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很多人早就敏锐地注意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知识大爆炸,令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无 知。相对于人类知识的庞大总和,我们穷尽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 又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无知”渐渐不再被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必了解具体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想用的时候在哪儿能找到它。获取知识 的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 具体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砖,搭建起你的认知体系之墙,这面墙并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填满。有些空 缺,你的确可以有需要时再去填补,但是,假如空缺的地方太多,墙就会塌掉。所以,即使网络使知识近 乎“唾手可得”,掌握具体的知识,仍然无比重要。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中提出了“元无 知”的概念。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 颇有深意。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但是, 假如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呢?甚至,假如你连“我需要去搜索”这一点都不知道呢?能提出问题,继 而去寻找答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真正的一无所知,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 知识的无限与人力的有限,毕竟是事实。既然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学习方式自然也得做 出改变。有人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那种学习是“应试型”的,问题和答案都很明确,只要系 统、完整地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拿到满分。所以,学习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而现在的学 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 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领域的知识,我们的大 脑都不可能全部装下。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专业过时了”正在 从一个笑话变成值得警惕的现实。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身也不知该归入哪个系统、 哪个领域。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可能需要翻几十本书、搜索上百个网页、涉猎多个完全不同的学 科领域――像侦探破案一样,抓住一点线索慢慢深入调查,最后寻得真相。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 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 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 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 (选自周飞亚《当知识流向“云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有不少人不再把无知当作大不了的事,他们依 赖于需要的时候去网络上获取知识。 B.威廉·庞德斯通所说的“元无知”,就是觉得“无知”并不可怕的那种无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 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 C.人们并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有些知识可以在需要时再去掌握,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这样 才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 D.知识无限而人力有限,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这就决定了 无法再追求知识的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今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不必了解具体知识的错误思想,既明确了论述的话题 与方向,也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借“砖”和“墙”进行比喻论证,说明学习既不必追求没有“空缺”,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 积淀,形象地阐述了具体的知识和认知体系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以前的“应试型”学习与现在的“破案型”学习进行对比,强调我 们与知识的关系变了,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 D.文章第四段通过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 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我们对知识的获得却越来越容易,可以 说毫无障碍可言。 B.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上,人们除了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 解决问题的线索。 C.以前的学习可以称为“应试型”的,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现在的学习是“破案型”的,最需 要的是质疑与广博。 D.在当今社会,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 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材料一: 绿色消费是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绿色消费?目前国际上关于绿色消费 的定义约有 30 多种,大多指的是要求提供绿色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消费者协会提出的几个层次的绿色消费中,第一个就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的或 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由此可见,人们关注的绿色消费主要是消费质量,是消费对象的绿色、 消费效果的绿色.也包括消费过程的绿色。概括起来说,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理性消费模式,是科 学消费的重要内涵之一。 绿色消费概念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可持续危机而提出来的。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与人类的消费方式密不可分。马克思认为,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消费不但实 现生产,而且反过来促进生产.同时也影响交换和分配。消费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人类要摆脱不可 持续发展的危机,必须从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消费模式开始。于是,绿色消费概念应运 而生。 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健康的产品,更是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的体现。发展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而且可以带动绿色产业 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又能 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观念,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 自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 展。 发展绿色消费,必须从消费的主体——消费者开始。绿色消费行为来源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 绿色消费的实现离不开绿色消费意识的确立。消费者应不断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正 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的.绿色消费行为和消费 方式符合人的健康需要;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生命健康,还有利于保护生 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的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推行绿色消费,首先要有绿色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因此,突破绿色产品的供给约束是普及绿色 消费的前提。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和营销者。面对绿色消费的兴起,企业应该由传统生产向绿色生 产转型,及时改变技术攻关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在原材料采购以及产 品的设计和制造、保管和运输等方面坚持绿色标准,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控制,为消费 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 培育和促进绿色消费,政府责无旁贷。应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推进绿色消费发展。将绿色产业 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促 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鼓励投资绿色企业,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设备;完善绿色奖 励政策,使绿色企业享有减免税、优惠贷款等优惠政策。扩大绿色生产,应该实行多产业、多领域 齐头并进的政策。赋予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浓重的“绿色”,逐步实现制造业生产的清洁化 和农业生产的无污染化。基础设施、建筑业、商业、现代服务业等,也应当逐步实现“绿色”发展。 (摘编自《什么是绿色消费》) 材料二: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中,所谓非理性消费也在此 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使之成 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有 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 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他国家尤其 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又如,使用高 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费能源资源等各种 不良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革除陋习最关键的是引入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机制。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绿色 GDP 考核、清洁 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道路,重点都是放在经济领域并侧重生产环节。实践证明, 作为短板的消费领域问题不解决,绿色发展就落不到实处。特别是某些人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陋习 已到了非革除不可的时候。 绿色消费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结合起来,使公众的消费权益与环境保护和生 态安全高度地融为一体,同时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必将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 (摘编自周珂《绿色消费助力除陋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它不仅关注消费对象的绿色,还关注消费的过程与效果的 绿色,追求消费的质量。 B.绿色消费的概念,是人们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可持续危机提出来的,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 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 C.绿色消费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动力,既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水平,也能够使生活消费 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绿色消费对消费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消费者具备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的能力、较强的理解 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消费方式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安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 展,我们要积极行动。 B.消费能够实现和促进生产,因此生产与消费要想形成良性循环,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还 需要优化消费结构。 C.培育和促进绿色消费,不仅要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还要突破绿色产品的供给约束,加强政府 的管理、扶持。 D.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们就会自觉改变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杜绝非 理性消费.革除陋习。 6.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 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 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 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 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 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 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 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 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 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 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 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 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 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 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 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 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 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 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 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 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 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 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 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 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 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 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 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 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 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 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 第 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⑪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 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 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 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 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 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 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 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 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 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B.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 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C.“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 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 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8.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6 分)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 “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 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 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 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 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 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 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 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 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 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 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 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 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 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 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 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 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 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 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 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5 分)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5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武连驿忆弟 清 曾国藩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 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颈联中的“曰归”“有弟”反复连用,写出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 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运用反复手法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C.