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9.92 s指的是时间 B. 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 C. 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 D. 苏炳添的100 m成绩为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成绩为9.92s,指的是一段时间间隔,故9.92s指的是时间。故A正确。‎ B.比赛过程中,不知起跑时间和起跑后的速度,所以不能判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与亚军其他选手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 C.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比其他选手大,而不一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故C错误。‎ D.苏炳添的100m成绩为9.92s,只能求得平均速度,而不能确定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2.一辆汽车正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刹车.此后汽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开始制动后,前6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 A. 40m B. 48m C. 50m D. 80m ‎【答案】C ‎【解析】‎ ‎【详解】汽车的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则汽车运动的总时间为:,由于,所以汽车末停止运动,位移等于末位移,则位移为:,故C正确,ABD错误.‎ ‎3.某同学以校门口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记录了甲、乙两位同学的位移—时间(x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t1时刻,甲瞬时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 B. 在t2时刻,甲、乙速度可能相同 C. 在t2时刻,甲、乙两同学相遇 D. 在t3时刻,乙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故在t1时刻,乙的瞬时速度为零,甲的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2时刻,甲、乙位置坐标相同,但速度不同(方向不同),故B错误;在t2时刻,甲、乙位置坐标相同,是相遇,故C正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3时刻,乙的位置坐标为零,但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 考点:x-t图象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明确x-t图象的物理意义,x-t图象反映了各个时刻物体的位移情况,斜率表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直线.‎ ‎4.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 质点在1 s末的速度为1.5 m/s B. 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2秒内的位移为2m D.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2‎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由图得:,根据:,得:对比可得:m/s,,则加速度为:m/s2,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质点在1s末速度为:1+1=2m/s,前2s内的位移为:‎ m 故ACD错误.‎ B.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m/s,故B正确.‎ ‎5.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三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 B. 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 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 D. 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草地给的弹力,与重力相平衡,但不是它的重力,故A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但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故B错误;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网发生了形变,故C错误;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6.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 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 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 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球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地面给它的弹力两个力,斜面没有给其弹力,如果有弹力,则甲球不会静止,故只有一个弹力;故A错误.‎ B.乙球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地面给它的弹力两个力,与乙接触的球不会给乙弹力,如果有弹力,则乙球不会静止,故B错误.‎ C.丙球受重力,圆面给它的指向圆心的弹力和与它接触的小球给它的沿他们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如果它接触的小球不给它沿他们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则丙球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丙球受两个弹力的作用,故C正确.‎ D.丁球受重力和绳子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倾斜的绳子不会给它拉力的作用,如果有弹力,则小球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丁球只受一个向上的弹力,故D错误.‎ ‎7.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此表分析可知 A.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0.5N B.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为0.7N C.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0.5N D.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二次是0.5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当拉力为0.5N时,木块匀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和拉力平衡,滑动摩擦力为0.5N,故0.5N不是最大静摩擦力,故A错误;‎ B. 当拉力为0.7N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故最大静摩擦力小于0.7N,故B错误;‎ C. 无论加速、匀速还是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都是滑动摩擦力0.5N,所以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0.5N,故C正确,D错误.‎ ‎8.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60cm的直尺,零刻度在上端甲同学手附近,乙同学把手放在最大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得到数据中有以下三组(单位:cm),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s B. 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30m/s C. 三次中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为0.3s D.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则该直尺仍可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令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代入数据可得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故A错误.‎ B.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 故B错误.‎ C.根据 ‎,可知下落的高度最大的用的时间最长,所以第二次下落的高度最大,代入数据可得:,故C正确.‎ D.若反应时间为0.4s,则直尺下降的高度:,可知直尺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D错误.‎ 二、多选题 ‎9.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 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 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 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 定义加速度 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 和Δt 无关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A正确;‎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选项B正确;‎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C错误;‎ D.