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吉安县二中、吉水二中、新干二中、永丰二中四校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吉安县二中 吉水二中 新 干 二 中 永丰二中 2020 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联考 语文试卷 C.“爱”被儒者视为一种“情”,并没有被标举为一个规范某种道理的范畴,而只在于润泽或滋 养那种与人的心性有关联的性理。 D.儒者由“亲亲仁也”所崇尚的那种仁者之“爱”,可勉强称为“自律”之“爱”,它是一种根 自人之心性中自然涌出的“爱”。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爱”是儒墨两家措意最深的话题之一,它把罕言乃至不言“爱”的道家、法家、名家、 阴阳家同儒家、墨家区别开来,也把言“爱”心曲不尽相合的儒墨两家区别开来。孔子由“仁” 说“爱”,“爱”只是“仁”心的发用之一;墨子以“兼爱”为其学说的主导取向。而“兼”以“爱” 之的底蕴却是由“交相利”之“利”来申说的。从墨子与孔子在“爱”上的这一微妙差异,大致 可窥见儒墨两种教化何以终究会各趋一途。 ②随着平等意识的觉醒,清末民初以后的学人多以“兼爱”之所爱不分亲疏厚薄而赞许墨家, 并以此贬责主张“亲亲”而爱有差等的儒家。立足于平等对“兼爱”和“亲亲”做褒贬之判,这 在上个世纪的许多年中已被人们视为当然。但如此认同“兼爱”而厌弃“亲亲”,却在更大程度上 出于人们对平等和爱的关系的误解。平等属于权利范畴,它只在权利的意义上构成一种值得人们 肯定的价值;爱是一种情感,由衷的“爱”原是不能借着“平等”的尺度相强求的。单就爱的情 愫尚应向更广博处推扩而言,墨子的“兼爱”当然是值得称道的,而孔子在从“爱人”的一角度 上指点他所谓的“仁”时,却也未尝不曾教诲人们“泛爱众”。“泛爱”并不比“兼爱”爱得偏狭, 所不同的是儒家的“泛爱”毕竟连着“亲亲”的根蒂;这由“亲亲”之爱到“泛爱”之爱固然显 出爱的差等来。然而,却正是对爱的差等的认可表明了儒家比墨家更懂得作为一种情而不是作为 一种理的“爱”。 ③《礼记礼运》把“爱”作为人“情”之一而由“情”说“爱”,意味着“爱”在先秦儒者 这里达到了怎样的自觉。对“情”的反省可使人悟出一种“理”,但“情”并不直接就是“理”。 墨子以“兼爱”立论,无论他出于怎样好的动机,事实上在他这样做时却是把“情”作为“理” 来推证或辩说了。“爱”在儒家学说中从不曾像墨家著述中那样被标举为一个规范某种道理的范畴。 “爱”既然终是被儒者视为一种“情”,而情的可贵又首先在于它必是出于自然而非强制,那么, 它在儒家这里便永远只在于润泽或滋养那种与人的心性有关联的性理,而决不至于被直接以理相 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孔子说的“爱”是“仁”心的发用之一,墨子说的“爱”的底蕴却是由“交相利”之“利” 来申说的,这种不同是儒墨两种教化各趋一途的重要原因。 B.墨子的“兼爱”是值得称道的,而孔子从“爱人”的角度提出了“泛爱”,在今天看来,“泛 爱”比“兼爱”爱得更为广博。 C.基督教的“爱”是被一个外在的权威要求的,它的教义甚至说信徒“要爱你的仇敌”,这种 要求与墨家相比显得有些决绝。 D.墨家学说给了一个有意志的“天”以“爱”的督责者的地位,其“兼爱”的训示有着被要求 的意味,可说是一种有着“他律”性质的“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兼爱”是有着平等意识的“爱”,但不能以此贬斥儒家之“爱”。因为作为一种情感, 由衷 的“爱”是不能借着“平等”的尺度相强求的。 B.先秦儒者对“爱”的认识达到了自觉的高度,可贵的是他们的“爱”出于自然,发自内心, 属于“情”的范畴而不是“理”的范畴。 C.儒家始终把“爱”作为人“情”之一,而墨子的“兼爱”事实上把“情”作为“理”。这是 两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差别。 D.儒家的“自律”之“爱”,没有染涉利益,不会权衡得失,是一种超功利的爱,这“爱”本 身即有着一种独立的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借给你的温暖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 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 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④基督教把“要爱你的仇敌”作为教义写在福音书里,那“爱”是被一个外在的权威要求的, 墨家学说的“兼爱”的训示在被要求的意味上似乎不像基督教那样决绝,但“顺天意者,兼相爱, 交相利,必得赏”的说法显然给了一个有意志的“天”以“爱”的督责者的地位。如果说儒家的 “爱”是出于人之自然的心性发动,因而可勉强以“自律”之“爱”相称的话,那么,墨家所倡 说的“爱”则可说是一种有着“他律”性质的“爱”。“自律”之“爱”——根自人之心性中自然 涌出的“爱”——不染涉利益,不权衡得失,因此儒者由“亲亲仁也”所崇尚的那种仁者之“爱” 是超功利的,这“爱”本身即有着一种独立的价值。 1.下列关于“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爱”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内涵,而诸子言“爱”心曲是不尽相合的,因此,我们根据这 一微妙差异,可以大致将其区别开来。 B.儒家的“泛爱”连着“亲亲”的根蒂,显出爱的差等。清末民初以后,随着平等意识的觉醒, 学人多贬责儒家。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 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 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 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 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 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 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 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 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 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 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 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 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 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 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刻画王老汉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刻画吴亚龙 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作者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 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 着灯”等。 5.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 分) 6.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 时”。上世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 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1980 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 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 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 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生育率已有 20 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 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 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在此背景之下,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 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 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 2016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我国计生政策 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根据中国的 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 2.2 个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平。全面放开二孩之后, 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 2 个孩子,生育率也只有 2.0,低于更替水平。何况,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 1.8 个孩子。再加上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但患了 不孕不育症(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 12.5%)而不能生, 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实际生育率仍然会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媒体调查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担忧的。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最担心二孩的 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还有不 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 但更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是 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的计算,但从人 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 何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 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不高。