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两类动力学模型:“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两类动力学模型:“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学案

两类动力学模型:“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 ‎ 模型1 板块模型 ‎[模型解读]‎ ‎1.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大小为x1,滑板位移大小为x2‎ 同向运动时:L=x1-x2‎ 反向运动时:L=x1+x2‎ ‎3.解题步骤 ‎ [典例赏析]‎ ‎[典例1] (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审题指导] 如何建立物理情景,构建解题路径 ‎①首先分别计算出B与板、A与板、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判断出A、B及木板的运动情况.‎ ‎②把握好几个运动节点.‎ ‎③由各自加速度大小可以判断出B与木板首先达到共速,此后B与木板共同运动.‎ ‎④A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且A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不变.‎ ‎⑤木板先加速后减速,存在两个过程.‎ ‎[解析] (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与木板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3,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aB和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μ1mAg①‎ f2=μ1mBg②‎ f3=μ2(mA+mB+m)g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④‎ f2=mBaB⑤‎ f2-f1-f3=ma1⑥‎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Bt1⑦‎ v1=a1t1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数据解得:‎ v1=‎1 m/s ‎(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B=v0t1-aBt⑨‎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3=(mB+m)a2⑩‎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可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时间为t2,根据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2=v1-a2t2⑪‎ 对A有 v2=-v1+aAt2⑫‎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1=v1t2-a2t⑬‎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A=v0(t1+t2)-aA(t1+t2)2⑭‎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0=sA+s1+sB⑮‎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 s0=‎‎1.9 m ‎(也可以用下图的速度-时间图象做)‎ ‎[答案] (1)‎1 m/s (2)‎‎1.9 m 滑块滑板类模型的思维模板 ‎[题组巩固]‎ ‎1.(2019·吉林调研)(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0的木板,在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0,则时间t增大 B.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时间t增大 解析:B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的加速度a1==-μg,木板的加速度a2=,木块与木板分离,则有l=a1t2-a2t2得t=.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0,木块的加速度不变,木板的加速度减小,则时间t减小,故A错误;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木块的加速度减小,木板的加速度增大,则t变大,故B正确;若仅增大恒力F,则木块的加速度变大,木板的加速度不变,则t变小,故C错误;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木块的加速度减小,木板的加速度增大,则t变大,故D正确.]‎ ‎2.(2019·黑龙江大庆一模)如图,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木板的质量m0=‎4 kg,长l=‎2.5 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g取‎10 m/s2,求:‎ ‎(1)木板的加速度;‎ ‎(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解析:(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为Ff=μ(m0+m)g=10 N木板的加速度为a==‎2.5 m/s2.‎ ‎(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木板的加速度为 a′=- 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有 a=-a′=‎2.5 m/s2‎ 则有2×at2=l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t=1 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是1 s.‎ 答案:(1)‎2.5 m/s2 (2)1 s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木板静置于倾角θ=37°、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底端.质量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4 m/s从木板的下端冲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端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3.2 N的恒力.若小物块恰好不从木板的上端滑下,求木板的长度l为多少?已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解析:由题意,小物块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木板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小物块运动到木板的上端时,恰好和木板共速.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cos θ-Mgsin θ=Ma′,设二者共速时的速度为v,经历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v=v0-at,v=a′t;小物块的位移为s,木板的位移为s′,由运动学公式得,s=v0t-at2,s′=a′t2;小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端滑下,有s-s′=l,联立解得l=‎0.5 m.‎ 答案:‎‎0.5 m 模型2 传送带模型 ‎[模型解读]‎ 对于传送带问题,分析清楚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是解题关键,分析思路是:‎ 弄清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确定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分析见下表:‎ ‎1.水平传送带问题 运动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 ‎2.倾斜传送带问题 运动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匀速 ‎(4)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典例赏析]‎ ‎[典例2] 如图所示为某工厂的货物传送装置,倾斜运输带AB(与水平面成α=37°)与一斜面BC(与水平面成θ=30°)平滑连接,B点到C点的距离为L=‎0.6 m,运输带运行速度恒为v0=‎5 m/s,A点到B点的距离为x=‎4.5 m,现将一质量为m=‎0.4 kg的小物体轻轻放于A点,物体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点,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空气阻力不计)求:‎ ‎(1)小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v的大小;‎ ‎(2)小物体与运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小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 ‎[审题指导]‎ ‎[解析] (1)设小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1,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 μ1mgcos θ=ma1‎ 由运动学公式知v2=‎2a‎1L,联立解得v=‎3 m/s.‎ ‎(2)因为v<v0,所以小物体在运输带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μmgcos α-mgsin α=ma2‎ 又因为v2=‎2a2x,联立解得μ=.‎ ‎(3)小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的时间t1=,‎ 从B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t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小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t1+t2=3.4 s.‎ ‎[答案] (1)‎3 m/s (2) (3)3.4 s ‎ 解传送带问题的思维模板 ‎[题组巩固]‎ ‎1.(2019·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v1<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 解析:‎ AC [物块滑上传送带,由于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能会滑到另一端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另一端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故C正确.物块滑上传送带后,物块可能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故B、D错误,A正确.]‎ ‎2.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两端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端到B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 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gsin θ 解析:A [若传送带较短,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端时的速度小于v;μ≥tan θ,则粮袋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端时速度与v相同;若μ<tan θ,则粮袋先做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端时的速度大于v,选项A正确;粮袋开始时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是沿传送带向上,所以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g(sin θ+μcos θ),选项B错误;若μ≥tan θ,粮袋从A到B可能一直是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选项C、D均错误.]‎ ‎3.(2019·湖北宜昌高三一模)如图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相距‎3 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C、D两端相距‎4.45 m,B、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以‎5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的一袋大米放在A端,到达B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试求:‎ ‎(1)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2)若要将米袋送到D端,求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端到D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 解析:(1)米袋在AB上加速时的加速度 a0==μg=‎5 m/s2‎ 米袋的速度达到v0=‎5 m/s时,滑行距离:‎ s0==‎2.5 m<AB=‎‎3 m 因此米袋在到达B点之前就有了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 设米袋在CD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代入数据得:‎ a=‎10 m/s2‎ 所以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s==‎1.25 m.‎ ‎(2)设CD部分运转速度为v1时米袋恰能达到D点,则米袋速度减为v1之前的加速度为:‎ a1=-g(sin θ+μcos θ)=-‎10 m/s2‎ 米袋速度小于v1至减为0前的加速度为 a2=-g(sin θ-μcos θ)=-‎2 m/s2‎ 由+=‎4.45 m.‎ 解得:v1=‎4 m/s.‎ 即要把米袋送到D点,CD部分的速度vCD≥v1=‎4 m/s 米袋恰能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最长为:‎ tmax=+=2.1 s 若CD部分传送带的速度较大,使米袋沿CD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皮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米袋加速度一直为a2,由sCD=v0tmin+a2tin 得:tmin=1.16 s 所以,所求的时间t的范围为 ‎1.16 s≤t≤2.1 s 答案:(1)‎1.25 m (2)vCD≥‎4 m/s 1.16 s≤t≤2.1 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