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巩固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以 790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 10m/s 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 80km/h D、台风以 360m/s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 2、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B、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不为零 C、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 D、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 3、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以速度 v1 行驶了 1 3 的路程,接着以速度 v2=20km/h,跑完了其余 2 3 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27km/h,则 v1 的值为( ) A、32km/h B、35km/h C、56km/h D、90km/h 4、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AB 段表示车静止 B、BC 段发生的位移大于 CD 段发生的位移 C、CD 段运动方向与 BC 段运动方向相反 D、CD 段运动速度大于 BC 段运动速度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相对同一位置的位移图象,它们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 则在时间 t0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C、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 D、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 6、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 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5×10 -4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 t=173s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 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问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1×10-4s,则该 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A、1200 m/s B、900m/s C、500m/s D、300m/s 7、看下列新闻图片,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度约为 73m/s B、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率约为 73m/s C、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 1~2min D、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 3~4min 8、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 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 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 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10-3s B、10-6s C、10-9s D、10-12s 9、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 9.5m/s 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 1.2 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 8m/s 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 800m/s 二、解答题: 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 h,身高为 l 的人以速度 v 匀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 r=20cm 的圆周自 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 2s 内运动 3 4 圆 周到达 B 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 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 的退行速度 v 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 r 成正比即 v=Hr. 式中 H 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 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 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 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 T,其计算式为 T=________.根据近期 观测,哈勃常数 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 的年龄约为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C 解析:790m/s 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 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m/s 是平均 速度. 2、BD 解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零,但 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零,A 选项错,B 选项正确;如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 度不为零,但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零,c 选项错,D 选项正确. 3、D 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 x,则全程 1 2 1 2 3 3 xv x x v v   ,即 1 2 2 1 3 2 v vv v v   ,代入数据得 v1=90km/h、 故 D 正确. 4、ACD 解析:本题考查对位移一时间图象的理解、AB 段表示汽车静止在离位移原点 4m 处;BC 段 表示汽车从位置 x1=4m 处到位置 x2=12m 处,发生位移大小为△x1=x2-x1=8m,CD 段表 示汽车从 x2=12m 处运动到位置 x3=0 处,发生的位移大小△x2=x3-x2=12m,所以 BC 段 发生的位移小于 CD 段发生的位移;BC 段汽车的速度 2 1 1 2 1 12 4 m /s3 1 x xv t t      4m/s,速 度 为 正 值 , 说 明 速 度 与 正 方 向 相 同 , 而 CD 段 汽 车 的 速 度 3 2 2 3 2 0 12 m /s 6m /s5 3 x xv t t       ,负号说明汽车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所以 A、C、 D 正确. 5、AD 解析:此题易错选 B、C、错解原因有二:一是把位移一时间图象当作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得出甲的路程比丙的长,丙的路程比乙的长,从而漏选 D;二是认为平均速率即为平均速度 的大小,错选 C,或是把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混淆,错选 B. 6、D 解 析 : 由 题 图 甲 得 雷 达 第 一 次 发 射 电 磁 波 时 , 飞 机 距 离 雷 达 的 距 离 8 4 1 1 1 1 3 10 4 10 m2 2s ct       =6×104m,由图乙得雷达第二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 的竖直高度 8 4 2 1 1 3 10 2 10 m2 2h ct       = 43 10 m ,设该段时间内飞机的水平飞行 距 离 为 s2 , s1 、 s2 、 h 在 空 间 构 成 一 个 直 角 三 角 形 , 利 用 数 学 关 系 得 2 2 4 2 1 3 3 10 ms s h    ,飞机匀速飞行,所以其速度为 2 300m /ssv t   . 7、BC 8、B 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 5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 x=5×1%cm=0.05cm=5×10- 4m,曝光时间 t= 4 65 10 s 100 s500 x v    . 9、B 解析: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 9.5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 A 错;返回 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 8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 C 错;子弹射到墙上 时的速度为 800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 D 错. 二、解答题: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设 t=0 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 O 处,在时刻 t,人走到 S 处, 根据题意有 OS=vt. ① 过路灯 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 M 为 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OM 为人头顶影子到 O 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可知 h l OM OM OS   , ② 解得 hvOM tt l   . 因为 OM 与时刻 t 成正比,所以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可知,在时刻 t,人影长度为 SM,由几何关系,有 SM=OM-OS. 由①③④得 lvSM th l   ,故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lvk h l   . 2、(1)28.3cm 94.2cm (2)14.15cm/s 解析:(1)质点的位移是由 A 点指向 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 AB 的长度,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2 2 2 20 2cmx r r r     28.3cm,位移的方向由 A 点指向 B 点.质点的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则: 3 32 2 20cm 94.2cm4 4l r       . (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 28.3 cm /s 14.15cm /s2 xv t    . 3、1/H 1×1010 年 解析:宇宙形成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每一个星体都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地远离中心,这就是 我们所观测到的膨胀现象.对于不同的星体远离的速度不同,离中心越远速度越大,即 v= Hr,它不是同一天体的速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爆炸后各星体做匀速运动,令宇宙年龄为 T,则星球现在距离为 r vT HrT  得 1/T H . 2 2 1 1 1s 3 10 m /s 3 10 mT H        光年 光年 8 2 1 (365 24 3 3600 3 10 )m 3 10 m s         8 2 365 24 3600 3 10 3 10 3600 24 365         年 101 10  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