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物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章末检测:1 运动的描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物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章末检测:1 运动的描述

www.ks5u.com 章末检测1 运动的描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历史上,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分别在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球,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答案:A ‎2.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B ‎3.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 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50 km/h C.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 D.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 解析: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0 m/s=108 km/h,故A、B错误;经过C点时速度计示数为150 km/h,则此时瞬时速度大小为150 km/h,方向沿轨迹的切线,则C正确,D错误.‎ 答案:C ‎4.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先把直尺零刻度线朝向下,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相对应的反应时间(单位为s)刻度线,制成了“反应时间测量仪”.‎ 下列四幅图中反应时间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由题可知,乙同学手的位置在开始时应放在0刻度处,所以反应时间0刻度要在下边.由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gt2可知,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随时间的增大,刻度尺上的间距增大.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图C是正确的.‎ 答案:C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位置速度公式v=,可得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v= m/s=5 m/s.‎ 答案:A ‎6.一质点0时刻从某点出发做直线运动,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 s内的位移与2~4 s内的位移相同 B.第5 s内的加速度与第6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6 s末距出发点最远 D.4 s末经过出发点 解析: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质点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图象在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可知0~2 s内的位移与2~4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位移不同,故A错误;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质点在第5 s内的加速度与第6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错误;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2 s末距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0,则4 s末经过出发点,故D正确.‎ 答案:D ‎7.(2019·河北衡水联考)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v-t图象,已知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 C.t1~t2时间内,a、b位移相同 D.a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由题图可知,a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项错误;在t2时刻两车相遇,在t1~t2时间内,a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面积大,则a车位移大,可知t1时刻,b车在前,a车在后,故B、C错误;v-t图象中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b两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答案:D ‎8.如图,一质点从A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B、C、D是质点运动路径上三点,且BC=x1,CD=x2,质点通过B、C间所用时间与经过C、D间所用时间相等,则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为(  )‎ A. B. C. D. 解析:设质点从B到C所用时间为T,则从B到D的时间为2T,由Δx=aT2有x2-x1=aT2,得T=,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vC==,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9.(2019·广州调研)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对应的是图象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象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C.0~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由题图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乙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知,0~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即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 答案:BD ‎10.(2019·唐山模拟)如图所示,长度为0.55 m的圆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圆筒正上方距其上端1.25 m处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在由静止释放小球的同时,将圆筒竖直向上抛出,结果在圆筒落地前的瞬间,小球在圆筒内运动而没有落地,则圆筒上抛的速度大小可能为(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  )‎ A.2.3 m/s B.2.6 m/s C.2.9 m/s D.3.2 m/s 解析:整个过程中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圆筒做竖直上抛运动 小球下落时间为t1=,h为实际下落高度.‎ 圆筒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2=,v0为其上抛初速度 根据题中要求,在圆筒落地前的瞬间,小球在圆筒内运动而没有落地,则对临界情况分析:‎ ‎①圆筒上抛速度较小时,当圆筒落地瞬间,小球刚到圆筒上沿 则h1=1.25 m,‎ 又t1=t2即 =,‎ 解得v01=2.5 m/s.‎ ‎②圆筒上抛速度较大时,当圆筒落地瞬间,小球刚要落地 则h2=(1.25+0.55) m=1.8 m,‎ 又t1=t2即 =,‎ 解得v02=3 m/s.‎ 故圆筒上抛速度范围为2.5 m/s<v0<3 m/s.‎ 故选项B、C正确.‎ 答案:BC ‎11.在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赛中,若a、b两个遥控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车启动时,a车在其前方2 m处 B.运动过程中,b车落后a车的最大距离为4 m C.b车启动3 s后正好追上a车 D.b车超过a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答案:CD ‎12.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的时间,表中“思考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从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速度/(m·s-1)‎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B.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C.