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宾阳中学 2018 年秋学期段考 高一 物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小题 48 分,其中 1~8 小题为单选题,9~12 小 题为多选题。多选题全部选对得 4 分,选不全得 2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1、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跳水的动作 B.研究“天宫二号”环绕地球的运动 C.测量一列火车通过黄河大桥所需的时间 D.学生会检查同学做广播操的质量 2、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当时利用斜面 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 )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3、下列关于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平均速度不可能等于瞬时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 C.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 等于零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在某 一段时间内 ( ) A、甲的末速度一定大于乙的末速度甲的 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位移一定大于乙的位移 D、速度变化量一定大于乙的速度变化量 5、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利用速度传感 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块 ( ) A.0~3 s 内的位移为 1 m B.0~1 s 内加速度的数值是 1 s~3 s 内加速度数值的 3 倍 C.0~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 m/s D.0~3 s 内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都发生改变 6、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x 时,速度为 v;当速度为 3v 时,位移是 ( ) A.9x B.6x C.3x D.12x 7、从高处释放一小石块,经过 1s 后,在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较大石块,在落地之前,两石 块之间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8、关于重心、重力、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不会改变 B.据 G=mg 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不一定较大 C.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因此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 D.木块放在桌面上,木块没有形变,所以对桌面没有施加弹力 9、龟和兔赛跑的故事,兔子与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 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兔子与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 B.兔子与乌龟在赛程内曾有两次相遇 C.在 0~t6 时间内兔子与乌龟的 平均速度相同 D.整个赛程内乌龟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 A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 A 点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 向上滑动,到达 E 点速度恰好为零,关于物体向上滑动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到达 B、D 点的速率之比 vB: vD =1: B.物体到达 C、E 经历的时间之比 tAC: tAE= C.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的大小越来越大 D.物体从 A 到 E 的平均速度 v AE 等于过 C 点时的瞬时速度 vC 1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 A、B 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 v 和 7v,经时间为 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 A、B 中点时速度为 5v B.经 A、B 中点时速度为 4v C.从 A 到 B 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4v D.在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多 12、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 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 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 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 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 B 盒 接收,从 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 再次 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 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 v=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二、实验题(每小题 6 分,共 2 小题 12 分) 13、(6 分)①某次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步骤: A.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 B.安装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电源 E.取下纸带 F.断开开关 这些步骤正确的 排列顺序为 。 ②根据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 公式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 是 。 A.时间间隔 B.加速度 C.位移 D.平均速度 ③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 Hz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 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上标明 A,第六个点上标明 B,第十一个点上标明 C,第十六 个点上标明 D,第二十一个点上标明 E.测量时发现 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 AC 长为 14.56 cm,CD 长为 11.15 cm,DE 长为 13.73 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 留三位有效数字) 14、(6 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已知打点的频率为 50Hz,请回答: ①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重物、铁架台、夹子、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 中,还必须使用的有 (填选项代号)。 A.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②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的点,测得 OA=3.14cm;OC=7.05cm;OE=12.52cm, 如上图图所示,则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 字)。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 50 Hz 时,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 50 Hz 计算,则 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 出数值和单位。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15、(10 分)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 4s 内的位移 (2)前 6s 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3)画出对应的 a-t 图象 16、(14 分)和谐号动车给我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列动车从甲站以 a1=1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出站,当其速度达到 v1=180km/h 时开始匀速行驶,临近乙站时又以 a2=1m/s2 的加速度刹车,动车车恰好停靠在乙站。某次发车时,因故晚出发了 t0=180s ,动车仍以相 同的加速度出站,出站后当其速度达到 v2=216km/h 时开始匀速行驶,临近乙站时仍以相同 的加速度刹车,结果也恰好停在乙站,并且正点到达。则甲、乙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 17、(16 分)某天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某同学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 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该同学测得,屋檐到施窗台的距离 H=3.2m,窗户 的高度为 h=1.4m,如图所示。如果 g 取 10m/s2,试计算: (1)水滴下落到达窗台时的速度大小 (2)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 宾阳中学2018年秋学期段考高一 物理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D D A A B B AC BC ACD AD 13.(每空2分)① ABDCFE ; ② A C ③ 2.58 14.(每空2分)① A C ; ② 9.75 偏大 15(1)由v-t图可知,第4s内做匀速运动, 位移 第x4=vt=6×1m=6m 2分 (2)前6s的位移等于前4s内的位移,为, 1分 前6s的平均速度 1分 前6s内的路程为, 1分 前6s内的平均速率 1分 (3) 画出对应的a-t图象如图 4分 16、 (14分)由于加速时加速度和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相等,则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相等,加速位移和减速位移相等。设准时出站时,匀速行驶时间为t1, 加速运动时间为t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2分 3分 因故晚出发时,设匀速行驶时间为t2,加速运动时间为t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t2’= v2/a=60s (2分) x=2×at2’2+v2t2 (3分) 根据题述,两次均正点到达,则 2 t1’+t1=2 t2’+t2+ t0 (3分) 联立上述所有式子,解得A 、B 两站间的距离x=57km (1分) (此题正确使用图像法解题也给分) 17.(16分)解:(1)水滴下落至窗台通过的距离为 H=3.2m 由 v2=2gH 3分 得=8 m/s 3分 故水滴到达窗台的速度大小为8m/s. (2)水滴下落至窗户上边缘的时间为 3分 水滴下落至窗台的时间为 3分 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 △t=t2﹣t1=0.8s﹣0.6s=0.2s 4分 故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0.2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