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学案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物理核心素养 (一)物理观念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3、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思想与方法,掌握位移公式。 4、会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5、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象关系。 (二) 学思维、 学探究 1、通过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积分方法的特点和技巧。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三) 学态度与责任 1、经历推导位移公式,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方法的运用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1、v-t图象中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推导。 知识点梳理: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x=vt。 2.在v-t图象中的表示位移: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阴影图形面积就等于物体t1时间内的位移。 如图1所示,质点在5 s内的位移是多大? 图1 答案 0 3 s位移x1=v1t1=9 m 3 5 s位移x2=-v2t2=-4 m 故0 5 s x=x1+x1=5 m。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在v-t图象中的表示位移: (1)微元法推导 ①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图2甲,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面积之和。 ②把运动过程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乙,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更精确地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 图2 ③把整个过程分得非常非常细,如图丙,小矩形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梯形,梯形的面积就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2)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的图象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v0t+at2 由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可知,当时间t足够长时,位移x可能为负值。位移为负值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 位移为负值,表明物体先向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以后,又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随 着时间的推移总位移可能沿正方向先增加再减小,然后沿负方向增加,故位移为负值。表明物体返回到出发点后继续向负方向运动。 核心突破: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1.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x=v0t+a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x=v0t+at2为矢量公式,其中x、v0、a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运动情况 取值 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与v0同向,a取正值(v0方向为正方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 a与v0反向,a取负值(v0方向为正方向) 位移为正值 说明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位移为负值 说明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公式的两种特殊形式 (1)当a=0时,x=v0t(匀速直线运动)。 (2)当v0=0时,x=at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1]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0=5 m/s,加速度大小为a=0.5 m/s2,求: (1)物体在3 s内的位移大小; (2)物体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 思路探究 (1)两问分别求的是哪段时间内的位移? (2)选用什么公式来求解位移? 解析 (1)用位移公式求解,3 s内物体的位移 x3=v0t3+(-a)t=5×3 m-×0.5×32 m =12.75 m。 (2)同理2 s内物体的位移 x2=v0t2+(-a)t=5×2 m-×0.5×22 m=9 m 因此,第3 s内的位移 x=x3-x2=12.75 m-9 m=3.75 m。 答案 (1)12.75 m (2)3.75 m 关于x=v0t+at2的注意点 (1)利用公式x=v0t+at2计算出的物理量是位移而不是路程。 (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若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a仅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这时的位移公式可表示为x=v0t-at2。 (3)因为位移公式是一元二次函数,故x-t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一部分)。 [针对训练1]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 ) A.1.25 s B.2.5 s C.3 s D.6 s 解析 x=v0t+at2,知v0=0.5 m/s,a=2 m/s2, 据v=v0+at=3 m/s,得t=1.25 s,故选A项。 答案 A 两个重要的推论 1.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和的一半,即=v=。 (1)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2)应用:计算瞬时速度。 [例3] 一滑雪运动员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末速度是5.0 m/s。 求:(1)滑雪运动员通过这段斜坡需要多长时间? (2)滑雪运动员通过斜坡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解析 (1)法一 利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 由v=v0+at和x=v0t+at2 可得a=0.128 m/s2 t=25 s。 法二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由x=t t=25 s。 (2)法一 速度公式法 中间时刻t′= s v=v0+at′=3.4 m/s 法二 平均速度公式法 v==3.4 m/s 答案 (1)25 s (2)3.4 m/s 方法总结 (1)若题目中没有加速度a,也不涉及加速度的问题,一般用==计算较方便。 (2)若题目中无位移x,也不需求位移,一般用速度公式v=v0+at。 (3)若题目中无末速度v,也不需要求末速度。一般用位移公式x=v0t+at2。 [针对训练3] (2018·济南一中期末)一辆汽车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2 m/s,末速度为10 m/s,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为4 m/s2 B.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C.汽车的位移为24 m 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 m/s 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a==2 m/s2,故A、B错误;平均速度==6 m/s,故D错误;位移x=·t=24 m,故C正确。 答案 C 2.推论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Ⅰ、xⅡ、x Ⅲ、…、xN,则 Δx=xⅡ-xⅠ=xⅢ-xⅡ=…=aT2。 对于不相邻的两段位移则有xm-xn=(m-n)aT2。 应用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Δx=xⅡ-xⅠ=xⅢ-xⅡ=…=xN-x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注意:T具有任意性。 (2)求加速度 利用Δx=aT2,可求得a=。 [例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6所示的照片,测得xAB=15 cm,xBC=20 cm。试求: 图6 (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摄时小球B的速度是多少? (3)拍摄时xCD是多少? 思路探究 (1)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BC、CD是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可用逐差相等的推论。 (2)B点可看作某过程的中间时刻,可用平均速度的推论。 解析 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1 s,可以认为A、B、C、D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由推论Δx=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为 a=== m/s2=5 m/s2 (2)由题意知B点对应AC段的中间时刻,可知B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 vB=AC== m/s=1.75 m/s。 (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恒定,所以 xCD-xBC=xBC-xAB 所以xCD=2xBC-xAB=2×20×10-2 m-15×10-2 m= 25×10-2 m=0.25 m。 答案 (1)5 m/s2 (2)1.75 m/s (3)0.25 m 方法总结 (1)逐差相等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两个过程。 (2)=适用于任何运动,=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针对训练4] 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内发生的位移为8 m,在第5 s内发生的位移为5 m,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小为3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B.大小为3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C.大小为1.5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D.大小为1.5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解析 设第3 s内、第5 s内位移分别为x3、x5,则 x5-x3=x5-x4+x4-x3=2aT2,得a=-1.5 m/s2,负号表示方向沿正西。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1.(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v-t图象 B.乙是x-t图象 C.丙是x-t图象 D.丁是a-t图象 解析 乙若是x-t图象则应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错误,A、D正确;丙图图线是抛物线,则x-t图象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不是抛物线,则x-t图象就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 答案 AD 2.(多选)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4t+4t2,x与t 的单位分别为m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v0=4 m/s,a=4 m/s2 B.v0=4 m/s,a=8 m/s2 C.2 s内的位移为24 m D.2 s末的速度为24 m/s 解析 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与位移公式x=v0t+at2相对照即可判定v0=4 m/s,a=8 m/s2,A错误,B正确;把t=2 s代入公式可得x=24 m,C正确;由于v=v0+at,即v=4+8t,把t=2 s代入可得v=20 m/s,D错误。 答案 BC 3.关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1∶3 B.物体在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速度之比一定是1∶2 C.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D.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解析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有当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时,物体在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之比才是1∶3,物体在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速度之比才是1∶2,选项A、B错误;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均为at2,选项C正确;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 C 4.(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体( ) 图7 A.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2 B.在0到5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 m C.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7.5 m D.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6.5 m 解析 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m/s2=1 m/s2,故A正确;0 5 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1=(×2×2+2×2+×1×2) m=7 m,故B错误;在5 6 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轴下面三角形面积x2=-(×1×1) m=-0.5 m,故0 6 s 内物体的位移x=x1+x2=6.5 m,D正确,C错误。 答案 AD 5.某种型号的飞机以60 m/s的速度着陆,着陆后飞机的运动可看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 m/s2,求飞机着陆后12 s内的位移大小。 图8 解析 已知v0=60 m/s,a=-6 m/s2,则由0=v0+at得飞机停下来所需时间t= s=10 s,即飞机着陆10 s后就停下来不再继续向前运动,因此12 s内的位移大小为x=v0t+at2=[60×10+×(-6)×102] m=300 m。 答案 300 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