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阶段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阶段检测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 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 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 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 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 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 “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 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 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 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 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 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 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 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 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 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 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 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 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 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 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 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 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 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 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时 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 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 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打” 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 舞剑以助壮气……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 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观 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以 说是武侠小说的滥觞,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 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 (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 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术文化传 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 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 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在修 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极拳功 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而后身体动。 在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辰,练习相应的功 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 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 内功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 远,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 的虚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 具体体现。 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 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 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 32 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 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 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 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 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 (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中“武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 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 B.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招式名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其套路富有艺术美感,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能和舞蹈、京剧、书法等艺术形式相融合。 C.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 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因此,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传承至今。 D.现代武术的发展注重其自身的体育属性,虽然提高了武术的知名度、增加了商业性,但也 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 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B.“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 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C.文学与武术的结合。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 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在武术文学,武侠小说、侠义公 案小说和新派武侠小说中都有体现。 D.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 练,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充分证明了,武术套路 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 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在天猫“双 11”晚会亮相。 B.为抵御外来侵略,霍元甲于 1910 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 C.八卦掌取意于《易经》,把八卦掌法的无穷变化看成是有规律的。 D.武术对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须行“拳礼”,表示谦虚礼让。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那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需要我们加强理解与传承。今后对中华武术我们 应该传承什么?在传承中需要注意什么?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1.D 2.C 3.A 4.(1)本文采用了立论式论证方式。(2)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并列结构。(3)论证中综合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4)论据选用,丰富典型,说服力强,大量引用古 代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5.传承:传承技艺。传承武德。传承艺术美。传承哲学思想。 注意: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切忌暴力行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适度,注重 保留文化性。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 D 项, “因 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错,原文“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 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只是说不注重武术文化发展的后果,并未提到“要把 ‘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 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题中 A 项,“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 及伦理观念的影响”错,原文“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到 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可知“‘武’与‘文’相对应,专指 军事活动”是“春秋早期”而非“春秋时期”,“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是 “春秋末年”而非“后来”; B 项,“‘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 术’与军事技击相关,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错,“此”指代的是“南朝 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原文“由‘武术’一词 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可知,“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知 “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而不是“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 术’与军事技击相关”; D 项,“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错,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可知,写高水平的 习武者是说明“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论点的内涵, 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 细微差别。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一是指“武德”,“武德”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 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包括“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二是指“受到 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且根据原文“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 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 办武术比赛”,可知题中 A 项“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既未体现武德,也 未体现受到传统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天猫‘双 11’晚会亮相”是其体育属性的体现。