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 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 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15.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的运用。(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毅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 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 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 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 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 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 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 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 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 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C.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D.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同为“低头族”,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与看书的,社会观感却大不相同。_① ,后者则常常被看作是热爱学习。_② ,除了我们这个社会重视读书 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考虑在内。手机等电子终端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如果定力不够,很可 能接收了一大堆无效甚至有害信息,从负面影响了人的专注力。看书则不然,除了增长知识外,_③ ,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故宫每一块匾额上都有“错别字”,上面所有的“门”字都没有弯钩。那么为什么历代都没有 人去更改它呢?有人传说朱元璋建设集贤门的时候,特地涂掉了右下角的弯匀,理由是“门”下有钩 怎么能让人才进来呢?后代对于朱元璋“招贤纳士”的说法都认同,就没有更改过。有人传说赵构迁 都杭州之后宫廷发生了一次大火,在追究责任时,一些大臣认为:“匾额上的门字有匀子,代表地火, 匀动天雷就形成了大火!”因此,宫中的“门”字也就一直没有了弯钩。有人说从汉字的演变来看, 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到篆书、隶书,“门”字都没有弯钩,是左右对称的,而弯钩最初是行笔时连带 出来的,这样看来故宫的匾额上并不能说是错字,所以不用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李尚龙曾发文说:“废掉一个年轻人,只需要三样东西就够了。哪三样呢?一根网线,一台 电脑,一部电话。” 有人看后则补充道:“废掉一个年轻人,两个办法就够了。给他一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回 家葛优躺,看视频。大脑废了,四肢也废了。” 对此,某班将以“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否毁掉一个年轻人”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你 以“正方”或“反方”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选好角度,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辩陈 述用。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题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 6、(6 分) 8、(6 分) 9、(6 分) 13、翻译(10 分) (1)(5 分) (2)(5 分) 15、(6 分) 16、(6 分) (1) , (2) , (3) , 20、(6 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座 位 号 ① ② ③ 21、(5 分)不超过 50 个字。 50 22.作文(60 分) 题目: 700 800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B B 项,对“元无知”理解错误。由原文“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 种无知”可知,“元无知”的本质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由原文“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 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可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 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这只是对一些人错误想法的描述,不是对“元无知”的解释。B 错误。 2. D D 项,“多层次多侧面地闸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 错误。第四段的段意主要是讲互联网时代需要掌握更多的零碎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 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是指出了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现状,并非语段的主旨。D 错误。 3. B A 项,“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错误,原文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且这是一 些人的认识,并非作者的观点。A 错误。 B 项,正确。 C 项,“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错误, 由原文“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 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质疑”是“破案型”的条件。C 错误。 D 项,“只要……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说法绝对化,有原 文“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 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 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可知,那些碎 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 而不是“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D 错误。 4.C【解析】A 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错,原文说的是“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理 性消费模式,是科学消费的重要内涵之一”,所以不能说“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B 项,“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错,原文并没有说“绿色消费”来源于马克思 主义。D 项,原文是希望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而不是绿色消费要求消费者具备 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的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 5.D【解析】“就会……”,说法过于绝对。 6.①首先指出什么是绿色消费。②然后指出绿色消费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③最后从三方面指 出推行绿色消费的具体措施。(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7.C[解析]C 项“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 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8.①承上启下。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 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答出一点 3 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具体情节的作用,因此要从与情节相关的小说要素考虑。就本文来说,结构 上,本段中的描写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做了铺垫;情节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而且更加突出人物形 象的典型性;人物方面,注重通过言行表现人物。 9.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 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 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 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需要先将小说中“新时代特色”概括出来,然后结合具体事件进 行分析。 10.B 11.A 12.C 13.(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10.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发 问的,故要断开,排除 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 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故选 B。 11.A 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 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 史”。故选 A。 12.C 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 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13.