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2017-2018 学年上半期考试 高二(上)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 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 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 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 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 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 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 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 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 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 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 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 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 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 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 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 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 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 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 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 然是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 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日,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 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 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 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 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 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 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 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 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 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 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 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 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 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 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 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 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 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 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 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青山白发 林清玄 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然后 车子转进了迂回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 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 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间虽未多作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山的天地间多留了 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地走去。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见 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 背面是苇芒,路的尽头也是苇芒。 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 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 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 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 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苇芒代表了自然的时 序,他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过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 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天了!”——苇芒 给人季节的感受,胜过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 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问他: “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春来草自青!”他说。 又有和尚问他: “什么是成佛的方法?” “东山水上行!”他说。 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 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 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秋天里满山的芒花,它不必言语,就让人体会了天地,全是在时间的推演下自然 生变——青山犹有白发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不 可得呢?因为面对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实在是无比细小,而且时刻变化,让我 们无法知解人与自然的本意。这本意正是“春来草自青,秋来苇自白”,是一种宇宙 时空的推演。 我读过一本《醉古剑堂扫》,中有这样几句:“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 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马车,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 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人人解醒。”乃是因为人不能取寓自然,所以不能得人间 的清凉。虽说不少智慧之士想要突破这种自然演变的藩篱,像明朝才子于孔兼在《菜 根谭题词》里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 想要找到一条补天通天的道路,可是,我们的心再飘逸,我们的道再高远,恐怕都无 法让苇芒在春日里开花吧! 人面对自然、宇宙、时空的无奈,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豪放如李白,在《把酒 问月》一诗中曾有一段淋漓的描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 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真真写出了淡淡的 感慨。人能与月同行,而月却古今辉映,人在月中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同样的,人 能在苇草白头之时感慨不已,可是年年苇草白头,而人事已非! 又突然浮起苏东坡的名句“青山一发是中原”,那青山远望只是一发,而在秋天 的青山里,那情牵动心的一发却已在无意之中白了发梢,即使是中原,此刻也是白发 满山了吧! 我离开那座开满芒花的丘陵,驱车往乡间走去,脑中全是在风中飘摇的芒花,竟 使我微微颤抖起来,有一种越过山头的冲动,虽然心里明明知道山头可攀,而青山白 发影像烙在心头,却是遥遥难越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北莺公路两旁青色的山丘与白色的花相映成趣,意境深远,让常去旅行的“我” 充满了联想与无限的感伤。 B.苇芒代表着自然的时序,给人以秋天的思绪。因而朋友收到“我”送的苇芒长 花时,不禁感叹秋天的到来。 C.文章开篇写“我”行车及下车时的所见,令人陶醉;结尾写“我”驱车离开时 的所想,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D.文章谈佛法禅思,抒写从事物变化中得到的人生见地;语言清新流畅,在平易 中有着启迪人心的力量。 5.