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45/76c554d7c13acb414fb39cafbd80abb8/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45/76c554d7c13acb414fb39cafbd80abb8/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45/76c554d7c13acb414fb39cafbd80abb8/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青海省西宁市(六校联考)2021届新高考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 (六校联考) 2021 届新高考模拟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某静电场中有电场线与 x 轴重合, x 轴上各点电势 φ分布如图所示,图线关于纵轴对称 ,则 ( ) A. x1 处和- x1 处场强方向相同 B.x1 处和- x2 处场强大小相等 C.某带电粒子在 x2 处和- x2 处电势能相等 D.某带电粒子在 x2 处的电势能大于在- x2 处的电势能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B .φ—x 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电场强度, x1 处和 -x1 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x1 处和 -x 2处场强大小 不相等,故 AB 错误; CD .在 x2 处和 -x 2 处电势相等, 根据 Ep=qφ知某带电粒子在 x2 处和 -x 2 处电势能相等, 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2.如图所示,吊篮 A、物体 B、物体 C 的质量均为 m,两物体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 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被剪断的时间( ) A.物体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g B.物体 C 的加速度大小为 2g C.吊篮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g D.吊篮 A 与物体 C 间的弹力大小为 0.5mg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弹簧开始的弹力 F=mg 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 B 的合力仍然为零,则 B 的加速度为 0,故 A 错误; BC.剪断细线的瞬间,弹力不变,将 C 和 A 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C 2 2 1.5 2 2 F mg mg mga g m m 即 A 、C 的加速度均为 1.5g,故 BC 错误; D.剪断细线的瞬间, A 受到重力和 C 对 A 的作用力,对 A 有 CF mg ma 得 C 0.5F ma mg mg 故 D 正确。 故选 D。 3.国庆 70 周年阅兵展出了我国高超音速乘波体导弹 —— 东风 -17,东风 -17 突防能力强,难以拦截,是维 护祖国和平发展的有力武器。 如图所示, 设弹道上处于大气层外的 a 点和处于大气层内的 b 点的曲率半径 之比为 2∶1,导弹在 a、b 两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3 倍音速和 12 倍音速,方向均平行于其正下方的水平 地面,导弹在 a 点所受重力为 G,在 b 点受到空气的升力为 F。则( ) A. F=33G B.F 33G C.F=32G D. F 32G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 a 处时,重力提供向心力,则 2 3 2 m v G R 在 b 处时 2 12m vF G R 联立解得 33F G 又因为导弹要做离心运动,所以 F 33G 故 ACD 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两物块用水平轻绳连接且刚好拉直,物块 a、b 与地 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给物块 a 施加一水平向右 的拉力 F,缓慢增大 F 到物块 a 要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物块 a 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B.地面对物块 a 的摩擦力与轻绳对物块 a 的拉力同步增大 C.物块 a 刚好要滑动时,物块 b 也刚好要滑动 D.物块 b 刚好要滑动时,轻绳拉力等于此时外力 F 的一半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BC. 当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之前,轻绳拉力为零,再增大 F,摩擦力不再增大,此后 a、b 间的拉 力从零开始增大,地面对 b 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物块 b 要开始滑动,故 ABC 错误; D. 物块 a、 b 的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因此 b 刚好要滑动时,对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T ma 对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 mg ma 联立解得: 2 T F 故 D 正确。 5.小球在水中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与小球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2f kv ,则比例系数 k 的单位是 A. 2kg m B. kg m C. kg / m D. 2kg / m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由 2f kv 可得 k 的单位为 kg / m A.A 项与 上述分析结论不相符,故 A 错误; B.B 项与 上述分析结论不相符,故 B 错误; C.C 项与 上述分析结论相符,故 C 正确; D.D 项与 上述分析结论不相符,故 D 错误。 6.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2∶ 1,电阻 55Ω,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原 线圈 A、B 端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为 4.0A B.电压表的示数为 155.6V C.副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D.穿过原、副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之比为 2∶1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B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正弦交流电,由 u-t 图像读其最大值为 1max 220 2VU ,可知有效值为 1max 1 220V 2 UU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可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2 2 1 1 220 V 110V 2 nU U n 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阻的电流: 2 2 2AUI R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 2A ,B 电压表的示数为 110V,故 AB 均错误; C.因交流电的周期为 0.02s,频率为 50Hz ,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则副线圈的交流电的频率也为 50Hz,故 C 正确; D.根据理想变压器可知,原副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相同,变化也相同,则穿过原、副线圈磁通量的变化 率相同,比值为 1:1,故 D 错误; 故选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7.