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7/34/02f6dc9bf0199502dbbe8e0bcade7e61/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7/34/02f6dc9bf0199502dbbe8e0bcade7e61/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7/34/02f6dc9bf0199502dbbe8e0bcade7e61/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张家口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所以它们本质是相同的 B. 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电场一定能产生电磁波 C.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波速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速与波的频率有关 D.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实现利用机械波从太空向地球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电磁波是磁场与电场的相互交换从而向前传播;机械波是物质的实际往复运动而产生的,两者本质不同,A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而稳定的磁场不会产生电场,B错误;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波的频率均有关,C正确;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错误.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发现物体的质量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原因是( ) A. 运动中的物体,其质量无法测量 B. 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质量变化极小 C. 物体的质量太大 D. 物体质量并不随速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物体在运动中,我们可以运用弹簧秤结合物理规律称量物体的质量,故A错误;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质量变化极小,故B正确;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结论可知,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状态而改变,经典力学不再适用,故C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3.电磁波包含了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 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射线 B. 红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紫外线 C. 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D. 紫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红外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按照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故选A. 考点:考查电磁波谱相关知识 点评:电磁波谱按照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4.如果光线以大小相等的入射角,从真空射入不同介质,若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则 ( ) A. 折射角越大,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大 B. 折射角越大,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小 C. 折射角越小,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大 D. 折射角越小,说明折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的程度越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如果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真空射入不同介质,则折射率越大的介质折射角越小,表示这种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大;故选C。 5.一束光从某介质进入真空,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该介质的折射率是 B. 该介质的折射率是 C. 该介质相对真空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45° D. 光线从介质射入真空的过程中,无论怎样改变入射方向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r=90°-60°=30°;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折射角:i=90°-30°=60°;根据折射定律,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公式sinC=1/n得:,故C错误; D.光从介质射入真空中,即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的时候会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6.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变小,变大 B. 变小,变小 C. 变大,变大 D. 变大,变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图可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形向右平移,则P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运动,正靠近平衡位置,位移减小,质点的速度变大.由,知随着位移减小,加速度a减小,故C正确. 考点:考查了横波图像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7.用一束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经双缝后光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的图象是图中的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双缝干涉看到的干涉图样是平行等距、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故选D. 8. 在太阳光照射下,肥皂泡的表面会出现彩色条纹;通过两支并在一起的铅笔狭缝去观察发光的日光灯,也会看到彩色条纹,这两种现象 A. 都是光的衍射现象 B. 都是光的干涉现象 C. 前者是光的干涉现象,后者是光的衍射现象 D. 前者是光的衍射现象,后者是光的干涉现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太阳光照射下,肥皂泡的表面会出现彩色条纹,这是薄膜干涉现象;通过两支并在一起的铅笔狭缝去观察发光的日光灯,也会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单缝衍射现象。C选项正确。 考点: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无关 B. 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 C.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小 D. 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选项A错误; B.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选项B正确; C.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根据 可知,当两缝间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因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则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大,选项C错误; D.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选项D正确. 10.如图所示,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和6m.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5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 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 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 D. 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一定向上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d间距离为x=12m,波在同一介质中匀速传播,则波从a传到d的时间为,即在t=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故A错误。设该波的周期为T ,由题可得,,得T=4s。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波从a传到c的时间为,则在t=5s时刻质点c已振动了2s,而c起振方向向下,故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故B错误,C正确。