文中引述了《醉古剑堂扫》中的语句,这一引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春来草自青”包含了哪几层意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近日,一档综《中国有嘻哈》播出后,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 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 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 月 26 日,韩国 Mnet 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 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 偶,湖南卫视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友甚 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 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 袭”:东方卫视抄袭 MBC 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 袭 SBS 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江苏卫视抄袭 KBS 第 2 频道《歌 曲之争——胜负》和 SBS 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 等。 (摘自《人民日报》中《从<中国有嘻哈>到<中餐厅>为何综艺总陷抄袭》) 材料二: 材料三:2017 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 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受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 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 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 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的喜欢的良方。 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 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 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 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 文化自信。 (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 材料四:“所谓创新,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 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 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 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 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 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开讲啦>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如《中餐厅》等,虽然名曰“原 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而受到质疑。 B.从 2015 年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 高居榜首,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 C.以《中国诗词大会》《见面如字》《朗读者》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了 表达形式,吸纳了真人秀元素,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D .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让 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还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不仅《中国有嘻哈》版权受到争议,陷入抄袭嫌疑,还有多家电视台的所谓新 综艺与韩国的某些热门综艺也撇不清关系,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 B.从材料二的节目编排看,尽管四家电视台的新闻时事节目播出比重不大,但收 视率都高于播出的比重,这与综艺节目的播出与收看的占比情况恰恰相反。 C.创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成功,可以看出观众对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 乐”节目已经厌倦。 D.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的关键是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这需要从受众角度思 考,带着真诚策划节目,打破常规思维,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E.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文化+综艺” 类节目的模式创新,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9.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 。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 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 制皋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 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 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人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 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 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 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 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 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 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 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 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 “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 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 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 )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 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 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 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 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 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 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 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 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不应有偏向。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 点,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 C.张行成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 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 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5 分) (2)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玉梅令 姜夔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花未吐, 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拼一日、 绕花千转。 【注】作者自序说:此词写于客居朋友范成大家,当时“梅开雪落,竹院深静”, 而范成大因病“畏寒不出”。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暗示词写的是白梅,“令”表示短的词调。 B.两个“疏疏”叠音学,写雪片稀疏飘落的景致,切合初春下小雪时的特点。 