下列关于匀变速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大小才可能增大 B.若速度为零,则物体所受合外力可能不能为零 C.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从 0t 时刻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不可能是 1:4:8:13:⋯ D.若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则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定增大 【答案】 BCD 【解析】 【详解】 A.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 0v v at 得,只有在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大小才增大;对于曲 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之间夹角大于 0 小于 90 时,速度大小也增大,故 A 错误;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它所受的合外力为自身重力,不为零,故 B 正 确; 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从 0t 时刻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为 2x aT 而 1:4:8:13:⋯位移之差分别是 3、4、5⋯ ,故从 0t 时刻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不可能是 1: 4:8:13:⋯,故 C 正确; D.由 v at 得,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则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定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BCD 。 8.卡文迪许把自己测量引力常量的实验说成是 “称量地球重量 ”。若已知引力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火星的半径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估算出火星的密度 B.根据土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和周期,可估算出土星的质量 C.根据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周期和太阳半径,可估算出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根据月球公转的周期、月地距离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估算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 ACD 【解析】 【详解】 A.根据物体在火星表面受到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可知 2 GMm mg R = 解得 G gRM 2 3 4 M g V RG = 可以求出火星密度,故 A 正确; B.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环绕天体的质量无法求出,故土星质量无法求出,故 B 错误; C.金星绕太阳公转 2 2 2( )MmG m r r T 解得太阳的质量 2 3 2 4 rM GT 太阳半径 R 已知,则表面重力加速度 2 3 2 2 2 4GM rg T RR 故 C 正确; D.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 2 2( )MmG m r r T 可求解地球的质量 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已知,根据黄金代换式 GM=gR 2,可以求出地球半径 R, 根据 v gR 可以求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 D 正确。 故选 ACD 。 9.将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动能 kE ,重力势 能 pE 与其上升高度 h 间的关系分别如图中两直线所示,取 210m/s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质量为 0.2kg B.小球受到的阻力(不包括重力)大小为 0.25N C.小球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时的高度为 20 13 m D.小球上升到 2m 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 0.5J 【答案】 BD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4m ,在最高点时,小球的重力势能 p 4JE mgh 得 P 0.1kgEm gh 故 A 错误; B.根据除重力以外其他力做的功 W E其 则有 fh E E低高 由图知 4J 5JE E低高 , 又 4mh 解得 0.25Nf 故 B 正确; C.设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的高度为 H,此时有 21 2 mgH mv 由动能定理有 2 2 0 1 1 2 2 fH mgH mv mv 由图知 2 0 1 =5J 2 mv 联立解得 20= m 9 H 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在 h=2m 处,小球的重力势能是 2J,动能是 5 J=2.5J 2 ,所以小球上升到 2m 时,动能与重 力势能之差为 2.5J 2J 0.5J 故 D 正确。 故选 BD 。 10.如图所示, 水平面 (未画出 )内固定一绝缘轨道 ABCD ,直轨道 AB 与半径为 R 的圆弧轨道相切于 B 点, 圆弧轨道的圆心为 O,直径 CD//AB 。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平行 AB 、电场强度大小为 E 的匀强电场中。一 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直轨道 AB 下滑。记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d。 一切摩擦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到达 C 点时的速度最大,且此时电场力的功率最大 B.若 d=2R ,则小球通过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7qE C.若 d= 5 3 R,则小球恰好能通过 D 点 D.无论如何调整 d 的值都不可能使小球从 D 点脱离轨道后恰好落到 B 处 【答案】 BD 【解析】 【详解】 A.小球到达 C 点时,其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电场力的功率为零,故 A 错误; B.当 d=2R 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213 2 CqE R mv 小球通过 C 点时有 2 CvN qE m R 解得 N=7qE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7qE ,故 B 正确; C.若小球恰好能通过 D 点,则有 2 DvqE m R 又由动能定理有 21( ) 2 DqE d R mv 解得 3 2 d R 故 C 错误; D.当小球恰好能通过 D 点时,小球从 D 点离开的速度最小。小球离开 D 点后做类平抛运动,有 21 2 qER t m Dx v t 解得 2x R 由于 x>R 故小球从 D 点脱离轨道后不可能落到 B 处,故 D 正确。 故选 BD 。 11.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 A、 B、C、D、E、F 六个点,它们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2cm 的同一圆周上, 空间有一方向与圆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已知 A、C、E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2 3)VA 、φC =2V 、 (2 3)VE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的方向由 E 指向 A 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1V/m C.