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勉励自己吧! 1、 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 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杀人如不能举 举:举起。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D、沛公起如厕 如:往。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起,立而饮之。 图穷而匕首见。 C、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7、翻译下列句子(13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4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8、 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些?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5分) 9、全诗是如何扣住题目的“晚”字写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书生意气,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 (4) 寻梦?撑一支长篙, ,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 (5)又前而为歌曰:“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说 腊 梅 王祥夫 北方没有梅花,要看梅花只好到公园或去面对让龚自珍生气的梅桩盆景,盆景梅花毕竟是盆景,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反过来说一句,真不知孤芳自赏的是人还是梅?梅花的香,细究起来,之所以让人觉着特别的香,问题在于这时候除了梅花确实还没有其他的花,既无花,何谈香哉?所以梅的香是只此一家。梅花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梅,当然最好是绿萼,开起来让人觉着有无限的春意在里边。朱砂梅固然好,但是太热闹,太热闹的东西我总是不太喜欢,但想起《红楼梦》中宝琴抱的那一大枝红梅,却又让人觉着好,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就是白梅,而字面上没一个白字,真是妙哉。梅与雪一色,浑然难辨,当然只能靠香气来感觉梅在雪中的傲然存在。传说中袁中郎儿歌《雪》的那首诗我也喜欢:一片两片三四片,四片五片六七片,七片八片十来片,飞入梅花都不见。也只能是写白梅。 多么好的境界,那该是多么密急的雪,直飞到一大片的白梅里去。 身在北方,看雪的机会太多,但看梅就只能对着盆梅想象江南的香雪海。今年去了一趟南京,是专门去看梅,却上 了新闻媒体的当,电视画面上的梅已经是开得纷纷扬扬,但现实中的梅花却还没怎么开,要说开也只是星星点点,无论红梅还是白梅都还是满树满枝的花骨朵,倒是腊梅正开得好,腊梅真是香,离老远就能让人闻到,远远的,远远的就香过来。北方没有腊梅,远远地闻过香后,然后过去细看,却让人吃一惊。腊梅当然是黄的,颜色像是有几分透明,像是受了冻。让人吃惊的是腊梅的花瓣是十多瓣儿,分两三层,花瓣儿是尖锐的三角。这忽然让我想到了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当初看这幅画,心里还觉得十分不解,萱草和腊梅在一起开花可以让人理解,艺术既不是自然中物,时序自然可以被打破。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徽宗笔下的腊梅怎么会是那么多瓣儿,重瓣儿梅可以多瓣儿,重重叠叠十多层都可以,但梅花的花瓣儿怎么会是尖锐的三角?当时还觉得是徽宗的笔误。殊不知却是自己的不对。艺术家的徽宗向来是重写生也提倡写生,关于孔雀升阶先举哪条腿已成艺坛佳话。看了南京的腊梅才知道徽宗的创作态度真是极其严谨。艺术从来都离不了想象,但从来都不能只靠想象来完成。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的那篇写他故乡花木的随笔,他说他的故乡有一树老腊梅,年年腊梅要开花的时候他会爬到树上去摘一些下来,给家中的女眷戴。而且说到腊梅中的“狗心梅”和“檀心梅”,我在南京看到的腊梅花便是檀心梅,花心着深紫色。当时摘了满把放在衣服口袋里,到第二天还在香。从南京到扬州,瘦西湖两边的腊梅也黄黄的刚刚正开,远远的香气拂然而至,让人顾不得和年轻的船娘说话。 看了腊梅,想想自己最初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时对徽宗的不满,真是让人惭愧,艺术要的是认真,做人做事也要的是认真,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最好要亲自看看才好,“艺术”二字首先是要从眼上过然后再从心上来,做人做事也如此,先要从眼上过,再从心上来。这倒是去南京看梅花最大的收获。至于满坑满谷的梅花的那种气势倒在其次了。几百株几千株的梅花一齐开放如雪如海,当然让人感动,但要领略梅之真韵,还要一株一枝一朵地细细看来,不细看,只远远一望,岂能知道腊梅为何物,这样看,恐怕是到死不知腊梅。 〔选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上)〕 1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引用王安石的诗与袁中郎的儿歌,写出了作者心中对白梅的喜爱,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作者到南京看梅,却说“上了新闻媒体的当”,虽然后来看到的腊梅成了“最大的收获”,但作者内心的失落是显而易见的。 C.作者介绍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不是自然中物,时序自然可以被打破”的观点。 D.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腊梅为切入点,着眼于艺术和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特性。 E.文章以议论为主,兼顾记叙、描写和抒情;语言质朴,意味隽永,如开头写道“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 12、作者为什么说“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 13、 文章题名“说腊梅”,为何在第一段花了很多笔墨写白梅呢?请你从文章构思和主旨两方面来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14、文末说“‘艺术’二字首先是要从眼上过然后再从心上来,做人做事也如此,先要从眼上过,再从心上来”,请你结合自身生活感受以及学过的文学作品中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四、语言运用题:(15分) 1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水果、蔬菜、西兰花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为苹果智能手表节省用电,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仅在佩戴者抬起手腕,拟查看表面时自动唤醒。 D.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8、 中小学校在每周周一早上都会统一升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 请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描写一个升国旗的场面。(6分) 要求:(1)必须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方法;(2)语言简洁、连贯、得体,结构相对完整;(3)150字左右。 19、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年级第二次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 B 2.D 3.A 4.B 5.C 6.D 7.略 8.答:1)所写景物:柴门落花,傍林飞鸦,晚归渔樵。2)特点:恬静、谐和、富有生气。 9.答:开篇写花落,点出“春”;首句写夕阳下柴门虚掩,末句写黄昏时乌鸦翻飞,末句写樵夫渔人劳作归家,都紧紧扣着“晚”字。(若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去作答亦可) 10.略 11.B C (B.文中看不出作者的失落,相反正是到南京看腊梅使作者认识到艺术要认真的道理,最后一段也说“至于满坑满谷的梅花的那种气势倒在其次了”。C.作者介绍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从来都离不了想象,但从来都不能只靠想象来完成”。) 12.“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作者用反衬的手法,白雪把红梅映衬得更亮更美,白底红花,鲜艳夺目;(3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是因为白梅与白雪融为一体,朦胧秀美,浑然难辨,这时人们需要靠嗅觉来发现梅的存在,更能体味梅花的妙处。(3分) 13.①从文章构思来看,写白梅是为写腊梅作铺垫。因为在雪地里只能靠香气来感知白梅的存在,而腊梅正是靠香气吸引了“我”。②文章主旨在于通过眼中的腊梅与徽宗笔下的腊梅表明对事物的鉴赏应“先要从眼上过, 再从心上来”,而作者先前对白梅的审美鉴赏也映衬着这一主旨。(每点3分) 14.①这是对艺术的审美鉴赏应该遵循的规律,即首先应该认真观察事物本身,然后再从内心去感受事物之美。正如文本中作者对腊梅的认识一样,只远远地闻香是不够的,还要用眼用心认真观察。②这也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循的准则,即认真对待身边的人或事,用心体会。(结合自身生活感受谈理解略)(两点各4分) 15. A. 解析:“正人君子”是两用成语,既指正直有道德的人,也可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A项用的就是讽刺意。“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B句语境不合。“战战兢兢”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大快人心”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非常痛快。 16. D. 解析A并列包含关系,西兰花属于蔬菜;B“自己”指代不清;C缺少主语,应为“为节省用电,苹果智能手表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 17. C. 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18、19、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