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力与直线运动学案
【考向解读】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既会单独考查,又会与电磁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及运动图象的应用,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题目新颖,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考查直线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大多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等内容,预测高考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计算题。
【命题热点突破一】运动图象的应用
(1)x-t图象和v-t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
(2)x-t图象和v-t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而v-t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4)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而x-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无实际意义。
例1. [2016·全国卷Ⅰ]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图像如图1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图1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规律方法】图象问题要三看
(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纵轴表示的量)与自变量(横轴表示的量)的制约关系。
(2)看图线本身―→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
(3)看交点、斜率和“面积”―→明确图线与图线的交点、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变式探究】 (多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的恒定水平外力作用下由同一起跑线沿不同接触面由静止开始运动,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t0后某时刻甲、乙两物体位移相等
B.0~t0时间内,物体甲的中间时刻速度大于物体乙的平均速度
C.t0时刻之前,物体甲受到的阻力总是大于物体乙受到的阻力
D.t0时刻之前物体甲的位移总小于物体乙的位移
答案 AD
解图象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图象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象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命题热点突破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2. 【2017·新课标Ⅲ卷】(20分)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g和mB=5 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x-* w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1)1 m/s (2)1.9 m
【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①
②
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⑤
⑥
律有
⑪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可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
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⑫
对A有⑬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⑭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⑮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⑯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⑰
(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变式探究】[2016·四川卷]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
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图1
【答案】(1)5 m/s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 m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mgsin θ=ma1
f=μmgcos θ
联立以上二式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
l=98 m.
【规律方法】
1.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
2.常用方法: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推论法、比例法和逆向思维法
【变式探究】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求: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解析 (1)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a1===4 m/s2
甲车停下所需时间:t1== s=2.5 s
甲车滑行距离:x==m=12.5 m
由于x=12.5 m<15 m,所以甲车能避免闯红灯。
(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距离x0,在乙车刹车t2时间两车速度相等,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a2==5 m/s2
【解后反思】
1.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的方法技巧
在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中,如果出现相等时间关系,则要优先使用中间时刻速度公式===及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公式xn-xm=(n-m)aT2;如果题中给出初(或末)速度为0,则要优先使用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公式”。
【命题热点突破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合=ma。
2.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
(1)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F与a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力与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3)同体性:F=ma中,F、m、a对应同一物体。
(4)独立性: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相互独立,与其他加速度无关。
例3. 【2017·新课标Ⅱ卷】(12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
m乙、ρ甲=ρ乙可知a甲>a乙,故C错误;因甲、乙位移相同,由v2=2ax可知,v甲>v乙,B正确;由x=at2可知,t甲f乙,则W甲克服>W乙克服,D正确.
3. [2016·全国卷Ⅲ]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4.[2016·四川卷]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
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图1
【答案】(1)5 m/s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 m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mgsin θ=ma1
f=μmgcos θ
联立以上二式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
l=l0+s0+s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l=98 m.
5.[2016·全国卷Ⅰ]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图像如图1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图1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 BD 【解析】在t=3 s时,两车并排,由图可得在1~3 s两车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说明在t=1 s时,两车并排,由图像可得前1 s乙车位移大于甲车位移,且位移差Δx=x2-x1=×1 m=7.5 m,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在1~3 s两车的平均速度v==20 m/s,各自的位移x=t=40 m,选项D正确.
6.[2016·天津卷]
(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图1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②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1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
【答案】 ①AB ②0.80 0.40
点时小车的速度vB==0.40 m/s.
7.[2016·江苏卷] 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图1
【答案】A 【解析】 由于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位置总是大于零且最远只能到刚下落处,不会无限增加,选项C、D错误;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此时位移的数值就代表小球的位置x,加速度a=-g,根据运动学公式v2-v=2ax得v2=v-2gx,这里v0为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是定值,故vx图像是抛物线,故选项B错误,选项A正确.
8.[2016·全国卷Ⅰ]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9. [2016·全国卷Ⅱ] 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BD 【解析】 设f= R,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g-f=ma,而m=πR3·ρ,故a=g-,由m甲>m乙、ρ甲=ρ乙可知a甲>a乙,故C错误;因甲、乙位移相同,由v2=2ax可知,v甲>v乙,B正确;由x=at2可知,t甲f乙,则W甲克服>W乙克服,D正确.
10.[2016·全国卷Ⅱ] 如图1,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
图1
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答案】BCD 【解析】 小球在M点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N点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则在由M
11. [2016·全国卷Ⅲ] 如图1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由圆弧AB和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动.
(1)求小球在B、A两点的动能之比;
(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
图1
【答案】(1)5 (2)能
【解析】 (1)设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在A点的动能为E A,由机械能守恒得E A=mg ①
由机械能守恒有mg=mv ⑦
由⑥⑦式可知,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
12. [2016·天津卷] 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1所示,质量m=60 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的A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3.6 m/s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速度vB=24 m/s,A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 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处附近是一段以O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与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 m,运动员在B、C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530 J,g取10 m/s2.
图1
(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f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
设运动员在C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 ⑤
由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R=12.5 m
13. [2016·四川卷]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
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图1
【答案】(1)5 m/s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 m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mgsin θ=ma1
f=μmgcos θ
联立以上二式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
s=s1-s2
l=l0+s0+s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l=98 m.