要使人 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 进行管理和干预,而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 材料三: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的潜规则。放开二孩政策 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和待遇不公,造 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生育保险可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保 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女职工的歧视和差别待 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有得到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 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适时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 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无人看孩儿、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 提前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 岁)纳入义务教育,同时 大力兴办日托(0-2 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 家庭的压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 进行财政补贴、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计 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做好相关 配套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 材料四: 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 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 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 翟振武曾给出数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 1.5 亿多户,按照 70%将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一亿的 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结果是,一年新增约 2500 万人口,原来 还有每年 1600 万,这就是每年有 4000 多万人口出生。“这比上世纪 60 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 出生 2900 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到 2030 年后突破 15 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 15 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全面放开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口增长 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临挑战。 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基本为负的不 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社 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 之忧,以激发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径。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的生育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的特点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B.上个世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C.上个世纪 80 年代,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全面严格执行一孩政策。 D.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2013 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人口比例的调整,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 B.材料二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能解决人口实际出 生率低的问题。 C.材料四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从 而让社会不堪承受。 D. 对于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可能会产生消 极影响,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 9.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①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 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 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 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②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 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 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 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 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③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 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 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 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④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 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⑤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 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 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 /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 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 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是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 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父亲有才华和风度,受皇帝器重。他自己天资聪敏,被贬龙场时,开 创了“阳明学”。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 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他上疏论救遭贬谪;张忠等纵京兵冒犯,他宽厚仁慈, 感化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欢呼,让张忠、许泰对 他更加佩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宋]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 湖边有寒光亭。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 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 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 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15.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论语》中曾子认为“士”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并解释其原因的句子是 “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 的情绪。 (3)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会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18 年 7 月下旬,习近平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 的国家。 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 ) 。它既 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 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 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 作为“一带一路” 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 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 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 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20.