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11-12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试题(物理)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11-12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试题(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C、凡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B、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可以当参考系 C、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个物体是怎么运动的 D、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3.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 4. 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C.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5.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力F作用于物体O点,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直线运动(F与OO′方向都在M平面内),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最小值是( ) A.Ftan θ B.Fsin θ C.Fcos θ D.Fcot θ 6. 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mA和mB,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则( ) A.B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 θ B.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Bgsin θ C.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 θ D.取下A物体后,B物体仍能匀速下滑 7.如图所示,物体A在同一平面内的点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处于静状态,若其中力F1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2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且其他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 ) A.2F1 B. F1 C.F1 D.F1 8.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减速运动 B.向右做加速运动 C.向左做减速运动 D.向左做加速运动 9. 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A、mB,由于球B受到风力作用,环A与球B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杆对环A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 B.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 C.球B受到的风力F为mBgtan θ 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铰于固定竖直杆AO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与杆AO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所受压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FN始终不变 B.FN先减小,后增大 C.F先减小,后增大 D.F始终不变 11. 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这一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12.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1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B竖直向下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20 N B.0 C. N D. 15 N 二、填空题(本题共9个空,每空2分,共计18分.) 13.一物体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另一物体也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14.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的时间之比分别为 15.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 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分别为=6.51 cm,=5.59 cm,BC=4.70 cm,CD=3.80 cm,DE=2.89 cm,EF=2.00 cm. 小球在位置A时的速度大小vA=________m/s.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16.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0.5 1.0 1.5 2.0 2.5 弹簧的伸长x/cm 2.6 5.0 7.2 9.8 12.4 (1)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纸上作出Fx图线; (2)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式(x用m为单位):________; (3)写出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 (4)若弹簧的原长为40 cm,并且以弹簧的总长度l为自变量,写出函数表达式(以N和m为单位):________. 三、计算题 (本题共3个小题,共计22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7.(6分)2009年1月,胶东半岛地区普降大雪,给人们出行带来困难.为了安全行车,某司机在冰雪覆盖的平直公路上测试汽车的制动性能.车速v=36 km/h时紧急刹车(可认为轮不转动),车轮在公路上划出一道长L=50 m的刹车痕迹,取g=10 m/s2.求: (1)车轮与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该车以28.8 km/h的速度在同样路面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停着一辆故障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司机至少应在距故障车多远处采取刹车措施.已知司机发现故障车至实施刹车的反应时间为Δt=0.6 s. 18.(6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A被手用外力F提在空中静止,B离地面高度为h.放手后,A、B下落,且B与地面碰撞后不反弹,则当弹簧的弹力为mg时,物体A下落的距离是多少? 19. (10分)2010年6月30号至7月5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0=2 km时,快艇以60 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D 2. CD 3. C 4. C 5.B 6. ACD 7. C 8.BC 9.C 10.A 11.D 12.C 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空,每空2分,共计18分.) 13.( v1+v2)/2 2v1v2/(v1+v2) 14 ∶∶1 -)∶(-1)∶1 15.0.605 0.9 16. (1)将x轴每一小格取为1 cm,y轴每一小格取为0.25 N,将各点描到坐标纸上,并连成直线,如图所示. (2)由图象得F=20x. (3)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表示该弹簧每伸长(或压缩)1 m,其弹力增加20 N. (4)F=20(L-0.4). 四、计算题 (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8分共计2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7.(6分)答案:(1)0.1 (2)36.8 m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0-v2=-2μgL --------- ----------------------1分 得μ===0.1 --------------------------------1分 (2)v0=8 m/s 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1=v0t=8×0.6 m=4.8 m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0-v02=-2μgx2 --------------------------------------1分 得刹车位移x2== m=32 m --------------------------------------1分 x=x1+x2=36.8 m. ------------------------------------------------------1分 18.(6分)答案:h+2mg/k 解析:两物体用手提着时,弹簧伸长x1=;---------2分 当落地后,弹力为mg时,弹簧又被压缩x2=,--------2分 故A共下落的距离x=x1+x2+h=h+2mg/k. ---------2分 19. (10分) 答案:20 m/s 10 m/s 解析: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0=2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在t1=50 s击中敌舰,则有(v-v1)t1=L0,---------2分 即:(60-v1)×50=2 000解得v1=20 m/s ---------------------------------2分. 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L0-30t1=1 500 m---------------2分 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 (v-v2)t2=1 500 -------------------------------------------------------------------------------2分, 即:(60-v2)×30=1 500,解得v2=10 m/s. --------------------------------------2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