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李白想到光阴匆匆,不由得认同了古人及时行乐的做法:“ ______ , 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浪漫夸张地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雪景的雄伟壮阔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早春是水部十八员外》中的“ ______ , ______ ”,用比喻和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早春特有的柔和浅淡的美丽景致。 【答案】【小题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小题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故答案为: (1)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重点字:秉)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重点字:瀚、阑、酥) (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重点字:酥)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瀚、阑、酥的写法。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路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满。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鹏冠:传说为楚隐者鹏冠子所戴之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写诗人于寒食节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 B.颔联描写了舱外春水浩荡,岸边春花烂漫,江上雾气弥漫的寒食江景。 C.颈联写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兼及远近,既有小巧别致之景,又有豪迈阔大之境。 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B 【小题2】 【解析】(1)B.“江上雾气弥漫的寒食江景”错误,应为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2)注意根据诗歌的标题“小寒食舟中作”,注释“羁留长沙”和诗中的句子“老年花似雾中看”“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分析“异乡漂泊”“年老体衰”“心忧国事却无以报国”等愁苦的原因; 答案: (1)B; (2)①异乡漂泊。寒食节日,诗人只能寄居小舟,思念故土;②年老体衰。诗人因年老眼花,看江边花朵也只能如同雾里看花。③心忧国事却无以报国。诗人对自己隐居山野的现状心感萧条,心中挂念长安却无法归去。 译文: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1)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 。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 ,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 。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B.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C.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D.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 B.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 C.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D.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纷至沓来声名鹊起无可厚非责无旁贷 B.络绎不绝声名鹊起无可非议义不容辞 C.纷至沓来风生水起无可厚非义不容辞 D.络绎不绝风生水起无可非议责无旁贷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1.D【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和语序不当。首先,根据前后文,此句条件关系不成立,应该为假设关系,关联词“只要……就”改为“如果……就”,据此排除A、B两项。其次,语序上,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思想上“甘于”,经“走向”,最后“沦为”,据此排除C项;且“挑战法律底线”应放在“违背公序良俗”之后。 2.C【解析】通读语段,这段文字谈及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根据括号前“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所填写的内容是“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对短视频行业和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影响。A项,没有涉及对短视频行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没有扣住“价值观”;B项,对青少年的影响没有扣住“价值观”;D项,语序不当,“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与“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应调换位置。 3.A【解析】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可用于人和事物。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又生气,蓬勃兴旺。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略 略 1. 下面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密斯教授写给他的学生张华的感谢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华高足: 贵国珠港澳大桥通车后,你多次屈尊邀请我来港,这一次,我敬谢不敏,惠临香港。来港后,你放弃休息,陪我观光、体验,并详细介绍大桥的主体结构、建造过程。在港几日,多有叨扰。十分感谢你的垂青! 史密斯 2018年12月26日 【答案】“高足”是敬辞,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称呼自己的学生应改为“爱徒”。“屈尊”是客套话,降低身份俯就。这里是说对方邀请自己,应改为“盛情”。③“敬谢不敏”是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语境是不会推辞,应改为“不再推辞”。“惠临”是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这里是我去香港,应改为“来到”。“垂青”用于长对幼、上对下。这里是感谢对方的款待,应改为“款待”。 故答案为: ①“高足”应改为“爱徒”; ②“屈尊”应改为“盛情”; ③“敬谢不敏”应改为“不再推辞”; ④“惠临”应改为“来到”; ⑤“垂青”应改为“款待”。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 作风 选择 出淤泥而不染 择善者而从之 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答案】答题时注意从句式和内容两个角度着眼,格式上先两个四字词语,然后是一个短句,最后根据内容补写“这是我们应该……”,本题要求根据所给材料仿写,注意材料的分类,“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和“作风”一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择善者而从之”和“选择”一组;“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和“品行”一组。 答案: 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择善者而从之,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放下身段,埋头苦干”、“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谦谦君子,光明磊落”三处语序可调整) 【解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 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4)协调性。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国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数,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爽高也。” 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的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 (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 C.“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 D.