若汽车的初速度增加一倍,制动距离也增加一倍 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答案:AB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6分)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个点下面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面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面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面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14.56 cm,CD=11.15 cm,DE=13.73 cm,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AB间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题可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C== m/s=0.986 m/s.‎ a= ‎= m/s2‎ ‎=2.58 m/s2.‎ 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恒定,故xBC-xAB=xDE-xCD=13.73 cm-11.15 cm=2.58 cm;‎ 而AB+BC=14.56 cm,故AB的距离应为5.99 cm.‎ 答案:0.986 2.58 5.99‎ ‎14.(6分)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光电门A固定在木板上靠近滑块处,光电门B的位置可移动,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实验步骤如下:‎ ‎       甲       乙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乙所示,d=‎ ‎________cm.‎ ‎(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O位置被弹出并沿木板向右滑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从光电门A运动至B所用的时间t,再用刻度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则表示滑块从A运动至B的________的大小.‎ ‎(3)保持光电门A的位置不动,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每次都使滑块从O位置被弹出,用计时器记录每次相应的t值,并用刻度尺测量A、B之间相应的距离s.每次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 ‎(4)若用-t图象处理数据,所得图象如图丙所示,该图线在轴上的截距表示滑块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大小;用作图法得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丙 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8 mm,20分度游标尺的第12格与主尺某刻线对齐,读数为12×0.05 mm=0.60 mm,结果为8.60 mm,即0.860 cm.‎ ‎(2)由平均速度定义可知表示滑块从A运动至B的平均速度.‎ ‎(4)设滑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0,滑块从A至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s=v0t-at2,整理得=-at+v0,则图线的斜率为-,结合图象得a=2.2 m/s2.‎ 答案:(1)0.860 (2)平均速度 (4)2.2‎ ‎15.(8分)(2019·郑州模拟)一水池水深H=0.8 m.现从水面上方h=0.8 m高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0.1 kg的硬质小球,测得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0.6 s.小球可看作质点,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g取10 m/s2.‎ ‎(1)通过计算判断球体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2)若使小球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要从水面上方多高处静止释放小球?‎ 解析:(1)设小球落至水面所用时间为t1,‎ 在水中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a,则 h=gt,‎ v=gt1,‎ H=v(t-t1)+a(t-t1)2‎ 解得a=0,则小球在水中做匀速运动.‎ ‎(2)设释放点距水面距离为s,则 ts=,vs=,‎ t′=+,‎ 由数学知识知,当=时t′最小,‎ 即s==0.4 m.‎ 答案:(1)匀速运动 (2)0.4 m ‎16.(9分)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木球离水面7.2 m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50 s后落入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木球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游泳池水的深度.‎ 解析:(1)设木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 由运动学公式得h1=gt,‎ 代入数据解得t1=1.2 s.‎ 木球入水时的速度v=gt1=12 m/s,‎ 木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t2=1.5 s-t1=0.3 s,‎ 木球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a== m/s2=-40 m/s2‎ 加速度大小为40 m/s2.‎ ‎(2)游泳池水的深度 h2=t2=×0.3 m=1.8 m.‎ 答案:(1)40 m/s2 (2)1.8 m ‎17.(11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车站A时关闭油门以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 s后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1 m/s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站A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出发后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解析:甲车做匀减速运动,则0=v0-a甲t,‎ ‎0-v=-2a甲x甲,‎ 得出甲车的运动时间t==2.5 s,‎ 甲车前进的距离x甲==12.5 m.‎ 乙车在t=2.5 s内的位移 x乙=a乙(t-Δt)2=0.125 m<12.5 m,‎ 即甲车停止时乙车还没有追上甲车,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已经停止,乙车发生的位移即为x甲,则 x甲=a乙t′2,‎ 得乙车追上甲车所用时间t′= =5 s.‎ 答案:5 s ‎18.(12分)ETC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简称,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2 s,相比人工收费,通道通行能力大大提升.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v1=15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匀速行驶,现甲车过ETC通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虚线EF处速度正好减为v2=5 m/s,在虚线EF与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恢复原来速度,虚线EF处与收费站中心线的距离d=10 m.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减为零,经过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行驶恢复原来的速度.已知甲、乙两车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1 m/s2,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2 m/s2.‎ ‎(1)甲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来速度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2)假设进入人工收费通道的是一列车队且匀速行驶,车距都为Δx,当乙车从中心线启动行驶78.125 m时,乙车后一辆车刚好停在中心线上,则Δx为多大?‎ 解析:(1)甲车过ETC通道时,减速过程的位移为 x1=,‎ 可得x1=50 m;‎ 加速过程中恢复原来速度的位移 x2=,‎ 可得x2=100 m.‎ 所以总的位移 x总=x1+d+x2=160 m.‎ ‎(2)乙车匀减速时间为t1,在中心线处的停车时间t2=20 s,匀加速78.125 m的时间 t3= =12.5 s.‎ 在乙车所用时间t=t1+t2+t3内,其后一辆车是先匀速行驶,后减速行驶,刚好停在中心线上.该车匀减速时间也是t1,因此该车匀速行驶的时间为 Δt=t2+t3=32.5 s.‎ 故两车正常行驶时的车距等于在前一辆车停车时间t2和加速时间t3内以速度v1匀速行驶的距离,即 Δx=v1(t2+t3)=487.5 m.‎ 答案:(1)160 m (2)487.5 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