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赏画说话 赏画说话 赏画说话 赏画说话 杨必( 1922—1968 ),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 1952 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 1968 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 《 名利场 》 (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杨绛的妹妹,小十一岁。 走近作者 记杨必(节选)(杨绛) 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 她行八 。我父亲像一般研究古音韵学的人,爱用古字。 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 她小时候,和我年龄差距很大。她渐渐长大,就和我一般儿大。后来竟颠倒了长幼,阿必抢先做了古人。她是 1968 年睡梦里去世的,至今已 22 年了。 杨必 1922 年生在上海。不久我家搬到苏州。她的童年全是在苏州度过的。 她性情平和,很安静。可是自从她能自己行走,成了妈妈所谓“两脚众生”(无锡话“众生”指“牲口”),就看管不住了。 她最爱猫,常一人偷偷爬上楼梯,到女佣住的楼上去看小猫。我家养猫多,同时也养一对哈叭狗,所以猫儿下仔总在楼上。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做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走近作者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 —— 逃 —— 逃 ——” 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叠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 《 喜旦娄 》 ( Sweet And Low ,丁尼生诗中流行的 《 摇篮曲 》 )。”原来她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无锡话:“快睡!”)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又睁眼。 走近作者 有时大家戏问阿必,某人对她怎么凶。例如:“三姐姐怎么凶?” “这是‘田’字啊!”(三姐教她识字。) “绛姐怎么凶?” “快点困!” 阿必能逼真地摹仿我们的声音语调。 “二伯伯(二姑母)怎么凶?” “着得里一记!”(霹呀的打一下) 她形容二姑母暴躁地打她一下,也非常得神。二姑母很疼她,总怪我妈妈给孩子洗脸不得其法,没头没脑地闷上一把热毛巾,孩子怎么不哭。至于阿必的不肯睡觉,二姑母更有妙论。她说,这孩子前世准是睡梦里死的,所以今生不敢睡,只怕睡眠中又死去。阿必去世,二姑母早殁了,不然她必定说:“不是吗?我早就说了。” 我记得妈妈端详着怀抱里的阿必,抑制着悲痛说:“活是个阿同( 1917 年去世的二姐)!她知道我想她,所以又来了。” 走近作者 阿必在小学演 《 小小画家 》 的主角,妈妈和二姑母以家长身份去看孩子演剧。阿必平时剪“童化”头,演戏化装,头发往后掠,面貌宛如二姐。妈妈抬头一见,泪如雨下。二姑母回家笑我妈妈真傻,看女儿演个戏都心痛得“眼泪嗒嗒滴”(无锡土话)。她哪里能体会妈妈的心呢。我们忘不了二姐姐十四岁病在上海医院里,日夜思念妈妈,而家在北京,当时因天灾人祸,南北路途不通,妈妈好不容易赶到上海医院看到二姐,二姐瞳孔已散,拉着妈妈的手却看不见妈妈了,直哭。我妈妈为此伤心得哭坏了眼睛。我们懂事后,心上都为妈妈流泪,对眼泪不流的爸爸也一样了解同情。所以阿必不仅是“最小偏怜”,还因为她长得像二姐,而失去二姐是爸爸妈妈最伤心的事。或许为这缘故,我们对阿必倍加爱怜,也夹带着对爸爸妈妈的同情。 走近作者 阿必在家人偏宠下,不免成了个娇气十足的孩子。一是脾气娇,一是身体娇。 身体娇只为妈妈怀她时身体虚弱,全靠吃药保住了孩子。阿必从小体弱,一辈子娇弱。脾气娇是惯出来的,连爸爸妈妈都说阿必太娇了。