因为这次促销力度很大”“今天我们吸取教训,不仅在特价区安排工作人员,而且,将特价商品量提高了2到3倍”,监控录像管理员“12月24日早7点,经理打来电话,让我在管业前调整13号至17号摄像头监控位置和范围,并要求我们在25日3:20前,务必把13号至17号摄像头于下午2:00--3:00 的录像整理出来,保存备份,发给宣传部”“25日下午2:00的时候,……他们从15号监控拉拽到17号监控下面”,小说通过不同人的讲述还原了整个事件,即这一事件其实是商家的一次营销策划,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营业额。从人物方面来看,不同人物的讲述表现了鲜明的特点,如小明的讲述中展示了孩子的特点,而超市经理的讲述更多的是为超市做宣传。从主题方面来看,同一事件不同人讲述存在差异,前后映照,真伪自现,颇具讽刺意味。作者采取这种多角度展示的形式来完成情节的叙述、形象的塑造以及主题的深化,形式新颖,可以吸引读者来探寻事情的真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医药制定标准要循序渐进 于颖:在您看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百年中医史》同以往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伯礼:第一点就是充分占有资料。这个课题的研究历时3年多,以朱建平研究员为首的项目组尽可能地搜集第一手史料,基本涵盖了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的史料,包括医书、非医书、民国时期的旧报刊,甚至海外文献资料。‎ 其次,协同攻关。以往这类研究往往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队担纲,这次编撰几乎动员了海内外、业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组研究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也是过去没有过的。‎ 第三点就是史料与史论结合。带着问题去搜集、甄别、分析、整理史料。项目组打破时间限制,根据中医药发展的性质和阶段,将百年中医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 1912—1949 年是“抗争图存,自强发展 ”时期;1949—1977年是“事业奠基,曲折前行”时期;1978年迄今,是中医“全面发展,走向世界”时期。‎ 于颖:2015 年,您陪同屠呦呦先生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医学奖,卡罗琳医学院的发言人当时就表示,这个奖不是给传统中医药的。中医的历史传统悠久,但不可能拿来就用,如何让它成为一个维持生命健康的现代工具?‎ 张伯礼: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屠老师讲,中医药是一个宝库,但也不是拿来就用的。中医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一定要和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结合,才能在解决重大问题中做出贡献,这条路子要走下去。‎ 中医药发展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理论层次,特别是哲学的部分,相对稳定;而另一个技术层次,即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始终在发展。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指责,说:“你们老用那套几千年的理论,怎么行?” 中医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确实相对固定,但在其指导下的防病治病技术方法却在不断发展。‎ 于颖:《中医药法》去年底正式颁布,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有法可依只是基本保障,涉及一系列具体问题,您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 张伯礼:中医立法这一大事,中医界翘首企盼了30多年。中医立法了,还有很多内容有待补充、完善、细化,需要一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希望将中医药县级管理机构建齐,把中医药发展经费列入政府财政计划中。‎ 此外,保护中医药的继承一定要符合中医药本身的发展规律。中国民间的高人高术其实有很多,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此次立法就肯定了那些通过“师承”方式学习实践中医、确有医术专长的人才,并在政策上给予从业机会。当然,政府必须担起责任来,制定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管,扶持和管理并行不悖。‎ 于颖:中医药要想走得远,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为大家所理解,都是问题。这几年里,陆续有标准获列美国药典,在国际上得到应用。这是不是意味着,科学解释中医已经不是问题?‎ 张伯礼:中医能不能标准化,要根据具体内容来看。中药化学成分、微量成分有哪些,各占多少比例;针灸里,针的长短、粗细、韧性、钢含量,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都接受了。当然,有些标准的制定还比较难,比如肾虚的标准、脉象的标准……尚需要过程。其实,不仅中医药,很多学科在制定标准时也都如此,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怎么诠释中医药,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大问题。一碗汤药里面有什么,过去真搞不清楚;20 年前若大致分析出其中化学成分,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现在只要几天甚至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基本获知里面化学成分的占比、结构。我们坚信,假以时日,用现代科学语言诠释中医药,以利于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将逐步得到实现。‎ ‎(选自2017年4月28日《文汇报》,作者:于颖)‎ ‎【注】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6. 下列与“中医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确实相对固定,但在其指导下的防病治病技术却在不断发展”不相符的一项是 A. 源于两千年前《内经》的中医病理论,清代医家叶天士总结了络病治疗的一些方法和药物,现在吴以岭院士,建立了络病标准,研究了一系列方药。‎ B. 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的启发,降低提取青蒿素温度,改用沸点更低的乙醚而提取了青蒿素。‎ C. 丹参这味药材,已经列入了美国药典,这是我国第一个列入美国药典的中药;中国药材的标准纳入了美国药典,为我国更多的药材进入美国提供了基础。‎ D.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常出现大血管通了而小血管没有血流灌注,心肌依然处于无复流状态,中医用通络中药可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 ‎7. 张伯礼院士认为中医药可以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他告诉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 ‎【答案】6. C 7. ①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经验,更要和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相结合,才会有创新,有进步;②中医药要逐渐制定标准,走向国际;③制定完善中医立法,让那些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有医术专长的人才,给予从业机会。