该圆周上的点电势最高为 4V D.将电子从 D 点沿 DEF 移到 F 点,静电力做正功 【答案】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设 AE 中点为 G,如图所示,则根据匀强电场的性质可解得该点的电势为 + 2+ 3 +(2 3)= = 2V 2 2 A E G ( ) - 则 C G 所以 GC 连线是一个等势线;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所以电场 强度的方向由 E 指向 A,故 A 正确; B. EA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2 3VEA E AU EA 两点间的距离 2 sin60 2 3cmd R 再根据电场强度公式可得 100V/mEAUE d 故 B 错误; C.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因此 H 点电势最高,则 2VHOU E R 而 HO H OU 解得 4VH 故 C 正确; D.电子从 D 沿着圆周移到 F 点,电势先升高后降低,电子带负电,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加,静电力先做正 功后做负功,故 D 错误。 故选 AC 。 12.如图所示,三颗卫星 a、b、c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 b、c 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 a 距离地 球表面的高度为 R,此时 a、b 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 M 、半径为 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ω。 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 ) A.发射卫星 b、c 时速度要大于 11.2 km / sn B. b、c 卫星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 3 2 GM R C.卫星 a 和 b 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 3 2π GM ω 8R D.若要卫星 c 与 b 实现对接,可让卫星 b 减速 【答案】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卫星 b、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7.9km/s 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地球飞行作圆周运动所需的最 小初始速度, 11.2km/s 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发射卫星 b 时速度大于 7.9km/s , 而小于 11.2km/s ,故 A 错误; 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 b、c 卫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2( ) MmG m R h R h ( ) 解得 3 2 GMh R 故 B 正确; C.卫星 b 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所以卫星 b 和地球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 2 2 MmG m r r 解得 3 GM r a 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 R,所以卫星 a 的角速度 38a GM R 此时 a、b 恰好相距最近,到卫星 a 和 b 下一次相距最近 ( ωa-ω)t=2 π 3 2 8 t GM R 故 C 正确; D.让卫星 b 减速,卫星 b 所需的向心力减小,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 b 会做向心运动,轨道 半径变小,离开原轨道,所以不能与 c 对接,故 D 错误; 故选 BC 。 三、实验题 :共 2 小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3.在学过伏安法测电阻后,某学习小组探究测量一种 2B 铅笔笔芯的电阻率(查阅相关资料知其电阻率 的范围为 7 72.0 10 ~ 3.0 10 Ω m )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铅笔笔芯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__ mm (2)另有如下实验器材,请依据测量原理及器材情况,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_______ A.毫米刻度尺; B.量程为 3V 内阻约为 3k 的电压表 C.量程为 0.6A 、内阻约为 0.1 的电流表 D.阻值为 0 ~ 2 的滑动变阻器 E.阻值为 0 4.0R 的定值电阻 F.两节普通干电池 G.开关和导线若干 (3)某一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U _______ V (4)实验中要测量一些物理量,除上述铅笔笔芯直径 d ,电压表的示数 U 外,还需测量:电流表的示数 I ; ______。该铅笔笔芯的电阻率为 ______(用上述所测物理量的字母符号表示) 。 【答案】 0.400 1.90 铅笔笔芯长度 L 2 0 π 4 d U R L I 【解析】 【详解】 (1)[1]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示数为 0mm,旋转刻度示数为 40.0 0.01mm 0.400mm ,则测量值为 0.400mm (2)[2] 由题意知铅笔笔芯电阻率的范围为 7 72.0 10 ~ 3.0 10 m ,由上述测量知铅笔笔芯直径为 0.400mm,依据常识知铅笔的长度约有 20cm,由电阻定律得铅笔笔芯电阻为 x LR S ,又有铅笔笔芯 截芯截面积 2 π 2 dS ,代入上述数据得铅笔笔芯电阻 2 4 0.4 πx LR d ( 取 72.5 10 m) 用电压表、电流表直接测量铅笔笔芯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电流,两电表读数不匹配。需要把定值电阻与铅笔 笔芯串联为整体 0 xR R ,测量其电压及电流, 则两电表匹配。 比较整体 0 xR R 与电流表及电压表内 阻,有 0 V A 0 4.4 300044, 682 0.1 4.4 x x R R R R R R 则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小,滑动变阻器为 0 ~ 2 ,应用限流接法便可实现三次有效测量,则其测量电 路如图所示 (3)[3] 电压表量程为 0 ~ 3V ,其最小有效刻度为 0.1V ,经估读后测量值为 1.90V (4)[4][5] 由以上各式得电阻率 2 0 π 4 d U R L I 除测量铅笔笔芯直径 d 、两端电压 U 、电流 I 以外,还需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笔芯长度 L 。 14.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车上用于探究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甲、乙所示。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A.需要用天平测出传感器的质量 B.需要用到低压交流电源 C.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D.若实验中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过大,作出的 a-F 图象可能会发生弯曲 ( 2)下列实验中用到与该实验相同研究方法的有( _____) A.探究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 B.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C.