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下面广播稿有五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自西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 计已逾千万之巨。我校捐款共计 100 万元(食品、衣物折款等),这些钱物已及时送达灾区。(5 分)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下面文字是第三季诗词大会结束后,记者专访诗词亚军彭敏时,彭敏所说的一段话。但是他 的感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 分) 我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如果不是我的这个性格的话,就不会有命运的转机。性格里有这种敢 闯的基因,如果你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但最后绝对会成功,这时你的机会就来了。其实我参 加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这个年纪来讲,也是一件冒险的事。一般来说 30 多岁的人不说功成名 就,生活也相对平稳,不会和一帮初中生高中生比诗词,不会和 90 后各种比拼,一不小心还会被 斩于马下,输了的话影响心情。但是我不折腾的话,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的。 ①如果不是风险偏好这个性格,未必不会有后面的转机。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是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的发展,下面是他曾经送给青年的几句格言: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周官》) ②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道德经》)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⑤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袁枚《续诗品·尚识》) 读了上面六句,你认为其中哪几句对青年的发展更为重要?请以你选择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 立意,并合理引用,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选项A对应的原文“‘爱’是儒墨两家措意最深的话题之一,它把罕言乃至不言‘爱’的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同儒家、墨家区别开来”,选项“‘爱’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内涵”错误。选项A“先秦诸子”以偏概全,混淆范围。 2.【答案】B【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B,曲解文意。从原文的句子“墨子的‘兼爱’当然是值得称道的”“‘泛爱’并不比‘兼爱’爱得偏狭”看从“广博”的角度还是“墨家”的“兼爱”更加广泛一些。 3.【答案】B【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B曲解文意。通过原文“对‘情’的反省可使人悟出一种‘理’”,可见选项“不是‘理’的范畴”曲解文意。 4.【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错误,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从文中来看,文中要彰显的是“诚信”,是“大爱”,是人性之美;且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文中吴亚龙一家之所以揭不开锅,是因为“矿上不开工资”。 5.【答案】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是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出两处写雪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分析作用。第一处在小说的开头,“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因为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这也就自然引出下文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因为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这也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王老汉父子能够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了铺垫,同时也说明吴亚龙不是在下雪之时来“偷”苕片,而是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这也就为下文吴亚龙说自己不是偷而是借,且准备用自己的劳动来还做了铺垫。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比如本题中,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有何作用”“结合文本”等,根据关键词可知,解答此题的切入点是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中两处对雪的描写,逐条分析其作用。 6. 【答案】(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情节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三)两位都是主人公。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③情节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的主人公设题,属于探究题的范畴。首先要审题,明确提问内容和方向,对于小说主人公的确立,答题时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无论认可谁是主人公,都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作答。如果认为两个人物都是主人公,考生需要找到两人之间的关联,形象上,这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内容上(题目),“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7.【答案】D【试题分析】D项,“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表述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最后说“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由此可知,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8.【答案】B【试题分析】A项,“全面开放三孩”政策,无中生有。C项,“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从而让社会不堪承受”不当,选项强加因果;材料四第一段的表述是“全面放开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临挑战”,文中说的是“面临挑战”,并非是“不堪承受”。D项,“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表述错误,从材料四来看,材料四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说全面放开二孩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第二段说“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径”,可见材料四并非是肯定二孩政策。 9.【答案】①延长生育假,加大对生育的财政投,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②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③加大日托和幼教投入,让普通家庭能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④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二孩家庭的收入。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题信息区间锁定在材料三,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作答。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等句可以概括出延长生育假,加大对生育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从“适时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等句可以概括出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从“生育政策调整后,无人看孩儿、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岁)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可以概括出加大日托和幼教投入,让普通家庭能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从“抚育二孩所增加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可以概括出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二孩家庭的收入。 10.【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句句意为: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为贼守”是完整的表被动的结构,不可断开;“后”作“绝”的宾语,因此“绝我后”不可断开;“相持江上”为状语后置,其间不可断开。故选B。 11.【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A。 12.【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D项,“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与原文“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不相符,应是“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故选D。 