我们姊妹也嫌她娇,加上弟弟,大伙儿治她。七妹妹(家里称阿七)长阿必六岁,小姐妹俩从小一起玩,一起睡在妈妈大床的脚头,两人最亲密。治好阿必的娇,阿七功劳最大。 阿七是妈妈亲自喂、亲自带大的小女儿,当初满以为她就是老女儿了。爸爸常说,人生第一次经受的伤心事就是妈妈生下间的孩子,因为就此夺去了妈妈的专宠。可是阿七特别善良忠厚,对阿必一点儿不妒忌,分外亲热。妈妈看着两个孩子凑在一起玩,又心疼又得意地说:“看她们俩!真要好啊,从来不吵架,阿七对阿必简直千依百顺。” 走近作者 无锡人把“逗孩子”称做“引老小”。“引”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带些“欺”和“惹”的意思。比如我小弟弟“引”阿必,有时就不是纯出善意。他催眠似的指着阿必说:“哦!哭了!哭了!”阿必就应声而哭。爸爸妈妈说:“勿要引老小!”同时也训阿必:“勿要娇!”但阿七“引”阿必却从不挨骂。 阿七喜欢画(这点也许像二姐)。她几笔便勾下一幅阿必的肖像。阿必眉梢向下而眉心向上。三姑母宠爱阿必,常说:“我俚阿必鼻头长得顶好,小圆鼻头。”(我们听了暗笑,因为从未听说鼻子以“小圆”为美。)阿必常嘻着嘴笑得很淘气。她的脸是蛋形。她自别于猫狗,说自己是圆耳朵。 阿七一面画,口中念念有词。 她先画两撇下搭的眉毛,嘴里说:“搭其眉毛。” 又画两只眼梢向上的眼睛:“豁(无锡话,指上翘)其眼梢。” 又画一个小圆圈儿:“小圆其鼻头。” 又画一张嘻开的大宽嘴:“薄阔其嘴。” 然后勾上童化头和蛋形的脸:“鸭蛋其脸。” 再加上两只圆耳朵:“大圆其耳。” 走近作者 阿必对这幅漫画大有兴趣,拿来仔细看,觉得很像自己,便“哇”地哭了。我们都大笑。 阿七以后每画“搭其眉毛,豁其眼梢”,未到“鸭蛋其脸”,阿必就哭。以后不到“小圆其鼻”她就哭。这幅漫画愈画愈得神,大家都欣赏。一次阿必气呼呼地忍住不哭,看阿七画到“鸭蛋其脸”,就夺过笔,在脸上点好多点儿,自己说:“皮蛋其脸!”──她指带拌糠泥壳子的皮蛋,随后跟着大伙一起笑了。 这是阿必的大胜利。她杀去娇气,有了幽默感。 我们仍以“引阿必”为乐。三姑母曾给我和弟弟妹妹一套 《 童谣大观 》 ,共四册,上面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童谣。我们背熟很多,常挑可以刺激阿必娇气的对她唱。可惜现在我多半忘了,连唱熟的几支也记不全了。例如:“我家有个娇妹子,洗脸不洗残盆水,戴花选大朵,要簸箕大的鲤鱼鳞,要 …… 要 …… 要 …… 要 …… 要 …… 要十八个罗汉守轿门,这个亲,才说成。”阿必不娇了,她跟着唱,抢着唱,好像与她无关。 走近作者 她渐渐也能跟着阿七同看翻译的美国小说 《 小妇人 》 。这本书我们都看了,大家批评小说里的艾妹(最小的妹妹)最讨厌,接下就说:“阿必就像艾妹!”或“阿必就是艾妹!” 阿必笑嘻嘻地随我们说,满不在乎。以后我们不再“引阿必”,因为她已能克服娇气,巍然不动了。 阿必有个特殊的本领:她善摹仿。我家的哈叭狗雌性的叫“白克明”,远比雄性的聪明热情。它一见主人,就从头到尾──尤其是腰、后腿、臀、尾一个劲儿的又扭又摆又摇,大概只有极少数的民族舞蹈能全身扭得这么灵活而猛烈,散发出热腾腾的友好与欢忻。阿必有一天忽然高兴,趴在二姑母膝上学“白克明”。她虽然是个小女孩,又没有尾巴,学来却神情毕肖,逗得我们都大乐。以后我们叫她学个什么,她都能,也都像。她尤其喜欢学和她完全不像的人,如美国电影 《 劳来与哈代 》 里的胖子劳来。她那么个瘦小女孩儿学大胖子,正如她学小狗那样惟妙惟肖。她能摹仿方言、声调、腔吻、神情。她讲一件事,只需几句叙述,加上摹仿,便有声有色,传神逼真,所以阿必到哪里,总是个欢笑的中心。 走近作者 我家搬到苏州之后,妈妈正式请二姑母做两个弟弟的家庭教师,阿七也一起由二姑母教。这就是阿必“囫囵着跌下来”的时期。那时我上初中,寄宿在校,周末回家,听阿七顺溜地背 《 蜀道难 》 ,我连这首诗里的许多字都不识呢,很佩服她。我高中将毕业,阿必渐渐追上阿七。一次阿必忽然出语惊人,讲什么“史湘云睡觉不老实,两弯雪白的膀子掠在被外,手腕上还戴着两只金镯子”。原来她睡在妈妈大床上,晚上假装睡觉,却在帐子里偷看妈妈床头的抄本 《 石头记 》 。不久后爸爸买了一部 《 元曲选 》 ,阿七阿必大高兴。她们不读曲文,单看说白。等我回家,她们争着给我讲元曲故事,又告诉我丫头都叫“梅香”,坏丫头都叫“腊梅”,“弟子孩儿”是骂人,更凶的是骂“秃驴弟子孩儿”等等。我每周末回家,两个妹妹因五天不相见,不知要怎么亲热才好。