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可从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角度进 行分析。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论证结构包括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论证方法 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材料二第一段直接提出中心论 点“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下文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可分析出是“立论式论证方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下文各段分别从“武术的招式”“武术套路”“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的融合”“文学与武 术的结合”等方面进行论述,可分析出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从“前文所提杜甫 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 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可分析出论证方法 是“例证法”,从“《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可分析出论证方法是“引证法”;材料二选用了“武松醉打蒋门”“杜 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金 庸、古龙的作品”等大量论据,可分析出“丰富典型,说服力强”,从“《道德经》中所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庄子所谓‘指与 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可分析出“引用古代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 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 “今后对中华武术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在传承中需 要注意什么?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回答第一问,从“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 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可概 括出“传承技艺”;从“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可概括出“传承艺术美”;从“武 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可概括出“传承武德”;从“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可概括出“传承哲 学思想”。 回答第二问,从“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 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可分析出“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切忌暴 力行为”;从“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 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 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可分析出“发展体育属 性、商业性要适度,注重保留文化性”;从“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 年,国务院批准 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 有 32 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分析出“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 发挥主导作用”。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 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 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 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 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 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 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 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 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 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 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 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 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 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 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 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 尚悉心/以报殊遇/ B.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 尚/悉心以报殊遇/ C.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 尚/悉心以报殊遇/ D.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 尚悉心/以报殊遇/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在京师的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与最高学府,以后各朝多有沿 革。 B.世祖,是皇帝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 庙号 C.江南,多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曾被称为“吴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 概念。 D.京师,本指天子所居之地,后世常用它代指国都或朝廷,也可指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 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李不畏权贵,弹劾当朝宰相。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贾似道这样炙手可热的高官, 也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荼毒百姓之罪。 B.叶李富于见识,建议重视人才。当各道儒司被撤销之时,他及时上奏,以先帝的治国方略 来说明招纳儒士、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复立提举司。 C.叶李颇有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他认为将校多与叛军亲近,奋勇不足,不如趁叛军轻敌, 命令步军在前,联车结队断后,用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 D.叶李关心百姓,减轻民众负担。因为淮浙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求减免半数租税,调拨粮 食赈济饥民,认为皇帝如果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2)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答案】6.A 7.D 8.D 9.(1)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 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 (2)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注意 动词“云”,连词“以”结合句意断句。本句话意思是:“先生在宋朝,以忠正直言闻名, 这是皇上所知晓的。现在授给你五品官职,有操行学识的人应根据时机决定是隐居还是出仕, 希望(你)全心全意,来报答皇上特别的礼遇。”“先生”是“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 的主语,不可与“在宋”断开,排除 BD 项;“士君子”是一个名词,不可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A。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 项“京师”指国都或朝廷,可泛指“天子的军 队”,但非“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故选 D。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 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 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 项,原文无 “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的内容。故选 D。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 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1)固定人名“贾似道”“叶李”等保留,“嗾”译为唆使,“锻炼”译为罗织 罪名(古今异义词),“窜”译为流放。(2)“贫约”译为贫苦节俭,“清慎”译为清廉谨 慎,“过”译为过错。 参考译文: 叶李,杭州人。年幼时便有奇异的秉性,随太学博士求学,补为京学生员。适逢贾似道 又入朝作宰相,更加骄横自专,创立公田纸币,这办法坑害百姓很厉害。朝廷内外没有人敢 指责议论。叶李就到朝廷上书,指责贾似道。上书大略说:“日月星三光错乱,是宰相的罪 过。贾似道错误管理三公,败坏法纪,毒害百姓。”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 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令御史大夫相威在江南设行台,并访求遗贤隐士,(相威)把叶李 的姓名报上去。(世祖)立即任命叶李担任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听到任命,想逃走,但使 者送来丞相安童的信,上面说:“先生在宋朝,以忠正直言闻名,这是皇上所知晓的。现在 授给你五品官职,有操行学识的人应根据时机决定是隐居还是出仕,希望(你)全心全意, 来报答皇上特别的礼遇。”叶李(这)才醒悟了,到京城后,皇帝在披香殿召见。 当时,各地儒学提举司,都因(朝廷)空着职位(的举措而)被废除了。叶李于是奏 请说:“臣敬观先帝的诏书,(先帝)在创业时,军务繁多,还(要)收罗读书人。现在陛 下统一天下,停息武备修明文教,能不培养人才,来推广(宣讲)治国的政策措施吗?各地 儒学提举及各郡教授,实在关系到风俗教化,不应废除。请重新设立提举司,(让其)专管 提拔调用学官,考核学生,讲明治国方针,并把那些成才的推荐到太学,来供选录任用。” 皇上同意了他的奏请。 这时,乃颜在北部边境叛乱,诏命李庭出兵讨伐他,但将校多数任用蒙古人,(他们) 犹犹豫豫退回来了。叶李秘密上奏说:“用兵贵在出奇,不重人多,对敌交战应当用计谋取 胜。他们既然相互亲近,谁肯用力?白白浪费陛下的粮食军饷,(而)各地运输(又)很辛 苦。我(请求)用汉军排在前边徒步作战,并连接大车在步兵后面拦截,来表明拼死战斗(的 决心)。叛军先前轻视我们,一定不作防备,我们用大军(来)攻打他们,没有打不胜的。” 皇上把他的计谋晓谕将帅,军队果然取得胜利。 当时淮浙饥荒,粮价飞涨,叶李奏请免除江淮租税的一半,调运湖广、江西的十七万石 粮食到镇江,用来赈济饥民。皇上想攻打交趾,叶李说:“军队一动,耗资巨大,现在山路 险峻,深入敌人境内,万一失误,就不是用来威慑远方夷人的办法了。”(皇上)这才作罢。 不久,去世,五十一岁。叶李自己生活很俭朴。曾告诫他儿子说:“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 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 (二)诗歌鉴赏(1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①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③,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①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②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③彩笺:彩美的支纸,借 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0.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一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一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11.