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届高三复习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版通用)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 (考查范围:第二单元 分值:1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 B.F可能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小 C.若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若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2.水平桌面上一个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 ) A.15 N、30 N、40 N B.0、15 N、15 N C.0、20 N、40 N D.15 N、40 N、40 N 图D2-1 3.如图D2-1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木板B的上面,木块A的右端通过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左拉木板B,使它以速度v运动,这时木块A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 B.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 C.若木板B以2v的速度运动,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2F D.若用力2F拉木板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 图D2-2 4.如图D2-2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A.mg B.mg C.mg D.mg 图D2-3 5.如图D2-3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面AC和木板BC 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N1和FN2都增大 B.FN1和FN2都减小 C.FN1增大,FN2减小 D.FN1减小,FN2增大 图D2-4 6.木块A、B分别重50 N和7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用F=7 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D2-4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10 N B.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2 N C.弹簧的弹力为10 N D.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12 N 7.如图D2-5甲所示,物块A正从斜面体B上沿斜面下滑,而斜面体在水平面上始终保持静止,物块沿斜面下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D2-5 A.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地面对斜面体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斜面体B相对于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 图D2-6 8.如图D2-6所示,ACB是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形框架,其中CA、CB边足够长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53°.P、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CA、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P、Q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O.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l1、l2表示,受到的拉力分别用F1和F2表示,则( ) A.F1∶F2=l2∶l1 B.F1∶F2=1∶1 C.F1∶F2=cos37°∶cos53° D.F1∶F2=sin37°∶sin53° 二、实验题(共18分) 9.(8分)(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 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处于自然状态,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x=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D2-7中的________. A B C D 图D2-7 10.(10分)在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设计方案为:用三根相同的橡皮条、四个图钉、一把直尺和一支铅笔、三张白纸、平木板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步骤如下: 图D2-8 ①将拴有适当张开橡皮条的图钉A、B钉在木板上,拉第三根橡皮条,使三根橡皮条互成角度拉伸,待结点处的图钉O静止时,钉下C图钉,并记录图钉O的位置和图钉A、B、C的位置. ②将x1、x2、x3按一定比例图示表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对角线OC′,比较OC′与OC的长度(即x3的长度)及方向,若相等,且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目的,若OC′与OC有一微小夹角θ,则有误差(如图D2-8所示). ③测出此时这三根橡皮条的长度L1、L2、L3,分别算出它们的伸长量x1=L1-L0,x2=L2-L0,x3=L3-L0. ④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都拴在一个图钉O上,将这三根橡皮条的另一端分别拴上图钉A、B、C,注意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板上. ⑤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自由长度L0,注意从图钉脚之间测起. (1)请你确定该研究小组的实验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本实验,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实验中用到了图钉O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而静止,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理,使合力和分力在一次实验中全部出现,从而简化了实验的过程 B.实验中用到了胡克定律,简化了力的测量,可以不用弹簧测力计就完成实验 C.由于实验中总有OC′与OC的微小夹角θ,故实验有误差,该方法不可取 D.三根橡皮条不能做到粗细、长短完全相同,是该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 三、计算题(44分) 11.(22分)如图D2-9所示,墙上有a和b两个钉子,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钉子a,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a端的c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之比为多少? 图D2-9 12.(22分)如图D2-10所示,质量为mB=1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10 kg的货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货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已知货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货箱A下面匀速抽出,试求:(sin37°=0.6,cos37°=0.8) (1)绳上张力FT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图D2-10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 1.BC [解析] 大小分别是F1、F2、F3的三个共点力合成后的最大值一定等于F1+F2+F3,但最小值不一定等于零,只有当某一个力的大小在另外两个力的和与差之间时,这三个力的合力才可能为零,A、D错误,B、C正确. 2.A [解析] 根据f=μFN,物体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均为40 N,故当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15 N、30 N、40 N,A正确. 3.AD [解析] 木块A和木板B均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后可以知道,地面与木板B之间没有摩擦力,A和B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A正确,B错误;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或用力2F拉木板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C错误,D正确. 4.C [解析] 如图所示,对C点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绳CD对C点的拉力FCD=mgtan30°,对D点进行受力分析,绳CD对D点的拉力F2=FCD=mgtan30°,F1方向一定,则当F3垂直于绳BD时,F3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F3=FCDcos30°=mg. 5.B [解析] 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球受重力G、墙对球的支持力FN1′和板对球的支持力FN2′而平衡.作出FN1′和FN2′的合力F,它与G等大反向.在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FN1′的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FN2′的方向发生变化,大小也逐渐减小,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N1=FN1′,FN2=FN2′.选项B正确. 6.B [解析] 木块A、B分别受弹簧的弹力为F=kx=5 N,则用F=7 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块A上后,A受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为2 N,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木块在B水平方向上只受弹簧的弹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二者等大反向,即木块B受到静摩擦力为5 N,选项D错误. 7.B [解析] 由图乙可知,物块A沿斜面匀速下滑,故物块A一定受到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A错误,B正确;以A、B为一个系统,由于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无加速度,水平方向合外力必定为零,故斜面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于零,C、D错误. 8.D [解析] 挂上钩码,系统平衡后,P、Q环所受框架的弹力分别垂直于CA、CB,故四边形PCQO必为矩形.分析O点的受力情况,受钩码的拉力F、两根细绳的拉力F1、F2,如图所示,显然有F1∶F2=sin37°∶sin53°,D正确. 9.(1)AB (2)C [解析] (1)本实验中应以所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钩码的数目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从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A、B正确,C、D错误.(2)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不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0,C正确. 10.(1)④⑤①③② (2)ABD [解析] (1)做该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将三根橡皮条拴在图钉上,这样便于测橡皮条的原长,之后就要固定两个图钉拉第三个图钉到适当的位置进行实验,把第三个图钉也固定好后就可测每根橡皮条的长度并计算出伸长量,最后按照胡克定律转换成力作出力的图示进行实验研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④⑤①③②. (2)该实验的关键是应用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推论进行实验原理的改进,应用胡克定律将测量力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橡皮条的长度,选项A、B正确;任何实验都有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有误差就把实验完全否定,选项C错误;实验的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根橡皮条不能做到粗细、长短完全相同,是该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选项D正确. 11. [解析] 平衡后绳圈c受力如图所示,有 F1=m2g F2=m1g 由图中几何关系及平衡条件可知 == 解得=. 12. (1)100 N (2)200 N [解析] (1)对A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分解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N1=mAg+FTsinθ, Ff1=FTcosθ, 其中Ff1=μ1FN1 解得FT==100 N. (2)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6个力的作用 地面对B的支持力FN2=mBg+FN1, 而FN1=mAg+FTsinθ=160 N 故拉力F=μ2FN2+μ1FN1=200 N.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