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屏边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云南省屏边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12月份考试 高一 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3.0分,共36分) 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 1 s B. 1.5 s C.s D. (-1) s 2.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重量不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a)、(b)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FA<FB C. 大小不确定 D.FA>FB 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v=(2t+4)m/s,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为0 B. 加速度为4 m/s2 C. 在3 s末,瞬时速度为10 m/s D.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在2015年世界蹦床锦标赛中,中国队共获得8枚金牌.如图所示,当蹦床运动员接触床面向下运动时( ) A. 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大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 B. 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大小相等 C. 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小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 D. 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5.树上的苹果落向地球,针对这一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引力大 B. 由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无引力造成的 C. 苹果对地球的引力大小和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小是相等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伽利略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什么样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由伽利略首先定义的.这种运动指的是( ) A. 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 B. 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 C. 加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 D. 加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 7.一物体以5 m/s的速度垂直于墙壁碰撞后,又以5 m/s的速度反弹回来.若物体与墙壁作用时间为0.2 s,取碰撞前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0 m/s2 B. -10 m/s2 C. 50 m/s2 D. -50 m/s2 8.长为5 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5 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 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g取10 m/s2)( ) A.s B. (-1) s C. (+1)s D. (+1) s 9.2011年5月11日,京沪高铁开始运行试验,列车运行时,一瓶矿泉水始终静止在水平车窗台面上(如图).假设列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则( ) A. 若列车做匀速运动,瓶不受摩擦力作用 B. 若列车做加速运动,瓶不受摩擦力作用 C. 若列车做匀速运动,瓶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D. 若列车做加速运动,瓶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10.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f1、Ff2、F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Ff1=5 N,Ff2=0,Ff3=5 N B.Ff1=5 N,Ff2=5 N,Ff3=0 C.Ff1=0,Ff2=5 N,Ff3=5 N D.Ff1=0,Ff2=10 N,Ff3=5 N 11.如图所示,有A、B两物体,mA=2mB,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在它们下滑的过程中( ) A. 它们的加速度a=gsinθ B. 它们的加速度a<gsinθ C. 细绳的张力FT≠0 D. 细绳的张力FT=mBgsinθ 12.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b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木杆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乙图中木杆P竖直.假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P的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A、FB、FC、FD,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A=FB=FC=FD B.FD>FA=FB>FC C.FA=FC=FD>FB D.FC>FA=FB>FD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 13.(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 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 适当减少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14.(多选)如图所示,a、b、c、d 四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由图可知,在6 s内( ) A. 物体a、d做匀速运动 B. 物体a、c做匀加速运动 C. 在0~6 s内物体c、d的平均速度相同 D. 在0~6 s内物体a、b的平均速度相同. 15.(多选)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B. 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1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B. 平均速度即为一段时间内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 当时间趋于无穷小时,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瞬时速度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7.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 Hz) (1)实验时下面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A.释放纸带 B.打开打点计时器 (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填“左”或“右”)端. (3)图乙中是连续的几个计时点,每个计时点到0点的距离d如下表所示: 根据这些数据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某同学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主要思路是,通过改变悬挂小钩码的质量,改变小车所受拉力,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将每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观察图线特点. 甲 (1)实验中为使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拉力,则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质量M应该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测量其中x1、x2、x3、x4、x5、x6.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用T、x1、x2…x6表示小车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乙 (3)经过6次实验,获得了6组对应的小车所受合力F、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如图丙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经排查发现:并非人为的偶然误差所致,那么,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后,你认为,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________. 丙 四、计算题 19.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通过计算判断是哪辆车先到达目标? 2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试计算: (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 (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 (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1.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小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上,物块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大小为F=2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于物块,则其上滑的加速度为多大?(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22.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 m/s匀速运行,在A处把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 s,物体到达B处,AB相距L=10 m.则: (1)物体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2)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若物体是煤块,求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划痕. 答案 1.D 2.A 3.C 4.B 5.C 6.A 7.D 8.B 9.A 10.C 11.A 12.B 13.AC 14.AC 15.ABC 16.CD 17. (1)BA (2)左 (3)9.72 m/s2 【解析】 (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顺序为B、A. (2)纸带与重物相连的那端最先打点,故点的分布比较密集些,所以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 (3)我们用逐差法来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 a=m/s2≈9.72 m/s2. 18.(1)m≪M (2)a= (3)小车前进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 【解析】(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解得:a=g 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F=Ma=·mg,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0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利用逐差法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由(x4+x5+x6)-(x1+x2+x3)=a·(3T)2 得:a= (3)从图中发现有拉力时,没有加速度. 所以原因可能是小车前进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 根据F=Ma得:a= 所以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 19.甲车先到达. 【解析】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 则对于甲来说有x=+ 解得t1= 对于乙来说有t2== 则t2﹣t1=>0 故t2>t1 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 20. (1)4.83 s (2)17.5 m (3)3 m 【解析】 从图象知两车初速度是v0=0,加速度分别为a1==m/s2,a2==m/s2,做匀加速运动. (1)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设乙车运动t时间后两车相遇,则甲、乙两位移为s1=a1(t+2 s)2,s2=a2t2,由于s1=s2,所以a1(t+2 s)2=a2t2,代入数据解得t′=(2-2) s(舍去),t=(2+2) s≈4.83 s. (2)相遇点离出发点的距离 s2=a2t2=××4.832m≈17.5 m. (3)由图可知甲车行驶t4=4 s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距离最大,Δs=s甲-s乙=×3×4 m-×3×2 m=3 m. 21.6 m/s2 【解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各力进行正交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x方向:Fcosθ-mgsinθ-Ff=ma① y方向:FN-mgcosθ-Fsinθ=0② 滑动摩擦力Ff=μFN=μ(mgcosθ+Fsinθ)③ 所以由①②③得 a= =6 m/s2. 22.(1)2 s (2)0.1 (3)2 m 【解析】(1)假设物体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则·t=6 m<10 m,故假设不成立.物体从A到B需经历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过程,设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则 t1+v=L 所以:t1==2 s (2)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则:v=at1 得:a==1 m/s2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 得:μ==0.1 (3)物体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t1=2 m 在t1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带=vt1=2×2 m=4 m 划痕的长度:x=x带-x物=4 m-2 m=2 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