“国学”的“国”可指“国家”,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 B.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的概念,最后明确了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C.文章结尾,举日本事例,说明“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 D.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采用递进结构,论证层层深入。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可见,日本“国学”之“本”就是“日本”。 B.从时间上看,“国家”在阶级社会才产生,因此“国学”也应该诞生于有阶级之后。 C.“国学”与“国家”的自然环境、国民性格密切相关,后者决定着前者的内容。 D.我国要弘扬“国学”,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下大力气研究本国的经典文化。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1)C.“区别主要在于”错误,原文只是讲了“祖国”和“国家”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强调此区别是主要内容。 (2)D.“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采用递进结构,论证层层深入”错误,本文没有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只是提出-分析,论证也不是层层深入、递进式,说明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时是并列关系。 (3)B.“诞生于有阶级之后”错误,“国学”的“国”也指“祖国”,“祖国”产生于阶级社会之前,故不能推断“国学”产生于有阶级之后;C.“后者决定着前者的内容”错误,“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并未决定“国学”的内容;D.“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错误,曲解文意,研究中国的“国学”主要以中国文化为根本,但并不排斥外来文化。 答案: (1)C (2)D (3)A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爆发的中兴制裁案让中国社会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核心技术发展。而目前我国电子科技产品中最核心的芯片CPU元件几乎都由欧美国家生产和研发,引发普遍担忧。8月14日,格力设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芯片产业。8月31日,华为发布了下一代智能手机处理器海思麒麟980,是全球第一款基于7nm工艺的处理器芯片,创造了六项世界第一,为国产芯片的研发画上了重要的一笔。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摘编自《2018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人民网2018年12月27日)材料二未来中国能否破解“缺芯”之痛?专家指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轻心。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看来,中兴事件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现在必须统一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做法,痛下决心、坚持不懈把关键技术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会持续受制于人。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芯片等高技术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张平对此信心十足。 得益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些芯片制造、设计公司正逐渐转向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也不断向中国汇聚。 “这些无疑都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感慨地说,过去“缺芯少屏”中的显示屏,经过十几年发展已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规模世界第一、引领全球技术演进,芯的问题也一定能破解。 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建的12寸芯片厂,共有12个公司、15个项目,总计产能为81万片/月,其中51.5万片/月(63.6%)为外资或合资。在建项目分布如下图。 (选自《如何破解“缺芯”之痛》,有删改)材料三 4月1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在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生存还是死亡,面对禁‘芯’,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怎么办?”的特别论坛。 在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强调:“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反映的是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可怕的不在于差距,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掌握主动权。”追赶需要时间,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不是没有希望。呼吁最多的是,中国对于自主研发元器件的推广利用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要给国产芯片试用和迭代的机会。李国杰,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等均在发言中表达了这一观点。 从长远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绕不过去的关卡。多位与会人士指出,国内计算机专业过于注重应用,轻视基础教育。从专业设置看,计算机专业对于系统结构和芯片等基础方面的培养能力较弱;从待遇上看,芯片研究人员的收入较从事人工智能等应用类领域研究的低不少;而在人才考核机制上,因为芯片研究领域发论文难,研究人员在各类人才评选中处于劣势。 (选自《通信世界》杂志2018年第12期)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目前我国电子科技产品中最核心的芯片CPU元件几乎都由欧美国家研发,令人担忧,格力、华为等公司开始进军芯片产业。 B.中国有着自身显著的优势,一些芯片企业和半导体高端人才不断向国内聚集,但要想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C.在“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与会专家有人认为应该给国产芯片试用和迭代的时间和机会,以摆脱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 D.我国的计算机专业过于注重应用,而对于基础性较强的系统结构和芯片等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需要在(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兴制裁案给我们启示:如果不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B.“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实施将使芯片产业快速发展,未来10到20年,中国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缺芯”问题有望解决。 C.显示屏经过十几年发展已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规模世界第一并引领全球技术演进,主要得益于中国具有的一系列优势。 D.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建成一条以上海、成都、合肥、南京为主,涉及9个省市、12个公司、15个项目的芯片产业带。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芯片行业的现状。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改变这些现状? 【答案】【小题1】A 【小题2】D 【解析】(1)A.“格力、华为等公司开始进军芯片产业”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8月31日,华为发布了下一代智能手机处理器海思麒麟980,是全球第一款基于7nm工艺的处理器芯片,创造了六项世界第一,为国产芯片的研发划上了重要的一笔。是说华为在国产芯片的研发上划上了重要的一笔。 (2)D.文中说的是“在建”,并非“已经建成”。 (3)我国芯片行业的现状可以结合“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反映的是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可怕的不在于差距,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掌握主动权”“从长远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绕不过去的关卡”概括得出;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改变这些现状可以结合“现在必须统一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做法,痛下决心、坚持不懈把关键技术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会持续受制于人”“得益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些芯片制造、设计公司正逐渐转向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也不断向中国汇聚”“从专业设置看,计算机专业对于系统结构和芯片等基础方面的培养能力较弱;从待遇上看,芯片研究人员的收入较从事人工智能等应用类领域研究的低不少;而在人才考核机制上,因为芯片研究领域发论文难,研究人员在各类人才评选中处于劣势”概括得出; 答案: (1)A (2)D (3)①现状: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②发展速度虽快,差距仍然较大;③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 ②途径:①统一思想,痛下决心,把握关键技术,掌握主动权。②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③从专业设置、待遇、考核机制等方面,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 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舍 (德)赫尔曼黑塞 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 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尽管如此,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 --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囵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 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边,也不是通向右边,它通向自己的心灵,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平。 从山上向我吹来一阵湿润的风,那边蓝色的空中岛屿俯视着下面的另一些国士。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将会常常感到幸福,也将会常常怀着乡愁。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多愁。但我懂得乡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为完人。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我往高处走去时迎着的这股风,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风中饱含着许诺。再见,小农含,家乡的田野!我像少年辞别母亲似地同你告别:他知道,这是他辞别母亲而去的时候,他也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她,即使他想这样做也罢。 对本文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把两种不同价值观定格在游牧民与农民身上,使抽象的理念得到具象的表达。 B.这篇散文用诗化的语言,将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巧用对照手法则是它的又一特色。 C.“农舍”象征着温馨的故土家园,象征着固守某一形式的安定生活,十分形象。 D.在文中,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回归原始,回归自然的愿望,即本文主旨。 请分别说出“农民”“游牧民”“流浪者”在文中的含义。 请概括“我”在告别农舍的时候,表现出的各种复杂的情感。 【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D.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本文想要表达的是,人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生存境界,它不是一定界线中的和平与安定,不是对某一种形式的“忠诚”和“德行”,而是没有国界的爱和欢乐,没有空间“边界”和内心桎梏的世界大同。这是最理想的生存境界。而不是回归自然。 (2)“农民”和“游收民”两个词语在文中多处出现,作者多次将“农民”与“游牧民族”进行比较,并说“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据此可知,在本文中,“农民”指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而“游牧民”是指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和追随者。“流浪者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是“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意思是“流浪者”是处于自由的理想状态的人;二是“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表明“流浪者”是一个无牵无挂的人。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3 )如第二段,文章先写了“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表达“我”出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接着说自己鄙视国界,因为没有国界“不会有战争与封锁”,而且“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国界的存在;可是一旦战争爆发,“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表达出对博爱、和平的渴求以及对战争和封锁的厌恶痛恨之情。第三段,文章写“我”把房屋画在笔记本上,“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又表达出对家乡是热爱和不舍。第五段说“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教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表明作者在告别农舍的时候内心里还有对曾施暴自身,不敢走上解救之路的痛苦悔恨之情。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答案: (1)D (2)农民: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对土地忠诚,遵守道德、法规的保管者。 游牧民:背离、变迁、博爱、幻想、诗意、艺术的崇敬者,懂得乡愁,寻求心灵救赎的追寻者。 流浪者: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原始的无牵无挂的完人。 (3)①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②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不舍之情; ③对博爱、和平的渴求以及对战争和封锁的厌恶痛恨之情。 ④对曾施暴自身,不敢走上解救之路的痛苦悔恨之情。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此题考核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分析时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答,注意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3)此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能体现思想情感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归纳。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其官,又言灾异,转西曾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 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 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向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陵,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 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辄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擦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赋调,即赋税。古代“赋”义同“税”,也可指兵役或福役;“调”多指按户征税。 C.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又直言灾异被调职。