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案】10.D 11.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登 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 象。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 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D 项,“笔力豪放飘逸”错误,应为“缠绵婉约”。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 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 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 背景资料。译文:栏杆边上,菊花笼在愁绪似的雾霭,兰草挂着泪珠般的晚露,丝罗帷幕, 渗透过轻轻的寒意,燕子已经成双成对飞翔离去。明月不理解离别的怨恨愁苦,拂晓时月光 斜照穿透朱红门户。昨夜西风吹得绿树凋零。独自登上高楼,久久眺望天边远路。想寄上彩 纸和素帛的书信,山势绵长水势空阔怎知寄往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 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 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 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 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 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 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点睛】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 ①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 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 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 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②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 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 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③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 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 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2.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1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2.造访 朱门 13.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 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 “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 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 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 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 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 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 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 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 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狂疏” 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 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 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诗歌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和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14.古诗文默写 ①辛弃疾的《水龙吟》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天 相接,一派清秋的雄浑之美。 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第一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第二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人间词话》) ③《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 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 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④《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 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 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答案】 (1)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2)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4)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 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凋”“憔悴”“蓦”“阑珊”“箫”“吟”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 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 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 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 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 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 ①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 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 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 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 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 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 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 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 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 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 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 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引用 C.比喻、借代、排比 D.比喻、比拟、借代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白雨,加上一 层背景,就十分悠闲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 ② 【答案】15.B 16.原句在“白雨”前加了修饰语“细得同粉也似的”,运用了比喻修辞, 形象写出了白雨的细、密的特点;在“背景”前用“淡得几不成墨的”来修饰,更形象地写 出背景的特点,更有色彩感和画面感。原句“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用问句表达,让读者更 有参与感,与陈述语气相比,更有趣味。 17.①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②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 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补考概念, 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 B 项,“细得同粉似的雨”运用了比喻。“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 了”运用了比拟手法。第二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 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等多处运用了引用。选文没有运用夸张和借代手法,所以排除项 A、 C、D 三项。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 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比对这两个句子,找出两句话中有三处不同的地方,通过对其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和语气的 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首先,原句是“再洒上一层白雨”,修改后 的句子是“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显然,在“白雨”前增添的修饰语“细得同 粉也似的”运用了比喻修辞,“细”“粉”两字形象写出了白雨的细、密的特点。相比较原 文中的“白雨”就没有写出细、密这样的特点。其次,原文是“加上一层背景”,修改后的 句子是“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其中在“背景”前增添的修饰语“淡得几不成墨 的”,更形象地写出背景的特点,更具有色彩感和画面感。而原文句的表达缺少对背景特点 的描绘,也没有给人一种色彩感和画面感。最后,原文是“就十分悠闲了”采用的是一般陈 述语气。修改成“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这样一个反问句,让读者更有参与感,与之前的陈述 语气相比,更有趣味。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 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 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在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一处,承接前面的主语“冬霖景象”, 后面应该是评价性的语言,然后根据后文介绍了一幅悠闲的画面,所以此处应填“又是一种 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第二处,根据前后语句的分析,应该是对引用诗句的小结,而且尽量 句式与一致,根据诗句意思,应填“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 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 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 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 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 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 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 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8.下面文段,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 ①“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是设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②朗诵会吸引 了很多读者的关注。③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齐聚北京,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 论道。