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19 实词(古诗文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
【考点讲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实词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这样收效会好一些。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 (一)文言实词。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很少与120个文言实词或是360个文言实词完全相同的,再说,不同的实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也不尽相同。高考是用课外的例子考查课内的知识点,“举一反三”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我们在理解文言实词的时候,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题形式有三种:① 提供解释,辨别正误。这是绝大部分高考试卷的题型。在设题时,大部分试卷只考单音词,少数试卷考两个单音词连用,也有的考双音词,还有的将单音词和双音词放在一起考查。全国新课标卷一直考单音词。到目前为止,试题大都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也有选出释义正确的一项,比如2015年北京卷。②直接对实词加以解释。上海市前几年也偶尔出现过此类考题,这种题型比第①种的难度大。③比较实词古今义的异同,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同的选项。上海卷曾经出现了这种试题。 第一,明白考查范围。从近5年全国大部分高考试卷看,命题者对文言实词考查的选择有两个特点:第一,重视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立足解释文言实词的语境含义。第二,在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同时,也附带考查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它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以上便是文言实词的考查氛围。如江苏卷考了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等;福建卷考了使动用法和通假字等;广东卷考了意动用法和通假字等;浙江卷考了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新课标全国卷及其他省市的考卷也大都分别考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尽管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每年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试卷运用课外的材料考查课内的知识点,学好课文还是最重要的。 第二,认真读懂文本。读懂文本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高考浅易文言文材料大都是学生陌生的,虽然“浅易”,但不一定都能读懂。有些同学开始读不懂,便产生恐慌心理,这是非常危险的,势必影响整体答题。这里提醒同学们,遇上一时读不懂的内容或句子,不要惊慌,要相信“我能行”。伟人毛泽东有句打仗的名言:“战略上要藐视它,战术上要重视它。”我们考试答题也是这样,从整体上不要怕它,在每个细节上要充分重视它。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阅读文言文的文本材料。首先,要看一遍试题,整体浏览一篇,包括标题、作者、选文出处、注释等。然后,联系自己学过的文言知识,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再结合试题快速细读一遍,可能大部分都能读懂。如果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就联系上下文推敲一下,猜测一下。这样,答题也就没有多大障碍了。 第三,知道答题方法。一个文言实词,往往有多个义项,解答这类题,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也就是对某个词的解释符合句子的语境义是正确的,不符合句子的语境义是错误的。这是我们在答题时辨析正误的标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都是选择题,即便是其他类型的试题,答题的道理都是相似的。从近5年全国大部分高考试卷看,这类题都是四选一,即从试卷所提供的四个加点实词解释义的选项中,选出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或选出释义正确的一项。答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对照法,将词义和句意进行对照;二是比较法,将词义和文中的语境进行比较;三是筛选法,可以筛选正确的项,确定错误的项,也可以筛选出错误的项,以确定正确的项。最后确定答案。 【真题分析】 一、(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 B. 万象迭入 迭:重叠 C. 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 D. 成胜概 概:景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项,赍:怀抱着,带着。 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 【答案】A 三、(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答案】A 四、(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赋:征税。 五、(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蓑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病:不健康的现象。 六、(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 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装饰 花纹。 七、(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 时 青 宫 旧 奄 刘 瑾 等 八 人 号 “八 虎” 日 导 帝 狗 马 鹰 兔 歌 舞 角 抵 不 亲 万 几 文 每 退 朝对 僚 属 语 及 辄 泣 下 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著:登录。 【模拟考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阁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糜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论理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伏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间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 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二) 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暑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取材于王士祯《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弭盗为先 弭:消除 B.召诣京师 诣:到,往 C.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 短:缺少 D.寻以病乞假 寻:不久 2.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 奸诈险恶之人,倚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 B.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C.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D.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B.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C.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例如于成龙谥号“襄勤”。 D.古代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纪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为年号纪年。 4.用斜线(/)给文段(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去之日绅士暑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5.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现。 于成龙: 康熙帝:____________________ 6.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B 4.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5.于成龙: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知错能改 康熙帝: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6.①在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②政治清明,有善政;③深谙百姓疾苦;④兴利除弊;⑤对官员百姓了如指掌,或了解民情;⑥办事符合民意。 【解析】 参考译文: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被委任滦州知州。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施行的)清明的政治,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得以回复职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宁知府。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宁,因为于成龙廉洁,传达皇上的诏令嘉奖 (二) 于公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所有市井中苦与乐,利与弊的沿袭改革,官员百姓贤能与否,全都了解,无一遗漏。或是兴办、或是革除、或是宽大、或严厉,没有不非常符合民情……离开的那天,绅士在官署为他饯行,百姓们在郊外为他送行,老老少少簇拥着马头痛哭不已。于公也掉下眼泪并安慰他们,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也不离开,有一些人甚至送到通州才回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上梅直讲书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掌管 B.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出游 C. 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 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 徒:弟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皆天下之贤才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小学而大遗 C. 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非亲旧为之请属 窃为大王不取也 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4. 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的认识的一项是(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 B. 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 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 D. 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C 4. A 5. C 6. (1)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2)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3)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 。 【解析】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伯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们师徒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以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 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 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 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 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 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 。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 ,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论语》上说 :“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 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