探究做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 3)图丙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交流电频率为 50Hz ),他在纸带上取 A、B、C、D、E、F、 G 等 7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 ,将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根据图可知, 打下 F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m /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A AD 0.24 0.40 【解析】 【详解】 (1)[1]A .本实验是探究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即 F=Ma ,所以 M 包括传感器的质量,即需要 用天平测出传感器的质量。故 A 正确。 B.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220V 交流电源。故 B 错误。 C.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把小车(包括力传感器)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 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 D.实验中力传感器直接测出了拉力的大小,所以不需要满足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所 以即使实验中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过大,作出的 a-F 图象也不会发生弯曲。故 D 错误。 (2)[2] 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A.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2 LT g ,是用的控制变量法。故 A 符合题意。 B.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故 B 不符合题意。 C.探究做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采用的是倍增法。故 C 不符题意。 D.导体的电阻为: LR S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 D 符合题意。 (3)[3]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s,根据匀变 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29.60 4.80 10 m/s=0.24m/s 2 2 0.1 EG F xv T [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x=aT 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2 2 2 2 2 9.60 3.00 3.00 0.00 10 m/s 0.40m/s 9 9 0.1 DG ADx xa T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5.如图所示,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某倾角为 θ =37°的绝缘斜面固定于水平面上,顶端静置一质量为 m =2kg 的物块,带正电,电量为 q=10 -6 C。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0.2,电场强度为 E=5×106V/m ,且物块能自由下滑到斜面底端。 斜面高度为 h=1m ,已知: g=10m/s 2 ,sin 37 °=0.6 ,cos37 °=0.8 试问,物块下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 (1)物块与斜面摩擦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2)物块动能的改变量; (3)物块机械能的改变量。 【答案】 (1)6.33J;(2)7J; (3)-13J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的摩擦力为 cos sinf mg qE 代入数据解得 3.8Nf 所以物块与斜面摩擦产生的内能为 J13. 6 J 6. i 8 33 s n37 0. hQ f o= (2)物块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2 10 1J 20JGW mgh 电场力做的功 6 6 1 0.75 10 5 10 J 6.67J tan 37 hW qE o电 =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摩擦力做的功为 6.33JfW Q 所以根据动能定理有 J+ 7=k G fWW W WE 电合 (3)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物块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除重力外其它力做的功,即等于摩擦力和电场力做的功 J= 6.67 6J J 13.33fGE W W W电非 16.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用气垫导轨探究动量守恒定律时,测得滑块甲质量为 m 甲 ,它以 v1的速度水平 撞上同向滑行的滑块乙。 乙的质量为 m 乙,速度为 v2。碰撞后滑块甲以 v3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求滑块乙 的滑行速度 v 乙的大小。 【答案】 1 3 2)(m v v v m 甲 乙 【解析】 【详解】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碰撞前甲的速度为 v1,乙的速度为 v2,碰撞后,甲的速度为 v3,滑块乙的滑行 速度 v 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1 2 3m v m v m v m v甲 乙 甲 乙 乙 解得 1 3 2)( m v v v vm 甲 乙 乙 17.在 x 轴正半轴分布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让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球从坐标原点 O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运动到最低点时恰好进入一竖直向上场强为 ( )E Eq mg 的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 g ,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到达最低点的速率 v ; (2)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 及离开电场时与 x 轴的距离 d 。 【答案】 (1) 2mgv Bq ;(2) mt qB , 2 2 2 2m gd B q 【解析】 【详解】 ( 1)小球在最低点时有 2vqvB mg m R , 解得: 2 2 2 4 2 m gBqR R B q Rv m , 由于在最低点 v 有唯一解, 0,得: 2 BqRv m , 由 2 2 2 4 0m gB q R ,得 2 2 2 4m gR B q , 则: 2 2 BqR mgv m Bq ; ( 2)小球进入电场后,由于 Eq mg ,故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进入电场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为 半圆 根据 2 2 4qvB m r T , 2v r T ,得: 2 mT qB , 则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 2 T mt qB , 由 2vqvB m r ,得 2 2 2 2mv m gr qB B q , 小球由 O 点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下落的高度为 y ,由动能定理得: 21 2 mgy mv , 得: 2v gy , 综合( 1)结论得 2 2 2 2m gy r B q ,故圆周运动的圆心恰好在 x 轴上,小球离开电场时与 x 轴的距离: 2 2 2 2m gd r B q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