④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⑤一个 个熟悉的地名在诗人的笔下变幻成了有生命、有思想的存在,包含着历史的积淀,人文的光 辉也在凝聚。⑥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让《光明日报》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担,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1)序号______修改________ (2)序号______修改________ (3)序号______修改______ (4)序号______修改______ 【答案】 (1)① 删掉“设” (2)② 删掉“的关注” (3)⑤ 删掉“在凝聚” (4)⑥ 删掉“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 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 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是设在古 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结构杂糅,改为“是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或者 “设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朗诵会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搭配不当,“吸引” 的应该是“读者”,不是“关注”;“人文的光辉也在凝聚”,搭配不当,改为“也凝聚着 人文的光辉”;“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让……”,句子没有主语,去掉“让”,“《光 明日报》”做主语。 【点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 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 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 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9.今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 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 35 个字。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 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 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 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 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 短 6 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 6 个月才完成。 【答案】《哪吒》改变传统影像设定,在故事情节上下足功夫,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从而 达到最佳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选 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 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答题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 35 个字”。答题时,首先提取各句子主干,“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 定”“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 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概括形成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 35 个。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 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 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 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日前,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 有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坚守在抗疫 一线,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病床上他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 《中国青年报》 ②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 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臧克家《有的人》 ③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人民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网络格言 武汉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请恰当引用三则材料, 以“致敬这样的人”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诗歌除外,文体自定。 【答案】【例文】 缅怀李文亮,向抗疫英雄致敬 ——致敬这样的人 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终究离开了人世。疫情面前,每一条生命都 是珍贵的,每一声与病毒搏击的呐喊都值得倾听。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 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各行业各部门在这个时候都要继续提高警惕,积极救治 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疫情的变化不等人,面对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 罹难者,惟有擦干眼泪,负重前行,才能告慰他们的灵魂。现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医疗 力量都来到了湖北、来到了武汉,来自海内外的爱心援助也源源不断地发往疫情严重地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一起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无论是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还是疫 情平息以后,都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医生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必须 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保护他们在业务领域发声建言的权利,及时响应来自一线的预警。医 护人员是冲在抗疫战争最前面的战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护的人。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 存在防护物资欠缺的问题,不管怎样,必须优先保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供给,扫除他们工作 上的后顾之忧。对因为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点怠慢, 让更多的“李文亮”坚强地站起来。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全国一盘棋。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大考。李文亮医生生前的一些遭遇,反映出当地疾控体系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人们哀悼李 文亮,也不禁惋惜,如果他的“哨声”被更及时地倾听,如果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视, 也许疫情的破坏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围。这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足,认真汲取教训,切实 提高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医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道这 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生者奋然, 死者安息。愿医务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铭记,愿所有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负。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李文亮医生 7 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们非常难过。 年仅 34 岁的李文亮医生是逝者当中非常年轻的之一,这尤其令人唏嘘,令人悲恸。李文亮 医生是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他是去年 12 月最早预警这场危险病魔的 8 名医生之一。 回过头看,他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我们对他产生了敬意,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 视,反而被训诫,这件事为社会开展反思提供了一个有触动的样本。去年 12 月,人们对冠 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李文亮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 这是他高度专业性表现的一部分。在人们后来的追述中,发现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 人尊敬的医德。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李文亮的因公殉职英勇、 朴实,尤其让人心痛。 【立意】向李文亮医生致以敬意;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向坚守一线抗击疫 情者致敬;送别李文亮等等。 【结构】题目就是观点,《缅怀李文亮,向抗疫英雄致敬》,第一段联系材料,点明观点“公 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二三四段并 列式论述,“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尊重医护人员 的专业价值”“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全国一盘棋”,论述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一段呼吁 “愿医务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铭记,愿所有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负”! 【素材】1.疫情是魔鬼。李文亮是最早一批撩起疫情魔鬼面纱的医者。他凭借专业素养和职 业敏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就及时向外界发出了防护预警,被誉为疫情“吹哨 人”。他始终坚守岗位,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不幸被感染。接受隔离治疗期间,他心态乐观、 积极配合,表示康复后想赶快回到一线工作,继续为患者看病。李文亮的身上,闪耀着医德 之光。他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 2.年仅 34 岁的生命逝去,令人扼腕痛惜!也再一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的凶险。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们必须同时间 赛跑、与疫情较量,一刻也不能懈怠!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李文 亮生前曾经经历的某些遭遇,正反映出我们在疫情防控和应对中的短板和不足。我们要吃一 堑长一智,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3.文亮已逝,战斗未止!李文亮生前的作为和心愿,就是阻断疫情魔鬼肆虐,保我同胞健康。 我们必须继续抖擞精神,坚决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战胜疫情魔鬼,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面对这一次艰 难的考验,我们同样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走过去。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 天不会来临,我们一定能夺取这场没有硝烟战斗的胜利!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