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虽”,即使; 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苦”,探病问候;“营”,治。 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 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 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 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 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 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 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 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 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 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 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 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 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 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 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 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 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 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 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 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 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14.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 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 项,“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错误。尾联表达的是希望借助大风与弟弟团圆的 迫切心情。故选 C。 15.(1)颔联运用反衬(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静谧,突出暗示 了作者身处不见人烟的荒山,突出了孤零戚苦之状。(2)颔联寓情于景,疲马奔波,孤月西落,鸡 鸣报晓,万山环绕、营造了空寂荒凉的氛围,突出了作者的孤单寂寞之情。(3)结构上,颔联用孤 月、晨鸡、疲马来照应标题的“早发”,突出人马疲惫不堪,劳碌奔波,为后文直接抒发思归念弟 的凄苦悲怆做铺垫。 1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艰难苦恨繁霜 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7.A “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办法。“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结合“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分析,选用“千方百计”。“潜移默化”,指 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 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结合“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分析,选用“潜移默化”。“顶礼膜 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奉若神明”,指盲目崇拜某人或某事物,像迷信的人敬奉 神灵一样。结合“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分析,选用“顶礼膜拜”。“窃窃私语”, 私下里小声说话。“窃窃私议”,背地里小声议论。结合“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分 析,选用“窃窃私语”。故选 A。 18.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你如果不听”语序不当,“如果”应置于主 语“你”之前,排除 B 项、D 项;第二处是“渗出叹息的悲悯”搭配不当,应是“渗出悲悯的叹 息”,排除 A 项。故选 C 项。 19.B 根据关联词的使用情况来看,C、D 项,关联词语“虽然”位置不当,因为复句中前后两个 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 “虽然”“但”共用同一个主语,因此“他 们”要放到“虽然”前面。另外,根据语境“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平凡,但 我们年”轻。此处语意重心是在肯定后人的价值,强调后人从阅读中受益。故选 B 项。 20.前者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造成这种差别化对待的原因 还能增强人的专注力 21.【答案】故宫匾额上的“门”字都没有弯钩,(1 分)之所以没有改,(1 分)可能是认同招贤纳士、 防火等说法,(2 分)也可能是认为写法正确。(1 分) 22.【审题立意】 “辩论稿”,属于演讲的格式。 标题:点明中心,表明论题。 称呼:尊敬的评委老师、辩手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开头:点明中心,可以技巧开头。我方的辩论观点是: 主体:层次清晰,角度深刻。可分论点引领。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赞同。 结尾:深刻有力,给人启示和回味。客套语:本方主辩陈述完毕,谢谢大家!可以写日期。 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文章都应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 淮南为橘淮北枳,严于律己方为真 尊敬的评委老师、对方辩友: 我方论题是“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开篇亮明观点!) 孟子曾用来揶揄梁惠王的“刺人而杀之,非我也,兵也”与“电子产品原罪论”何异?电子产品 与网络何罪之有?电子产品毁掉年轻人分明是自甘堕落的借口。(活用课本,观点明确!) 电子产品与网络一出现,就能毁掉一个年轻人?也不尽然。鱼传尺素的年代,也有整日提笼架鸟 的纨绔子弟;万物互联的今天,也有借助网络各领风骚的弄潮儿。电子产品与网络毁掉一个年轻人 并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铁律,“导之东则东,引之西则西”,就如同让甘美之橘变成苦涩之桔的是 所处的土壤,而非树本身。毋庸讳言,自律的缺失才是真正毁掉年轻人的罪魁祸首。(辩证、深刻!) 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让我们感叹“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万紫千红总是春”,不能因为自己 内心的单调而抹杀更多光明。网络和电子产品同样能为人生赋能。君不见疫情当下,师生之间天南 海北一线牵,更多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君不见面对西方媒体的选择性失明,中国的年轻 人们利用网络向世界传达事实,表露来自东方的智慧;君不见利用网络樊锦诗开发数字敦煌,让千 年的壁画再度“飞天”;君不见复兴号高铁的呼啸而过,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哪一个离得开网络和 电子产品?网络和电子产品不该被年轻人们当成自律缺失的遮羞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借助电子产品和网络“凭崖览八极”的攀登者,也 有沉溺于海量信息“秋月春风等闲度”的碌碌无为之辈。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流量明星,李子柒却逆 流而上,严于律己没被网络洪流所裹挟,不仅吟唱了自己的人生诗篇,还让中华文化在他邦开枝散 叶。同样是“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怎能武断电子产品和网络会毁掉年轻人呢? “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恰当,有力!)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议。在这个 信息催眠的时代,能否严于律己,正在成为一项挑战。是被网络和电子产品摧折奋飞的翅膀,还是 利用之而登上进步的阶梯,全在你我之手。众声喧嚣更需自律的品质,不被洪流席卷,不被浮华眩 晕,你我要时刻高悬达摩克里斯之剑。 这正是:淮南为橘淮北枳,严于律己方为真。(水到渠成,观点突出!) 谢谢大家! 莫怨外物喧,谨修自律身 大家好。我方的辩论观点是: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开篇亮明观点!) 先贤柏拉图曾言: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欲望的控制。是言不谬。与其将失败归咎于电子 与网络,对其忌讳畏惧,不如静修己身,持心自律。 身居喧嚣人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我曾无数次听到青年沉迷网游竞抢劫偷窃作为生存 之道,也曾目睹公共场合低头族无视红灯险酿悲剧。如此种种不禁令人生出一种一部手机,一根网 线,废掉一个年轻人的忧虑。乍听有理,细想无据。沉溺网络,依赖电子产品的背后,是个人自制 的缺失与内心自律的空白。(语言简洁有力!) 古语有云:勤而自律,心似明镜。外物喧惩既已无法改变,自律自制便是康庄大道上的指路明 灯。洛杉矶四点的太阳与日夜不息的训练屏蔽了外界的评价议论,也见证了曼巴精神的万众瞩目; 坚持数年的节制饮食与高强度运动打消了外界的猜测质疑,也成就了刘雯的名模之路;日夜闭门研 读与反复枯燥的发声训练,弥补了张建一的先天劣势,也奠定了其优秀歌唱家的基础。是自律之心 为他们驱散了外界纷扰,擦去心灵蒙尘,获得生命的荣光。 林清玄告诉我们:“于喧嚣中突围,方可以灵魂浸润灵台,跨北海,超物外。”电子网络的多 重诱惑下,手持自律方可雕镂本心,永不漫漶。周源拨开迷雾,在一字一句中书写知乎辉煌;扎克 伯格擦亮心窗,一笔一画中描绘脸书传奇:黄森坤屏蔽嘈杂,一言一行中传递电商强音。(精炼!有 力!)信息潮流席卷而来,自持规矩,律己于身,亦可以在新时代百流交汇处弄潮,博一方天地。 互联时代,青年人是被点燃了的药焾,迫不及待地去点亮生命的焰火。自律使用电子网络,我 们的时代享受着“开放融通,互利共济”信息便利,开创着“万物互联,万众创新”的创新路径, 汇聚着“以开放求发展,以互联谋共赢”的多元思想,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的今天,青年不应做 时代的看客,而应做民族前行之船的舵手,以自律作桨,开拓新的大江大河。 毁掉年轻人的从不是网络和手机,而是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下自律的缺席,但物质生活的繁荣带 来的不应视本心的泯灭,而应是性灵的提高。莫怨外物喧嚣扰乱心中安宁,谨修自律方是灵魂长久 的滋养,电子与网络永远拂不乱自律者心中的一池春水。 密林蓊郁,前路愈明;山鸟纷鸣,此心愈宁,无怪外物,心怀自律。莫怪网络手机,青年自律 亦可笃志前行。 本方主辩陈述完毕,谢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