14.[2016·全国卷Ⅲ]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图1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 t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x- */w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 t图像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
1
2
3
4
5
a/(m·s-2)
0.20
0.58
0.78
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图1
(5)利用an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 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答案】(3)0.39(0.37~0.49均可) (4)an图线如图所示
(5)0.45(0.43~0.47均可) (6)BC
【解析】 (3)系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at2,由图(b)可知,当t=2 s时,s=0.78 m,代入解得a=0.39 m/s2.
(6)木板水平时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对于挂在下面的n个钩码,有nmg-F′=nma;
对于小车(含剩下的钩码),有F′-μ[M+(N-n)m]g=[M+(N-n)m]a;
两式相加得nmg-μ[M+(N-n)m]g=(M+Nm)a,
去中括号得n(mg+μmg)-μ(M+Nm)g=(M+Nm)a,
移项化简得n(mg+μmg)=(M+Nm)(a+μg),
解得a=·n-μg=·n-9.8μ,
可见an图像仍是一条直线,但其斜率要变大,且不过坐标原点.
15.[2016·全国卷Ⅰ]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 、30 H 和40 H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图1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打出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2)已测得s1=8.89 cm,s2=9.50 cm,s3=10.10 c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 .由此推算出f为________ H .
【答案】 (1)(s1+s2)f (s2+s3)f (s3-s1)f2
(2)40
16.[2016·全国卷Ⅱ] 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1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
图1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从释放到最低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mv2-0,可得v=,因lPmQ,故两球动能大小无法比较,选项B错误;在最低点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可知T-mg=m=man,得T=3mg,an=2g,则TP>TQ,aP=aQ,C正确,D错误.
17.[2016·天津卷] 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
图1
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
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
D.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
发动机时的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C错误;8节车厢有2节动车时的最大速度为vm1==,8节车厢有4节动车的最大速度为vm2==,则=,D正确.
1.(2015·浙江理综,15)如图1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图1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 A
2.(2015·广东理综,1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2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解析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反映速度大小,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甲图象斜率大于乙图象,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看出在t=0.5小时时,甲在s=10 m处,而乙在s=8
m处,进一步得出在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答案 B
3.(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4.(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0)如图2(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图2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 由v-t图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即gsin θ+μgcos θ=。同理向下滑行时gsin θ-μgcos θ=,两式联立得sin θ=,μ=,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C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t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sin θ=t1×=,选项D正确;仅根据v-t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错误。
答案 ACD
5.(2015·重庆理综,5)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图7
答案 B
6.(2015·山东理综,14)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10所示。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等于( )
图10
A.1.25 m B.2.25 m
C.3.75 m D.4.75 m
解析 小车上的小球自A点自由落地的时间t1=,小车从A到B的时间t2=,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轧断,小球下落的时间t3=;根据题意可得时间关系为t1=t2+t3,即=+,解得h=1.25 m,选项A正确。
答案 A
7.(多选)(2015·海南单 ,9)如图14,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
图14
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答案 BD
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图1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因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是物体的位移,故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故根据=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选项A正确,C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小于,选项B错误;因为图线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 A
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ma④
x=vt0+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 (v=-24 m/s不符合实际,舍去)
答案 20 m/s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1) 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 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 v2 ,其中v为速率, 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3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图3
解析 (1)设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h,在1.5 m高度处的速
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vmax≈360 m/s⑦
由⑥⑦式可得: =0.008 g/m
答案 (1)87 s 8.7×102 m/s (2)0.008 g/m
1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4(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图4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 (1)根据图象可以判定碰撞前小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4 m/s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4 m/s
小物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4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解得μ2=0.4
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t=1 s,位移x=4.5 m,末速度v=4 m/s
其逆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x=vt+a1t2
解得a1=1 m/s2
小物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15m)g=(m+15m)a1,即 μ1g=a1
解得μ1=0.1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15m+m)g+μ2mg=15ma3
可得a3= m/s2
假设又经历时间t2二者速度相等,则有a2t2=v1-a3t2
解得t2=0.5 s
此过程中,木板向左运动的位移x3=v1t2-a3t= m,末速度v3=v1-a3t2=2 m/s
滑块向左运动的位移x4=a2t=0.5 m
此后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Δx=x1+x2+x3-x4=6 m
小物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 m
(3)最后阶段滑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大小为a1=1 m/s2
向左运动的位移为x5==2 m
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x=x1+x3+x5=6.5 m
答案 (1)0.1 0.4 (2)6 m (3)6.5 m
1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图5
(1)在0~2 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解析 (1)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f1、F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f2、F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f1=μ1FN1①
FN1=mgcos θ②
Ff2=μ2FN2③
FN2=FN1+mgcos θ④
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f1=ma1⑤
mgsin θ-Ff2+Ff1=ma2⑥
a2′=-2 m/s2⑫
由于a2′<0,可知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2+a2′t2
=0⑬
联立⑩⑫⑬式得t2=1 s⑭
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
x=-=12 m<27 m⑮
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3
后A离开B,则有l-x=(v1+a1′t2)t3+a1′t⑯
可得t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
设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总,有t总=t1+t2+t3=4 s
答案 (1)3 m/s2 1 m/s2 (2)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