C.一个“锁”字,写出春寒的料峭,使“旧家亭馆”门窗紧闭的情景。 D.上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凌寒之梅报春的喜悦和远传的幽香。 E.“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 运用比拟手法,想象奇特,读起来情趣盎然。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愿望与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在《逍遥游》中,庄子用“ , , 。” 三句描绘了大鹏凭借气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给人带来豪迈之感。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复旦附中 16 岁女生武亦姝在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她的一.夜.走.红.在观众中引发了热议。 ②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 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扫地。 ③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力量。九寨沟地震中的生死离合和互相救助令人 感佩。 ④对于年轻人,只要他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业余打打台球是无.可.厚.非. 的,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了。 ⑤山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旅游日不再免票的行为,使这座扬名三晋的民俗宝地越 发像个商人一样锱.铢.必.较.。 ⑥只因喜爱书画的心思自幼及长愈演愈烈,时或搦管染翰,虽条件简陋也 不.以.为. 然.,勉力为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战狼 2》以 55 亿票房成功登顶,成为国内电影单片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吴京 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B.2017 年 9 月 11 日,重庆市江北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将十万元捐助款交给病床上 的钟女士,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钟女士的康复治疗的费用。 C.“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 的合作,更是文化互通的基础建设,它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和“路”。 D.某种程度上,1986 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 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 “创文”宣传活动策划方案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的意见。 B. 您所托为令郎辅导高考作文之事,在下一定鼎力相助,竭尽所能,不负重托。 C. 商务印书馆刚出版了拙著《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 欣闻您老即将米寿,祝您马齿徒增,健康长寿,期待着您的白寿、茶寿大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流行“回到原典”的口号,主张研读经典原著。但是,这 个口号本身蕴含着对于前人原典解读的怀疑。学术研究需要怀疑,但对于前人的研究 成 果 ① 。 学 术 研 究 需 要 “ 站 在 前 人 的 肩 膀 上 ” , ② ,实际上是学术的倒退。“回到原典”既要直接接触原著经 典,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两处问题。(5 分) 中国某共享单车品牌计划明年 7 月进入日本东京等地市场。①东京的共享单车数 量少,所以收费必然比中国国内的共享单车贵。日本的交规极其严格,自行车不能在 公共区域“随用随停”,所以东京街头没有自行车乱停乱放。这样一来,只要在东京 划设共享单车停放区城,降低共享单车使用租金,中国的共享单车就一定会在日本市 场取得成功。 ①不是共享单车数量少收费就一定会贵。 ② ③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 《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 的油条,被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 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 方认为男孩只有 12 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 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 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2017—2018(上期)半期语文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3小题,共9分) 1. C(A. “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错误;B “就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没完全描写出”;D. “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自然碰的巧,并不是创作者不是刻意为之” 错误,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 ) 2.C(C “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 3.B(B. “语言能够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深刻美”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 (二)文学类文本(本题共3个小题,14分) 4.A.“无限的感伤”有误,文章的基调应是感而不伤。 5、①揭示追名逐利的人们不能得到人间清凉的原因,在于不能取寓自然。(内容上)(2分) ②引出及推进下文对人们难以突破自然演变藩篱的思考,从而深化主题。(结构上)(3分) 6.①自然层面上,可谈“春来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会青,指一种万物成长与变化的基本原理。②人心层面上,可谈要顺随自然,保持一种自然心和平常心。③从人事层面上,可谈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应急功近利等。(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3小题,12分) 7.B(“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不能概括湖南卫视的情况, “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也无根据。) 8.BC(A“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版权问题“引起中韩友、媒体阵阵讨伐”。D“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概括错误,这段文字主要是谈综艺节目的“创新”。E“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不准确,“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也将“将然”说成“已然”,原文: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给满分5分;答两项以上不予评分。) 9.①要杜绝版权抄袭,借鉴引进外国好的娱乐节目,博采众长;②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寓教于乐”,摒弃“愚乐”节目。③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④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4分,其他概括能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4小题,19分) 10.A (孝廉是通过察举的方式推选出来的) 11.D 12.B 13.(1)天子把四海当做家,不能把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把自己的狭隘向别人展示了出来。 (“以四海为家”1分,“以东西为限”1分,“是”1分,示人以隘句式1分,通顺1分,共5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张行成坚决请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离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固”、“朕之旧”判断句、“奈何”疑问句、“泫然、涕”各1分,通顺1分 ,共5分) 参考译文:张行成,字德立,是定州义丰人。年轻时师从刘炫。隋朝大业末年,察举孝廉,任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来任世充的度支尚书。王世充被平定,以他在隋朝的资历补授谷熟尉。家贫,代替计吏集于京城,考中制皋乙科,改任陈仓尉。高祖对吏部侍郎张锐说:“现在铨选的官吏中难道没有才能特别突出的吗?朕要任用他们。”张锐推荐张行成,调补富平主簿,以才能出众而有名。后召入朝中补授殿中侍御史,揭发弹劾监察等职责时严肃公正。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对房玄龄说:“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推荐的,像张行成这人,是朕亲自举用,没有别人介绍和推荐。” 