(‎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项,讲的是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不属于中医防病治病技术进步的内容。A项,讲中医从“《内经》到叶天士再到现代的吴以岭院士”治病方法的发展,符合题意。B项,讲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提取青蒿素,属于中医防病治病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D项,讲中医用通络中药可降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属于中医治病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7.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要使中医药走得更远,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贡献,张伯礼提出三个观点:第一种认识,在第六、七段,“屠老师讲,中医药是一个宝库,但也不是拿来就用的。中医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一定要和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结合,才能在解决重大问题中做出贡献,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即中医既要继承,更要发展;第二种认识,在倒数第一、二段,“医能不能标准化,要根据具体内容来看。中药化学成分、微量成分有哪些,各占多少比例;针灸里,针的长短、粗细、韧性、钢含量,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都接受了。……尚需要过程。其实,不仅中医药,很多学科在制定标准时也都如此,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即中医药要制定标准,要走向国际;第三种认识,在第九、十段中,“中医立法了,还有很多内容有待补充、完善、细化,需要一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希望将中医药县级管理机构建齐,把中医药发展经费列入政府财政计划中。此外,保护中医药的继承一定要符合中医药本身的发展规律。”涉及中医立法诸事。将以上的内容概括整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绘,字敬文。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内外以为非常儿。后敕撰五礼,绘与太原王乂同掌军礼。魏静帝于显阳殿讲《孝经》《礼记》,绘与从弟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俱为录议,简举可观。每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词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文襄益加敬异。又掌仪注。‎ 武定初,兼散骑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问高相今在何处?黑獭若为形容?高相作何经略?绘敷对明辩,梁武称佳。与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黄帝,姓在十四之限。”绘曰:“兄所出虽远,当共车千秋(注)分一字耳!”一坐皆笑。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高阳内史。郡境旧有三猛兽,人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阳旧多陂淀,绘至后,淀水皆涸,乃置农正,专主劝课,垦田倍增,家给人足。瀛州三郡人俱诣州,请为绘立碑于郡街。‎ 河间太守崔谌,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鸽羽。绘答书曰:‎ ‎“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时文襄使暹选司徒左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至,补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司马。文襄以前司徒侯景进贤冠赐绘曰:“卿但直心事孤,当用卿为三公,莫学侯景叛也。”及文宣嗣事,仍为丞相司马。天保初,除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趣事权门,以此久而沈屈。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选自《北史·李绘传》,有删改)‎ ‎(注)车千秋: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曾官及西汉丞相之位。‎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B. 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C. 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D. 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在文中,“晦朔”指的是一个月。‎ B.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C. 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具体又分为二种:同曾祖父,不同祖父,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祖弟;同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父弟,即现在所谓的堂弟。‎ D. 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文中泛指国家重臣。‎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绘好学聪颖。他六岁时就要求上学,家人因偶数的年龄是民俗忌讳的,所以不允许,于是他偷用姐姐的笔墨书籍,不久就读通了《急就章》。‎ B.‎ ‎ 李绘善于答辩。梁武帝曾问他几个问题,他对答清晰,梁武帝非常满意;他评价袁狎关于氏族的问题,机智巧妙,引得在座者大笑。‎ C. 李绘惠泽百姓。任高阳内史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最终使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百姓请求给他立碑,但他没有答应。‎ D. 李绘刚正不阿。河间太守崔谌倚仗弟弟崔暹的势力向李绘讨要麋角鸽羽,他没有答应,因此他没能做司徒左长史。‎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 ‎(2)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 ‎【答案】8. C 9. A 10. C ‎ ‎11. (1)李绘打算修建栅栏,它们竟因为互斗一起死在郡境西部。人们都认为这是教化感应导致的结果,都劝他奏明皇上。‎ ‎(2)到文襄帝继承大业后,普遍更换了太行山以东各郡的官员,其中被特地下诏书征召的官员,只有李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两人罢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从句式结构来看,“鸽有六翮”与“麋有四足”结构相同,“飞则冲天”与“走便入海”结构相同,而且“冲天”和“入海”分别作“飞”和“走”的补语;“肤体疏懒”与“手足迟钝”结构相同,在意思上是并列的。由此句子可以断开为: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故选C。‎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9.