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3.解答一律写在答题卷中,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一组是 A. 密度 加速度 质量 电流 B. 千克 米 秒 安培 C. 厘米 克 小时 伏特 D. 质量 长度 时间 物质的量 2. 关于物体的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质量大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才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B. 只有很小的物体在空中下落才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 忽略空气阻力且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任何物体在下落时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的重心必定在物体本身上 B. 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C.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小者 D. 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小于物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4.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运动的车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由刹车线的长短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0,测得刹车线长25 m。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 m/s B.20 m/s C.30 m/s D.40 m/s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的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A. B. C. D. 6.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2~4 s内的位移为0 B. 物体在4~6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C. 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2 .5 m/s2,2~4 s内加速度为零,4~6 s内加速度是-10 m/s2 D. 物体在0~6 s内的路程为35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有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变大,速度一定变大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8.三个个共点力F1、F2 F3,, 其中F1=50N、F2=30N, F3,=60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 A. 最大值为140N , B.最大值为 80N C. 最小值为20N D. 最小值为0N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不动,关于木块受到的支持力大小F和摩擦力大小f,下列正确的是 A. F = mg cosθ B. F = mg sinθ C. f = mg sinθ D. f = mg cosθ 10.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μ≠0,则k= B.若μ≠0 ,则 C.若μ=0,则 D.若μ=0,则 第Ⅱ卷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12分,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标以0、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0 cm、x2=7.50 cm、x3=13.50 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 =________m/s2。 12.(12分)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 假设法 C. 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0 0.20 0.28 0.40 0.52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2上作出a﹣F图象.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6分,共38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汽车先以一定速度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改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后速度与时间关系满足:v=(20-2t)m/s,求 (1)汽车变速前的速度和变速度后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从变速运动开始6s内和12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14.(12分)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倾角θ=37°的斜面体,现把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该斜面体上,当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40N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保持静止。 求:⑴求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⑵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拉力F应变为多大?(斜面体仍保持静止)(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5.(16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3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在F=13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2、=0.1,取g=10.求: ⑴物块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⑵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 ⑶某时刻A、B的速度为=2m/s,此时撤去推力F,求撤去推力后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 2018-2019(1)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C 7.AD 8.AD 9.AC 10.BD 11. (1). 0.1 (2). 0.375 (3). 1.5 12、(每个3分)(1)A (2)CD (3)① ②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13、【答案】(1)20m/s -2m/s2,汽车做匀减速度运动 (2)84m ; 100m 【详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由v=v0+at 可知v0=20m/s;a=-2m/s2,(4分) 汽车做匀减速度运动。即汽车变速前速度为20m/s,变速度后加速度为-2m/s2; (2)汽车从减速到停止需时间:由v=v0+at得t=(v- v0)/a=10s 6s内位移:x= v0t1+ at12=84m (3分) 12s内位移等于10s内的位移:x`= v0t2+ at22=100m (3分) 14、【答案】(1)0.25 (2)80N 【解析】 试题分析:(1)物体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mgsin37°=μmgcos37°+F (4分) 代入数据得:μ=0.25 (2分) (2)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根据平衡条件: F-mgsin37°-μmgcos37°=0 (4分) 得:F=80N (2分) 1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uAmAg-uBmBg=(mA+mB)a (3分) 解得 a=2m/s2 (1分) (2)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AB-ubmbg=mba (3分) 解得 FAB=9N (1分) (3)撤去推力F后,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ubmbg =mBaB (2分) 解得 aB=1m/s2 (1分) 同理對A有 uAmAg=maaA (1分) 解得 aA=2m/s2 (1分) A的位移為 XA=V2/2aA=1m (1分) B的位移為 XB=V2/2ab=2m (1分) AB间的最大距离为 X=XB-XA=1m (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