有一次陪侍宴会,皇帝谈到山东人和关中人,语意有所偏向。张行成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皇帝称好,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服一套。从此遇上大的政事,都让他参议。多次迁任到给事中。皇帝曾对群臣说:“朕做人主,兼行将相事务,岂不是剥夺了你们大家的名分,舜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得到后稷、蒐、尹伊、吕尚后四海平安,汉高祖有了萧何、曹参、韩信、彭越后天下安事,这样事朕一身兼有。”张行成退下后,上疏说:“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虽然这样,仍是美德含光光耀后世,规制宏大见识深远。左右文武官员确实没有将相之才,何须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他们较量,损害皇上的尊贵,与臣下争功呢?”皇帝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皇帝认为他的话是忠言。迁任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张行成为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从三月到五月不下雨,张行成心中畏惧,称年老乞求退休,皇帝下制答复说:“过去罢免宰相的做法,违背了皇帝检讨自己的真义。这是朕缺少德行,并不是宰相的罪遇。”于是赐予他宫女、黄金器物,敕令不要再辞官。张行成坚决要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而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没过多久,在尚书省官舍逝世,终年六十七岁。皇帝下诏九品以上官员前往府第哭丧祭吊。到敛尸时,三次派遣使者赐给内衣,尚宫住在他家监护。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用少牢之礼祭祀,谥号叫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2题,11分) 14.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项中“‘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错,它只是词牌。D项的“报春的喜悦”错误) 15.希望朋友能空出一天,出来绕花转,领略梅花的美好,梅花能劝慰人的情绪,病就好转一些,还能令人诗情大发。(3分)表达了词人要“揉春为酒”,用酒祝愿朋友像凌雪的梅花一样永开不败,身体更健康的情感。(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题,5分) 16.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D(①一夜走红:一夜成名,很短的时间出名②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望文生义。③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④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业余打球根本没错,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可非议”。⑤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⑥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合语境,此处表达的意思是不在意简陋的条件,应改为“不以为意”。) 18.C(A成绩得到回报,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可把“用于”改为“作为”,或删掉“的费用”。D一是“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主客颠倒;二是不合事理。“成为了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不是“六小龄童”本人,应为“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 19.C(A项,“垂询”乃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含尊敬对方之意。B项,“鼎力相助”乃指感谢别人。 D项,“马齿徒增”为谦称,指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20.①不能全盘否定 ②不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回到原典”/完全抛弃前人的研究成果 ③又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6分,写出1句给2分,句意贴切、语意连贯即可给分。) 21.②不是交规制度严格就一定能避免自行车乱停乱放 ③不是划设了停放区域,降低了租金,中国共享单车就一定会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 (5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5分。) 四. 作文 本题是新材料的任务型写作题,它由材料与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创设情境,即某报开设了《暖闻》专栏,开设此专栏的目的是“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其二是三则社会新闻,这三则新闻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都是“暖闻”,又具有不同的“暖点”。 三则新闻都包含了社会的“温度和人情味”,考生要理解分析三则新闻,加以权衡,从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暖闻》专栏开设的目的,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要“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对三则新闻都只是客观陈述,而没有直接点明“温度和人情味”各体现在哪里,需要考生对“暖点”进行分析、提炼与概括,也就是要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含意才能更好地阐述其更适合刊登在《暖闻》专栏上的理由。 根据材料的内容,紧扣体现社会的“温度和人情味”的《暖闻》专栏的特点,三则新闻的含意可以如下理解。 第一则新闻,油条哥不用“复炸油”做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体现的是真诚与善良;言其“最帅”,有“良心”,是从其道德品质的层面进行判断的,比较社会上某些不良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的行为,油条哥遵从了最基本的道德良心,表现出洁身自好、“泛爱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从油条哥的职业出发,他不作假,不谋取不义之财,而是诚信不欺,守住道德底线,这种行为表现出来的是良好的职业操守;油条哥的行为标准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公民的应有之义,不存害人之心,不行害人之事,其所作为遵守的是《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损害他人,也保护了自己,乃做人本分。 第二则新闻,父亲探望做医生的儿子。一方面是父亲去看儿子,儿子忙得没空抬头看自己,只好挂号与儿子见了一面,可见其爱子心切、爱子情深,体现亲情的可贵而暖心;另一方面是儿子坐诊忙碌,无暇旁顾,所体现的是儿子的敬业精神,以病人为重。这则故事也反映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医生表现出来的是舍己为人、公而忘己的品性;医生的行为对自己或许严格了点,但与当下利己主义盛行的现象相比,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也可以说体现的是儒家“爱人”、墨家“兼爱”的思想的。 第三则新闻,主办方并没有追究损坏名画的孩子,担心孩子心理受到影响。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是主办方仁慈、宽厚、大度的胸怀所致;其次也可以比较珍贵名画和孩子心理或孩子成长孰重孰轻,由此可以看出主办方对孩子心灵的爱护、对人性的尊重。 1.选择油条哥 (1)油条哥真诚、善良,体现人性情怀,让人心暖。 (2)油条哥遵从本心,这种本心是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恻隐之心”。 (3)油条哥诚信不欺,体现了良好的职业操守。 2.选择医生 (1)父亲挂号看望做医生的儿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体现亲情的可贵。 (2)医生爱岗敬业,一心扑在事业上的行为,使人心动。 (3)医生为人忘己、勤于奉献的精神,让人心暖。 3.选择画展主办方 (1)画展主办者在法与情之间,表现仁爱、大度的胸怀。 (2)画展主办者在画与人孰重孰轻的选择中,以人为本,具有人性情怀。 (3)从孩子角度着想,爱护保护孩子的心灵,使其能健康成长。 本作文题的要求也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作任务,“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创设了某报开设《暖闻》专栏的情境,要求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你认为“更合适”的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在作文中予以解答、完成。因此,考生必须在三则新闻中做出选择判断,并阐明理由,在比较中思辨说理;不宜对三则新闻泛泛而论,也不能认为三则新闻“都合适”。 要求的第二部分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从文章的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四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强调不能套作与抄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