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0.‎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他没有答应”无中生有。‎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欲”,打算;“咸”,都;“为……所”,被动句式; “申上”,奏明皇上。第二句关键点:“嗣业”,继承大业;“代”,更换;“其”,其中;“而已”,罢了。‎ 参考译文:‎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陪宋中丞①武昌夜饮怀古 李白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②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注】①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 ‎②庾公即东晋名士庾亮,曾任武昌太尉。《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庾亮慢悠悠地说:“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致也不浅。”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 ‎12.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怀古”二字点明诗歌的题材为怀古类诗歌。‎ B. 首句实写南楼清爽的夜色美景,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次句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有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C. 颔联使用典故,借历史上庾亮的风流、潇洒表达自己对宋中丞由衷的赞美之情。‎ D. 尾联前句写诗人虽能欣赏美景、与友人畅饮,但兴犹未了,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 ‎13. 诗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D 13. 第一问:这两句写的是夜登南楼,诗人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一般优美动听;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中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 ‎ 第二问:①视听结合,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满地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视听结合将形象写得生动可感。②比喻,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比喻贴切生动。‎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错,是对宋中丞的感谢和赞赏,及个人的旷达之情。‎ ‎13.‎ ‎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考查,第一问是“诗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解答该题读懂诗句,然后概括,“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写了玉笛声声,宛如流水清婵;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缓缓下降。这是诗人夜登南楼所见的皎洁与幽美的景象。第二问是“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解答该题先指出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然后指出表达效果,这两句写了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是听到的属于听觉描写,满地的银霜是看到的属于视觉描写,所以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龙笛吟寒水”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天河落晓霜”写了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缓缓下降,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也是运用了比喻。‎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为了强调学习时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蚓为例从正面设喻强调专一后,紧接着从反面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不专一。‎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风小则无以负羽翼来讲大鹏直冲青天须有所凭借,借此表达 “做事成功需要有丰富的积累”的道理。‎ ‎(4)《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句描写宫女们早晨开始梳妆打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2)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3)风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7). (4)明星荧荧, (8). 开妆镜也。‎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螯、蛇鳝、谀、荧、妆等。‎ ‎15.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处分适兄意 吾与子之所共适 B. 幸可广问讯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吾击破沛公军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与赵 诚能得樊将军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想象,解答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A项第一个是“适”是“根据”的意思, 第二个“适”即“享受”的意思;B项第一个“幸”是希望的意思,第二个“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没有实际意义。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的意思;D项第一个“诚”是确实的意思,第二个“诚”是副词,果真,如果。‎ ‎16. 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夫晋,何厌之有? B.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侍殿上者”是“群臣”的定语,正常的语序原本应该是侍立在殿上的群臣;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主谓倒装句;D项陈述句。‎ ‎1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牛羊猪为太牢,以牛羊为少牢,不同的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规格也不同。‎ B. 萧墙是指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它的作用是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进宫朝觐君王要先经过萧墙,孔子说的“祸起萧墙之内”就是指祸害从内部开始。