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力与直线运动学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考向1 实现图像与图像之间的转化 例1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像如图21所示.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图21 图22 归纳 从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弄清试题中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通常情况下,需要关注的特征量有:横纵坐标轴(包括单位)、图线(趋势)、斜率、面积、截距和点(交点、转折点、渐近点)六个方面. 变式 有一质点从x轴的坐标原点开始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3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a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x表示质点的位移,其中正确的是( ) 图23 图24 考向2 实现图像与函数之间的转化 例2 如图25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图25 图26 归纳 图像问题的处理有两条途径:一是根据图像反映的函数关系,找到图像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分析其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二是既能根据图像的定义把图像反映的规律对应到实际过程中去,又能将实际过程的抽象规律对应到图像中去,最终根据实际过程的物理规律进行判断. 变式 (多选)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A是斜面上一点,物块过A点后通过的路程为x时速度为v,v2与x的关系图线如图27所示,图中b1、b2、x0和重力加速度g已知.根据图线可以求得( ) 图27 A.物块质量和物块从第一次经过A点至回到A点的时间 B.斜面倾角和物块从第一次经过A点至回到A点的时间 C.斜面倾角和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质量和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例3 (14分)校车交通安全今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发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若校车以v0=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在33 m远处路口人开始横穿马路,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1=0.75 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1)司机从发现情况至汽车走完33 m距离,经过多长时间?此时车速为多大? (2)如果行人横穿d=20 m宽的马路,横穿速度为5 m/s,行人是否有危险? (3)《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校车运行中,若遇到意外情况,驾驶员按下安全按钮,校车车速会迅速降至7.2 km/h以下,如果按(2)中条件,此时行人横穿马路是否会发生事故? [解答步骤规范] (1)在0.75 s的反应时间内,校车行驶位移 x1=________=15 m(2分) 校车匀减速行驶,加速度大小a=4 m/s2,有 x2=________(2分) 解得t2=1 s(1分) 此时校车速度v2=________=16 m/s(2分) 校车走完33 m距离,一共用时t=t1+t2=1.75 s(1分) (2)行人穿过马路的时间t0=________=4 s(1分) 显然4 s>1.75 s,行人有危险.(1分) (3)校车在0.75 s之后速度迅速降为v02=2 m/s后做匀减速运动, 行驶距离x3=________=0.5 m(2分) 校车一共前进x=x1+x3=15.5 m(1分) 显然15.5 m<33 m,行人不会发生事故.(1分) 归纳 解决追及相遇与行车安全问题的一般思路: 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1.物理分析法 首先,要认真审题,构建形象的运动图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1)恰好追上(或追不上)、最远(或最近)距离——速度相等是临界条件. (2)追上、相遇——两物体同时到达某位置. 2.极值法 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位移关系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则可以相遇两次;若Δ=0,则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则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3.图像法 将两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像分析求解相关问题. 4.相对运动法 对运动过程和状态进行分析,巧妙选择参考系,简化运动过程、临界状态,确定三大关系,列式求解. 变式1 某天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的速度v1=15 m/s,乙车的速度v2=25 m/s,当乙车行驶到距甲车s=60 m时,发现了前方的甲车,设两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均为Δt=0.5 s. (1)若乙车的驾驶员发现甲车后经反应时间Δt后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防止相撞,求乙车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a1(此过程甲车速度保持不变); (2)若乙车的驾驶员经反应时间Δt后,仅采取鸣笛警告措施,甲车驾驶员听到鸣笛后经反应时间Δt后立即做匀加速运动,为了防止相撞,求甲车加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a2. 变式2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xt)图像如图28所示,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 m/s2,t=3 s时,两车的xt图线刚好相切,则( ) 图28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a= m/s B.t=3 s时a车和b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 C.t=1 s时b车的速度为10 m/s 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 m ¥ 考点三 连接体问题 例4 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小物块a相连,如图29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b紧靠a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从t=0时开始,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b分离;再经过同样长的时间,b距其出发点的距离恰好也为x0.a、b均视为质点,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图29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 (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导思 ①ab整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到几个力作用?弹簧弹力与什么力平衡?②施加外力后,a、b两者分离前后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有何关系?a、b分离时弹簧的形变量是多少?③在物块a、b分离前,ab整体受几个力作用?外力大小随时间怎样变化? 归纳 在连接体问题中,若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处理;整体法适宜求共同的加速度和系统外力,不能求系统内力;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需要把其中的某一个物体隔离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相辅相成.下面的变式涉及连接体中两部分加速度不同,需要采用“隔离法”研究. 变式 如图210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滑块A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滑块A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长木板B的质量为(g取10 m/s2)( ) 图210 A.4 kg B.3 kg C.2 kg D.1 kg 来源 有关动力学的斜面体模型 统计分析 2015·全卷Ⅰ第20题 1.(多选)[2015·全国卷Ⅰ] 如图(a)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 (b)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斜面体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综合性强,可以考查受力分析、临界条件、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图像、功能关系等多方面问题,从研究对象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斜面体上物体和斜面体本身两个方面.有时一道考题可以同时考查这两个方面 2016·全国卷Ⅰ第24题 2.[2016·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θ,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ab(仅标出a端)和cd(仅标出c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 (1)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模型核心归纳】 斜面是力学中常见的运动情景,斜面的倾角θ是解决这类问题一个重要参数. 1.力的分析处理: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是两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方向,一般对力采用正交分解法,即分别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两个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研究. 2.常见的问题有: (1)摩擦平衡问题:当μ=tan θ(设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时,物块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当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