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重庆市广益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解析版)
重庆市广益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体型巨大,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 C.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于19时开播,指的是时间 D. 某同学沿400米的操场跑道跑一圈,路程为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路程与位移,时间与时刻,质点。 【详解】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A正确; B.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的体积形状没有必然联系,在研究航空母舰运动的速度时,可以看作质点,B错误; C.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于19时开播,指的是时刻,C错误; D.某同学沿400米的操场跑道跑一圈,路程为400m,位移为0,D错误。 2.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B. 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 C. 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 前4s内的位移为4m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每秒钟匀速移动1m,瞬时速度是1m/s,A错误; B.第2s末在B点,则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B正确; C.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C错误; D.第2s末在C点,则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2m,D错误。 3.一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恒为,从急刹车开始,汽车在2s内与6s内的位移之比为( ) A. 2:3 B. 3:2 C. 16:25 D. 25:16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减为0所需时间为t,则:,即5s后停止运动,2s内位移:,解得;6s内的位移即为从开始减速到停下的位移,即5s内的位移:,2s内与6s内的位移之比为:,C正确。 4.一个物体自A点以速度2v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经过B点的速度为v,到C点的速度刚好为0,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 4:1 B. 3:1 C. 1:3 D. 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到B与B到C的速度变化量相等,根据:,可知,A到B与B到C所用时间相等,由运动的对称性,从A到C的匀减速运动可看成从C到A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BC距离为:,AB距离为:,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为:,B正确。 故选B。 5.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力属于接触力,所以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 B.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作用时,两物体间一定也有弹力 C. 书本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书本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弹力属于接触力,但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还要有形变,故A错误; B.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作用时,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故B正确; C.书本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C错误; D.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如物体在粗糙的地面上滑动时,地面静止,受到滑动摩擦力;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也不一定是静止的,如手握瓶子水平运动时,瓶子受到静摩擦力,但瓶子是运动的,故D错误. 6.甲图中小明用60N的水平力推木箱,没推动,此时木箱受的摩擦力为F1;乙图中小明用100N的水平力恰好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受的摩擦力为F2;丙图中小明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受的摩擦力为F3.已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300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3,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 A. 60 N,100 N,300 N B. 0 N,100 N,300 N C. 60 N,100 N,90 N D. 0 N,100 N,90 N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图中,推木箱不动,静摩擦力与推力平衡,故;乙图中,用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故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选项C正确. 7.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是( ) A.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 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不受外力的作用 D.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进行验证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B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故C错误;不受力的实验只能是理想实验,是无任何实验误差的思维实验,严格来说“不受力”的条件真实实验不能满足,只能靠思维的逻辑推理去把握,故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8.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保持匀速下降.已知运动员的重量为G1,圆顶形伞面的重量为G2,在伞面边缘有24条均匀分布的相同轻细拉线与运动员相连,每根拉线和竖直方向都成30°角.设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不计,则每根拉线上的张力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图以一根丝线为例,每根丝线拉力向上分力;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解得:,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运动员受本身的重力及24根丝线的拉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将丝线的拉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 向上的分力,则竖直上的分力之和等于向下的重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初速度为3m/s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C. 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 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图线可知,物体的初速度为3m/s.故A正确. B.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加速度的大小a=m/s2=1.5m/s2.故B正确. C.2s末的位移x=×3×2m=3m.故C错误. D.前2s内和后2s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则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D错误. 故选AB. 10.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放大法等,以下关于物理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说法 B. 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 C.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以及正压力大小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A错误; B.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大法;B错误; C.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以及正压力大小关系时,涉及3个物理量,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正确;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趋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D正确。 11.一物体以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第2s内通过的位移,又经过位移,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a的大小为 B. 初速度的大小为 C. 第3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m D.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A正确; 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解得,B错误; 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C正确; D.减速运动一共用时t,则,总位移为:则位移为: ,运动位移所用时间为:,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D错误。 故选AC。 12.如图所示,电灯悬于两壁之间,保持O点及OB绳的位置不变,而将绳端A点向上移动,则 ( ) A. 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OA所受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OA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O点位研究对象,处于平衡装态,根据受力平衡,当A点向上移动时,绳OA拉力由图中位置1到2到3,可以看出绳OA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并记录钩码的个数及细线的方向. D.用量角器量出两根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β. (2)如果图乙中cosα/cosβ=________.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答案】 (1). 结点O的位置 钩码个数 细线方向 结点O的位置与前一次重合 (2)3/4 【解析】 解:(1)根据实验原理可以知道,图甲中需要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后,画出来的合力是实际值,该实验中根据钩码个数来表示拉力大小,因此需要记录的是: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细线的方向,该实验采用“等效代替”法,因此在用两个绳套拉橡皮筋时,要将橡皮筋与细线结点拉到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O点,同时记录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 而且结点O的位置与前一次重合. (2)根据O点处于平衡状态,正交分解有: 竖直方向: ① 水平方向: ② 联立①②计算得出 14.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从右向左 (2). 0.19 0.038 【解析】 【详解】(1)小车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相等的时间内,桌面上连续两水滴的位置会组建减小,故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各点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5.在一年一度的广益中学学生运动会上,某同学以的速度冲过终点,然后继续以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减速2s末运动员速度为多大; 运动员停下来所经历的时间; 在离终点10米处有一堵墙,请判断运动员是否会撞在墙上? 【答案】 2.5s (3)会 【解析】 【详解】(1)以的速度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运动员的速度有: 解得2s末运动员的速度为: (2)运动员停下来所经历的时间为t,则 (3)从开始减速到停下的位移为x,则 解得: 故会撞在墙上。 16.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以a=0.5m/s2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s0=200m处以v0="5m/s" 的速度同时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 【答案】(1) 40s (2) 10s 225m 【解析】 【详解】(1)设甲经过时间t追上乙,则有: 根据追及条件,有: 代入数据,解得:t=40s和t=-20s(舍去) (2)在追赶过程中,当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时,甲乙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增大;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便不断减小;当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则: 得: 即甲在10s末离乙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 17.质量为40 kg的小孩坐在10 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 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sin 37°=0.6,cos 37°=0.8, g=10N/kg)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答案】(1)80N;(2)0.182 【解析】 【分析】 (1)以小孩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由平衡条件求解水平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得雪橇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 (2)由摩擦力公式f=μN求解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详解】(1)以小孩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总重力G=(40+10)×10N=500N 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如图 由于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N+Fsin37°=G 得N=G-Fsin37°=500N-100N×0.6=4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得雪橇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N′=N=440N,方向竖直向下. (2)雪橇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cos37°=100×0.8N=80N 由f=μN得:μ=≈0.182 18.重为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P上.PA偏离竖直方向角,PB沿水平方向,且与重为的木块相连接,木块静止于倾角为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 (1)BP绳的拉力 (2)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3)斜面对木块的弹力大小. (4)木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6N (2)64.8N (3)76.4N (3)0.85 【解析】 【分析】 考查受力分析。 【详解】(1)分析P点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 (2)分析的受力情况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可求得: (3)再分析的受力情况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可求得: (4)木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时,木块恰好相对斜面静止,即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解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