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②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解析】(1)“清约”是“莅官”的表现,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 “车马”“服玩”均是“赐”的东西,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 “绝国勋器”是“贡献”的东西,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整句译为: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文帝称赞,赐给他车马玩具服装,前后无教。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练。 故选:C; (2)D.太祖,非谥号,是庙号。两者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3)A.“沈亮……因此被罢官”错误,原文“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其官”,被罢官的不是沈亮而是孟顗; ①灾荒:作动词,发生灾荒;凋:凋敝;踊:高涨;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其:代词,这样 整句译为:东方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一天天涨成这样的价格。 ②且:况且;喉唇之利: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餐饵所资:进食必备的东西;宜:应该;游费:不必要的费用。 整句译为:况且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断绝,来停止不必要的费用。 答案: (1)C; (2)D; (3)A; (4)①东方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一天天涨成这样的价格。 ②况且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断绝,来停止不必要的费用。 译文: 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孟顗,罢免了他的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当时三吴发生水灾,粮价昂贵,百姓饥饿。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价格一天天上涨。朝庭命令广有积蓄的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未,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就是所说的恒定的方法适用于百代,权宜之计只能适用于一时。另外,因为淮河流域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出一部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食,未赡养年老衰弱的人(帮助渡过难关)。酒只是喝着舒服(酒不过是喉舌的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断绝,来停止不必要的费用。”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纳实行。 襄阳与边关相接,之前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襄阳北边的屏障,加上这一带内外都有强蛮之人,盘踢边疆之上。世祖任命沈亮担任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区强蛮之人非常敬畏佩服沈亮,都积极缴纳赋税,有几个村的村民非常狡猾,沈亮将他们全部杀死。他又派遣官员巡视各县,对县中不能养活自己的弧寡衰病者,官府都免除他们的赋税并施以教济。他对年老者,每年都有馈赠。当时德学兴盛,沈亮开办学校,收学生授课教化。 郡内有个古时石堰,年久荒芜,沈亮上告高祖请加以修制,他说:“我看到本郡境内有旧石堰,那一带土地肥沃,确是一块宝地,但是荒废太久无人耕耘,我的意见,是应加以重新改造。”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议。沈亮又修造马人陵,当地人民获得很大好处,他任期四年,升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刘诞镇守襄阳时,沈亮再当后军中兵,兼任又成太守。 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文帝称赞,赐给他车马玩具服装,前后无教。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练。二十七年,在任上去世,当年四十七岁。 (1)本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的差别; (4)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文言断句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市政府重点打造的经济新区开通了一条新公交线路,一处站点命名引发社会热议。 有人建议,以千年前一本著名的文化典籍来命名。这本书的作者谪居于此,写成此书。 有人建议,以附近一所幼儿园来命名。这所幼儿园较为偏僻,招收的多为农民工子女。 有人建议,以不远处一所民营企业来命名。这家企业开拓创新,不懈奋斗,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外,享誉全球。 以上三条建议,你赞成哪一种?请写一篇文章,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站点倡教育,为孩子撑片天 近日,某地开通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引发了社会热议。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该点附近的文化典籍著者处、幼儿园、企业,各有特色。而我认为,从多方面考虑,用幼儿园园名来命名最为恰当。 首先,从实用性上考虑。如今年轻家长基本较忙,接送幼龄儿童的责任,大多落在了老年人的身上。而最近老年人使用最多的代步工具,便是公交车,以幼儿园名命名,既能提醒老年人及时下车,又为更多的家长接送孩子提供方便,同时也给孩子送上了一份温暖,何乐而不为?较之其他名字,以幼儿园的人流量为最大,且大多是弱势群体,故以幼儿园名命名最为周到。 其次,教育是一个民族之根本。只有发展好教育,一个民族才能持续发展繁荣。而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理应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以幼儿园园名作为站点,是对该幼儿园在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显示出当地政府对其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给予了该幼儿园以更强的责任感,实践好、发展好幼龄儿童的教育,给该地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历史应该被铭记,但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我们要向前看,目光应更多地聚集在这些少年、这些初升的朝阳身上,为社会着想,为教育着想,更为美好的明天着想。因此,以幼儿园园名为站点名称,实为最佳。 最后,从影响上看。对于文化典籍,需要人们传颂;对于企业,需要政府褒扬和奖励。而以幼儿园园名为站名,则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做好教育,把教育作为根本。不仅影响着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影响着公交车上的每一为旅客,使得更多的人对教育关心、上心。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总之,为孩子、为教育撑起一片天,是每一个人都该尽力去做的事。以幼儿园为站名,给孩子以鼓励,给家长以方便,给社会大众以提醒。让教育的船,在社会的护航下,驶得更快更远。 【解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讲的是给一处公交车站点命名引热议的事。材料中列出了为这个站点命名的三种建议,第一种建议是用文化典籍的名称来命名,不仅可以扩大当地的文化影响,还可以给路人以教育,表达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第二种建议是以幼儿园来命名,可以方便接送孩子的乘客,体现爱护下一代的意思。第三种建议是以企业命名,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影响,同时突出创新精神等。题干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考生写作可以从以上三种建议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在三种之外提出其它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说“你的建议是哪一个”,这就要求考生只能选一种建议来详细阐述,若选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建议来阐述,则违反了材料的要求,偏离题意。具体选择的时候,建议考生选择那个利于自己阐述的建议。 参考立意: (1)以文化典籍命名,发挥教育意义; (2)以幼儿园命名,倡导教育,为孩子撑一片天; (3)以企业命名,发热开拓创新精神,为家乡经济发展扬名。 本文首先拟题“以站点倡教育,为孩子撑片天”,文章开头引述材料提出“用幼儿园园名来命名最为恰当”的观点,然后从“实用性”“教育是一个民族之根本”两个角度分析,在从“影响上”和其它两种建议比较,强化自己的观点,最后引用名言“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收束全文,强调主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