因,而bd之间的距离为10m=1λ,则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不一定向上运动,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侧是红色光,b侧紫色光 B. 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 C. 三棱镜对a侧光折射率大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 D. 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 【答案】BC 【解析】 【分析】 由于玻璃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色散的形成,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最小,可以得a侧为紫光,b侧为红光,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由可以分析出红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光的传播速度。 【详解】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紫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最大,红光的偏折角最小,可知,a侧为紫光,b侧为红光,故A错误;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比对b侧光的折射率大,则a侧光的频率比b侧光的频率大,在真空中,由c=λf知,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故BC正确;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由,可知,在三棱镜中a侧光(即紫光)的传播速率小于b侧光(即红光)的传播速率,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 【点睛】对于七种色光的折射率、频率、波长、全反射临界角等物理量的关系,要结合色散实验和干涉实验结果解题。 12.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正方向 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 C. 经过0.15 s,质点P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 经过0.1 s,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乙图看出,t=0时刻质点P的速度向下,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 B.由甲图知该波的波长 λ=4m,由乙图知,周期T=0.2s,则波的传播速度为,故B正确。 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 D.图示时刻Q点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因t=0.1s=,则经过0.1s,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线,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 (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l1和l3 (2). (3). 偏小 【解析】 【详解】(1)根据几何知识得,入射角的正弦,折射角的正弦,根据折射定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所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a和m。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折射光线将顺时针转动,而作图时仍以MN为边界,AD为法线,则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减小,由折射率公式律可知,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偏大。 【点睛】本题用插针法测定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单位圆法,分析误差关键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产生的误差,由实验原理律分析。 14.(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 (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条亮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条亮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的波长λ=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 ②滤光片 (2). ③单缝 (3). ④双缝 (4). (2)6.6×10-7 【解析】 【详解】(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滤光片、③单缝、④双缝、⑤遮光筒、⑥光屏。 (2)A位置的读数为:11mm+0.1×1mm=11.1mm, B位置的读数为:15mm+0.1×7mm=15.7mm, 则: 根据得:. 三、计算题 15.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0.8cm,周期为0.5s,初始时刻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什么? 【答案】x=8×10-3sin(4πt+)m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t=0时刻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根据知,振子的初始位移是正向最大,则位移表达式x=Asin(ωt+φ0)中,;圆频率,则位移表达式为 x=Asin(ωt+φ0)=0.8sin(4πt+)(cm)=0.008sin(4πt+)m. 考点:振动方程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振动方程的书写;书写简谐运动方程时,关键要确定三个要素:振幅A、圆频率ω和初相位φ0。 16.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OO′与直径AB 垂直.足够大的光屏CD紧靠在玻璃砖的左侧且与AB垂直.一光束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射向O点,光屏CD区域出现两个光斑,两光斑间的距离为(+1)R.求 (1)此玻璃折射率; (2)当θ变为多大时,两光斑恰好变为一个. 【答案】(1)(2)θ≥45° 【解析】 试题分析:光屏PQ区域出现两个小光斑,一个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一个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作出光路图,由几何知识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为使光屏上只剩下一个光斑,必须使光线发生全反射.由临界角公式求临界角C,即得到入射角的最小值. (1)细光束在MN界面,一部分反射,设反射光与光屏PQ的交点为A,另一部分折射, 设折射光与光屏PQ的交点为B,折射角为i,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得 因为 则有,所以有: 故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解得 (2)若光屏PQ上恰好只剩一个光斑,则说明该光束恰好发生全反射. 由得临界角为:C=45° 即当时,光屏上只剩下一个光斑. 17.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1=0和t2=0.06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 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1)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2)求该波的最小频率; (3)若3T<0.06 s<4T,求该波的波速大小 【答案】(1)向x轴正方向传播 (2)12.5 Hz (3)75 m/s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在t=0时刻,x=1.5 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 (2)因波的传播具有周期性,设波的周期为T,t2=0.06 s时刻,则有(下列各式中n=0,1,2…) 得: 则: 当n=0时,f最小为: fmin=Hz=12.5 Hz. (3)法一:由3T<0.06 s<4T, (n+)T=0.06 s得: n=3,T=0.016 s 所以:. 法二:由3T<0.06 s<4T知,n=3,则波在0.06 s内传播距离为: x=(3+)λ=4.5 m . 18.半径为R的玻璃圆柱体,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在同一截面内,两束相互垂直的单色光射向圆柱面的A、B两点,其中一束沿AO方向,∠AOB=3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1)试作出两条光线从射入到第一次射出的光路途径,并求出B光第一次射出圆柱面时的折射角(当光线射向柱面时,如有折射光线则不考虑反射光线). (2)求两条光线经圆柱体后第一次射出的光线的交点(或延长线的交点)与A点的距离. 【答案】(1) (2)(-1)R 【解析】 【详解】(1)A光过圆心,射入和射出玻璃圆柱方向始终不变,射出玻璃圆柱的折射角为0°.B光从B点射入,设折射角为r,第一次在C点射出,设B光第一次射出圆柱面时的折射角为i2,由折射定律,, 解得:r=30°. 由折射定律: 解得i2=60°.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B光从C点射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A光光线于D点,由图可知,∠DOC为直角,DA=Rtan 60°-R=(-1)R.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