13.【答案】(1)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2)(王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胶”,粘住,着地;“易”,更换;“遁”,逃跑;“执”,抓住;“凡”,总共。(2)句首省略主语“王守仁”应补出;“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诸”,之于;“喟然”,感叹;“是”,这。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14.【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故选D。 15.【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词人“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题干已经规定了赏析的方向——从画面描写的角度。所以答题时,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本题,“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通过“亭”“水”“天”“沙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前一句“寒光亭下水连天”是静景,属于整体描绘,后一句“飞起沙鸥一片”是动景,属于具体描写。所以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词人“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16、(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A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 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故选“摩拳擦掌” 。 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 褒义词。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故选“雨后春笋”。 18. B 详细解析: 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 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 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 A、 C,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 可排除 D, 故选 B。 19.C 详细解析:例句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后面的表述是正在进行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A 项中途易辙,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 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 B 项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 项成分残缺,“在……下” 与“使……” 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20. 【答案】 ①“甚是”改为“十分”;②“赈灾”与“震灾”同音,改为“救灾”;③“已逾”改为“已经超过”;④之巨”删除;⑤“(食品、衣物折款等)”改为“包括食品、衣物折款等在内”。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甚是”书面语特征过重;“赈灾”和“震灾”同音,造成歧义;“已逾”“之巨”文言,在广播稿中不用,(食品、衣物折款等)广播稿不用括号注释。 21.【答案】 ②如果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未必最后就会成功。 ③如果不折腾,未必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如果你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但最后绝对会成功,这时你的机会就来了”“但是我不折腾的话,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的”,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22.【立意参考】志当存高远;有志者事竟成;学会坚持自省,从细节做起;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才能带来发展和进步;勤奋思考,勇于创新;等等。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送给青年的六句格言:①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强调的是立志和勤奋的重要性。②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强调的是要从基础做起,抓住细节。③意思是如果每天能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强调的是要勤于自省,不断革新。④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强调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⑤意思是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强调的是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⑥意思是学问如弓,才智如弓上的箭。只有将弓弦拉得足够开,才可使箭产生足够的动力,命中目标,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题干要求选择“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文章,写作中可先选定有内在联系的两到三个句子为基础,行文时可从对句子的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本题可多角度立意:以①⑤为基础,可写立志的重要性;以②③为基础,可写学会自省,自省要从细节开始等;以④⑤⑥为基础,可写学习的重要性;以①③④为基础,可写勤奋与创新;等等。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名言和事例进行分析,如,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周恩来立志为中国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例文】智慧学习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憧憬与幻想;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别灰心,别气馁,智慧地去学习,破解人生的难题,如一道月光穿破迷惘,陪你到天亮。 学习本应不是墨守陈规,而是去不断思考与领悟,闪耀人性地光辉,彰显人生大智慧。 一条幽径,一株古藤,为学之路上季羡林老先生能以一颗智慧的心去观察注意到一个弱小的生命并为之思考人生,反思自己,化为自己一份无法释怀的过错,这也恰恰体现出季老人格、品性境界之高尚。 学习从来就不是刻舟求剑、一成不变的,学习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学习的人能将有限的生命拉长、拓宽、积厚,甚至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永存于历史。学习有境界之高低,学习之大境界是智慧的,能自由撷取生命中的丰美而不为其所累。在学习之路上懵懵懂懂寻不到正确的方向时,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智慧地学习了吗? 学习的征途上,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勇敢实践,不断地去升华人生成就。 钱伟长,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国,在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中从不马虎,细心观察每个公式,智慧学习,书写共和国科技事业光辉篇章;巴金,被誉为“中国良心”的他,在写作生涯不断质疑,并亲身去实践,于《随想录》一书中反思自己,社会与国家,人生得以升华…… 古今能成大事者,往往能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中,以智慧的眼光去选择。凡是智慧学习的人往往能以自己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去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囫囵吞枣、死搬硬套,因而学习能事半功倍。同样,智慧学习的人,其思想高度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加于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于学习中,品尝人间百态,并反思自己的言行,悲天悯人,由此,人性得以升华。 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勇往直前,领悟一种人生真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一言道出学习之真谛。学与思往往是一起的。当然智慧的学习方式很多,智慧学习,能从学中收获快乐与幸福,领悟一种人生。 踏一路金花风雨,摇一路声声驼铃,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歌不断。茫茫学海,勤奋作帆,智慧作舟,泛舟于上。智慧地去学习,向人生新的希望迈进。 【点睛】关键词、关键句类型的作文,要写好首先是解读关键词句的意思,其次才可能结合关键词句的内涵准确立意。而要真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最好能结合关键词句产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给这些关键词附加的限定来理解,如关键句的作者、创作背景,关键词句当下使用的背景等。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本题要求从所给的句子中中,选择两到三个作为基础确定立意,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可选出两三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具体写作时,如选择议论文,则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则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