‎ C.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如张衡属大夫,故说“永和四年卒”。‎ D. 丁内艰”是指母亲或祖母去世,暂时辞官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答案】A ‎【解析】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 项“用牛羊猪为太牢,以牛羊为少牢,”表述错误,应是以牛羊猪为太牢,以猪羊为少牢。‎ ‎18.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遇到一位①不怒自威的老师,希望你当一名怀敬畏、有信仰的学生。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孩子,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师,必然是②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如果你在学校整天地③不学无术,侮辱老师、欺凌同学,老师会以他的方式批评你,你不要④充耳不闻;老师以他的方式惩戒你,你不要心怀不满,不要指望我们站在你那边,去状告老师,抹黑学校。我们一定会感谢老师,他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你。在这⑤蹉跎岁月中,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你的学历和资质、修为与德行,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希望你⑥不孚众望,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丰富生命。‎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不怒自威:形容一个人虽然未动怒,但仍具有威严的气质。一般用来形容身居高位或正气凛然的领导型气场。‎ 宽严相济: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合语境。‎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不合语境。‎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望文生义。‎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航空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后,飞机的油耗不仅减少了,而且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 B. 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C. 经过高精度观测,中国科学家还发现了水合离子的“幻数效应”,即包含3个水分子的钠离子水合物在表面上具有异常高的扩散能力。‎ D. 腾讯无人机在研发初期,定位就与现在占市场主流的航拍无人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目标用户是大众消费群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语序不当,前面主语是“油耗”,后面主语是“飞行速度”,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当主语不一致时,第一个分句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不仅”应置于“油耗”之前,再删去“的”。B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D项,中途易辙,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腾讯无人机”,但后一分句的主语又变成了“他们的目标用户”。‎ ‎20.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 ‎①巴尔扎克说:生活是最过硬的 ‎②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③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 ‎④文学说到底就是参与,参与到人民的实践中去 ‎⑤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⑥柳青、赵树理等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双脚时常沾满泥土,四季深入农村 A. ④⑥⑤③②① B. ①⑥②③⑤④ C. ②⑥④③①⑤ D. ③②⑥④⑤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排序,答题要紧密结合上下文,题中②⑥都是举例,按逻辑应从古至今排列,③领起②⑥,应连在一起。①④⑤都讲生活,应放在一起,且⑤开头承接④末尾,①是对两句意思的总结,故其顺序应为④⑤①。横线后的句子“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和生活有关,故应与①紧密相连。综上可知,D项正确。‎ ‎21. 下面对这则招领启事存在的问题,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招领启事 各位顾客:‎ 大家好!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 昨日有人在本书店二楼拾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人民币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银行卡、信用卡、超市购物卡数张,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 XX书店办公室 ‎2018年5月1日 A. 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各位顾客”“感谢莅临”等称呼与问候语没有必要,应删去。‎ B. 招领启事中既要说明物品的主要特征,又不能说得太具体,如“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说的太具体。‎ C. 本招领启事所确定的认领时间期限,是合情合理的;但“务必”一词用语太生硬,不够得体,应该删除。‎ D. 正文部分的银行卡与信用卡并列不当,信用卡属于银行卡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应去掉“信用卡”。‎ ‎【答案】C ‎22.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图表信息填写文段中的空缺内容(不能出现具体数据),要求语意准确,句子通顺,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某市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举办了第三、四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从上表可以看出:‎ ‎①这两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消费的金额_______________;‎ ‎②第四届与第三届相比,第四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消费的金额_________;‎ ‎③可以预见以后的几个阶段,第四届消费的金额___________。‎ ‎【答案】 (1). 都处于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2). 均高于第三届的同一阶段 (3). 还会逐渐增加,且高于第三届的同一阶段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第一处横线前内容的提示可知,此处应填的内容是对图表中两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消费金额情况的总结性表述。