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A)
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48分) 1.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2、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g 、 m/s 、 N是导出单位 B、kg 、 cm 、 s 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也可以是g 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图1 3. 如图1所示,在轻绳的下端挂一金属小球,在结点O施加拉力,使轻绳偏离竖直方向角且保持角不变,力变化过程中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当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多大时,拉力的值最小 ( ) A. B. C. D. - 9 - 图2 4.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垂直于斜边的推力F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墙面的摩擦力为( ) A. μMg B. μFcosθ C. Mg+Fsinθ D. μFsinθ 图3 5.在静止的小车内,用细线a和b系住一个小球,绳a与竖直方向成θ角,拉力为Fa,绳b呈水平状态,拉力为Fb,现让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此时小球在车内的位置保持不变(角θ不变),则两根细绳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Fa变大, Fb不变 B.Fa变大,Fb 变大 C.Fa无法确定, Fb变小 D.Fa不变,Fb变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游乐园中当游客乘坐升降机在竖直方向减速下降时,游客处在失重状态 B.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火箭处在失重状态 C.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7.如图4所示,Ⅰ、Ⅱ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Q两个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M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内有相同的位移 C.在时间t内Q的位移较大 D.在时间t内P比Q的速度大,t时刻以后P比Q的速度小 8.甲、乙两队参加拔河比赛,甲队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 - 9 - 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倾角为θ,长方体木块A质量为M,其PQ面上钉着一枚小 钉子,质量为m的小球B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小球B与PQ面 接触,且细线与PQ面平行,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 B.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μmgcosθ; C.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 D.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μmgcosθ。 10.如图6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间的距离为,将一小物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端,由端运动到端所需的时间,。则:( ) A、物体匀加速运动2s B、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6 C、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D、若要物块从A到B时间最短,传送带速度至少为5.66m/s. 11.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向上抛出的初速度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B.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 D.相遇时,A上升的距离和B下落的距离之比为3∶1 12. - 9 - 如图2-30,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 ) A.F的最小值是90N B. 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0.2 m C F最大值是210N D. 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5.0m/s2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满分12分) 13.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测力计等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_____________ A.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B.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C.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D.用测力计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14.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8所示,每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数字为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图7中记数点“4”对应的纸带速度 . (2)纸带的加速度为= . 15、某同学在探究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9 - F/N 0.21 0.30 0.40 0.49 a /m·s-2 0.10 0.21 0.29 0.41 ① (3分)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图8中作a-F图象; ② 图线在F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 ③ 应如何调整实验装置,才能使作出的 a-F图线过坐标原点 。(填标号)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减小小车的质量 C.适当增大长木板的倾角 D.适当减小小桶内钩码质量 三.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9分)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从启动到停止运动总共历时20s,行进了60m,求: (1)汽车的最大速度 (2)汽车在前12s运动的加速度 (3)汽车的刹车位移 17.(10分)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Q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C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也是θ,如图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18.(10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质量为ml=1 kg的物块A连接,另一端与质量为m2=3kg的物块B连接,绳与斜面保持平 - 9 - 行.开始时,用手按住A,使B悬于距地面高H=0.6m处,而A静止于斜面底端。现释放B,试求A在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设B落地后不再弹起,且所有接触面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sin37°=0.6,cos37°=0.8,g取10m/s2) 19.(11分)如图11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B长为1.2m,质量为=2kg,B与地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一质量为=3kg的小铅块A放在B的左端,A、B之间动 摩擦因数为μ2=0.4.刚开始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获得3m/s向右的初速度 (g=10m/s2),求: (1)A、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通过计算说明, A最终是否滑出B; 图11 (3)B在地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 9 - 2019学年莆田六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D C C D C AC BD BD BD ACD AC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满分12分) 13、AC 14. (每空2分) 15、(1) (2)车在运动过程中受的滑动摩擦力f(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3)C 三.计算题(共40分) 16.(9分)解:(1)全过程有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X=Vmt/2 —————— 2分 解得:Vm=6m/s —————— 1分 (2)前12s内由速度公式得: Vm=a1t1 —————— 2分 解得:a1=0.5m/s2 —————— 1分 (3)前12s内位移 X1=Vmt1/2 —————— 2分 解得:X1=36m X2=X-X1 =24m —————— 1分 17 - 9 - 18.(10分)设B未落地前系统加速度大小为a1,B落地时的速度为v,B落地后A的加速度为a2,则依据题意有:…………(2分) …………(2分) 解得m/s2 …………(2分) …………(1分) …………(1分)解得m/s2,X=0.6m…………(1分) 故A在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m…………(1分) 19.(11分)(1) 方向水平向左(1分) 方向水平向右(1分) (2)设A在B上滑动时间为t达到共同速度v (1分) (1分) (1分) (1分) - 9 - (1分) 所以A没有从B上滑出(1分) (3)(1分) (1分) (1分) - 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