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单元检测第三章 第2单元 课下综合提升
1.用40 N的水平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撤去,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v=6 m/s,a=0 B.v=10 m/s,a=2 m/s2
C.v=6 m/s,a=2 m/s2 D.v=10 m/s,a=0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a=2 m/s2。3 s末物体速度为v=at=6 m/s,此后F撤去,a=0,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
答案:A
2.一物体在2 N 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 cm/s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下列有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用正确、简捷而又规范的是( )
A.m== kg =0.2 kg
B.m===20 =20 kg
C.m===20 kg
D.m== kg=20 kg
解析:先把各量换算为国际单位,再直接代入公式计算,D项正确。
答案:D
3.在一次救灾行动中,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无初速投放救灾物品,物品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其下落的速率成正比。若用v、a、t分别表示物品的速率、加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时间,则在物品下落过程中,图1中表示其v-t和a-v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图1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f=ma,又Ff=kv,故得:a=g-v,可见③正确,④错误,又由于a逐渐减小,故①正确,②错误。
答案:A
4. “儿童蹦极”中,栓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2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右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 )
图2
A.加速度为零
B.加速度a=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因右端弹性橡皮绳在小明腰间断裂瞬间,左侧橡皮绳的拉力还未来得及改变,故小明所受合力与断裂橡皮绳断前的拉力等大反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g,方向沿原断裂绳方向斜向下,B正确。
答案:B
5.如图3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图3
A.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B.只有a
mBg。因此只有A正确。B、C、D均错误。
答案:A
8.如图6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一小物块,物块与水平面各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无形变时,物块位于O点。今先后分别把物块拉到P1和P2点由静止释放,物块都能运动到O点左方,设两次运动过程中物块速度最大的位置分别为Q1和Q2点,则Q1与Q2点( )
图6
A.都在O点
B.都在O点右方,且Q1离O点近
C.都在O点右方,且Q2离O点近
D.都在O点右方,且Q1、Q2在同一位置
解析:物块速度最大时,其加速度为零,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有kx=μmg
,可见,两次速度最大的位置对应的弹簧伸长量相同,即都在O点右方,且同一位置,D正确。
答案:D
9.如图7所示,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
图7
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
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
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
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
解析:如图所示,车加速时,球的位置不变,则AB绳拉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仍为FT1cosθ,且等于重力G,即FT1=,故FT1不变。向右的加速度只能是由BC绳上增加的拉力提供,故FT2增加,所以D正确。
答案:D
10.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质量为m的物体使其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如图8甲所示,通过力传感器得到推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通过频闪照相处理后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若已知斜面的倾角α=30°,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由此可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8
A.物体的质量为3 kg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撤去推力F后,物体将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可以静止在斜面上
D.撤去推力F后,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为 m/s2
解析:在0~2 s由速度图像可得:a==0.5 m/s2,由速度图像可知,2 s后匀速,合外力为零,推力等于阻力,故0~2 s内的合外力F合=21.5 N-20 N=1.5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 kg=3 kg,故选项A正确;由匀速时F推=mgsinα+μmgcosα
,代入数据可得:μ=,所以选项B正确;撤去推力F后,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之后所受合外力为F合′=mgsinα-μmgcosα=10 N>0,所以物体将下滑,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m/s2,故选项C错D对。
答案:C
11.(2011·上海高考)如图9,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 m,用大小为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 s拉至B处。(已知cos 37°=0.8,sin37 °=0.6,取g=10 m/s2)
图9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 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L=at
∴a== m/s2=10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
F-f=ma
f=30 N-2×10 N=10 N
∴μ===0.5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时间t,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时间t′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Fcos37°-μ(mg-Fsin37°)=ma
∴a=-μg
=m/s2=11.5 m/s2
a′==μg=5 m/s2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at=a′t′
∴t′=t=t=2.3t
L=at2+a′t′2
∴t= = s=1.03 s。
答案:(1)0.5 (2)1.03 s
12.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10所示。g取10 m/s2,求:
图10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解析:(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2、初速度为v20、末速度为v2t、加速度为a2,则
a2==-2 m/s2 ①
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2 ②
Ff=-μmg ③
联立②③得
μ==0.2 ④
(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1、初速度为v10、末速度为v1t、加速度为a1,则
a1==1 m/s2 ⑤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f=ma1 ⑥
联立③⑥得
F=μmg+ma1=6 N
(3)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
x=x1+x2=v10Δt1+a1Δt+v20Δt2+a2Δt=46 m
法二:根据v-t图像围成的面积,得
x=(×Δt1+×v20×Δt2)=46 m。
答案:(1)0.2 (2)6 N (3)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