定义加速度 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 和Δt 无关,选项D正确.‎ ‎10.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B. 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 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故运动方向一定相同,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前4s内B物体的位移较大,故B错误;‎ C.在t=4s时,两图象相交,说明此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 D.A物体图线的斜率大小小于B物体图线的斜率大小,而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故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两块木板、,两块木板紧挨在一起,木板的长度是的3倍.一颗子弹以初速度从端水平射入木板,并恰能从端射出,经历的时间为,子弹在木板中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子弹到点的速度为 B. 子弹到点的速度为 C. 子弹从到的时间为 D. 子弹从到的时间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又xAB=3xBC ‎,联立解得子弹到B点的速度为;故A错误,B正确.‎ CD.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AC=4BC,可知,则通过AB的时间为:;故D正确,C错误.‎ ‎12.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 m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 s内的位移是24 m,第4个2 s内的位移是1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4 m/s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D.假设汽车第4个2 s内没有停止,根据代入数据解得 ‎,根据,解得:,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可知汽车在8s前速度减小为零,设汽车初速度为,加速度为,令t=2s.则在第1个2 s内:,在第4个2 s内,联立两式,可得,(,舍去),所以AD正确;B错误;‎ C.汽车刹车距离,所以不能撞上乙车,故C错误.‎ 三、实验题 ‎13.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木块运动规律,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2)实验时要在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之______(选填“前”或“后”)释放木块.‎ ‎(3)如图乙为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帯动纸带打出的一部分点迹,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m,则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s,打1点时,木块的速度大小是_____m/s,木块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如果木块系在纸带的右端,那么木块是做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 ‎【答案】 (1). 交流 (2). 后 (3). 0.1 0.39 1.3 匀减速 ‎【解析】‎ ‎【详解】(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 ‎(2)实验时要在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之后释放木块.‎ ‎(3)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打1点时,木块的速度大小是 ,木块加速度大小.‎ ‎(4)由纸带的点迹分布可知,如果木块系在纸带的右端,那么木块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点睛】能够从物理情境中运用物理规律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要灵活运用∆x=aT2求解加速度;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14.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可读出其示数l1=_____cm.‎ ‎(2)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3)某同学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总长度的F-l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 A.a的原长比b的短 B.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D.测量同样的力,a的精确度比b的高 ‎【答案】 1)25.85 (2)0.98N (3)AC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指针在刻度线25.8和25.9之间,估读一位,得到结果25.85cm;‎ ‎(2)弹簧的弹力与挂钩的重力平衡,两个挂钩的重力是2mg,所以弹簧的读数为:‎ ‎ ‎ ‎(3)根据弹簧弹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可知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弹簧的原长,所以a的原长小于b的原长,故A对;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大小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故B错;图像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所以a的劲度系数大于b的劲度系数,故C对;测量同样的力,劲度系数小的形变量就大,所以精确度就高,即b的精确度高,故D错;故选AC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5.85 (2)0.98N (3)AC 四、解答题 ‎15.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 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 m=2 kg 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 水平拉力 F(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当弹簧拉长至 14cm 时,物体恰好被拉动,弹簧 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拉长至 11 cm 时(物体在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 ‎(3)物体静止时,若将弹簧拉长至 13cm,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1)100N/m(2)4N(3)3N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得,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max=μmg=0.2×2×10N=4N 物体恰好被拉动,物体所受弹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kx1=fmax 解得 ‎(2)物体相对地面滑动,受到滑动摩擦力f=μmg=0.2×2×10N=4N ‎(3)弹簧弹力F3=kx3=100×(0.13-0.1)N=3N<fmax 受到静摩擦力f3=F3=3N ‎16.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个小石子拍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1s,测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0.8cm,实际长度为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cm.g取10m/s2.‎ ‎(1)根据照片估算曝光时间内石子下落了多少距离?‎ ‎(2)估算曝光时刻石子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3)估算这个石子大约是从距离窗户多高的地方落下的?‎ ‎【答案】(1) 0.2m (2) 20 m/s (3) 20 m ‎【解析】‎ ‎【详解】(1)设在曝光时间内,石子实际下落的距离为, 由题意得:‎ 解得:‎ ‎.‎ ‎(2)考虑到曝光时间极短,石子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则石子在这内的速度为:‎ ‎.‎ ‎(3)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得到:‎ ‎.‎ ‎17.邯郸市正在进行省级文明城市的评选,交通行驶的文明和安全是评比的一项内容.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75m(2)12s ‎【解析】‎ ‎【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货车的位移为 警车的位移为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2),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 货车的位移为 警车的位移为 因为,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 才能追上货车.‎ ‎18.假设在某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7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 ‎【答案】(1)54(2)1.51m/s2‎ ‎【解析】‎ ‎【详解】(1)汽车加速时间:‎ ‎ ‎ ‎40.0s时间,汽车能行驶的位移为:‎ ‎ ‎ 所以 ‎ ‎ 根据题意,能有54辆汽车通过路口;‎ ‎(2)记t0=3s,当计时灯刚亮出“3”时,第55辆汽车行驶的位移:‎ ‎ ‎ 此时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 x2=54l-x1=33m 第55辆车刹车的加速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