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第02天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新人教版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 2 天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考纲要求:II 难易程度:★★★☆☆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B=2 kg,长为 L=6 m 的薄木板 B 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面上,质量 为 mA=2 kg 的物体 A(可视为质点)在一平行于斜面的 F=4 N 的力拉动下从木板左端以 v0=5 m/s 的速度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在物体 A 带动下,木板以 a=2 m/s2 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初始时刻 B 距斜面底端 s=20 m (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则: (1)经多长时间物体 A 滑离木板? (2)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是多少? (3)若物体 A 滑离木板后立即取走物体 A,木板滑到底端一共用时多少? 【参考答案】(1)2 s (2) (3)6 s (2)物体 A 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μ2mAgcos θ=mAgsin θ+F 联立解得: (3)A 滑离 B 时 B 的速度为:v=at0=4 m/s 位移: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A 滑离木板后木板沿斜面上有摩擦力μ1mBgcos θ=mBgsin θ,故木板做匀速运动 从 A 滑离木板到木板滑到低端所经历的时间: 故一共用时:t=t0+t1=6 s 【知识补给】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比例关系 设 T 为等分的时间间隔,则有 (i)1T 末、2T 末、3T 末、···的速度之比:v1:v2:v3:···:vn=1:2:3:···:n (ii)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n=1:22:32:···:n2 (iii)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 3:5:···:(2N-1) (iv)通过前x、前2x、前3x、···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1: : :···: (v)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t1:t2:t3:···:tn=1:(-1):(-):···: (-) (vi)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末的速度之比 v1: v 2:v 3:···: v n=1:: :···: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 要注意方向性。 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 只适用于 匀变速直线运动。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4.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推论法:利用Δx=aT2:其推广式 xm-xn=(m-n)aT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 为快捷。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 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表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 g=9.8 m/s2。 或 g=10 m/s2。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都按 g=9.8 m/s2 进行计算。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初速度 v0=0,加速度 a=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gt,h=12)gt2,v2=2gh。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1)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v=v0–gt 位移公式:x= v0t– 1 2gt2, v2-v 2 0=–2gx。 (2)推论 上升、下落时间 t 上=t 下= ,运动的总时间 t 总=t 上+t 下= ,最大高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1)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时间 速度 运动方向 表示物体正在向上运动 表示物体处在最高点 表示物体正在向下运动 (2)上升的最大高度 时间 速度 运动方向 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 表示物体回到抛出点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3.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1)分段法:上升过程是 a=–g, 的匀变速直选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将全过程看成是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习惯上取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时正在上升, 时正在下降, 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 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T 为时间间隔,物体在第 1 个 T 内位移为 2 0 m,第 2 个 T 时间末速度为 40 m/s,则 A.时间间隔 T=2 s B.物体的加速度 a=5 m/s2 C.物体在前 2T 时间内的位移是 40 m D.物体在第 2 个 T 时间内的位移是 60 m 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的长度为 L 的列车,保持加速度不变通过长为 L 的桥梁,车头 驶上桥头时的速度为 v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v1v2 B. C. D.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 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才 会落地 A.1 s B.1.5 s C. D. 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 分别是 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1:22;32;1:2:3 B.1:8:27;1:4:9 C.1:2:3;1:1:1 D.1:3:5;1:2: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如图所示,t=0 时,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入水平面 (设经过 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 C 点。测得每隔 2 s 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 度并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 t/s 0 2 4 6 v/(m·s﹣1) 0 8 12 8 A.t=10 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 点 B.t=3 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 点 C.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12 m/s D.A、B 间的距离小于 B、C 间的距离 一质点沿直线 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 O 点的距离 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3+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v=6t2(m/s)单位是 m/s。则该质点在 t=2 s 时的瞬 时速度和 t=0 到 t=2 s 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少?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依次通过 A,B,C 三点,已 知 AB=12 m,BC=20 m,小球通过 AB,BC 所用的时间均为 2 s,求: (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2)小物块通过 A,B,C 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AD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aT2=20 m,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a ∙2T=40 m/s,联立解得 a=10 m/s2,T=2 s,故 A 正确,B 错误。物体在前 2T 内的位移 x= a∙(2T)2= ×10×16 m=80 m,故 C 错误。物体在第 2 个 T 内的位移 x2=x–20 m=80 m–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20 m=60 m,故 D 正确。故选 AD。 D 火车车头从桥头到桥尾运动的过程中有: ,火车车头从桥头到车尾 通过桥尾的过程中有: ,联立可以得: ,故选项 D 正确, 选项 ABC 错误。 B 设 加 速 度 为 a , 因 为 是 从 静 止 开 始 运 动 的 , 所 以 在 第 1 段 内 的 位 移 为 ,第二段内的位移为 ,在第 3 段内的位 移为 ,故三段位移之比为 1:8:27,根据公式 可 知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B 正确。 AD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在 水平面上的加速度 ,设加速的时间为 , 时,已减 速 的 时 间 为 , 根 据 运 动 学 公 式 得 , , 解 得 ,知经过 到达 B 点,且最大速度为 ; 从 t=6 s 时开始,速度减为零,还需的时间为 ,即 t=10 s 时刻物体恰好停 在 C 点,故 A 正确,BC 错误;根据 ,可求出 AB 段的长度为 ,BC 段长 度为 ,则 A、B 间的距离小于 B、C 间的距离,故 D 正确。 v=24 m/s 根据 v=6t2 m/s,当时间 t=2 s 时,速度为:v=24 m/s 根据 x=3+2t3(m),2 s 内的位移为:x=x2﹣x0=3 m+2×8 m﹣3 m =16 m 平均速度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由 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