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1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19)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注] 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峰。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激愤的责问,接着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B.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 C.颈联中的“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 D.尾联下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 答案 D 解析 D.“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错,此处是说诗人心中悲愤,故听到风声、江水声也觉得那声音是悲痛的。“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错,末句听到的风声为实写。‎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答:                            ‎ ‎                              ‎ 答案 ①诗歌开头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三、四两句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③五、六两句由愤怒转为憎恶怨恨;④最后两句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风声、水声都被诗人的情绪感染上一层悲痛,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 解析 通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再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本诗中诗人情感一联一转,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出每一联所蕴含的感情,中间加上必要的连缀转换词句即可。‎ 白话诗歌 四十年来,我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可叹太祖之墓也被肆意践踏!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藉。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日夜吹江起呜声。‎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荆卿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恨,乱山终古刺咸阳。‎ 荆轲山(其二)‎ ‎[明]尹礼 豪气无论剑不疏,祗缘生劫一筹迂。‎ 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诗首联的“水边”是指燕太子丹与众宾客送荆轲入秦行刺至易水而别。‎ B.袁诗的颈联写诗人思贤生情,为荆轲着素默哀,表达自己的情感。‎ C.袁诗末句中的“刺”字形象地写出“乱山”山势的陡峭、高耸,且赋予“乱山”以人性。‎ D.尹诗第三句写荆轲动作敏捷,办事果敢,高度赞扬了他是一个英雄人物。‎ 答案 D 解析 D.尹诗第三句是诗人假设荆轲在地图全部展开的时候能出其不意举匕刺杀秦王,也许会改写历史。‎ ‎(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 相同: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的精神和壮举。‎ 不同:袁诗赞美中重同情,将荆轲刺秦失败归因为“匕首无灵”;尹诗赞美中重批评,认为荆轲“生劫”秦王的想法是“迂腐”的。‎ 解析 通读诗歌发现,袁诗说“生戴吾头入虎狼”,突出荆轲的视死如归;尹诗说“豪气无论剑不疏”,突出荆轲的英雄气概和剑术高妙,可见二诗均赞美荆轲。尹诗尾联用假设关系的诗句,隐含着对荆轲失败的反思,袁诗尾联则把荆轲失败归为“匕首无灵”,充满惋惜与同情。据此可总结答案。‎ 诗歌鉴赏 ‎《荆卿里》前四句写诗人行至荆卿故里,睹景生情,慨叹壮士的英雄气概。“水边”是指燕太子丹与众宾客送荆轲入秦行刺至易水而别。“生戴吾头”‎ 写荆轲抱着决死之心入秦。随后两句写荆轲为报太子厚恩和田光对自己的信任,竭尽全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后四句写诗人思贤生情,抒发自己的仰慕之情。英雄的壮举不仅感动了当年送行的人,也让今天的“我”为荆轲着素默哀。“过客”是指诗人自己,“衣冠此日霜”指诗人像当年太子丹着白衣一样,今日也穿着素衣凭吊荆轲。最后两句,写匕首无灵人有情,虽然事败人殁,但荆轲的伟大精神却与日月同辉,永耀后人。作者论人不论事,主张精神至上的性格跃然纸上。‎ ‎《荆轲山(其二)》从另一个角度评价了荆轲的壮举。前两句,诗人认为英雄荆轲有这等豪迈气概,剑术之高妙就更不用说了。他刺杀秦王失败,只因为他要生劫秦王,以迫使秦王答应不再发动战争攻打燕国,这个计划太迂腐天真了。后两句,进一步假设,如果荆轲当时动作迅速而果断,以当即刺杀秦王为目的,而不是生劫之的话,那么历史就会改写,而荆轲也会成为千载称道的真正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有很强的洞察力。‎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①,何人更可言。‎ ‎[注] ①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同时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感叹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答案 D 解析 D.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答:                            ‎ ‎                              ‎ 答案 第一问: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第二问:①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除忆”‎ 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 通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意思,情感就不难概括。第二问应先指出表现手法,再结合内容指出该手法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 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首联,“无俗喧”“时立”写出了诗人远离尘嚣、怡然自得的形象;颔联,以“少来客”与“多过猿”相对比,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颈联,以岩石、松树、杏花等衬托环境的清幽,表达了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尾联,写诗人居于山中,面对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之外,无人可以分享,表现了自己志趣的高雅,抒发了对文友的思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