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两届的消费金额都处于增加的趋势。根据第二处横线前内容的提示,此处应填的内容是对图表中第四届与第三届同一阶段数据的比较,9月11日到10月9日这一阶段,第四届的消费金额要比第三届高。根据第三处横线前内容的提示,此处应填的是对图表中第四届惠民文化消费季10月9日后消费金额情况的预测以及与第三届的比较预测。‎ ‎23. 阅读文字中,长辈讲述中,现实生活中,甚至你我身边,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动、今我们敬仰的人物:秋瑾、鲁迅、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白求恩、刘胡兰、黄继光、雷锋、黄旭华,景海鹏、曼德拉。‎ 请从中选择两三位人物,写一篇议论文来呈现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人物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装, 不少于800字。‎ ‎【答案】论英雄 我以为,所谓英雄者,乃挽狂澜于不倒、扶大厦之将倾之人。我以为,所谓英雄者,乃刚强坚毅、不因他人之反对而否定自己之人。我以为,所谓英雄者,乃敢为人之不敢为、敢当人之不敢当之人。‎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是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贤能之人。正如他本人所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每当在刘备遇到危难之时他总会想出妙计挽救局面。也正是因为孔明有智有谋,才使刘备得以瓜分荆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却也如此。他挽汉室于不倒、扶汉室之将倾,他是英雄。‎ 人间正道是沧桑,英雄之路更是如此。他29岁因反对临时政府的“左”倾冒险主义,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关进监狱;在“文革”初期,他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他也被迫劳动改造;1976至1977年,他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他再次被打倒。在这三次“大落”中,他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与做法,不因为外界的打压就动摇自己的内心。最后他提出自己的理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新发展,使中国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是邓小平。在他人生的三落中,没有一次内心是不煎熬的。在坚持正确道路和随波逐流中,他知道正确的永远会战胜错误的,于是他选择了前者,所以才有他最后的成功。他刚强坚毅,不因他人之反对而否定自己,他是英雄。‎ 众所周知,邱少云。在三九一高地反击战中,炮弹导致的火苗落在他身上,火焰由小到大,他没有移动也没有喊叫,到最后被烈火活活烧死。有谁能忍受火焰沿着皮肤肆意狂烧的疼痛,有谁能做到大火一点点吞噬皮肤却不出声响不动摇?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无疑是恐惧的肉体无疑是痛苦的,这是人的本能。但他知道在战争与自己之间孰轻孰重,所以他努力克服恐惧忍受痛苦,虽然成功,代价却是死亡,但他一定不后悔。敢为人之不敢为,敢当人之不敢当,他是英雄。‎ 英雄不是无畏之人,相反,他们最懂得畏惧。但不同于常人的是,他们更懂得不断战胜畏惧,使自己变强大。“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正是因为有如此之英雄,国家才得以富强;正是因为有如此之英雄,国家才得以发展。英雄者,国之干矣。‎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这就是所谓的英雄。‎ ‎【解析】试题分析:此次作文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请从中选择两三位人物,写一篇议论文来呈现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人物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任务,自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抄袭。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首先理解这些关键词内涵,接着,寻找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构成立意观点,一般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有话可说。解答该题先找人物身上具有的共同品质如1.刘胡兰、秋瑾,报国无分男女,巾帼岂让须眉?‎ 女性,挣脱更多枷锁;克服更多艰辛;为铁血狼烟的战斗添一份侠骨柔情。‎ 中国女子的勇教,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始终没有消亡.....‎ ‎2.方志橄、黄维光、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一一在危难中超拔起不朽灵魂 危难之中见勇毅。从孟夫子“舍生而取义”的丈夫浩然气,到曹子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男儿报国情,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变法先驱,再到面对铡刀枪口慷慨赴死的信念卫士。正是这些舍生取义、无惧无畏的精神锤炼着中国脊梁的硬度,见证中国精神的高度。‎ ‎3.林则徐、鲁迅、毛泽东:思想启蒙的英雄——在思想的疆城燃灯前行、无畏拓荒 思想是人全部的尊严,让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愚昧走向文明,都被奴役走向独立解放。思想是他们的武器,正是他们一代一代与落后与蒙睐的抗争才给了我们以自己的头脑思考、面对未来的机会。新的时代,我们要做思想的主人。‎ ‎4.黄旭华、景海鹏:献身科研的英雄一一用生命采撷科技的光,照亮强国之略。‎ 科技捍卫中国,科技引领中国。科技雄起的背后是前辈们荒漠中的坚守、无尽头的跋涉。是默默无闻中的赫赫战功,是每一步都考脸生死的胸襟胆魄。强国复兴之路也是科技突围之路。芯片受制于人的无奈,技术频遭封锁的现实,这都呼喊更多这样的英雄。‎ ‎5.雷锋、黄旭华,坚守默默无闻处、更见英雄真本色 莫贪大、莫求名、只问耕耘、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情暖人间。‎ ‎6.刘胡兰、黄维光、雷锋:青春当展报国志,平凡不减赤子心 中国好青年,平凡铸不凡,位卑不敢总忧国。‎ ‎7.白求恩、鲁迅、曼德拉、黄旭华:凡有“伤痛”处,呼唤英雄出 白求恩用一把手术刀,医治肉体伤痛,大爱温暖人心。‎ 周树人用比首与投枪,医治精神伤痛,催生文明国民。‎ 曼德拉用智慧和斗争,医治民族伤痛,救黑奴于水火。‎ 黄旭华用青春与坚守,医治料研伤痛,铸就国防重器。‎ ‎8.黄维光、刘胡兰、黄旭华:英雄之胆魄 无惧强敌,虽千万人,吾往矣。无俱死亡,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无惧牺牲,战时能舍命,和时能舍名。‎ ‎9.秋瑾、黄旭华:英雄之孤寂 忍耐世人的不解嘲笑:忍耐孤寂的思念煎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10.曼德拉,鲁迅、白求恩:英雄之大爱 超越民族的大爱;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可选择以上角度进行论述。‎ 点睛:从命题角度看,试题任务驱动明确,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不容易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胸襟、素养。站位高,视野大,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