她们有许多新鲜事要告诉,许多新鲜本领要卖弄。她们都上学了,走读,不像我住校。 “绛姐,你吃‘冷饭’吗?”阿必问。 “‘冷饭’不是真的冷饭。”阿七解释。 走近作者 (默存告诉我,他小时走读,放晚学回家总吃“冷饭”。饭是热的,菜是午饭留下的。“吃冷饭”相当于吃点心。) “绛姐,你吃过生的蚕豆吗?吃最嫩的,没有生腥味儿。” “绛姐,我们会摘豌豆苗。” “绛姐,蚕豆地里有地蚕,肥极了,你看见了准肉麻死!”她们知道我最怕软虫。 两个妹妹带我到妈妈开垦的一亩菜园里去摘最嫩的豆角,剥出嫩豆,叫我生吃,眼睁睁地看着我吃,急切等我说声“好”。她们摘些豆苗,摘些嫩豌豆,胡乱洗洗,放在锅里,加些水,自己点火煮给我吃。(这都是避开了大人干的事。她们知道厨房里什么时候没人。)我至今还记得那锅乱七八糟的豆苗和豆角,煮出来的汤十分清香。那时候我已上大学,她们是妹妹,我是姐姐。如今我这个姐姐还在,两个妹妹都没有了,是阿必最小的打头先走。 走近作者 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 行文特点:精细、绵密。 (作者关于“光”的感受极为细密)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晨光 第二部分( 2—4 段)写阳光 第三部分( 5—8 段)写光与黑暗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 9 段)写夜晚的声音 整体感知 线索?主要内容?行文特点? 本文主要是写“光”,但不仅限于“光”,还写了黑暗(黑影)、声音等与“光”紧密相联的事物;作者也没有单一地写“光”,而是写出了“光”的不同变体,如晨光、阳光(日光)、月光、闪电、烛光等。 作者的 思维是发散型的 ,常常由某一点联想开去,引出了许多相关的话题。 问题探究 作者写作思维的特点? 对比。 “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在日光下每见得脂粉狼藉 ……” 对比,突出了太阳的“犀利”“深入”。 “烈日下的人影,瘦瘠短小得全无生气,到夕阳西下,人影已随着长大变活,蠢然欲动,点上蜡烛之后,影子才真正得了生命 ……” 对比,说明“越是光线小弱,越能照出变化无穷,奇伟突兀的影子” 。 问题探究 本文的 表现手 法 ? 晨光给人第一个印象老是 灰败冷寂 ; 其实晨曦 最活泼闪烁 ; 晨光比其余的光 羞缩胆怯 。 问题探究 晨光 的 特点? 如何理解“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真面目,这是它的伟大,也是它的缺陷”? 日光 给人清晰的理解 ,它强烈深入,把所有的斑点疤痕都显了出来; 它不停的 把自己蕴藏着的美丽借给别的东西 ; 它 把想象围住了 。 这篇散文 感觉细腻,语言繁密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生动的、富于形象感的 拟人 笔法。 “它不停的抖动闪烁,欲言又止,欲进又退” 灵动可感地描绘出晨光的“羞缩胆怯” 品味语言 语“密”而事“疏” “ 它活跃跳动,来去无定,忽而臃肿肥矮,忽而修长灵活,你回观壁上,为这黑魆魆的巨人所惊,转眼间,它又倏忽不见,再转身时,它又悄无声息的偷到你身后,你不动,它隐隐对你奸笑,你稍一转侧,它张爪扑来。你向前,它悠悠地向后退,谦虚地缩小了身子,你退后,它又复伸展得庞大可怕” 描写密不透风、令人惊绝,写出了烛光下影子“真正得了生命”。 品味语言 “ 下了百叶窗,你简直可以听见阳光在外面抵门,你闭着眼不理,眼前只见一片红,在闭紧一点,就是一片绿,窗外的温暖随着颜色的诱惑透进来,逼得你不能不开窗,于是一片耀目的白光从外面直泻进来,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每个角落,活泼泼闹营营的把室内的肃然之气都赶跑了”。 “活泼蓬勃的声气”“从四边腾身而起”的景象,跃然纸上。 品味语言 其他拟人笔法的妙用: “失去了夜间的专制”的 黑暗 “轻悄乖觉的向后退缩”, 青天 “都不敢蓝得放肆”,“一两颗小星”“完全失去了隔夜的淘气”, “孤高脱群”的 闪电 “幽然淡笑”, “地下开着的 小白花 倔强地举首鹄立” 品味语言 赏画写话 赏画写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