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安徽省黉学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黉学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②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③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故①正确;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理想模型法,故②错误;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③正确;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故④正确;故选B. 2.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10m/s2)( ) A. 2m/s B. 8m/s C. 6m/s D. 4m/s 【答案】D 【解析】 【详解】上升阶段,注意运动员是站着起跳,横着过杆,所以竖直方向的位移应该是重心上升的高度,不是1.8m,而是0.9m左右,解得:v0=4.2m/s,故选D. 3.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且B、C、D图像中所描述的物体在t=0时刻的速度均为零,则做单向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2s后反向运动,4s末到达初始位置,故A错误; B、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速度2s内沿正方向运动,2﹣4s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s内做匀减速运动,2s末速度减为0,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3s内做匀减速运动,2s末速度减为0,第3s内沿负方向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撑杆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完整的过程可以简化成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撑杆跳高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持杆助跑过程,重力的反作用力是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 撑杆起跳上升阶段,弯曲的撑杆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撑杆的作用力 C. 撑杆起跳上升阶段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 最高点手已离开撑杆,运动员还能继续越过横杆,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向前的冲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重力反作用力是运动员对地球的作用力,故A错误; B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弯曲的撑杆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撑杆的作用力,故B错误; C项:撑杆起跳上升阶段由于撑杆对人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运动员离开撑杆后只受重力作用,所以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 D项:最高点手已离开撑杆,运动员还能继续越过横杆,是因为惯性,故D错误. 5.如图,一个家用台灯静止放在桌子上,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台灯对桌子的作用力和桌子对台灯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台灯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 旋转点O对灯头的作用力沿AB方向 D. 台灯底座所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则台灯对桌子的作用力和桌子对台灯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台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对台灯受力分析,重力,桌面的支持力,若有摩擦力,则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对灯头受力分析,则重力与支持力,那么旋转点O对灯头的作用力沿竖直方向,故C错误;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合力为零,故D正确; 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s内的位移是14m,第5s内的位移是18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B. 第5s初的瞬时速度是 C. 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4s内平均速度,,故A错误;第5s初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则,故B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而第4s内的位移是14第5s内的位移是18,比例是7:9,所以初速度为零,故C错误;根据得:,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7.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且均匀的树枝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在小鸟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A. 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B. 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C.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D.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与小鸟的重力等值反向,所以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大小不变,故A错误; 小鸟所受的摩擦力,从A到B的过程中,先减小后增大,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小鸟所受的弹力,从A到B的过程中,先减小后增大,则弹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错误.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经20s后乙开始返回 B. 第50s末,乙在甲的前面 C. 甲、乙两次相遇的时刻为10s末和40s末 D. 甲、乙两次相遇的时刻为20s末和60s末 【答案】BD 【解析】 【详解】乙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没有返回,故A错误;在第50s末,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甲图线围成的面积,知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可知乙在甲前面,故B正确;由图线可知,在2s末和6s末,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位移相等,甲、乙相遇,故C错误,D正确.所以BD正确,AC错误. 9.如图所示,一小球从某高处A点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小球从B点开始压缩弹簧,到达最低点C,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 B. 小球速度最大时的位置在B、C之间 C. 小球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球从A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C.小球接触弹簧前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不断增大,接触弹簧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弹簧压缩量不断增大,故小球做加速度减小的运动,当重力等于弹力,加速度为0时小球速度最大,当小球从平衡位置继续向处运动时,弹力大于重力时,且弹力继续增大,故加速度逐渐变大,直到C点速度减为0,故A错误;B正确;C正确; D.接触弹簧后,小球受到的是变力,故不是匀变速运动,D错误; 故选BC。 10.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则( ) A. 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距离达到最大 C. 0~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0~t1时间内小物块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时刻小物块向左速度减为零,此时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故A错误; B.t2时刻前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之后小物块相对传送带静止,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故B正确; C.0~t2时间内小物块先减速,后反向加速,小物块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 D.时刻小物块向右速度增加到与皮带相等,时刻之后小物块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摩擦力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某次实验中,拉OC细绳的弹簧秤指针位置如甲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N;乙图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2)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必须等长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弹簧秤的拉力相等,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短一些 【答案】 (1). 2.60 (2). F′ (3). C 【解析】 【详解】(1)弹簧秤最小刻度为0.1N,估读到0.01N,则读数为2.80N; 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 (2)A、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要稍微长些,并非要求等长,故A错误.B、实验要方便、准确,两分力适当大点,读数时相对误差小,但没有要求两力必须相等,故B错误;C、为了保证效果相同,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至同一位置,故C正确.D、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D错误.故选C. 12.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实验: (1)实验中,需要在木板右端垫上一个小木块,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实验中,若要将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应让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 B.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每改变一次小车的质量,都需要改变垫入的小木块的厚度 D.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 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右图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所得的实验图象,横坐标m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的质量为_. 【答案】 (1). 平衡摩擦力 (2). AD (3). 【解析】 (1)实验时,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先要将带有滑轮的木板另一端垫起,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2)把M、m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M+m)a,对M分析可得绳子的拉力为:F=Ma,联立解得: ,知当砝码总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时,滑块所受的拉力等于砝码的总重力,所以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故A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都应该先开电源,后释放纸带,故B错误;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inθ=μMgcosθ,故μ=tanθ,与重物的质量无关,所以不用再次平衡摩擦力,故C错误;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 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故D正确.所以AD正确,BC错误. (3)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变形得:,在图象中,图线斜率表示,则,在图象中图象的截距为:,可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a)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b)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 ①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②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答案】(1)8m/s2,2.5s(2)0.3s 【解析】 【详解】①设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可知刹车初速度,末速度vt=0位移 x=25m,由得 减速的时间 ②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 则反应时间为 则反应的增加量为 14.如图所示,质量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m=kg的小球B相连。今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拉着小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α=30°,,运动中A、B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30° (2) 【解析】 【详解】(1)以小球B为对象, 解得 (2)以整体为对象可得 解得 15.如图所示,质量M=2kg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另一个质量m=1kg的小滑块,以6m/s的初速度滑上木板,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g取l0m/s2. (1)若木板固定,求小滑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 (2)若木板不固定,求小滑块自滑上木板开始多长时间相对木板处于静止. (3)若木板不固定,求木板相对地面运动位移的最大值. 【答案】(1)(2)t=(3)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 (2)对m:, 对M:, t= (3)木板共速前先做匀加速运动 速度 以后木板与物块共同加速度a3匀减速运动 , X= 考点: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16.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a。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α=37°,如图b。已知人的质量为50kg,降落伞质量也为50kg,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与速率v成正比,即(g取10m/s2,sin53°=0.8,cos53°=0.6)。求: (1)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距离; (2)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3)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答案】(1)20m(2)30m/s2,方向向上(3)312.5N 【解析】 【详解】(1)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人打开降落伞时速度为,故下落的距离为 (2)当人作匀速运动时, 刚开始下落时,对整体 解得 方向向上。 (3)设每根绳子的拉力为T,当加速度最大时绳的拉力最大,对运动员 解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